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本草述钩元最新章节!

    马

    产西北者胜入药以纯白色为良。

    白马阴jing

    气味甘咸平。 主治伤中绝脉。益丈夫阴气。强肾志生子。长肌肉。 五畜以马为金。

    十二辰午为马。谓阴始生于午。六阳之化。太阴之属也。是主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故长肌肉而肥健。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故主伤中绝脉而益气。若强志有子。为水脏事。水以金为母。土为制。制则化生耳。(之颐) 阴干。同肉苁蓉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四十丸。日再。

    白马胫骨

    气味甘寒。 过存性。降阴火。中气不足者。用之可代芩连。

    悬蹄

    (赤白马俱用)

    气味甘平。疗肠痈。下瘀血。杀虫。烧灰。入盐少许。掺走马疳蚀甚良。

    附方 肠痈腹痛。其证两耳叶甲错。腹痛。或绕脐有疮如粟。下脓血。用马蹄灰和鸡子白涂。即拔毒瓦斯出。损伤瘀血在腹。用白马蹄烧烟尽。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血化为

    白马通

    马屎曰通。水研。绞汁服。烧灰。温酒或水服。 气味微温。 止渴。止吐血下血鼻衄。

    金疮出血。妇人崩中。 火养一切药。 治吐血不止。柏叶汤。用柏叶干姜各二两。艾三把。

    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凡吐血不已。则气血皆虚。虚则生寒。

    柏叶禀兑金之气而生。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升降相配。夫妇之道合。则血得归藏于肝矣。故用以为君。干姜性热。守而不走。艾叶之温。入内走络而不炎于上。使阴阳之气反归于里。以补其虚寒。用以为佐。马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领而行为使。)

    〔论〕 十二辰马居午。顾五畜不以属火而属金。(六阳之极而生阴。取其进气也。凡用以疗疾。须识此义。)属火者。其畜羊。盖即羊之无瞳人。则禀于火气居多而水气少也。

    以是推马之无胆。(非无胆之形质。谅少胆气耳。与犬无胃同义。)因其火极化土。土盛而金之生气旺矣。金旺而木之生气微。故首出之甲木无气。然有肝者。乙木生于午也。然则素问以火归羊。以金归马。诚为察物之精欤。

    牛

    有 牛水牛二种牛即黄牛。

    黄牛肉

    气味甘温。 安中益气。养脾胃。补气与黄 同功。(韩 )倒仓法。(出自西域异人)

    用肥嫩牡黄牛肉二十斤。洗极净。长流水煮成糜。去渣取液。再熬成琥珀色。(即名霞天膏)

    收之。每饮一钟。旋至数十钟。寒月温而饮。病在上则令吐。在下则令利。在中则令吐利。

    (在人活变)吐利后必渴。即服其所出之溲一二碗。(亦可荡涤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

    养半月。精神强健。沉 悉亡。须五年忌牛肉。凡人七情五味。有伤中宫。停痰积血。互相纠缠。发为瘫痪劳瘵蛊胀。成形成质。为窠为臼。以生百病。而中宫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法以牛属坤土。黄为土色。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服后由肠胃而透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到。在表者因吐而得汗。在清道者自吐而去。在浊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涨。陈 皆顺流而去。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而有精爽之乐也。(丹溪)

    霞天膏

    气味甘温。 主治中风偏废。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 胃为水谷之海。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则为积痰老痰结痰等证。阴虚内热生痰则为偏废。口眼歪斜。留滞肠胃则为宿饮癖块。随气上涌则为喘急迷闷。流注肌肉则为结核。惟霞天膏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实能搜剔一切留结无遗也。又阴虚内热之人。水涸火炽。煎熬津液。往往凝结为痰。胶固难散。亦须以此和竹沥贝母橘红苏子栝蒌根枸骨叶之类消之。(仲淳)

    霞天曲

    以橘皮白茯苓苏子白寇仁半夏苍术为曲。治脾胃湿痰。 以橘皮贝母苏子栝蒌根及仁硼砂为曲。治积热痰结。

    乳

    (黄牛者佳。黑牛更胜。)

