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化书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仁”的含义,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本卷旨在将此“仁”的原则,放在各种条件下加以考量。首篇《得一》中谈道:自道顺延至德、由德生万物的过程中,生发出仁、义、礼、智、信的作用。能“通而用之”者,则成为圣人。从文中将“仁”视为五常之一角度看,“仁”有着儒学的内涵。然自把“仁”“德”生万物相联系,又同老子“天地不仁”(《道德经》第五章)、即“大仁”为“无私”“公正”“平等”的含义相一致。虽然“成万物之道”可以广泛运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方面,但是从本卷中各篇的行文来看,主要采取了人类社会生活这样的视角。第二篇《五行》谓水、火、木、金、土构成各种事物的五种元素,可与儒家讲的五常相匹配,提示其中共同遵循的生克规律。这里也有道家式的对“仁”主题做出的理论说明。

    关于如何实施“仁化”,作者没有做逐条的设想,而是以确定原则的方法加以了处理。《太和》篇中讲到天下太平,无所不同。才德出众的人视民如同胞,无亲无疏、浑浑然与世为一,成天下之太和,那么太平社会景象就会出现。《踯躅》篇则谓天下的事情生于渐,通晓渐进之道,即抓住了万化之柄。《止斗》篇提出治国安邦者当像善于解斗的人一样,因势利导,不逆民情便能实现目标。均在“化”的方面提出新意。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体现“仁”的“义”“礼”“智”等加以了分析。如《墨鱼》篇中说:法令越是忌讳严,敌国越是知道其微弱不足畏故而庆幸。所以才德出众的人不用智术,不尚诈力:不设险,不防盗,以道治天下,以德化兆民,以仁济众,以义制事,则四海宴然,万邦悦服。《象符》篇提出:“礼”贵在自然,教人繁缛的礼仪形式,强行推行礼法,没有抓住“礼”的本质,效果必定有限。《知人》篇认为认知人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古代圣人之威仪存在于心目之间,居官在位的人若熟谙此道,则天下之人可以自知其贤与愚。《凤鸱》篇中以凤凰与鸱鹰不自知美恶,来说明物类的美与恶性使之然,自身不知。有道之士日日三省吾身,时时反诸己,以我之心推以及人,则人之情伪可知,亦不会自欺。《书道》篇借书法之道,说明如太平之善政,如无极之妙道;心有悟识者,就像见山思静、见水思动一样,自然洞彻一切。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世人在实施“仁”的过程中的错失加以了批评。如《牺牲》篇提出古代遗留以牺牲和羔雁等活物祭祀的礼法,当强烈反对,这完全违反了神明的宗旨,有道之人岂敢享用?《畋渔》篇说执政者教民为网罟,使务畋渔,以斯为享,教民残暴,这真可谓五常尽失,禽兽不如。这种不守杀戒而害物命者,是“仁化”的对立面。这样的观点与现今的环保意识相一致。

    值得关注的还有《蝼蚁》一篇,作者在此文中设计了一个苦乐相均、患难相同的社会。其间人们的怨无由起、争斗无由生的美好境界,被古往今来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以为能体现出化民之根本。

    得一

    旷然无为之谓道,道能自守之谓德,德生万物之谓仁,仁救安危之谓义,义有去就之谓礼,礼有变通之谓智,智有诚实之谓信,通而用之之谓圣。

    【译文】

    旷然广大、无有为之行的叫做道,能自守于道的叫做德,遵循道德规律生成万物的叫做仁,以仁的原则救助于危难的叫做义,使义有表现形式的叫做礼,能对礼有所变通的叫做智,智加上诚实叫做信。把这些品质贯通起来并加以运用的就是圣人。

    道,虚无也,无以自守,故授之以德。德,清静也,无以自用,故授之以仁。仁用而万物生,万物生必有安危,故授之以义。义济安拔危,必有臧否①,故授之以礼。礼秉规持范,必有疑滞,故授之以智。智通则多变,故授之以信。信者,成万物之道也。

    【注释】

    ①臧否:善恶。臧,善。否,恶。

    【译文】

    道,就是虚无,不能自己来守护,所以将本质传导于德。德,就是清静,不能自己来运用,所以就体现于仁。运用了“仁”就会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必定会有安危,所以把义的功能加之于它。义成就安定解救危难,必定会有好坏,所以把礼的功能加之于它。礼秉持规范,必定有疑惑或停滞之处,所以需要有“智”即智慧的参与。智通达了就会有更多变化,所以把信加之于它。信,是成就万事万物的大道。

