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

    【按语】

    本篇论述惊悸、出血及瘀血病。惊、悸是两个证候:惊是神志惊狂不安,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悸是心下悸动不宁,出现于痰饮病过程中。出血病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吐血包括咯血或呕血;衄血是鼻出血;下血为便血;瘀血即《血证论》所谓“凡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说文解字》曰:“血积也。”胸满是瘀血病的一种证候。由于热病过程中惊狂不安与出血二症常同时出现,故合篇论述。

    [01]寸口脉动而弱〔1〕,动即为惊,弱则为悸。〔2〕

    【注释】

    〔1〕脉动而弱:动脉即数脉见于关部,上下无头尾的脉象,属阳脉。弱脉即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的脉象,属阴脉。

    〔2〕本条论述惊与悸的区别。

    【译文】

    寸口部位出现动且弱的脉象,动脉是见于惊狂不安,弱脉是见于悸动不宁。

    [02]师曰:尺脉浮〔1〕,目睛晕黄〔2〕,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3〕,知衄今止。〔4〕

    【注释】

    〔1〕尺脉浮:赵本“尺”作“夫”。尺脉候肾,脉浮为肾中虚火上炎。

    〔2〕目睛晕黄:指视物昏暗。

    〔3〕目睛慧了:即两目视物清晰。

    〔4〕本条论述衄血的预后判断。

    【译文】

    老师说:尺脉浮,且两目视物昏暗,则鼻血流未止,待昏暗消失,视物清楚,鼻血即止。

    [03]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1〕,从秋至冬衄者阳明〔2〕。

    【注释】

    〔1〕从春至夏衄者太阳:春夏两季出现衄血多属太阳。太阳主表,表明为外感所得。“衄”上《脉经》有“发”字。

    〔2〕从秋至冬衄者阳明:秋冬两季出现衄血多属阳明。阳明主里,表明为里有郁热所致。《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此就其分属大纲言之,然春夏岂无内伤之衄,秋冬岂无外感之衄,又在人临证审谛而不可拘执言之者矣。”本条论述衄血的原因。

    【译文】

    又说:从春季到夏季出现的鼻出血,多由于太阳表证所致,从秋季至冬季出现的鼻出血,多由于阳明里热引起。

    [04]衄家〔1〕不可汗〔2〕。汗出必额上陷脉〔3〕紧急,直视不能眴〔4〕,不得眠。〔5〕

    【注释】

    〔1〕衄家:衄,本指鼻出血,此泛指吐血、衄血。

    〔2〕汗:《脉经》作“发其汗”。

    〔3〕陷脉:经脉名,指额角上陷中之脉。泛指头面部的经脉。《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

    〔4〕直视不能眴(shùn):两目直视不能转动。眴,目睛转动。

    〔5〕本条论述衄家禁用汗法及误汗后的变证。

    【译文】

    吐血、衄血的病人,不可用发汗法治疗。若发汗则导致头面部的经脉紧张而拘急,两目直视且不能转动,不得闭目而眠。

    [05]病人面无色,无寒热〔1〕。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2〕,下血〔3〕;烦咳〔4〕者,必吐血。〔5〕

    【注释】

    〔1〕面无色,无寒热:面无色,俞本、徐本、《脉经》作“面无血色”,即苍白无华的面色。无寒热,表明无外感病。《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按面无血色,无寒热是该(赅)衄、下血、吐血而言。”

    〔2〕浮弱,手按之绝者:是浮取无力,重按则几乎摸不到的脉象。

    〔3〕下血:指便血。

    〔4〕烦咳:剧烈咳嗽。《金匮要略集注》:“烦咳,言咳之甚,犹烦谒、烦疼之类。”

    〔5〕本条论述出血病的诊断。

    【译文】

    病人,面色苍白,又无寒热(当考虑有出血可能,再结合脉诊),脉沉弦或浮弱,可出现衄血或便血。若同时有剧烈咳嗽,则为咯血。

    [06]夫吐血〔1〕,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2〕者死。〔3〕

    【注释】

    〔1〕吐血:在此指咯血。

    〔2〕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脉数而有热,气急不能平卧,此症类似今之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引起的大咯血,病情危急。

    〔3〕本条论述吐血的预后判断。

    【译文】

    咯血病人,伴有咳嗽气喘,若脉数、烦热、不能平卧者,病情凶险,多为预后不良。

    [07]夫酒客〔1〕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2〕

    【注释】

    〔1〕酒客:长期饮酒的人。

    〔2〕本条论述吐血的病因。

    【译文】

    长期饮酒的人,伴有咳嗽,导致吐血,这是由于过量饮酒所引起的。

    [08]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1〕,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人则亡血。〔2〕

    【注释】

    〔1〕击:徐本、《脉经》作“搏”。

    〔2〕本条论述出血病的脉证。与本书《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13]条基本相同。

    【译文】

    (参见《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13]条。)

    [09]亡血〔1〕不可发其表〔2〕。汗出即寒栗〔3〕而振。〔4〕

    【注释】

    〔1〕亡血:即失血。《伤寒论》、《脉经》作“亡血家”。

    〔2〕发其表:《伤寒论》作“发汗”,《脉经》作“攻其表”。

    〔3〕寒栗:因寒冷而发抖。

    〔4〕本条论述失血者禁用汗法及误汗后的变证。亦见《伤寒论》87条。

    【译文】

    失血的病人,不可用发汗法治其表证。若误用汗法则(阳气暴脱)出现寒战之症。

    [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1〕,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2〕,腹不满,其人言我满〔3〕,为有瘀血。〔4〕

    【注释】

    〔1〕唇痿舌青:为瘀血特征之一。指口舌青紫而不荣。

    〔2〕脉微大来迟:即涩脉,来去不流利,是瘀血内阻之脉象。

    〔3〕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主诉腹胀满,但外形无胀满体征。

    〔4〕瘀血:《脉经》下有“当汗出不出,内结也为瘀血”句。本条论述瘀血的脉证。

    【译文】

    病人胸闷,口唇及舌质青紫而干燥,口干欲饮水,但不能下咽,身体无寒热,自觉腹满,但外表却看不出腹满,这些都是瘀血的征象。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1〕,此为阴状〔2〕,是瘀血也。当下之。〔3〕

    【注释】

    〔1〕病者如热状……其脉反无热:如热状,即指下文所述之症。《金匮要略释义》:“病者如有热状,谓病者烦满、口干燥而渴,俨如热证所呈之证状,然其脉无浮滑数促之象,故曰,反无热,足证其非热证。”

    〔2〕阴状:俞本、徐本、《脉经》作“阴伏”。《金匮要略心典》:“阴伏者,阴邪结而伏于内。”此阴邪即瘀血。

    〔3〕本条论述瘀血病的脉证及治则。

    【译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