    味甘。气微寒。 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温啜之。热食即壅。(生饮令人利。热饮令人口干。)顿服亦易壅。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症结。合生鱼食作瘕。患冷气人忌服。(藏器)

    主治补虚羸。养心肺。解热毒。下热气。治反胃热哕。润大肠。(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咽之。弗用人乳。有饮食之毒。七情之火也。)治气痢。(同荜茇煎服。一寒一热。

    能和阴阳。)除疸黄。老人煮食有益。(老人因血液枯燥。恒致上热下虚。此味润枯而上热除。

    即能下行以补虚矣。) 同人乳羊乳梨汁芦根汁蔗浆熬膏。时时饮之。治反胃噎膈大便燥结。

    兼止消渴。 气痢。用牛乳半斤。荜茇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 下虚消渴。心脾中热。

    下焦虚冷。小便多者。牛羊乳每饮三四合。(此合于冷补下热气之说) 病后虚弱。取七岁下五岁上黄牛乳一升。水四升。煎取一升。稍稍饮。至十

    髓

    (黑牛黄牛 牛者良)

    气味甘温。 补中填骨髓。续绝伤。平胃气。通十二经脉。 治瘦病。以黑牛髓地黄汁白蜜等分。煎服。 补精润肺。壮阳助胃。用炼牛髓四两。胡桃肉四两。杏仁泥四两。山药末半斤。炼蜜一斤。同捣成膏。以瓶盛汤。煮一日。每服一匙。空心服之。

    胆

    (腊月取黄牛青牛者)

    味苦。气大寒。 腊月酿槐子服。明目(非风热者不宜用)治疳湿弥佳。 酿南星末阴干。治惊风有奇功。 酿黑豆。百日后取出。每夜吞一枚。镇肝明目。(

    白水牛喉

    疗反胃吐食。 取一具。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及如阿胶黑片收之。临时旋炙。用米醋一盏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尽为度。研末。浓纸包收。或遇阴湿时。微火烘之再收。遇此疾每服一钱。食前。陈米饮下。轻者一服立效。名正胃散。(此病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必死。服此十痊八九。)

    角

    (即角尖中坚骨。一名角胎。)

    味苦甘。气温。 主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燔之。酒服。(本经) 黄牛者烧之。主血崩。大便下血。血痢。 水牛者烧之。止血崩。赤白带下。冷痢泻血。

    附方 妊娠下恶血不止。龙骨散。用龙骨当归地黄炒芍药地榆干姜阿胶艾叶蒲黄。以牛角为君。服之。 大便下血。黄牛角 一具 末。煮豉汁。服二钱。日三。神效。 赤白带下。牛角 烧令烟断。附子以盐水浸七度去皮。等分为末。每空心酒服二钱匕。

    〔论〕 牛角本筋之粹。骨之余。而 又角之精也。乃厥阴少阴血分之药。血为真阴之化醇。肾主至阴。肝为血脏。牛属土而益太阴之脾。其角之精者烧而用之。可以和三阴之气。

    更

    牛黄

    出陇西及晋地。凡牛生黄。则夜视其身有光。皮毛润泽。眼如血色。(或云病乃生黄者非也)时复鸣吼。恐惧人。以盆水置牛前。伺其吐出。喝迫堕水。取出阴干百日。(无令见日月光)如鸡黄大。重叠可揭。若百千层。轻虚气香。磨甲色透。置舌上清凉透心。是曰生神黄。最贵。其杀死从牛角得者。曰角中黄。病死从心中剥得者。曰心黄。(初在心中如黄浆。取得便投水中。乃硬。似碎蒺藜及豆瓣者是也。)一从肝胆中得者。曰肝黄胆黄。皆不及生黄。又 牛黄坚而不香。骆驼黄极易得。能相乱。不可不审。

    味先苦后甘。气平凉。入足厥阴少阳手少阴经。 益肝胆。清心化热。利痰定神。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入肝治筋病)中风失音口噤。疗小儿痫热百病。(儿禀纯阳之气。其病皆胎毒痰热所生。肝心二经所发。此药化痰除热。清心养肝。有起死回生之力。)痘疮紫色。

