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按语】

    本篇论述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病,其病名奇特。《金匮要略浅注》:“百合、狐惑、阴阳毒合为篇者,皆为奇恒病。”由于这三种病都与热病有关,且在证候上有某些相似。百合病与狐惑病都有不欲眠、不欲食等全身症状,而狐惑病与阴阳毒又都有咽喉疼痛的局部病变,故合篇论述。

    [01]论曰:百合病〔1〕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2〕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3〕,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4〕或有美时,或有不用〔5〕闻食臭〔6〕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7〕,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8〕,其脉微数〔9〕。

    每溺时〔10〕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11〕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12〕,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13〕

    【注释】

    〔1〕百合病:中医病名。多发生在热病后,是由阴虚内热而引起的,以饮食、睡眠、行动失常及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主症的疾病,并以百合为主治,故名。《温热经纬》:“百合病者,皆缘时疫新愈……凡温暑、湿热诸病后皆有之。”此病类似当今热病(感染性疾病)后的综合征。

    〔2〕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全身症状虽然众多,但都与同一病源有关。《吴医汇讲·百合病赘言》:“夫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乃本乎心神涣散,故下文‘常默默,不能食、不能卧、不能行’数句,无可奈何之态,皆所以形容百脉悉病之语。”百脉,泛指全身各条经脉;一宗,指一个总的病源。悉致其病,是言百脉都有证候出现。

    〔3〕默默:心中不舒畅而沉默寡言。

    〔4〕饮食:赵本作“欲饮食”。

    〔5〕不用:俞本作“不欲”。

    〔6〕食臭:即食物的气味。臭,音义同“嗅”。

    〔7〕剧吐利:引申为病情加重。

    〔8〕身形如和:从形体上观察犹如常人,没有病态。

    〔9〕脉微数:脉形微细,且脉率增速为阴虚内热之证。

    〔10〕溺(niào)时:此指出现小便短赤等阴虚内热征象时。溺,通“尿”。溺,尿,小便。

    〔11〕淅然:《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注为“头淅淅然”,即出现头晕耳鸣之症。

    〔12〕溺快然:在此指小便通利,色清不赤。

    〔13〕本条论述百合病的证候、预后及治则。

    【译文】

    医书论说:患百合病的人,全身各条经脉都有证候出现,但其有一个总的病源。其证候表现是想吃又吃不下,常沉默少语,想睡又睡不着,想走又走不动。饮食有时吃得很香,但有时甚至怕闻到食物的气味。一会儿好像冷,一会儿又好像热,但又无真的寒热。口中感到苦,小便颜色红。用各种药物都不见效,甚至服药后反见症状加剧,就好像有鬼神在作怪。尽管百合病证候百出,但从形体上观察,却如常人一样,惟其脉象微细而数。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一至两月可痊愈,其愈期长短根据余邪留驻及阴虚内热的程度而定。)当出现小便赤等阴虚内热症状且伴有头痛的病人,要六十天才能病愈;如果尿赤时头不痛,仅有头眩、耳鸣的病人,四十天可病愈;如果小便通畅且颜色不红,只有头眩症状的病人,二十天就会痊愈。

    以上这些头痛、头眩等证,有的在未见百合病证候前预先出现,有的在本病初起四五天出现,亦有的在得病二十天左右,甚至在一月后才出现轻微证候,当根据具体证候而施以相应的治疗。

    [02]百合病,发汗后〔1〕者,百合知母汤〔2〕主之。〔3〕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4〕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5〕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6〕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注释】

    〔1〕发汗后:指误汗后。《高注金匮要略》:“百合病发汗后者,犹言发汗之后,因而成百合病也。”

    〔2〕百合知母汤:本方有清心安神、生津止渴的作用。

    〔3〕本条论述百合病误汗后的治法。

    〔4〕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的鳞茎。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医宗必读》:“百合治之,是亦清心安神之效。”

    〔5〕渍:药物炮制法之一。即将药物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底本原作“溃”,据俞本、徐本、赵本改。

    〔6〕泉水:指未受污染的天然井泉中新汲的水或矿泉水。有清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译文】

    患百合病,发生在误用发汗法治疗后的病人(因津液耗损、虚热加重,出现心烦、口渴之症),当用百合知母汤治疗。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剖开 知母二两切

    上药先用水洗净百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当有白沫泡出,把水倒掉。再用二升泉水,煎到一升,去掉药渣;另外用二升泉水,煎知母,煎到一升,去掉药渣。以后再把两种药汁混合,再煎到一升五合。分两次温服。

    [03]百合病下之后〔1〕者,滑石代赭汤〔2〕主之。〔3〕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4〕三两碎,绵裹〔5〕 代赭石〔6〕如弹丸大〔7〕一枚,碎,绵裹。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注释】

    〔1〕下之后:指误用攻下法治疗后。由于津液耗伤、内热加重,出现小便短少、胃气受损、失于和降,兼有呕吐、呃逆诸症。《金匮要略浅注》:“百合病,见于下之后者,以其不应下而下之,以致热入于下也。”

    〔2〕滑石代赭汤:本方有清心安神、利水降逆的作用。

    〔3〕本条论述百合病误下后的治法。

    〔4〕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根。有利水通淋的功效。

    〔5〕绵裹:中药煎煮法之一。用丝绵将药物包起来煎煮,以免使药汁混浊。今用棉纱包裹,称“包煎”。

    〔6〕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有重镇降逆的作用。

    〔7〕弹丸大:像弹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铁丸的大小。

    【译文】

    患百合病,误用下法治疗后(出现小便短少、呕吐呃逆等症),当用滑石代赭汤治疗。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剖开滑石三两捣碎包煎 代赭石像弹丸大小一枚捣碎包煎上药先用水洗净百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当有白沫泡出,把水倒掉。再用二升泉水煎,煎到一升时,去掉药渣;另外再用二升泉水煎滑石、代赭石,煎到一升,去掉药渣。以后再把两种药汁混合后,重煎,煎到一升五合。分两次温服。

