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康熙永定县志最新章节!

    (城池 县署 行署 坛庙 祠碑 属莅 邮传 坊市 坊表 街巷 市镇 陂圳 桥渡 亭塔 教场 关隘 寺观 恤政)(校注:此目录与下文条目略有不同。以下各卷亦有。)

    城   池

    明成化十四年,始创县治。弘治二年,监生赖高奏请筑城。适岁饥,不果。五年,知府吴文度具禀巡按吴一贯奏行:凡县无城者,悉令筑之。知县陈悦又具申未报。后,巡按陆完暨藩、臬诸公,按郡知府吴文度,仍力陈利害以请。于是,筑城之议始决。参议王琳、佥事王寅,相继临县,相度地势,询谋佥同,俱有成命。委知县陈悦、典史朱麟、医官张以璇等分督之,推官徐楷催督之,而里人进士赖先为之左右。七年九月,肇工方殷,而徐楷罢、陈悦故,巡道周鹏复为总督。乃命长汀主簿吴俊摄县以监其事。九年,知县宋澄莅任。适朝廷轸念边方弗靖,简命御史金泽抚镇是邦,首询及此。遂令有司稽查工料,趁时修筑。随荐旧分巡佥事伍希闵,再奉敕整扎上杭,殚心经划。十年,而工始讫。城之基址,周以石板,甃以陶砖。周围七百七十六丈六尺六寸,基广二丈有奇,面广三之一。南临田,高二丈九尺有奇;北倚山,高杀于南十之一。内外马道,广一丈五尺。壕二丈余,深半之。为门四:东曰“太平”,西曰“迎恩”,南曰“兴化”,北曰“得胜”。各建敌楼,周围窝铺十六所。弘治十七年,知县陈济,因北门不通衢路,岑旷可虞,用砖砌塞。嘉靖三十七年,知县许文献,于三城门檐复增铁门三。所用横闩二根,仍加直闩于下。三十八年二月,北门前砌单薄,再用三和土填之,祀真武其中。北楼雄峙,匾曰“北门锁钥”。三月,因北城下无河,钉苗竹钉,阔一丈,长二百九十九丈七尺,以防攀越。

    迎恩城楼【丙戌年毁。国朝知县赵廷标重建,高不及旧楼数尺。】

    南门城外濠池,共一百四十五丈,递年纳租银壹两四钱伍分正。【因承平既久,赁濠池者,或堆土成田,或堆土架屋。顺治间,乡绅江奋龙、熊铨元等捐资复浚濠池。】

    东门城外官地、店肆,间岁出租,银贰两。【四城内外马道,旧制未详广狭。知县许文献重修,志载“一丈五尺”。隆庆三年,东城内居民廖林凤,自将父置屋侧地四尺送官输租。时知县陈翡申详本道袁批:“廖林凤岁纳租银二钱五分,付入濠池,少助修城之用。”令记善簿,赐匾“崇让”。今东城内马道现存一丈一尺,纳租四尺,共一丈五尺。】

    论曰:王公设险,必建城池,所以重地利也。永定城池建于龙冈,城垣、楼铺,半挂山巅。公署、民居,森列平麓。塞北门而险要有防,凿南池而冲突可御,固已安如泰山矣。然语曰:“不惟其地惟其人,则长城可倚。”不又在明恩义以固人心乎?

    县   署

    按旧《志》:“县治在布政司西。”知县王环因地形未胜,欲申改,不果。正德元年,里老张智等,呈署县典史叶珵,申巡按饶榶、巡道陶怿,会议邑人。员外郎赖先为之亟劝,二公允焉。遂拓旧布政司为县衙。据今四至:东,上抵民居,下抵漳南道;西,上抵儒学,下抵龙门;南抵前大街;北抵后大街。【万历三年《志》。】县之制,中为尹厅,治堂五楹,邃三丈,广倍之。左二楹,为待客所。右三楹,为典史厅。堂之后则为尹衙:左为簿衙旧有主簿,右为尉衙。堂之前则为戒石亭,两旁则为吏舍。又前则为仪门,门附余地,左为狱,右为铺。又前为谯楼、冲道,东为旌善亭,西为申明亭。至万历乙酉年,知县姜子贞建议重修,请于府道,征纲银贰百余两,以助其费。不足者,捐俸缩资。首修正厅,次营川堂,又次,公帑葺东、西仓;建迎宾馆于仪门之外,匾曰“亲贤”;移囹圄于西,缭以高垣。造仪伏库,修赞政厅、东西吏廨。“申明”、“旌善”,一如旧制。大门谯楼,岿然大观。内构斋居,崇以宏敞,翼以迥廊。经营之力,视昔为劳。至万历四十一年,知县龙应亮,改典史厅于东畔,以吏舍三所为之。丁巳年,知县吴殿邦于尉衙旧址建听松楼附于尹衙。旧典史厅仍匾曰“赞政厅”,每朔望,典史赞治于此。西二间,今为仓房、贮谷所。谨录规制,以备参考。

