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化书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作者在本卷中又对“食”的观念做出分析。“食”从实际生活来看,主要指称食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云:“六谷之饭曰六食。”而从字形上看,它从人,从良。“良”意为“拖尾到底”,引申为“从生到死”。“人”与“良”联合起来表示“维持人一生的东西”。这是人们对其性质的一种认定。《孟子·告子上》中有“食色性也”的提法,认为人的饮食与男女之需求是人性的根本。孟子虽然对告子的人性观念并不赞同,但从其文字中看,并没有对“食色”作为人类本性的说法做出反驳。联想孔子在《礼记》里讲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已认识到人的“食色”之需的合理性。确实,前者能维持人基本的生存条件,后者能满足人类族群延续的需要。道教中人对此观念也持认可态度,但是又强调对于这些需要应保持节制的态度。老子在肯定“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为“至治之极”的同时,又提出“余食赘行,物或恶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即指出多吃的食物、多余的行为,都会引起公众的厌恶。这也是谭峭在本卷内的论述重点。

    本卷十四篇中,大致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提示民众在“食”上有着正当要求,应当予以满足,而执政者在这方面剥夺了民众的基本需求,是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如《七夺》《丝纶》《燔骨》《食迷》《战欲》《雀鼠》均以此为主题。

    其中《食迷》篇列举了五种迷于食而死者,即嗜食、贪食、感食、辱食、争食。食者养命之源,人之先务,不得不争。然若因迷食而死,岂不悲哉!《雀鼠》中提道:君主残暴地对待百姓,剜其肌,啖其肉,扼其喉,夺其哺,百姓焉能不哭,焉能不怒?《兴亡》篇将食上升至关乎国脉兴衰的高度,认为人饥则无所不食,人急则无所不为;民有食系兴之兆,民无食系亡之兆。这就把由“食”引出的社会矛盾加以了很好的揭示。

    第二,对个人观念中的贪欲加以了分析、批判,指出其后果的严重性。如《巫象》《养马》《奢僭》《胶竿》《庚辛》《兴亡》等篇中都言及如此内容。

    其中的《养马》篇中讲到:丧失淳朴,有爱恶之心,进而怀奸蓄诡,诈伪两端,皆追逐利益使然。《胶竿》篇提出:能尽己之性者,则能尽人之性,若我无异心,不害物,物则亲附于我。对在“食”上的错误观点做出剖析。

    第三,提出对贪欲于“食”等社会现象的治理方案。可以《无为》《王者》《鸱鸢》等篇为代表。

    其中《无为》《王者》等篇均要求为国之君,应该肩无为之化,做到推己及人,率先垂范。《鸱鸢》篇用鸱鸢、蝼蚁与人类对比,将“食”提至“五常之本”高度。认为民有食则五常兴,无食则五常废。民之要者莫如食,王者应该去奢省费,薄役轻徭,均其食其衣。

    可以看出作者在“食”的问题上采取了积极应世的态度,有着儒道融合的思想特征。

    七夺

    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而王者夺其一,卿士夺其一,兵吏夺其一,战伐夺其一,工艺夺其一①,商贾夺其一,道释之族夺其一②,稔亦夺其一③,俭亦夺其一④。所以蚕告终而缲葛苧之衣⑤,稼云毕而饭橡栎之实⑥。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义,斯不义之甚也。而行切切之仁⑦,用戚戚之礼⑧,其何以谢之哉!

    【注释】

    ①工艺:手工技艺,此代指手工业者。

    ②道释:佛教和道教,此代指僧人道士之流。

    ③稔(rěn):庄稼成熟,此处指有收成。

    ④俭:贫乏,此处指欠收。

    ⑤葛苧(zhù):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苧,即“苎”,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荨麻科。茎直,茎皮纤维坚韧有光泽,可作编结、纺织、造纸的原料。根可入药。

    ⑥橡栎(lì)之实:栎属作物的坚果橡子。中国是栎属作物原产地之一。《庄子·盗跖》云古者有巢氏“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可知其为先民充饥的主要食材。橡子可以磨粉,但口味苦涩,且产量有限。橡栎,栎树的通称。

