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

    【按语】

    本篇专论胸痹病。胸痹是病名。心痛、短气是胸痹病的证候。《金匮要略衬注》:“胸痹者,病名也。此举其一病中之大证,以之为名而统其余证者也。心痛、短气皆其中之曲证也,不足为病名也。”故篇中所论并不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痛、短气。此以病与证相合为篇名,与本书《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同例。俞本作“脉证一条”。

    [0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1〕。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2〕,所以然者,责其极虚〔3〕也。今阳虚知在上焦〔4〕,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5〕。

    【注释】

    〔1〕脉当取太过不及:表明凡诊病皆需责之于阴阳的太过或不及。脉,泛指诊察,并非单言切脉。

    〔2〕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此以脉象论胸痹病产生心痛的机理。阳微,即阳气不足;阴弦,即阴邪内盛。胸痹,中医病名,是由于阴邪内盛、胸阳痹塞引起的以心痛、短气为主症的病证。《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痹者,痞闷而不通也。”本病即现代所称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3〕极虚:非指虚之极,极也言其虚,两字同义。

    〔4〕今阳虚知在上焦:指出此阳气不足仅表现在身体的上部(即胸部)。今,释为此;知,显现也。这是由于胸阳痹阻导致的阳虚,类似今之心肌缺氧。

    〔5〕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表明胸痹病出现心痛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阴邪内盛。《金匮悬解》:“阳不敌阴,则阴邪上犯,浊气填塞,是以胸痹;宫城(注:即心包络)逼窄,是以心痛。所以然者,责其上焦清阳之极虚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惟阳气虚极,斯气血凝聚,迟缓胶固,所以致于胸痹,而心亦痛也。……惟其阴盛而凝,斯乘于胸,则气血痞塞而痹乘于心。”本条论述胸痹病产生心痛的机理。

    【译文】

    老师说:凡是诊病都要注意阴阳的太过或不及。由于阳气不足、阴邪内盛导致胸痹病出现心痛的症状,所以会如此,其原因是阳虚。但此阳虚仅表现在上焦,胸痹病出现心痛,是因其阴邪内盛的缘故。

    [02]平人〔1〕,无寒热〔2〕,短气不足以息〔3〕者,实也。〔4〕

    【注释】

    〔1〕平人:指饮食起居犹如常人,并非无病的人。

    〔2〕无寒热:表明没有外感表邪。

    〔3〕短气不足以息:为胸痹病主症之一。息,指呼吸。《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疏义》:“此言短气为胸痹中之一证。平人,无病之人也。无寒热,非表邪也。但短气不足以息者,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碍呼吸,当责其邪实于上焦也。按上文言其极虚,此云实也,互相发明之词。”《金匮悬解》:“若夫平人,外无寒热之表证,忽而短气不足以息者,此必隧道壅塞而不通也。”

    〔4〕本条论述胸痹病产生短气的机理。

    【译文】

    外表看似常人,又无寒热等表证,但有呼吸短促而气急的症状。这是(隧道壅塞的)实证。

    [0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1〕,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2〕,栝蒌薤白白酒汤〔3〕主之。〔4〕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5〕一枚,捣薤白半升〔6〕白酒〔7〕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注释】

    〔1〕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此为胸痹病的典型症状。《高注金匮要略》:“此言胸痹之全症也。”心痛、短气本是胸痹病的主症。心痛发作可牵引至背部,故言胸背痛。而气喘咳嗽、唾涎沫为或有之症,是短气之甚者,因有痰饮内乘、胸阳不宣的缘故。

    〔2〕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此言胸痹病的脉象复杂多变。迟为疲弱不前,数为躁动不静。反映胸痹病阳微阴弦的病机。《金匮要略浅注》:“寸口脉沉而迟,即首节‘阳微’之互辞;关上小紧数,即首节‘阴弦’之互辞。”《金匮正义》:“沉迟小紧,俱是阴脉,而数脉为阳,尚见于关部,可见上焦之微阳,已为阴邪锢蔽,不能四布下焦,而止稽留于胸膈之间,前冲后突,不得展舒,于是胸背两面,相引作痛。”

    〔3〕栝蒌薤白白酒汤:本方有宣痹通阳的作用。

    〔4〕本条论述胸痹病的脉证及治法。

    〔5〕栝蒌实: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有宽胸豁痰的功效。

    〔6〕薤白半升: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鳞茎。有通阳散结的作用。半升,俞本、徐本、赵本作“半斤”。

    〔7〕白酒:据《千金要方》用“白酨浆”。《外台》用“白酨酒”。酨(zài),酢浆,即醋。故白酒,当是米醋,又名苦酒。为用高粱、米、大麦、小米、玉米等或低度白酒为原料酿制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译文】

    胸痹病出现喘息,咳唾涎沫,胸痛牵引至背部,呼吸短促之症。按其脉象寸口沉迟,关上稍有紧数,宜用栝楼薤白白酒汤治疗。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碎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以上三味药同煮,煮到二升。分两次温服。

    [04]胸痹不得卧〔1〕,心痛彻背〔2〕者,栝蒌薤白半夏汤〔3〕主之。〔4〕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5〕薤白三两半夏半斤〔6〕白酒一斗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释】

    〔1〕胸痹不得卧:胸痹病由于短气、喘息之甚,出现但坐不得平卧之症。《金匮要略心典》:“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

    〔2〕心痛彻背:指心痛甚,胸痛贯通至背。《金匮要略心典》:“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

    〔3〕栝蒌薤白半夏汤:本方为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而成。有宣痹通阳、逐饮降逆的作用。

    〔4〕本条再论胸痹病的证治。

    〔5〕一枚:底本无“一”字。据俞本、徐本、赵本加。徐本“枚”下有“捣”字。

    〔6〕半斤:徐本、赵本作“半升”。

    【译文】

    胸痹病(喘息)不能平卧,心胸部剧痛,贯通至背部,当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碎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以上四味药同煮,煮到四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0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1〕,枳实薤白桂枝汤〔2〕主之;人参汤〔3〕亦主之。〔4〕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5〕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释】

    〔1〕胸痹心中痞……胁下逆抢心:此是以心中痞闷为主症的胸痹病。虽无心痛,但病情比心痛更重。气结在胸,胸中痞塞。气逆从胁下撞心。此有虚实两种不同的表现,虚证除痞闷、胸满、气逆外,尚有面色白、手足冷、出冷汗、脉微细等症,是中阳虚脱,阴寒内结所致。《医宗金鉴》:“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若不在心下而气结在胸,胸满连胁下,气逆撞心者,实也。”留,徐本作“气”。原文即为“心中痞气,气结在胸”。

    〔2〕枳实薤白桂枝汤:本方即栝蒌薤白白酒汤去白酒加枳实、厚朴、桂枝组成。有通阳散结、降逆除满的作用,用于治疗以痞闷为主症的胸痹病的实证。

    〔3〕人参汤:方中药物组成同理中汤(丸),参见《伤寒论》396条。本方有温中补气、助阳逐阴的功效。用于治疗以痞闷为主症的胸痹病的虚证。

    〔4〕本条论述胸痹病以痞闷为主症的虚实不同的证治。

    〔5〕栝蒌:徐本下有“实”字,当是。

    【译文】

    胸痹病,心中痞闷,气结在胸,胸满,气逆从胁下上冲心(这是痰饮壅塞,气滞不通引起的实证),当用通阳为主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若见(面色白,四肢冷,出冷汗,脉微细等)虚证,当用补气为主的人参汤治疗。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碎

    以上五味药,用五升水,先煮枳实、厚朴,煮到二升,去掉药渣,放入其余药,再煮沸数次。分三次温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