    正堂  在仪门内。三间。旧匾曰“琴堂”,曰“忠爱”。今曰“敬畏”。

    川堂  在正堂后。三间。

    库藏  在川堂左,仪仗亭后。

    龙亭仪仗库  在正堂左。

    知县衙  在县治北,川堂之后。正厅五间,东书房三间,两廊房六间,后屋四间。

    听松楼  在后衙右。

    典史衙  在县治东,旧吏舍地。前后三堂,左为士地祠。知县龙应亮、典史吴光祖改建,刘自清修。

    戒石亭  甬道中。

    仪门  一座五间。

    东西卷房  共十间

    寅宾馆  在仪门外东上,知县姜子贞建。旧曰“亲贤”,今曰“寅宾”。

    土地祠  在寅宾馆内东。

    狱房  旧在仪门外东下。内外两所。万历间,知县姜子贞改一所于西边,内厅三间,缭以高垣,为重狱。其一所今为羁候所。

    鼓楼  跨大门,高二层,广五间。

    旌善亭 在鼓楼门之左。

    申明亭 在鼓楼门之右。

    阴阳学 旧在县治后第三街,深二十五丈,阔一十丈。左右至民居,前至街,后至山麓。缭以高垣,廨舍未造。旧基废,今改建县大门东,旌善亭上。

    医学 旧在县治后第三街,深二十五丈,阔一十丈。东西至民居,前至街,后至山麓。缭以高垣,廨舍未造。旧基废。今改建县大门西,申明亭上。

    吏廨 旧设于县治东西。东三所,列于东卷房之后,今改为典史衙;西五所,列西卷房之后。

    总铺  在大门外西一间,申明亭之上。

    际留仓 在县治内。东西共四廒。岁丰籴谷储备,岁凶出谷赈济。其价常平五分。东仓旧废。国朝康熙十年,知县潘翊清于西仓上隙地,捐俸增建四廒,共成六廒

    预备仓

    行   署 【附】

    旧《志》:“布政司在县治东。”正德元年,拓其地为县衙,迁布政司于射圃,迁射圃于学右】即今新巷】。嘉靖十九年,改布政司为察院行台,迁布政司于县治东卧龙山下【即旧山川坛】。

    察院 【沿革见前】

    察院行台  在县治西北。南抵县后横街,东西俱抵民居,北抵大水圳。

    正堂  【三间,抱厦如之,左右翼以插廒。堂前东西耳房六间。】

    川堂  【在正堂后。】

    后堂  【在川堂后,左右翼以插廒。堂北左为厨房,右为厢房。】

    仪门  【三间。】

    大门  【三间,左右官房二间,门外大坪,东西房各一间。】

    布政司【沿革见前】北至庙墙为界,东至吴宅墙为界,西至大水圳为界,南至大坪为界。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卧龙山下。

    正堂 【三间,东西耳房六间。】

    川堂

    后堂

    仪门 【三间。】

    大门 【三间,临街左右官房各一间。以上俱废,基址犹存。】

    漳南道  在县治东

    正堂  【三间,抱厦如之,左右插廒一间。】

    川堂  【三间,在正堂后。】

    左右廻廊  【左廊后厨房三间,右廊后卧房三间。】

    浴房

    左右旁房  【各三间。】

    仪门

    大门  【三间。临街砖屏一扇。嘉靖十三年,知县毛凤拆卸。大门外左右空地,各为官房三间。】

    公馆

    丰稔公馆  原在胜运里巡检司旁,今废。

    武溪公馆  在丰田里武溪,佥事侯廷训建。

    接敬公馆  在溪南里六图,县西四十里。

    大溪公馆  在金丰里,后迁丰田缘岭,名半庵公馆。其大溪旧基存。

    论曰:昔公刘陟巘降原之后,遂建言言之堂、语语之室,凡以宣政教、沛恩泽也。邑之中,曰“田心”,旧建县治,左为藩司,又左为道署;右为儒学,又右为府馆。正德间,典史叶珵,再移县治。至万历间,知县姜子贞重建鼎新之。琴堂以出治也,宴寝以怡神也,仓库以储贰也。君子居之以向明,小人依之以孔迩。体国勤民之心,当必有悠然而兴者矣。至于上官按部时,外有候馆,内有树宫。今之行署,即古之树宫也,并详于此。