    ⑦切切:急迫的样子。

    ⑧戚戚:忧虑的样子。

    【译文】

    人类一天不吃饭就会疲惫,两天不吃饭就会生病,三天不吃饭就会死亡。百姓事务中最为急迫的,莫过于吃饭问题了。可是被王侯夺去一部分,卿大夫夺去一部分,军中官吏夺去一部分,作战攻伐夺去一部分,手工艺人夺去一部分,行商坐贾夺去一部分,道士僧侣夺去一部分,丰收时被夺去一部分,歉收时也被夺去一部分。因此,百姓养蚕制成丝绸自己却缝制麻布衣服来穿,收完庄稼之后却以采摘的栎树果实橡子充饥。国君的刑罚是为了治理不公平,可这实是最大的不公平啊;达官贵人们的道是为了补救不义,可这才是最大的不义啊!然而在上者只忙于施舍仁慈,紧张地施行礼仪,百姓会真心感谢他们吗?

    巫像

    为巫者鬼必附之①,设像者神必主之②,盖乐所飨也③。戎羯之礼④,事母而不事父;禽兽之情,随母而不随父;凡人之痛,呼母而不呼父,盖乳哺之教也。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⑤,而人无所不嗜。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叛,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⑥。食之道非细也。

    【注释】

    ①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②像:指神像。

    ③飨:通“享”,用酒食款待人。也泛指对人提供某些东西。

    ④戎羯(jié):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羯,古匈奴族别部,晋时人居羯室,地在今山西左权一带。

    ⑤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形似传说中的龙。

    ⑥烈士: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

    【译文】

    施行巫术的人,鬼魂必定附着在他身上;设立神像的人,神明必定以他为主人,大概是与喜欢他们提供的东西有关。戎羯族的礼节,侍奉母亲而不侍奉父亲;禽兽的情感,随从母方而不随从父方;普通人的感受到痛苦,呼唤母亲而不呼唤父亲,大概是受哺育驱使的缘故。虎狼不过是吃肉,蛟龙不过是饮血,可是人却没有什么是不能入口的。人在吃的方面无所顾忌,不能满足食欲的话就会引起争斗,不给予就会引起反叛,整个天下的怨恨因此被鼓动,刚强之士的愤恨因此被激起。可见“食”的问题并非小事啊!

    养马

    养马者主,而牧之者亲;养子者母,而乳之者亲。君臣非所比①,而比之者禄也;子母非所爱,而爱之者哺也。驽马本无知②,婴儿本无机③,而知由此始,机由此起。所以有爱恶,所以有彼此,所以稔斗争而蓄奸诡④。

    【注释】

    ①比:接近,亲近。

    ②驽马:能力低下的马。知:通“智”。

    ③机:智巧,机心。

    ④稔(rěn):庄稼成熟。此处引申为使事物酝酿成熟义。

    【译文】

    出资养育马的是主人,可它亲近的是放牧者;生养孩子的是母亲,可是他最亲近的是奶妈。君主与臣子的接近不在于名分,而是因为俸禄;孩子与母亲的亲爱不因为名分,而是因为乳汁的养育。驽马本来没有智慧,婴儿本来没有玄机,可是智慧从这时开始,机心从这时产生。由此才有了喜爱和憎恨,才有了彼方和此方的区分,因此才酝酿出斗争,积蓄起奸邪诡诈。

    丝纶

    王取其丝,吏取其纶①;王取其纶,吏取其②。取之不已,至于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③;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已,至于刑戮④。欺罔非民爱,而裒敛者教之⑤;杀害非民愿,而鞭挞者训之。且夫火将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虎将噬而投于谷,知必不可,或觊其生⑥。以斯为类,悲哉!