    发狂谵语者。可用。 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透肌以引风出。若中腑及中血脉者。用之反引风邪入于骨髓。莫之能出。(东垣) 牛以土畜。凝结精气而为黄。犹人身之有内丹也。故能解百毒而消痰热。散心火而疗惊痫。为世神物。诸药莫及。(仲淳) 凡中风清心化痰热。中脏昏冒不语者。此味当为主药。 同犀角琥珀天竺黄钩藤钩茯神真珠金箔麝香丹砂。治小儿惊痫百病。 同犀角地黄丹皮麦冬竹叶。治小儿五色丹毒。 入外科内服药。能解疔肿痈疽诸毒。入敷药。止痛散毒如神。 小儿七日口噤。牛黄为末。以淡竹沥化一字灌之。更以猪乳滴之。 惊痫嚼舌迷闷仰目。牛黄一粒许。研。和蜜水灌之。 小儿积热。毛焦睡语。欲发惊者。牛黄六分。朱砂五钱。同研。以犀角磨汁调服一钱。 痘疮黑陷。牛黄二粒。朱砂一分。研末。蜜浸胭脂。取汁调搽。一日一上。

    〔论〕 牛为土畜。在卦为坤。坤阴也。阴承阳气以生物。是阳在阴中也。而阳即得阴之气以化物。故中土味甘。无所不生。又无所不化。举戾气所钟之物。并人身为患之戾气。

    无不藉之以化焉。牛以坤质。更萃气血之精明而凝结为黄。是以土德而具生化之体用。药中之贵。莫过于此。第在肝心二脏专致其用者。何也。未木固为土之主。而又必基土以为命。

    故木变风眚。有土气以归之。则风平。若心火则土之母也。有土之子气以宿之。则母自趋子而火熄矣。此所谓益肝胆。清心化热。而水火源同。并以清心者益肾也。总之。以气血之物。

    专又云。小儿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不当用。

    酪

    牛羊马驼之乳皆可作。入药以黄牛酪为胜。酪有干湿。干者更良。

    气味甘酸温。 水牛马驼之酪冷。 牛羊乳酪温。 治热毒。止烦渴。除胸中虚热。生精血。补虚损。

    造法。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纵横搅之。倾出罐盛。待冷掠取乳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 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

    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曝令可作块。收用。

    酥

    酪之浮面所成。

    牛酥白羊酥

    味甘。气微寒。 补五脏。益虚劳。寒血脉。除心热胸中客热。止渴。利大小肠。能除腹内尘垢。又追毒瓦斯发出毛孔间。 牛酥不离寒病之兼热者宜之。羊酥不离温病之兼寒者宜之。 酥虽胜。难得。(石山)

    造法。以乳入锅煎二三沸。倾入盆内。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滓。入锅即成酥油。 凡入药。微火溶化滤净用之。

    羊

    牡曰 。亦曰羝。

    肉

    味甘。气温。性大热。 补中益气。疗虚劳寒冷。治产后虚羸。脾胃冷气作痛。及寒疝。

    得火土之气以生。故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阳生则阴长也。)

    附方 治寒劳虚羸。及产后心腹疝痛。羊肉汤。用肥羊肉一斤。水一斗。煮汁八升。入当归五两。黄 八两。生姜六两。煮取二升。分四服。(金匮) 产后虚羸腹痛。冷气不调。

    及中风汗自出。白羊肉一斤。治如常。调和食之。 崩中垂死。肥羊肉三斤。水二斗。煮一斗三升。入生地一斤。干姜当归各三两。煮三升。分四服。 治虚劳。天真丸。精羊肉七斤。

    用当归十二两。山药十两。苁蓉十两。天冬一斤。烘作末。安羊肉内。酒水煮至糜。再入黄末五两。人参末三两。白术末二两。蒸饼捣和丸如梧子。日二次。服三百丸。温酒下。天行热病后。温疟热痢后。食之必致发热难疗。妊娠食之。令子多热。(濒湖)痈肿疮疡消渴吐血嘈杂等证。咸不宜服。(仲淳) 煮时切忌铜器。

    乳

    (白 者佳)

