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按语】

    本篇是外科病的专论,论述疮痈、肠痈、金疮及浸淫疮四种病。

    [01]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1〕。

    【注释】

    〔1〕痈:中医外科病名,由于热毒引起的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的一种化脓性疾患。《说文解字》:“痈,肿也。”痈有内外之分。内痈发于脏腑,外痈发于肌肤。本条论述痈肿初起的脉证。

    【译文】

    凡见浮数的脉象,当有发热之症,又有像冷水洒在身上那样怕冷。如果局部感到疼痛(且有红、肿、热的证象),这是将要发生痈肿。

    [02]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1〕

    【注释】

    〔1〕本条论述痈肿辨脓的方法。

    【译文】

    老师说:各种痈肿,要知道是否会化脓,只要用手轻按肿处,感到局部热的会壅脓,不热的不会化脓。

    [03]肠痈〔1〕之为病,其身甲错〔2〕,腹皮急〔3〕,按之濡,如肿状〔4〕,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5〕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6〕主之。〔7〕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8〕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9〕当下。

    【注释】

    〔1〕肠痈:中医外科病名,即肠内痈脓,为内痈的一种,以小腹疼痛、按之压痛、腹壁拘急、发热、恶寒为主症。亦有医家泛指“腹痈”。《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疏义》:“肠痈,即痈肿生于腹内之统称。盖以腹为大小肠部位,故称之肠痈。”现代之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皆属于肠痈范围。

    〔2〕其身甲错:指全身皮肤干燥粗糙,犹如鳞甲错出。《脉经》“身”下有“体”字。

    〔3〕腹皮急:少腹部皮肤紧张拘急。即今称之“肌紧张”。《脉经》“皮”下有小字“一作支”。

    〔4〕按之濡,如肿状:重按感到腹中有濡软的肿块,此是肠内已有脓肿形成。

    〔5〕腹内:俞本、徐本作“肠内”。

    〔6〕薏苡附子败酱散:本方有解毒排脓、破瘀散结的作用。

    〔7〕本条论述肠痈病脓肿已成的证治。

    〔8〕败酱:全名为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的带根全草。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

    〔9〕小便:当是“大便”。

    【译文】

    肠痈这种病,表现的症状是全身皮肤(干燥)如鳞甲错出。轻按少腹部皮肤感到紧张拘急,重按则摸到腹中有濡软的肿块形状,但腹中并无症瘕积聚,虽然身无发热,但按其脉数,这是腹中有痈脓形成。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以上三味药,研成细末,取方寸匕,用二升水,煎到减去一半水。一次服下有脓当从大便而下。

    [0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1〕,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2〕,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3〕。大黄牡丹汤〔4〕主之。〔5〕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6〕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注释】

    〔1〕肠痈者……按之即痛如淋:肠痈初起的局部症状。少腹部肿胀隆起,重按痞块处,且有压痛,好像淋病那样少腹弦急,痛引脐中。肠痈,徐本误作“肿痈”。少腹,俞本作“小腹”。痞,指痞块。《玉篇》:“痞,腹内结病。”《脉经》无“痞”字。如淋,《脉经》作“小便数如淋”。

    〔2〕脓未成,可下之:肠痈病脓肿尚未形成时,可用下法,当用大黄牡丹汤下其热毒。文句倒装,大黄牡丹汤当在“可下之”之后。

    〔3〕脉洪数者……不可下也:指出脓肿已形成,此时禁用下法。《金匮要略今释》:“下之真有穿孔之祸。”故不宜用大黄牡丹汤下之。可用上条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排脓。

    〔4〕大黄牡丹汤:本方有泻热逐瘀、散结消痈的作用。方中以大黄、丹皮为主药泻火解毒、凉血散瘀。《金匮要略论注》:“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本方为近代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常用方。

    〔5〕本条论述肠痈病脓肿未形成的证治。

    〔6〕瓜子:即瓜瓣。参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豚证治第七》篇附方“千金苇苤汤”。

    【译文】

    肠痈病初起,(右)少腹肿胀隆起,按之有痞块,并且有压痛,像淋病那样(少腹皮肤紧张拘急、疼痛牵引至脐中),但小便正常(没有淋沥不爽的症状),同时有发热、汗出,又有怕冷。按其脉迟紧,这时脓肿尚未形成,可用下(热毒)的方法,大黄牡丹汤治疗。药后当见下血症状。如果脉洪数的病人,脓肿已形成,就不可用下法(大黄牡丹汤)治疗。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以上五味药,用六升水,先煎前四味药,煮到一升,去掉药渣,放入芒硝,再煮沸一下。一次性服完。药后有脓当下脓,无脓当下血。

    [05]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1〕。设不汗者云何〔2〕?答曰:若身有疮〔3〕,被刀斧〔4〕所伤,亡血故也。〔5〕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