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化书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卷意在说明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体现,能昭示道的一切,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导引的行为。与“术化”不同的是,作者在本卷中涉及的“德”,较多为社会政治方面的内容,体现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分辨的对象更多的是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

    首篇《五常》,分析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观念,作者提出:儒者讲五常之道,是知其末而不知其本。依儒者的认知,则所见微小,犹如醯鸡之游太虚,井蛙之浮沧溟,终究难明大道。其实五常之道本可同归于一,至道不繁以清净自牧能做到使神会气,使气合真,可以夺五行之英华,窃五常之至精,以致收放自如。文中最后点出孔子之名,认为他代人君运筹策,代天地作权衡,是不甘清静的过劳之举。由此,谭峭的道教立场清晰可见。

    同卷中的《常道》篇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认为仁义、忠信、廉洁、才辩等常行之道,若用之不得其术,即会导致亡国、获罪、暴民、罹罪;治国安民,当做得恰如其分,不然反害其民。民畏害而逃,这就叫不得大化之道。其他如《飞蛾》《弓矢》《聪明》《有国》《太医》《恩赏》《养民》等篇,大致讲的也是这层意思。

    《异心》篇讲异心就是二心。动物之间,无异心就能和睦相处,有异心就会有戒备。同理,君主若有奇智,天下之人必不臣服。由此得出志趣高远的人应崇尚无为之化,则能无所不为。这是对如何行德做出的思考。同样的意思,在《黄雀》《笼猿》等篇中是借助于对动物的考察而言的,而在《谗语》《刻画》《酒醴》等篇中则是出自对人类社会现象的观察。它们都从对具体事物的分析中,得到对如何行“德”的新见解。

    五常

    儒有讲五常之道者①,分之为五事②,属之为五行③;散之为五色④,化之为五声⑤;俯之为五岳⑥,仰之为五星⑦;物之为五金⑧,族之为五灵⑨;配之为五味⑩,感之为五情?。所以听之者若醯鸡之游太虚?,如井蛙之浮沧溟?,莫见其鸿濛之涯?,莫测其浩渺之程。日暮途远,无不倒行。

    【注释】

    ①五常:仁、义、礼、智、信。

    ②五事:古代统治者修身的五件事。《汉书·五行志》:“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③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

    ④五色:黑、黄、赤、白、青五种颜色。

    ⑤五声:宫、商、角、徵、羽,亦称“五音”。为古乐五声音阶的五个名称。

    ⑥五岳: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⑦五星:刘向《说苑·辨物》以岁星(木)、荧惑(火)、镇星(土)、太白(金)、辰星(水)为五星。

    ⑧五金:指金属。金、银、铜、铁、锡之通称。

    ⑨五灵:古代传说的麟、凤、龟、龙、白虎。

    ⑩五味:泛指各种味道,即酸、苦、甘、辛、咸。

    ?五情: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

    ?醯(xī)鸡:喜聚于醋酱上的小飞虫。古人以为是酒醋上的白霉变成,形容细小。醯,醋。太虚:即宇宙天空。

    ?井蛙:井底的青蛙,借指见识不广。沧溟:指大海。

    ?鸿濛(hóng méng):广阔无边的样子。

    【译文】

    儒家中有讲五常之道的内容的,分衍它就成为五事,连缀它就成为五行;分散它就成为五色,转化它就成为五声;俯视它就成为五岳,仰视它就成为五星;物化它就成为五金,集中它就成为五灵;调配它就成为五味,感化它就成为五情。所以听这番说道,好像醯鸡在太空中漫游,又像井中蛙在大海中漂荡,无法见到那太空的广阔边际,无法测量那大海的遥远里程。在天黑时依然路途遥远,只能从漫无边际的行程中返回。

