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

    【按语】

    本篇论述五脏风寒病、积聚病及五脏死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云:“本篇所谓中风、中寒,与伤寒中之中风、中寒不同,亦与半身不遂之中风自异。”外感风寒病是风寒中经络之证。本篇五脏风寒病是风寒中脏之证。《高注金匮要略》曰:“此篇就风寒之邪中于本脏而言其轻重之不同,以补《伤寒论》中之未备也。”因五脏风寒病是外邪入侵脏腑的疑难病证,故与五脏积聚及五脏死脉合篇论述。但篇中五脏风寒未全备,缺肾中风、肾中寒及脾中寒。

    积聚病,不是后世之症瘕积聚。《金匮要略论注》云:“此积非症瘕之类,亦非必有形停积。”所谓“积”有积蓄之意,是由于气、血、痰、食、水等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金匮要略正义》曰:“凡阴寒凝结,由渐而成者,俱谓之积……积在胸中,如胸痹之类是也。……积在喉中,如痰气相搏,咽中如有炙脔等是也。……积在脐旁,如绕脐腹痛之类是也。……积在心下,如胃脘寒痛之类是也。……积在少腹,如少腹寒痛之类是也。……积在气冲,如阴寒疝瘕之类是也。”篇中所论肝着、脾约、肾着三种病,既是五脏风寒病,又是积聚病。风寒是其因,积聚是其果。

    五脏死脉,即《黄帝内经》中的“真脏脉”,如《金匮》的“肺死脏”即《内经》的“真肺脉”等等。《素问·玉机真脏论》:“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可见,五脏死脉皆是五脏病的危象,反映脏气已绝,故皆主死。文中所谓“浮之”即轻按,“按之”即重按。

    [01]肺中风〔1〕者,口燥而喘,身运〔2〕而重,冒而肿胀。〔3〕

    【注释】

    〔1〕肺中风:病证名,风邪中于肺脏引起的以气喘、头眩、身体肿胀为主症的病证。类似今之肺心病、肺脑综合征、呼吸循环衰竭。

    〔2〕身运:此指头晕。

    〔3〕本条论述肺中风的证候。

    【译文】

    肺中风的病人可出现口燥而气喘,头晕而眩冒,身肿而沉重等症。

    [02]肺中寒〔1〕,吐浊涕〔2〕。

    【注释】

    〔1〕肺中寒:病证名,寒邪中于肺脏引起的以咳吐黏稠浊痰为主症的病证。类似肺痈,即今之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

    〔2〕本条论述肺中寒的证候。浊涕,即浊痰。《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古无痰字,云唾出如涕,谓吐黏痰也。据此则浊涕即是黏痰,非鼻涕之谓也。”

    【译文】

    肺中寒,可出现(咳)吐黏痰之症。

    [03]肺死脏〔1〕,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2〕,死。〔3〕

    【注释】

    〔1〕肺死脏:即肺死脉。

    〔2〕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指脉象轻虚如无根之葱叶。浮之虚,即浮取(轻按)虚而无力。按之弱如葱叶,即沉取(重按)弱如葱叶之中空。《金匮今释》:“五脏之死脉,皆云浮之按之,明是轻按重按之谓。”

    〔3〕本条论述肺死脏的脉象。

    【译文】

    肺死脉是轻按虚而无力,重按则弱如葱叶(外薄中空),其下无根的脉象,此时病已危重,

    [04]肝中风〔1〕者,头目、两胁痛,行常伛〔2〕,令人嗜甘。〔3〕

    【注释】

    〔1〕肝中风:病证名,风邪中于肝脏引起的以头部动、胁痛、腰背弯曲为主症的病证。

    〔2〕行常伛:行走弯腰曲背的症状。伛,即曲背。

    〔3〕本条论述肝中风的证候。

    【译文】

    肝中风的病人,可出现头部不自主的常弯腰曲背,喜食甘味食物。

    动,两胁疼痛,行走时

    [05]肝中寒〔1〕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2〕,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3〕《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注释】

    〔1〕肝中寒:病证名,寒邪中于肝脏引起的以两臂不举、口舌干燥、呼吸深长、胸胁疼痛不可转侧、食后呕吐等主症的病证。

    〔2〕喜太息:即“善太息”。太息,指深长的呼吸。

    〔3〕本条论述肝中寒的证候。

    【译文】

    患肝中寒的病人,可出现两手臂抬不起,口舌干燥,经常作深长的呼吸,胸胁疼痛,身体不能转动,进食后则呕吐兼有汗出。《脉经》、《千金》说:经常盗汗,咳嗽,食后吐其汁。

    [06]肝死脏〔1〕,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2〕者,死〔3〕。

    【注释】

    〔1〕肝死脏:即肝死脉。

    〔2〕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指轻按则弱而无力,重按如绳索,时而中止不来,或弯曲如蛇行,此都是无胃气之象,是肝之真气已绝。《金匮发微》:“此云浮之弱,谓浮取之无力,重按之则如绳索之弦急,忽而中止,则弦而见代脉也。”此即心律不齐的脉象。今属于房性或室性早博。