    五行

    道德者,天地也。五常者①,五行也。仁,发生之谓也,故均于木。义,救难之谓也,故均于金。礼,明白之谓也,故均于火。智,变通之谓也,故均于水。信,悫然之谓也②,故均于土。仁不足则义济之,金伐木也。义不足则礼济之,火伐金也。礼不足则智济之,水伐火也。智不足则信济之,土伐水也。始则五常相济之业,终则五常相伐之道,斯大化之往也。

    【注释】

    ①五常:仁、义、礼、智、信。

    ②悫(què):朴实,谨慎。

    【译文】

    道德,就是天地。五常,就是五行。仁,发出生机的意思,所以依托于木。义,解救危难的意思,所以依托于金。礼,明亮清晰的意思,所以依托于火。智,变化通达的意思,所以依托于水。信,朴实谨慎的意思,所以依托于土。仁不足则用义来补救,就是金克木。义不足则用礼来补救,就是火克金。礼不足则用智来补救,就是水克火。智不足则用信来补救,就是土克水。从起始看就是五常相补救的功业,从终端看就是五行相克胜的大道。这就是大化的规律与趋势。

    畋渔

    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死生之情。乌反哺①,仁也;隼悯胎②,义也;蜂有君③,礼也;羊跪乳④,智也;雉不再接⑤,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而教之为网罟⑥,使之务畋渔⑦。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斯为享,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

    【注释】

    ①乌反哺:乌鸦长成后,会衔食哺母鸟。语出《本草纲目·禽部》:“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反”亦作“返”。后常来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②隼悯胎:隼击物每发必中,遇怀胎者辄释,不戮也。隼,鸟名。凶猛善飞。即鹗。又名雀鹰。

    ③蜂有君:每群蜂仅有一个雌蜂,居巢内产卵,他蜂附之组成群体,俗称蜂王。

    ④羊跪乳:指羊吸乳采取了下跪的姿势,旧多用以喻孝道。

    ⑤雉:鸟名,通称野鸡。雄者羽色美丽,尾长。雌者尾较短,灰褐色。善走,不能远飞。

    ⑥网罟(gǔ):网的通称。古代称取兽曰网,取鱼曰罟。

    ⑦畋(tián)渔:打猎和捕鱼。

    【译文】

    禽兽和人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有巢穴之类的住处,有夫妇之类的配偶,有父子之类的情性,有生死离别之类的情感。乌鸦反哺就是仁,雀鹰怜悯胎儿就是义,蜂群共有一个蜂王就是礼,幼羊跪着吮吸乳汁就是智,野鸡除配偶不交接第二个异性就是信。谁能探究这里面的大道?万事万物当中,没有不包括五常乃至百种品行的,然而“君子”却教导人们做网罟,让人们打猎、捕鱼。要知道焚毁鸟兽的巢穴,这不是仁;夺取它们的亲人,这不是义;用捕获的东西作为享乐,这不是礼;教导人们凶残暴虐,这不是智;让自然界中的生物对人表示怀疑,这不是信。

    夫膻臭之欲不止①,杀害之机不已。羽毛虽无言②,必状我为贪狼之与封豕③;鳞介虽无知④,必名我为长鲸之与巨虺也⑤。胡为自安,焉得不耻?吁!直疑自古无君子。

    【注释】

    ①膻臭:此处代指野味、美味。

    ②羽毛:代指鸟类。

    ③贪狼:狼性贪婪,故称。封豕:大猪。常用以喻贪暴者。

    ④鳞介: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

    ⑤长鲸:即鲸鱼,因其身巨长,故称。虺(huǐ):毒蛇,大者长八九尺,扁头大眼,色如泥土,俗称土虺蛇。

    【译文】

    享用美味的欲望不停止,杀害的动机不停歇。鸟类虽然没有言语,必定把我们人类想象成贪狠的豺狼和野猪;鱼儿和介甲动物虽然没有智慧,也必定把我们人类与鲸鱼、大毒蛇相提并论。面对于此,人类怎么能够安心,怎么会不感到羞耻昵?呀,真让人怀疑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君子!