    坛  壝  【编坛夫二名】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以上二坛,旧在县东卧龙山麓,知县王环建。嘉靖十九年,改为布政分司,坛移太平门外。嘉靖三十七年,大水冲去。知县许文献,筑于铁坑,尤为形胜。

    乡里坛  一在榕树冈,一在印星台。

    乡社坛  五里各设一所,岁时致祭。

    邑厉坛  在县西二里,周缭以垣,一门,设土座二间。成化十六年,知县王环建。嘉靖十年,知县毛凤重修。每年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致祭。以城隍主之。

    义勇祠  附在城西厉坛前。今之“义勇”,即《楚辞》所谓“国殇”也。附于厉坛,岁凡三祭,所以报捐躯死义者也。

    论曰:坛壝之设,皆古先王为民之意也。民赖土谷以生,故合祀社稷,以祈年也。祀风云雷雨,以其能长育百谷也。厉,非有功于民,祀之者何?子产曰:“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又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夫殇,伤也;厉,沴也,不可以无归。祀之,所以为之归也。诗曰:“岂弟君子,百神尔主”。其此之谓欤!

    庙    祀

    城隍庙  在县治东。正堂三间。左右耳廊,共六间。前饮福厅三间。外大门临大街。成化十五年,知县王环建。嘉靖间知县毛凤、唐灿、许文献,万历间知县何守城、姜子贞,相继重修。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岳钟淑重修。

    关帝庙  在东北卧龙山麓,旧社学地。万历乙未年,知县张正蒙创建。侍郎卢惟贞有记。大厅三间。门厅三间。廊西建土地祠。门外坊表题曰“万代瞻仰”。一在高陂,巡检郭天福建。

    东岳庙  在县治西王侯祠左。东南抵民居,北抵后圳。三间,东西二廊。顺治十一年,知县沈在湄重修。

    五显庙  三。一在县治万寿寺廊西,邑耆丘万球建;一在溪南里黄竹隔;一在龙安寨。

    三元庙  一在县治万寿寺西;一在高陂,巡检郭天福建。

    邹公庙  在溪南金砂村。

    七姑庙  二。一在县治龙冈西麓,举人周行先倡建; 一在溪南里折滩。

    麻公庙  在虎冈(校注:原文为“光”,误,校改为“冈”)村。

    论曰:考之祀典,明初祀天地于大祀殿。城隍得与太岁、风云雷雨、岳渎山川列坛受享,故郡邑必祀城隍。凡守、宰奉简书至,先与城隍誓之,阴阳固殊,其致功于民一也。永无淫祀,自城隍外,惟汉寿亭、唐睢阳二庙。按,宋开宝三年诏,祀前代忠臣、烈士,汉得二人,壮缪与焉。文丞相过睢阳庙,有“枯木寒鸦,仔细思量”之句。二公之祀,自昔为烈。永人椒浆之献,四时弗绝。则祀二庙者,所以明君臣之义自无所逃,邪正之分间不容发,匪独崇报宜然,亦读书考古之一助也。群庙散见,各以其地志之。

    祠

    文昌祠  在儒学前,大街之南,晏湖之上。天启元年,知县钱养民、举人赖维岳、生员吴赞、卢日就等募建。署县事霍蒙拯捐俸,创置祀田,立额于祠曰“己巳中夏,代庖兹土”。登文昌阁而谒焉,询之守者,曰:“祀事缺典。”适有欲归田于庙者,心甚嘉之,因偿其价,置其田以充祀典,随记祝文于左,以俟后之君子恢而大之。祝曰:“魁映斗光,镇紫薇旁。启我哲士,行显名扬。佑及于民,螽斯呈祥。人有心田,种善为良。庙有福田,明德荐香。如牲如醴,以莫不将。忝斯文长,为多士倡。晏池龙跃,榜麓凤翔。亿万斯年,永卜其昌”。国朝辛卯年,巡道赵映乘建社学于祠东,表其坊曰“国人矜式”。湖面周以石栏,共十三架。【知县沈在湄有记。】甲午,漳寇猖獗,师旅云集,往来将卒,驻扎祠内。以故门屏楹栋,坏失过半。庚子冬,本府同知卢裕砺署县事,躬诣行香,捐俸修葺,率生员黄甲殿、沈缵绪、卢风从、赖飞鹏、吴利见、熊卜瑞、阙月卿、赖飞凤、吴云芝、熊卜伟、阙魁、熊昭胤、萧澧有等捐资重修。