    殊不知五常之道一也,忘其名则得其理,忘其理则得其情。然后牧之以清静,栖之以杳冥①,使混我神气,符我心灵。若水投水,不分其清;若火投火,不问其明。是谓夺五行之英,盗五常之精。聚之则一芥可包,散之则万机齐亨。其用事也,如酌醴以投器②;其应物也,如悬镜以鉴形。于是乎变之为万象,化之为万生,通之为阴阳,虚之为神明。所以运帝王之筹策③,代天地之权衡④,则仲尼其人也⑤。

    【注释】

    ①栖:住,安顿。杳冥(yǎo míng):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②酌醴:斟美酒。

    ③筹策: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谋划。

    ④权衡:称量物体轻重之具。权,秤锤。衡,秤杆。引申为平正、衡量、法度。

    ⑤仲尼:孔丘字。

    【译文】

    儒者不知道五常的大道就是“一”,忘记了它的名称就得到了它的法则,忘记了它的法则就得到了它的情性。然后再用清静来润养,住息于幽冥,使之与自己的精神气魄相混同,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相符合。好像将水投入水中,难以清楚地分辨;好像将火投入到火中,难以把它们明确地分开。这就叫做改变五行的英华,借用五常的精髓。把它聚集起来时,即使是一粒草籽也可以包纳;把它分散开来时,即使是诸多的纷杂事务也能通达顺利。它见用于事物时,像美酒斟入器皿中那样自然契合;它应对事物时,像用悬挂的镜子映照物体那样清晰可见。于是由它而变化成为万种物象,物化成为万种生灵,贯通形成阴阳二气,虚无之而成为神明。所以运用帝王的谋略,代行天地间的法度的,就是孔丘这个人。

    飞蛾

    天下贤愚,营营然若飞蛾之投夜烛,苍蝇之触晓窗。知往而不知返,知进而不知退。而但知避害而就利,不知聚利而就害。夫贤于人而不贤于身,何贤之谓也?博于物而不博于己,何博之谓也?是以大人利害俱忘,何往不臧①?

    【注释】

    ①臧:善,好。

    【译文】

    天下的贤人和愚人,都像飞蛾投向夜间烛光般地往来盘旋,像苍蝇在早晨扑奔窗户一样到处乱撞。知道去往而不知道返回,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避开害处去趋近利益,不知道以蓄积利益的方式去除害处。衡量别人的贤良程度,却不亲身实施,这算得上什么贤良呢?广博地了解事物,对自己却了解不多,这算什么广博昵?因此志趣高远的人如果将利益和祸害全都忘记了,那么他哪里会缺乏美善与良好呢?

    异心

    虎踞于林,蛇游于泽,非鸱鸢之仇①;鸱鸢从而号之,以其蓄异心之故也。牛牧于田,豕眠于圃②,非乌鹊之驭;乌鹊从而乘之,以其无异心之故也。是故麟有利角,众兽不伏;凤有利觜,众鸟不宾③;君有奇智,天下不臣。善驰者终于蹶④,善斗者终于败。有数则终⑤,有智则穷。巧者为不巧者所使,诈者为不诈者所理。

    【注释】①鸱鸢(chī yuān):鸱,猫头鹰中的一种。又云乃传说中的怪鸟。鸢,鸷鸟名。俗称老鹰。状类鹰,惟嘴较短。尾较长,常开。耳羽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鸢。

    ②圃:泛指园地。

    ③“是故”几句:古代传说西海中凤麟洲,仙家煮麟角凤喙为胶,可以续断弦折剑。麟角、凤嘴均为稀罕之物。觜,嘴。

    ④蹶(jué):颠仆,跌倒。

    ⑤数:数术,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终:死。

    【译文】

    虎盘踞在山林中,蛇游弋在沼泽里,它们不是鸱鸢的仇敌,鸱鸢号叫着追赶着它们,因为鸱鸢怀有戒心。牛放养在田间,猪酣睡在圈栏里,它们不是乌鸦的驾驭者,乌鸦自然地跟随它们,因为乌鸦不会对它们存异念。所以麒麟即使有利角,众多的野兽并不朝拜它;凤凰虽然有利嘴,百鸟却不宾服它;国君有奇异智慧,天下并不因此而臣服他。善于奔跑的最终有跌倒的一天,善于打斗的最终也会失败。懂数术者会不得善终,有智慧者会窘迫困顿。乖巧的人被不乖巧的人所驭使,奸诈的人被不奸诈的人所治理。