    气味甘温。 补寒冷虚乏。润心肺。和小肠气。利大肠。治干呕反胃。

    肾

    气味甘温。 补肾气。理精枯阳败。

    附方 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用羊肾三对。羊肉半斤。葱白一茎。枸杞叶一斤。同五味煮成汁。下米作粥食之。 老人肾脏虚寒。内肾结硬。虽服补药不入。用羊肾一对。杜仲长二寸。同煮熟。空心食之。能令内肾柔软。然后服补药。

    肝

    (青 羊者良)

    气味苦寒。亦云温。 补肝。治肝风虚热。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并用子肝七枚。

    作生食。神效。)

    附方 目病失明。青 羊肝一斤。去膜切片。新瓦炕干。同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为末。以白蜜浆服方寸匕。日三服。三料目明。至一年能夜见文本。 不能远视。羊肝一具。

    去

    胆

    (去势。青羯羊者良。)

    气味苦寒。 主治青盲明目。点赤障白翳风泪眼。(胆汁减则目暗。故诸胆皆治目病。)

    大便闭塞。羊胆汁灌入。即通。

    附方 病后失明。羊胆点之。日二次。 碧云膏。治烂弦风赤眼流泪。不可近光。及一切暴

    胫骨

    气味甘温。性热。(有宿热人弗食) 治虚冷劳弱白浊。健腰脚。疗筋骨挛痛。(酒浸服之)固齿牙。(疏豁者须用之)

    附方 秘真丹。治思想无穷。所愿不协。意氵?于外。作劳筋绝。发为筋痿。及为白氵?。

    为劳弱。羊胫炭烧红窨杀。浓朴姜制。各三两。朱砂一两。为细末。酒煮糊和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论〕 羊为火畜。苏颂言其齿骨五脏皆温平。惟肉大热。夫人与兽赋形如脾之主肉。

    谅无大异。是则火之生土。其首及者。而别录补中益气之说是也。(其治虚劳寒冷。则必如天真丸之合诸药。方为得当。)夫禀乎火者心也。心与肾一气上下。故肾即用之补肾气。而肝下合于肾水。上合于心火。又即用之补肝。盖神水照物。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

    气固火之灵也。试观目病失明。与不能远视。多用羊肝为主。缘不能远视者。病于无火。不能近视者。病于无水。补气所以益火也。又如羊胫骨之疗齿痛。用于寒证为多。若寒热兼者。即有相济之味。可见此味之用。肾气为本。而寒热为标也。更参白浊劳弱。及筋骨挛痛诸治。则益明矣。大抵是物之所禀者火。其于血气之伦。有得于气化之阳以为扶助虚羸之功者。

    如

    豕

    猪肚

    味甘。气微温。 补中益气。止渴。断暴痢虚弱。 酿黄糯米蒸捣为丸。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 猪水蓄。而胃属土。为补脾胃要品。

    附方 补益虚羸。用猪肚一具。入人参五两。蜀椒一两。干姜一两半。葱白七个。粳米半升在内。密缝煮熟。食。 水泻。不止。用 猪(去势者)肚一具。同蒜煮烂捣膏。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三十丸。或每日五更水泻一次。百药不效者。更入平胃散末三两。同丸服。

    猪脾

    (俗名联帖)

    味涩。气平。 脾胃虚热。同陈橘红人参生姜葱白陈米煮羹食之。 脾积痞块。猪脾七个。每个用新针刺烂。以皮硝一钱擦之。盛瓷器七日。铁器中焙干。又用水红花子七钱同捣为末。无灰酒调。空心下。一年以下者一服愈。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凡六畜脾。人一生莫食之。(孙真人)

    猪心

    气味甘咸平。 治惊邪忧恚。虚悸气逆。妇人产后中风。血气惊恐。(猪水畜。故心可以镇恍惚。)

    附方 心虚自汗不睡。用 猪心一个带血破开。入人参当归各二两。煮熟。去药食之。

    数服愈。 多食伤心。不可合吴茱萸食。(苏颂)

    心血

    调朱砂末。治惊痫癫疾。及痘疮倒靥。(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之意。)得龙脑。直附方 心病邪热。用猪心血一个。靛花末一匙。朱砂末一两。同研。丸梧子大。每酒服二十丸。 痘疮黑陷。腊月收 猪心血。瓶干之。每用一钱。入龙脑少许。研匀酒服。须臾红活。神效。无干血。用生血。