    【注释】

    ①纶:青丝绞合而成的带子。

    ②(fú):绳索。

    ③鞭挞:用鞭子抽打,转义为欺凌。

    ④刑戮:受刑罚或被处死。

    ⑤裒(póu)敛:聚敛。裒,聚集。

    ⑥觊(jì):希冀,希望。

    【译文】

    假如君王夺取丝线,官吏就敢夺取纶带;假如君王夺取纶带,官吏就敢夺取绳索。夺取没有停止,以致产生了欺罔;欺罔没有停止,以致产生了鞭打;鞭挞欺凌没有停止,以致产生了强盗小偷;强盗小偷没有停止,以致产生了杀害;杀害没有停止,以致产生了受刑罚或被处死。欺罔不是百姓所喜爱的,可是聚敛的人教会了他们;杀害不是百姓所想要的,可是施之予鞭打的人训导了他们。至于火将要逼近时往有水处投奔,知道必定不能免除灾害,但求暂时有所缓解;将要被虎吞噬时逃往山谷,知道必定行不通,仍抱着保命的一线希望。百姓面临的是同样的情况,实在是可悲啊!

    奢僭

    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饥,耻之甚也。又不肯矜人以饱,愧之甚也。既起人之耻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而金笾玉豆①,食之饰也;鼓钟戛石②,食之游也;张组设绣③,食之惑也;穷禽竭兽,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贵贱精粗,食之争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贫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所以奢僭由兹而起,战伐由兹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注释】

    ①笾:古代祭祀燕享时用以盛果脯等的竹编食器,形制如豆,容四升。《尔雅·释器》:“竹豆谓之笾。”豆:古代食器,初以木制,形似高足盘,后多用于祭祀。《诗经·大雅·生民》:“印盛于豆,于豆于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

    ②戛(jiá):打击。

    ③组:丝带。

    【译文】

    君子不愿意把正忍受饥饿告诉别人,是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又不愿意把吃得很饱夸耀给他人,认为这事值得惭愧。能够激起人们的羞耻感与惭愧心,就一定会进而激起人们的怨恨和怪罪,食物的害处就是这样。可是,金笾玉豆为了进食而装饰,敲钟打磐是为进食而设置的游乐,张设组绣是为食物迷惑所致,狩猎无度是因食物而施行的残暴,过分计较滋味的厚薄会为食物而引起愤怒,较量贵贱精粗则会因食物而产生斗争。欲念越是不停止,需求也就越来越多;穷人的食物越来越不足,富人越来越觉得食品不美味。所以说奢侈、超越本分是因为它而起的,战乱和征伐也因此而产生。能够平均分配食物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治理好。

    燔骨

    嚼燔骨者①,燋唇烂舌不以为痛②;饮醇酎者③,哕肠呕胃不以为苦④。馋嗜者由忘于痛苦,饥窘者必轻于性命。痛苦可忘,无所不欺;性命可轻,无所不为。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以我饥求人之饥。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能知其道者,天下胡为乎叛?

    【注释】

    ①燔(fán):烤肉使熟。

    ②燋(jiāo):通“焦”。

    ③醇酎(zhòu):醇酒,经过两次或多次重酿的酒。

    ④哕:呕吐。

    【译文】

    咀嚼烤骨肉的人,唇焦舌烂也不觉得疼痛;饮用美酒的人,肠胃都呕吐不止也不觉得痛苦。贪嘴和嗜好使人忘记痛苦,饥饿窘迫者必定轻视性命。痛苦可以忘记,就没有敢不欺罔的;性命可以轻视,就没有不敢做的。因此,君主应当用自己的存有欲望去体会他人的欲望,用自己的曾经饥饿体验他人的饥饿。因此懂得我愤怒,百姓一定愤怒;我抱怨,百姓一定抱怨的道理。能通晓这个大道的人,天下怎么会叛变他呢?

    食迷

    民有嗜食而饱死者,有婪食而鲠死者①,有感食而义死者②,有辱食而愤死者③,有争食而斗死者,人或笑之。殊不知官所以务禄,禄所以务食;贾所以务财,财所以务食。而官以矫佞谗而律死者④,贾以波涛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务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迁怨于辈流⑤,归咎于江海,食之迷也。

    【注释】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