    明

    王侯祠  原系纪功亭,在县之东岳庙右。知县王环建。亭碑颂抚、按、藩、臬功绩。后,里民赖恒、张以璇等,以王侯经营草昧,亦碑颂之,且立抚、按、藩、臬诸公木主,及塑王侯之像,各捐资买田,以供岁祀。至嘉靖十八年,知县唐灿,因岁久亭与木主俱废,独侯之像存焉,故改扁(校注:“扁”同“匾”。下同。)曰“王侯祠”。三十八年,知县许文献重修,复立诸公木主,遇祀则列于前,以并享之。祀毕,藏主于城隍庙,以像专王侯故也。

    旧《志》:成化二十年,里民赖恒、张以璇、赖宗辉、卢景象、简銮、赖伯凤、林廷瑞、张清、谢璘、吴璟等【各出银二两】,张宗宝、郑烨、廖世兴、范林受、张盛【各出银一两】,朱仕富、徐真【各出银五钱】,共成贰拾陆两,买溪南里民廖永清田壹处【坐落大圳,东至黄宅田、南至官路、西至林宅田、北至郑宅田为界】,大小贰丘,禾税壹拾伍秤【载秋粮正耗米叁斗】入于记功亭【即今王侯祠】奉祀巡抚福建右佥都御史高公明、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戴公用、福建按察司副使刘公城、福建布政司右参议陈公渤、福建按察司佥事陈公轾、汀州府永定县知县王公环,诸公岁时香烛、祀事、粮米,割入纪功亭,田与奉祀人承耕。

    成化二十年,里民简惟广出银三两,陈庆、林祥各出银二两,卢宗善、吴克恭、邹文瑶、简宏、吴顺、简明、张以玑、邓显、张玉、林永昌、谢永宁、林琼各出银一两,共成壹拾玖两,买溪南里民郑绅田【税壹拾秤】大小贰丘,屋场一所【坐落大洲庵前,东至大路、西至石畔、南至本宅田为界】,载秋粮正耗米贰斗,充入纪功亭【用粮米割入本亭】。又简惟广舍鱼塘大小二口,该价白银七两【坐落太平里,地名“塘下西间”】,原税五秤,载租米壹(校注:原文为“乙”,校改为“斗”。),造册割入本亭以充祀用。【按,前所买祀田,至明季,因循传鬻于庠生郑绍之之手,田去而祀亦废矣。通邑绅衿,感王侯开造功高,祀典缺如,久以为憾。于顺治十六年,邑人熊兴麟、卢乾亭、郑士凤、吴祖馨、张鼎、萧熙桢、郑士鸿等,募禁山银三十四两,赎回绍之前田,禾税六十六桶,载租米叁斗。内分四十二桶复充为王侯祀田,春秋致祭;又于是日,祀北山真武祖寿。仍二十四桶,佥择一人,看守北山树木,朔望鸣锣巡缉,工食至今,祀典复兴,山木畅茂。熊兴麟有《禁北山文》。】

    许侯祠  在东岳庙右,为知县许文献立。

    危侯祠  在东岳庙右,为知县危言立。二祠俱在王公祠后,生员吴赞等建立祀田。

    附记(校注:此二字为校者所添):万历四十一年,生员吴赞、耆民廖同文等共十八人,捐资银叁拾壹两,举人赖维岳、赖朝选各出银壹两,共成叁拾叁两。内用价银壹拾肆两,议赎漳南道衙前翁安左店一间,黄汝隆右店壹间。左右二间,招民开坐,岁纳纹租银叁两陆钱,春秋二祭,两则收租。又用价银壹拾玖两,买民郑永宝古镇窑窟里田,税玖秤,载粮米玖升,郑朝明佃耕,岁收税谷贰拾柒桶,除纳粮差外,递年春秋,买办猪羊祭品,以申崇德报功之意。

    何公祠  在东城外,为知县何守成立。

    何侯祠  在县治西,旧平西驿地,为知县何檀立。

    戴德祠  在县治旧平西驿,为署县事本府同知熊茂松立。今改“武惠祠”。

    闵公祠  在文昌祠东旧社学地,为知县闵一寉立。

    吴公祠  在西郊外。知县吴殿邦原立书院两大厅,兴文课士。通邑感之,立祠于书院之前。邑人张尧中联曰:“双鶒溪头,看青畴鼓舞忘机,恍惚当年渤海;三鳣堂下,闻白昼弦歌送韵,分明此日庚桑。”国朝康熙甲辰,阖邑重修。

