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周易集解最新章节!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也。

    崔觐曰:夫易穷则有变,物极则反于初。故剥之为道,不可终尽,而受之于复也。

    (震下坤上)。复:亨。

    何妥曰: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虞翻曰:谓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案:易轨: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卦别六爻,爻生一气。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当周天之数,余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闰余者也。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十月末,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则复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天道玄邈,理绝希慕,先儒已论,虽各指于日月,后学寻讨,犹未测其端倪。今举约文,略陈梗概,以候来悊,如积薪者也。

    利有攸往。

    虞翻曰:阳息临成乾,小人道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攸往”矣。

    《彖》曰:复亨,

    虞翻曰:阳息坤,与垢旁通。刚反交初,故“亨”。

    刚反动,而以顺行,

    虞翻曰:刚从艮入坤,从反震,故曰“反动”也。坤顺震行,故“而以顺行”。阳不从上来反初,故不言刚自外来。是以明不远之复,入坤出震义也。

    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侯果曰:阳上出,君子道长也。阴下入,小人道消也。动而以行,故“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矣。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虞翻曰:谓乾成坤,反出于震而来复,阳为道,故“复其道”。刚为昼日。消乾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故“七日来复,天行也”。

    侯果曰:五月天行至午阳复而阴升也;十一月天行至子,阴复而阳升也。天地运往,阴阳升复,凡历七月,故曰“七日来复”。此天之运行也。豳诗曰:一之曰觱发,二之日栗烈。一之日,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周之二月也。则古人呼月为日明矣。

    利有攸往,刚长也。

    荀爽曰:利往居五,刚道浸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虞翻曰:坤为复。谓三复位时,离为见,坎为心。阳息临成泰,乾天坤地。故“见天地之心”也。荀爽曰: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为天地心。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矣。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虞翻曰:先王谓乾初。至日冬至之日。坤阖为闭关。巽为商旅,为近利市三倍,姤巽伏初,故商旅不行。姤象曰:后以施命诰四方。今隐复下,故后不省方,复为阳始,姤则阴始。天地之始,阴阳之首。已言先王,又更言后,后,君也。六十四卦,唯此重耳。

    宋衷曰:商旅不行,自天子至公侯,不省四方之事,将以辅遂阳体,成致君道也。制之者,王者之事。奉之者,为君之业也。故上言先王而下言后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崔觐曰:从坤反震,而变此爻,不远复也。复而有应故获“元吉”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侯果曰:祗,大也。往被阴剥,所以有悔。觉非远复,故无大咎。以此修身,颜子之分矣。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王弼曰:得位居中。比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既处中位,亲仁善邻,复之休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虞翻曰:频蹙也。三失位,故“频复,厉”。动而之正,故“无咎”也。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侯果曰:处震之极,以阴居阳,惧其将危,频蹙而复,履危反道,义亦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虞翻曰: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故称“独”。四得正应初,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俗说以四位在五阴之中,而独应复,非也。四在外体,又非内象,不在二五,何得称“中行”耳?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侯果曰:坤为厚载,故曰“敦复”。体柔居刚,无应失位,所以有悔。能自考省,动不失中,故曰“无悔”矣。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

    虞翻曰:坤冥为迷,高而无应,故“凶”。五变正时,坎为灾眚,故“有灾眚”也。

    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

    虞翻曰:三复位时,而体师象,故“用行师”。阴逆不顺,坤为死丧,坎流血,故“终有大败”。姤乾为君灭藏于坤,坤为异邦,故“国君凶”矣。

    荀爽曰:坤为众,故“用行师”也。谓上行师,而距于初。阳息上升,必消群阴,故“终有大败”。国君,谓初也。受命复道,当从下升。今上六行师,王诛必加。故“以其国君凶”也。

    至于十年不克征。

    虞翻曰:坤为至,为十年。阴逆坎临,故“不克征”。谓五变设险,故帅师败丧,君而无征也。

    何妥曰:理国之道,须进善纳谏。迷而不复,安可牧民?以此行师,必败绩矣。败乃思复,失道已远。虽复十年乃征,无所克矣。

    案:坤为先迷,故曰“迷复”。坤又为师象,故曰“行师”。坤数十,十年之象也。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虞翻曰:姤乾为君,坤阴灭之,以国君凶,故曰“反君道”也。

    《序卦》曰: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崔觐曰:物复其本,则为成实,故言复则无妄矣。

    (震下乾上)。无妄。

    何妥曰:乾上震下,天威下行,物皆絜齐,不敢虚妄也。

    元享,利贞。

    虞翻曰:遁上之初。此所谓四阳二阴,非大壮则遁来也。刚来交初,体乾,故“元亨”。三四失位,故“利贞”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虞翻曰:非正谓上也。四已之正,上动成坎,故“有眚”。变而逆乘,天命不右,故“不利有攸往”矣。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蜀才曰:此本遁卦。