    弓矢

    天子作弓矢以威天下,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君子作礼乐以防小人,小人盗礼乐以僭君子①。有国者好聚敛,蓄粟帛、具甲兵以御贼盗,贼盗擅甲兵、踞粟帛以夺其国。或曰:“安危,德也。”又曰:“兴亡,数也。”苟德可以恃,何必广粟帛乎?苟数可以凭,何必广甲兵乎?

    【注释】

    ①僭(jiàn):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译文】

    天子制造弓箭用来威胁天下人,天下人偷窃弓箭用来侮辱天子。君子创制礼仪乐舞用来防范小人,小人偷窃礼仪乐舞用来僭越君子。拥有国家政权的人嗜好聚敛财富、储存粮食和布帛、准备盔甲和兵器用来防御贼寇;贼寇占有军队和兵器、占有粮食布帛用来夺取国君的政权。有人说:“安定或危难,取决于德行。”又有人说:“兴盛或败亡,取决于天数。”如果德行可以依靠,又有什么必要广备粮食布帛呢?如果天数可以凭借,又有什么必要广备盔甲、武器呢?

    聪明

    无所不能者,有大不能;无所不知者,有大不知。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①,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②,忘弦匏然后知乐之道③,忘智虑然后知大人之道。是以天下之主,道德出于人;理国之主,仁义出于人;亡国之主,聪明出于人。

    【注释】

    ①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全唐文》乔潭《破的赋》曰:“飞卫学射于逢蒙……内审其志,外专其目,释思其平,去务其速……乃杜门三年.犹乎家人。听之以气,视之以神……不知矢之所加,弦之所控。不知引之而满,纵之而送。以无心为心,若梦不梦。斯焉而遽发,然而通洞。”

    ②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列子·汤问》载造父向泰豆学御之术,泰豆曰:“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策辔,马鞭与马缰。泛指驭马的工具。

    ③忘弦匏(xián páo)然后知乐之道:弦匏,弦和匏。均乐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丝曰弦”,因亦泛指乐器。《列子·汤问》载师文学乐于师襄,三年不成章。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

    【译文】

    无所不能的人,有非常无能的方面;无所不知的人,有非常无知的方面。忘记了弓箭以后才知道射箭的大道,忘记了马鞭和马缰以后才知道驾驭车马的大道,忘记了琴弦和笙竽等乐器以后才知道音乐的大道,忘记了智慧和忧虑以后才知道圣人、君子的大道。因此,拥有天下的君主,有超出于常人的道德;能将国家治理好的君主,有超出于常人的仁义;丧失国家的君主,有超出于常人的小聪明。

    有国

    有国之礼,享郊庙,敬鬼神也;亹龟策①,占吉凶也。敬鬼神,信祸福之职也;占吉凶,信兴亡之数也。奈何有大不信,穷民之力以为城郭,夺民之食以为储蓄?是福可以力取,是祸可以力敌?是疑贰于鬼神,是欺惑于龟策,是不信于天下之人。斯道也,赏不足劝,罚不足惧,国不足守。

    【注释】

    ①亹(wěi):征兆。龟策:龟甲和蓍草。古代占卜之具。亦指占卜之人。

    【译文】

    国家级别的祭祀活动,是祭郊庙,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是钻龟甲、摆弄蓍草等占卜活动,以此预测吉凶。敬畏鬼神,的确是君主避祸祈福的分内之事;占卜吉凶,的确是决定国运兴亡的数术。但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国君不相信天意,穷尽百姓的财力来建造城池,夺取百姓的粮食来作为储蓄呢?以为这样就可以依靠蛮力取得幸福,这样就可以依靠武力来抵挡败亡?殊不知这样是对鬼神有二心,是对占卜术的欺罔,是对天下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