    〔3〕本条论述肝死脏的脉象。

    【译文】

    肝死脉是轻按弱而无力,重按则如绳索,中止不来,或弯曲如蛇行(此脉为无胃气,肝之真气已绝),故病危。

    [07]肝着〔1〕,其人常欲蹈其胸上〔2〕,先未苦时,但欲饮热〔3〕,旋复花汤〔4〕主之。〔5〕臣亿等校诸本旋复花汤方皆同〔6〕。

    【注释】

    〔1〕肝着:中医病名。肝脏受邪,气血郁滞,着而不行引起的病证。以胸胁痞闷不舒为主症。《金匮要略心典》:“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

    〔2〕常欲蹈其胸上:经常用手叩击其胸,以减轻胸闷不舒的症状。蹈,当读作“搯(tāo)”。《国语·鲁语下》“无搯膺”,韦注“搯”,叩也。

    〔3〕先未苦时,但欲饮热:病初尚未感到胸闷不舒时,喜喝热水。

    〔4〕旋复花汤:本条原文未见方,方见本书《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11]条。本方在此有行气活血、通阳散结的作用。本方除治肝着外,尚可治妇人半产漏下。

    〔5〕本条论述肝着病的证治。

    〔6〕方皆同:同,底本原作“向”,现据徐本、赵本、俞本改。

    【译文】

    患肝着病的病人经常以手叩击其胸部,以减轻其胸闷症状。病初尚未感到胸闷不舒时,喜喝热饮。这种病可用旋复花汤治疗。林亿等人校对各种版本,所载旋复花汤的方药都相同。

    [08]心中风〔1〕者,翕翕发热〔2〕,不能起,心中饥〔3〕,食即呕吐。〔4〕

    【注释】

    〔1〕心中风:病证名,风邪中于心(胃)引起的以发热、嘈杂、食即呕吐为主症的病证。类似今之急性胃炎。

    〔2〕翕翕发热:形容发热炽盛。翕,《说文解字》云:“盛也。”《方言》:“炽也。”

    〔3〕心中饥:当是胃中饥。胃热则消谷善饥。《金匮要略论注》:“饥者,火嘈也。”由于胃中有热,故食即呕吐。《金匮要略今释》:“此条颇似半夏泻心汤之证,当是胃病。……古人多误胃病为心病,仲景亦称胃为心下,是也。”

    〔4〕本条论述心中风的证候。

    【译文】

    心(胃)中于风,可出现高热,不能起床,胃中(嘈杂而)饥,食后即见呕吐。

    [09]心中寒〔1〕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2〕。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3〕。其脉浮〔4〕者,自吐乃愈。〔5〕

    【注释】

    〔1〕心中寒:病证名,寒邪中于心(胃)引起的以心中懊而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苦病心如啖蒜状:胃中犹如吃大蒜那样辛辣的感觉。《金匮玉函经二注》:“其苦病如啖蒜者,正形容心中懊不得舒也。”

    〔3〕蛊注:中医病名。腹中有虫引起的以心腹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说文解字》:“蛊,腹中虫也。”类似今之胆道蛔虫症。

    〔4〕脉浮:在此表明病邪在上。

    〔5〕本条论述心中寒的脉证。

    【译文】

    心中寒的病人,心中懊不舒如吃大蒜那样。剧痛发作时,胸背牵引疼痛,好像腹中有虫作怪。如果病邪在上,病人呕吐后腹中疼痛稍有减轻。

    [10]心伤〔1〕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2〕,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3〕

    【注释】

    〔1〕心伤:中医病名。由于劳倦过度引起的以心中热痛、面赤而下半身重着为主症的病证。

    〔2〕脐跳:自觉下腹内有跳动。类似今之腹主动脉搏动。

    〔3〕本条论述心伤的脉证。

    【译文】

    心伤的病人,由于劳倦内伤,出现面赤而身体下部重着,心中痛而自觉灼热,脐腹部可出现跳动。按其脉弦,这是心脏伤所引起的。

    [11]心死脏〔1〕,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2〕,死。〔3〕

    【注释】

    〔1〕心死脏:即心死脉。

    〔2〕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轻按坚实如麻豆。麻豆,徐本作“丸豆”,即如弹丸及大豆那样坚硬。重按更见急疾不宁,类似今之心房颤动的脉象。《金匮发微》:“此云浮之实如麻豆,即以坚实言之;按之益躁疾,即以数急不见柔和言之也。”

    〔3〕本条论述心死脏的脉象。

    【译文】

    心死脉是轻按坚实如麻豆,重按更觉躁疾不宁的搏动(是心气已绝),故病危。

    [12]邪哭〔1〕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2〕,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3〕。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4〕。

    【注释】

    〔1〕邪哭:中医病证名,以精神失常、无故哭泣为主症的病证。《研经言》:“考古之邪,即今之‘痴’。”

    〔2〕血气少者属于心:指血气虚少在脑部,犹如今之脑供血不足。

    〔3〕魂魄妄行:精神失常而手足妄动。

    〔4〕本条论述邪哭的证治。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互见阴阳衰少则为癫、为狂。阴阳,即上述“血气”。癫狂,病名,为精神失常一类病证,类似今之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

    【译文】

    邪哭,是精神不安的人,由于血气衰少。血气衰少是在心(脑),心(脑)血气虚少的人出现恐惧,闭目欲眠,梦中远行而精神失常,以致手足妄动。又由于阴阳气血衰少而出现癫狂的症状。

    [13]...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