    林公祠  在迎恩桥北,祀署县事本府照磨林逢春。

    伍公祠  在迎恩桥北,祀知县伍耀孙。

    赵公祠  在迎恩桥北,祀署县事上杭县知县赵硕来。

    国 朝

    赵公祠  三。一在文昌祠右,一在东门城外,一在丰稔渡头。祀知县赵廷标。

    孟徐功德书院  在县治西旧平西驿地。祀本府知府孟熊臣、推官徐开远。因甲辰年水荒大饥,发谷赈济,永定之士民赖之。有碑文,熊兴麟撰。

    卢公书院  二。一在文昌祠东,一在西郊。为本府同知署县事卢裕砺立。

    申公书院  在孟公祠后。祀署县事宁化县丞申传芳。

    郭乐二师祠  在学宫土地祠左。为教谕郭万完、训导乐维清立。

    碑

    宋

    丞相文天祥驻节碑。

    明

    知县王环政绩碑

    署县事本府同知黄震昌政绩碑

    知县何守成政绩碑

    知县危言政绩碑

    知县吴殿邦去思碑

    署县事林逢春去思碑

    知县升临江府同知伍耀孙去思碑

    教谕周桐去思碑

    训导王尚宾去思碑

    典史陆衷赤去思碑

    代捕三层司项旭阳去思碑。

    国 朝

    汀路总兵高守贵平寇碑

    分巡漳南道卫绍芳平寇碑

    本府知府孟熊臣赈济碑

    本府推官徐开远赈济碑

    院司道府严禁积蠹碑

    知县岳钟淑政绩碑

    本府同知署县事卢裕砺详革三害碑

    知县潘翊清禁革碑

    教谕郭万完去思碑

    训导乐维清训士碑 。

    论曰:祠以崇祀典,碑以勒功勋,古志也。永定土瘠民劳,易于见休。自开治以来,或以过化立,或以治行功德立,或以兴利除弊立。祠有十五,碑逾二十,不啻潮阳之颂昌黎、晋人之望岘山也。后有以某绩祠于某地,某功勒于某石者,其视此与。

    属  莅

    兴化巡检司  明洪武五年间,设在溪南里古镇。正统间,乡官范金以太平里虎冈寇盗出没,无以防于东,奏徙兴化乡巡司于虎冈,改名太平巡检司。天顺间,寇发于南,有司请复设司于古镇,仍名兴化巡检司。成化十五年间,县迁司于丰稔寺之右。嘉靖三十七年,迁司于上杭峰头。因万历年间,设兵于河头隘,筑城堡,设通判一员、百户一员坐镇。复迁司于丰稔寺。凡五迁焉。旧署滨河,洪水泛圯。国朝康熙十年,巡检刘杰迁于高阜,买地鼎建,署廨聿新。

    太平巡检司  即正统间徙兴化乡于虎冈者,景泰末,徒于高陂。成化十五年开县,仍于高陂建司,未有廨舍。嘉靖十八年,知县唐灿买民卢金稳屋地为之。

    三层岭巡检司  在金丰里天德甲。成化十四年,都宪高明,因广东饶平、大靖、小靖地方盗贼数起,奏设巡司防守。该司所辖三大山:一曰岐岭,一曰苦竹,一曰条河。盗常据为巢穴。旧司已废,今巡司暂寓于大溪公馆。议者谓大溪非制,仍欲复于旧司云。

    以上三司巡检各一员,吏各一名,弓兵各三十名。【载《旧制》。】

    论曰:亲民之吏莫如守令,而属莅尤与小民密迩。故国家设官分职,必于邑之乡里立巡司焉,所以分庶务而兼缉御也。永之三司,设于险要,均有社稷生民之寄。程子曰:“一命之士,苟留心于济人,于人必有所济。”居是官者,其亦思无忝厥职哉。

    邮  传

    平西驿  原设于上杭县东小扳池边。嘉靖十九年,佥事侯廷训迁于本县,改府馆为之。本县编米三千八百零八石四斗,又武平县编米四百九十一石六斗。十年通共米四千三百石。旧规马米五年一编,每石先编米五斗,编户自纳。嘉靖四十三年,奉漳南道黎申请明文:即编米一石,追银三两八钱,给官当。至万历三年,奉军门刘察院孙明文:十年一编,遇编每米一石,追银三两七钱,解府转给官当。路通汀、赣、漳、泉、潮、惠,甚为冲要。西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