    案:刚自上降,为主于初,故“动而健,刚中而应”也。于是乎邪妄之道消,大通以正矣,无妄大亨,乃天道恒命也。

    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虞翻曰:动,震也。舰大亨谓乾。刚中谓五,而应二。大亨以正,变四承五;乾为天,巽为命,故曰“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无妄之往,何之矣。

    虞翻曰:谓四已变,上动体屯,坎为泣血涟如,故“何之矣”。

    天命不右,行矣哉。

    虞翻曰:天,五也。巽为命。右,助也。四已变成坤,天道助顺。上动,逆乘巽命。故“天命不右,行矣哉”。言不可行也。马君云:天命不右行,非矣。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九家易》曰:天下雷行,阳气普遍,无物不与,故曰“物与”也。物受之以生,无有灾妄,故曰“物与无妄”也。

    虞翻曰:与,谓举。妄,亡也。谓雷以动之,震为反生,万物出震,无妄者也,故曰“物与无妄”。《序卦》曰: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而京氏及俗儒,以为大旱之卦,万物皆死,无所复望,失之远矣。有无妄然后可畜,不死明矣。若物皆死,将何畜聚,以此疑也。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虞翻曰:先王谓乾。乾盈为茂,艮为对时。体颐养象,万物出震。故“以茂对时育万物”。言物皆死,违此甚矣。

    侯果曰:雷震天下,物不敢妄;威震惊洽,无物不与,故“先王以茂养万物”,乃对时而育矣。时泰,则威之以无妄;时否,则利之以嘉遁。是对时而化育也。

    初九:无妄,往吉。

    虞翻曰:谓应四也。四失位,故命变之正。四变得位,承五应初,故“往吉”。在外称往也。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虞翻曰:四变应初,夫妻体正,故“往得志”矣。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虞翻曰:有益耕象,无坤田,故“不耨”。震为禾稼,艮为手,禾在手中,故称“获”。田在初,一岁曰“菑”。在二、二岁曰“畲”。初爻非坤,故不菑而畲也。得位应五,利四变之益,则坤体成,有耒耨之利,故“利有攸往”。往应五也。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虞翻曰:四动坤虚,故“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虞翻曰:上动体坎,故称“灾”也。四动之正,坤为牛,艮为鼻为止;巽为桑,为绳,系牛鼻而止桑下,故“或系之牛”也。乾为行人,坤为邑人,乾四据三,故“行人之得”。三系于四,故“邑人之灾”。或说:以四变刚牛应初,震坤为死丧,故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虞翻曰:动得正,故“可贞”。承五应初,故“无咎”也。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虞翻曰:动阴承阳,故“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虞翻曰:谓四已之正,上动体坎;坎为疾,故曰“无妄之疾”也。巽为木,艮为石,故称“药”。坎为多眚,药不可试,故“勿药有喜”。康子馈药,丘未达,故不尝,此之谓也。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侯果曰:位正居尊,为无妄贵主,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三四妄处,五乃忧疾,非乖摄,则药不可试。若下皆不妄,则不治自愈,故曰“勿药有喜”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虞翻曰:动而成坎,故“行有眚”。乘刚逆命,故“无攸利”。天命不右,行矣哉。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崔觐曰:居无妄之中,有妄者也。妄而应三,上下非正。穷而反妄,故为灾也。

    《序卦》曰: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崔觐曰:有诚实,则可以中心藏之,故言有无妄然后可畜也。

    (乾下艮上)。大畜:利贞。

    虞翻曰:大壮初之上,其德刚上也。与萃旁通。二五失位,故“利贞”。此萃五之复二,成临。临者。大也。至上有颐养之象,故名大畜也。

    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虞翻曰:二称家,谓二五易位,成家人。家人体噬嗑食,故“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虞翻曰:刚健谓乾,笃实谓艮。二已之五,利涉大川。互体离坎,离为日,故“辉光日新”也。

    其德刚上而尚贤。

    蜀才曰:此本大壮卦。

    案:刚自初升,为主于外。刚阳居上,尊尚贤也。

    能健止,大正也。

    虞翻曰:健,乾。止,艮也。二五易位,故“大正”。旧读言能止健,误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虞翻曰:二五易位成家人。今体颐养象,故“不家食吉,养贤也”。

    案:乾为贤人也,艮为宫阙也,令贤人居于阙下,不家食之象。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京房曰:谓二变五体坎,故“利涉大川”。五天位,故曰“应乎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

    向秀曰:止莫若山,大莫若天,天在山中,大畜之象。天为大器,山则极止,能止大器,故名大畜也。

    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虞翻曰:君子谓乾。乾为言,震为行,坎为志;乾知大始,震在乾前,故“识前言往行”。有颐养象,故“以畜其德”矣。