    [04]百合病,吐之后〔1〕者,百合鸡子汤〔2〕主之。〔3〕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4〕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注释】

    〔1〕吐之后:指百合病误用吐法治疗后,由于胃阴损伤、虚火上扰,可出现虚烦不眠、胃中不和之症。《医宗金鉴》:“百合病不应吐而吐之,不解者则虚中,以百合鸡子汤清而补之。”

    〔2〕百合鸡子汤:本方有清心安神、滋阴除烦的功效。

    〔3〕本条论述百合病误吐后的治法。

    〔4〕鸡子黄: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蛋)黄。有滋阴、除烦、安神的作用。

    【译文】

    患百合病,误用催吐法治疗后(出现虚烦不眠、胃中不和之症),当用百合鸡子汤治疗。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剖开 鸡子黄一枚

    上药先用水洗净百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当有白沫泡出,倒掉水。再用二升泉水煎,煎到一升,去掉药渣。放入鸡蛋黄,搅拌均匀,煎到五分。一次温服。

    [0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1〕者。百合地黄汤〔2〕主之。〔3〕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4〕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5〕勿更服,大便当如漆〔6〕。

    【注释】

    〔1〕病形如初:指具有本篇[01]条中列举的百合病的所有证候。

    〔2〕百合地黄汤:本方为治百合病的主方,有清心安神、滋阴清热的作用。《金匮讲义》:“大抵正虚邪留之时,攻则伤正,补则碍邪,惟有滋润养正,甘淡利邪,庶邪去而正不伤,为病后阴虚,余热未尽之妙法。其取乎润者,与妇人门之脏躁(参见《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06]条注〔1〕),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者宜互证之。”

    〔3〕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

    〔4〕生地黄汁:为鲜生地所捣出的药汁。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的功效。古称生地黄即今之鲜生地,今称生地黄即古之干地黄。

    〔5〕中病:指病情好转,诸症减轻或消失。

    〔6〕大便当如漆:徐本作“大便常如漆”。历代诸家多从大便色黑解,惟《金匮要略方论考证》云:“盖言其状,非言其色也。”据临床观察,当指大便稀溏之症。

    【译文】

    百合病,未经吐、下、发汗等法误治的,出现的依然是百合病首条所述的证候。当用百合地黄汤治疗。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剖开 生地黄汁一升

    上药先用水洗净百合,放在水中浸泡一夜,当有白沫泡出,把水倒掉。再用二升泉水煎,煎到一升,去掉药渣,放入地黄汁同煎,煎到一升五合。分两次温服。若病情好转,就不要再服,可出现大便稀溏的症状。

    [0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1〕主之。〔2〕

    百合洗方:

    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3〕,勿以盐豉〔4〕也。

    【注释】

    〔1〕百合洗方:为百合病的外治法。百合病日久不愈,阴虚内热加重,出现口渴症,除内服汤药外,需配合应用百合洗方洗身,内外同治,以加强清热润燥的功效。

    〔2〕本条论述百合病变渴的外治法。

    〔3〕煮饼:是以小麦粉制成的汤饼,即今之熟面条。有益气生津的作用。《伤寒总病论》:“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热汤渍食之。”

    〔4〕盐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加入食盐酿制的称盐豉,用于佐餐时调味品。因咸味增渴,阴虚口渴者忌用。

    【译文】

    患百合病经一月治疗,症状没有解除,病变出现口渴(除了内服汤药外,尚需配合外治),用百合洗方洗身。

    百合洗方:

    用一升百合,加一斗水,浸泡一夜,用浸出的水洗澡。洗完后吃汤饼,但不要加入盐豉等咸的调味品。

    [07]百合病,渴不差〔1〕者,栝蒌牡蛎散〔2〕主之。〔3〕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4〕熬〔5〕等分

    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6〕,日三服。

    【注释】

    〔1〕渴不差:指百合病日久变渴,经上述内服、外洗等综合治疗后,口渴仍然不除。《伤寒金匮条释》:“今渴不差,此阴虚火亢、消烁其津液也。”

    〔2〕栝蒌牡蛎散:本方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3〕本条论述百合病渴不差的治法。

    〔4〕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近江牡蛎及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有清虚热、止口渴的功效。

    〔5〕熬:中药煎煮法之一。即将药物放在锅内同清水煮透、煎干。

    〔6〕方寸匕:古代量药的器具。匕,即匙。一方寸匕,指体积正方一寸的容量。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左右。

    【译文】

    患百合病日久,口渴仍不除,当用栝蒌牡蛎散治疗。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同等分量,用水煎烂熬干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开水饮服一方寸匕(约2克),每日服三次。

    [08]百合病变发热〔1〕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2〕主之。〔3〕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4〕者,止服,热则除。

    【注释】

    〔1〕变发热:百合病本无发热之证,日久不愈,由于里热加重出现低热绵延、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症。

    〔2〕百合滑石散:本方有养阴、清热、利水的作用。《金匮要略直解》:“百合病缘以余热不除,若变发热者,加滑石以通利之,则热除也。”

    〔3〕本条论述百合病变发热的治法。

    〔4〕微利:指小便稍有通利。

    【译文】

    患百合病日久不愈,出现低热一种说法是恶寒发热(小便不利)之症。当用百合滑石散治疗。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药研成细末。用开水饮服方寸匕(约2克),每日服三次。待小便稍有通利,就停止服药,里热就清除掉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