    牺牲

    牺牲之享①,羔雁之荐②,古之礼也。且古之君子,非不知情之忧喜、声之哀乐能动天地、能感鬼神。刀杌前列③,则忧喜之情可知矣;鹰犬齐至,则哀乐之声可知矣。以是祭天地,以是祷神明,天地必不享,苟享之必有咎;神明必不歆④,苟歆之必有悔。所以知神龙见⑤,丧风云之象也⑥;风凰来⑦,失尊戴之象也;麒麟出⑧,亡国土之象也。观我之义,禽必不义也;以彼为祥,禽必不祥也。

    【注释】

    ①牺牲:牺,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牲,供食用和祭祀用的家畜。享:供献,指把祭品、珍品献给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

    ②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见时所执的礼品。

    ③杌(wù):粗糙的木棍。

    ④歆(xīn):歆享。指鬼神享用祭品。

    ⑤神龙:古以龙为神物,称龙为神龙。见:同“现”,出现。

    ⑥风云:此处喻局势。

    ⑦凤凰:传说中之鸟名。雄曰凤,雌曰凰。“凰”,本作“皇”。

    ⑧麒麟:传说中仁兽名。雄曰麒,雌曰麟,其状麋身、牛尾、狼蹄、一角。

    【译文】

    用牲畜作祭祀品,用羔雁作供品,是古代的礼法。况且古代的君子,不是不知道忧愁或欢愉的感情、哀婉或快乐的声音能够感动天地和鬼神。屠刀和木棍放置在面前,感情是忧愁或是欢愉就可想而知了;鹰和犬都到来,哀婉或快乐的声音就可想而知了。用它们来祭祀天地,用它们来祈祷神明,天地一定不会享用,如果享用了一定会招来恶报;神明一定不会享用,如果享用了一定会有悔恨。因此可以知道神龙出现是丧失局势的征兆,凤凰来临是失去尊贵的征兆,麒麟出现是亡失国土的征兆。我们认同的义,禽兽必定以为不义;把那些当做吉祥,禽兽必定以为不吉利。

    太和

    非兔狡①,猎狡也;非民诈,吏诈也。慎勿怨盗贼,盗贼惟我召;慎勿怨叛乱,叛乱禀我教。不有和睦,焉得仇雠②;不有赏劝,焉得斗争。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是谓太和。

    【注释】

    ①兔狡:指兔性狡诈,有三窟。喻藏身处多。

    ②仇雠:仇人。

    【译文】

    不是兔狡猾而是猎人狡猾,不是百姓奸诈而是官吏奸诈。千万不要怨恨盗贼,盗贼都是自己招致的;千万不要怨恨叛乱,叛乱都是秉承自己教化的结果。没有和睦,怎么会有仇敌呢?没有赏赐惩罚,怎么会有争斗呢?因此德行出众的君子能做到没有亲近,没有疏远,没有所爱,没有所慢。这样才能达到太和的境界。

    墨鱼

    海鱼有吐墨水上庇其身而游者,人因墨而渔之。夫智者多屈,辩者多辱,明者多蔽,勇者多死。扃固①,贼盗喜;忌讳严,敌国幸。禁可以越者,号也;兵可以夺者,符也②。蜀败于山,晋败于马③。夫大人之机,道德仁义而已矣。

    【注释】

    ①扃(jiōng jué):加在门窗或箱箧上的锁。扃,门栓。,锁扣。

    ②符: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凭信。形为虎者称为虎符,专用于调兵遣将。

    ③蜀败于山,晋败于马:蜀国多山,易守难攻,依赖于此太多,反遭失败;“马”,或为牧马(游牧)部落之代称。据《晋书·地理志》《江统列传》等记载,西晋允许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致使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占当地人口一半。因“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晋书·江统列传》)。晋八王之乱,这些少数民族中人参与叛乱,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终致西晋败亡。

    【译文】

    海中有往上吐墨水以保护自身的鱼,人们循着变黑之水能把它捕获。可见有智慧的多遭受挫折,善辩论的多遭受侮辱,高明者多遭受蒙蔽,勇敢者多遭受死亡。门锁越坚固,盗贼越高兴;禁忌避讳越严格,敌国越庆幸。可以超越禁区的是号角,可以夺取军队的是兵符。蜀国因为依仗山势险固而败亡,西晋因为依仗分立诸王,后起战乱而败亡。德行出众的君子的玄机,就是道德仁义罢了。

    神弓

    誉人者人誉之,谤人者人谤之。是以君子能罪己,斯罪人也;不抱怨,斯抱怨也。所谓神弓鬼矢,不张而发,不注而中①。天得之以假人②,人得之以假天下。

    【注释】

    ①注:投,击。此处即射箭。

    ②假:给予,施惠。

    【译文】

    赞誉别人的人别人也赞誉他,诽谤别人的人别人也诽谤他。因此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引咎自责就是在惩罚别人,不抱怨就是抱怨。传说中的神弓鬼矢,不拉开就可以发射,不发射就可以击中目标。上天得到此道便把它给予人类,人类得到此道并把它传遍了天下。

    救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