    初九:有厉,利已。

    王弼曰:四乃畜已,未可犯也。进则灾危,有厉则止,故能“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虞翻曰:谓二变正,四体坎,故称“灾也”。

    九二:舆说腹。

    虞翻曰:萃坤为车,为腹;坤消乾成,故“车说腹。”腹,或作辐也。

    《象》曰:舆说腹,中无尤也。

    卢氏曰:乾为舆。

    案:辐车之钩心。夹轴之物。处失其正,上应于五。五居畜盛,止不我升,故且说辐停留。待时而进退,得正,故“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吉。日闲舆卫,

    虞翻曰:乾为良马,震为惊走,故称“逐”也。谓二已变,三在坎中,故“利艰贞吉”。离为日。二至五,体师象。坎为闲习,坤为车舆;乾人在上,震为惊卫,讲武闲兵,故曰“日闲舆卫”也。

    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虞翻曰:谓上应也。五已变正,上动成坎,坎为志,故“利有攸往,与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告,元吉。

    虞翻曰:艮为童。五已之正。萃坤为牛。告谓以木楅其角。大畜,畜物之家,恶其触害。艮为手,为小木。巽为绳。绳缚小木,横着牛角,故曰“童牛之告”。得位承五,故元吉而喜,喜,谓五也。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侯果曰:坤为舆,故有牛矣。牿,楅也。以木为之,横施于角,止其牴之威也。初欲上进,而四牿之。角既被牿,则不能触四,是四童初之角也。四能牿初,与无角同,所以“元吉”而“有喜”矣。童牛,无角之牛也。《封人职》曰:设其楅衡。注云:楅设于角,衡设于鼻,止其抵触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虞翻曰:二变时,坎为豕。剧豕称豮。令不害物。三至上,体颐象。五变之刚,巽为白;震为出;刚白从颐中出,牙之象也。动而得位,“豮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虞翻曰:五变得正,故“有庆也”。

    崔觐曰:《说文》:豮,剧豕。今俗犹呼剧猪是也。然以豕本刚突,剧乃性和,虽有其牙,不足害物,是制于人也。以喻九二之刚健失位,若豕之剧,不足畏也;而六五应止之易,故“吉有庆矣”。

    案:九二坎爻,坎为豕也。以阳居阴,而失其位,若豕被剧之象也。

    上九:何天之衢,享。

    虞翻曰:何,当也。衢,四交道。乾为天,震艮为道。以震交艮,故“何天之衢,亨”。上变,坎为亨也。

    王弼曰:处畜之极,畜极则亨。何,辞也。犹云何畜,乃天之衢亨,道大行也。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虞翻曰:谓上据二阴。乾为天道,震为行,故“道大行矣”

    《序卦》曰: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崔觐曰:大畜刚健,辉光日新,可以观其所养,故言“物畜然后可养”。

    (震下艮上)。颐:贞吉。

    虞翻曰:晋四之初。与大过旁通。养正则吉。谓三爻之正,五上易位,故“颐贞吉”。反复不衰,与乾、坤、坎、离、大过、小过、中孚同义。故不从临观四阴二阳之例。或以临二之上,兑为口,故有口实也。

    观颐,

    虞翻曰:离为目,故“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

    虞翻曰:或以大过兑为口,或以临兑为口。坤为自,艮为求。口实,颐中物,谓其自养。

    郑玄曰:颐中,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能行养,则其干事,故吉矣。二五离爻,皆得中。离为目,观象也观颐,观其养贤与不肖也。颐中有物曰“口实”。自二至五有二坤,坤载养物,而人所食之物皆存焉。观其求可食之物,则贪廉之情可别也。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姚信曰:以阳养阴,动于下,止于上,各得其正,则吉也。

    宋衷曰:颐者,所由饮食自养也。君子割不正不食,况非其食乎。是故所养必得贤明,自求口实,必得体宜,是谓“养正”也。

    观颐,观其所养也。

    侯果曰:王者所养,养贤则吉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侯果曰:此本观卦。初六升五,九五降初,则成颐也。是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案:口实,谓颐口中也。实事可言。震,声也。实物可食。艮,其成也。

    天地养万物,

    崔元曰:天,上。地,初也。万物,众阴也。天地以元气养万物,圣人以正道养贤及万民,此其圣也。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虞翻曰:乾为圣人,艮为贤人,颐下养上,故“圣人养贤”。坤阴为民,皆在震上。以贵下贱,大得民,故“以及万民”。

    颐之时大矣哉。

    △天地养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人非颐不生,故大矣。

    《象》曰:山下有雷,颐。

    刘表曰:山止于上,雷动于下,颐之象也。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荀爽曰:雷为号令,今在山下闭藏,故“慎言语”。雷动于上,以阳食阴,艮以止之,故“节饮食”也。言出乎身,加乎民,故慎言语所以养人也。饮食不节,残贼群生,故节饮食以养物。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