    尾血

    用此者。取其动而不息。又当治下也。(与鸡冠血治上相对)猪为水蓄。其血性寒。能解毒制阳。

    猪胆

    气味苦寒。 清心脏。凉肝脾。疗大便不通。(与醋相合。内谷道中。酸苦益阴。润燥泻便。)治或泻或止久而不愈。(二圣丸)通小便。(热酒和服)杀疳虫。治目赤目翳。

    附方 二圣丸。用黄连黄柏末各一两。以猪胆煮熟。和丸如绿豆大。量儿大小。每米饮服之。(有以猪胆汁炒黄连柴胡治或泻或止辄应者。以能和阴而令肝之血和风静也。) 伤寒五六日斑出。猪胆鸡子汤。用 猪胆汁苦酒各三合。鸡子一个。合煎三沸。分服。汗出即愈。

    小便不通。外治用猪胆连汁。笼住阴头一二时。汁入自通。 消渴无度。雄猪胆五个。定粉一两。同煎。成丸芡子大。每含化二丸。咽下。日二。

    猪肝

    气味苦温。 补肝明目。止休息痢。方用 猪肝一具切片。杏仁一两炒。于净锅内。一重肝。一重杏仁。入童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日一次。痢自止。

    饵药人不食猪肝。(濒湖)

    猪肺

    味甘。气微寒。(得大麻仁良) 疗肺虚咳嗽。竹刀片切。麻油炒熟。同粥食。治肺虚嗽血。煮肺。蘸薏苡仁末食之。

    猪肠

    味甘。气微寒。 润肠治燥。调血痢脏毒。去大小肠风热。

    附方 肠风脏毒。用猪脏入黄连末煮烂。捣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三十丸。 又方。入槐花末令满。缚定。以醋煮烂。捣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

    多食动冷气。

    猪肾

    气味咸冷。 肾有虚热者宜之。肾气虚寒者忌。方药用治腰痛肾虚。借其引导而已。若以为补肾而常食之。误。

    附方 心气虚损。猪腰子一枚。水二碗。煮至碗半。切碎。入人参当归各半两。煮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未尽者。同渣作丸服。 久泄不止。猪肾一个。批开。掺骨碎补末。

    煨

    猪脂

    味甘。气微寒。性滑泽。 润肺。散风热。利血脉肠胃。通大小便。(同滚水大饮之。

    能通燥结。)

    附方 关格闭塞。猪脂姜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二升。下酒五合。和煎。分服。 肺热暴喑。猪脂一斤炼过。入白蜜一斤再炼。少顷滤净。冷定。不时挑服一匙。即愈。无疾常服。

    亦润肺。

    腊月炼净收用。

    母猪乳

    味甘咸。气寒。 治小儿惊痫。(初生至盈月。以猪乳频滴之。可免惊痫痘疹之患。)小儿口噤不开。猪乳饮之甚良。 月内胎惊。同朱砂牛乳少许抹口中。甚妙。

    取法。须驯猪。待儿饮乳时。提后脚。急以手捋而承之。非此不得。

    猪肤

    (即皮)

    气味甘寒。 治足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有猪肤汤。用猪肤一斤。水一斗。煮五升取汁。入白蜜一斤。白粉五合。熬香粉服。(取其气先入肾。解少阴客热也。)

    〔论〕 豕为水畜。十二辰亥。乃六阴之极也。而豕应之。在卦属坎。则兹物之充乎水用以疗疾也明矣。水以土为主。以火为用。以肝胆为子。以肺为母。如猪肚之补中益气。为补益脾之阴气也。水土合德。脾肾相资。故能止渴断暴痢虚弱。而消瘅小便数亦用之为主矣。

    其心治惊邪忧恚。虚悸气逆。又心血同朱砂靛花治心病邪热。是有利于心火以尽其用者。至是物之肝。多补肝中阴气之不足。不同羊肝之能补阳。何以明之。此畜无筋。经曰。肝主筋。

    又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之不备。即明为阳之不配阴矣。其治休息痢。亦或用肝气之阴以化热积乎。第水之旺气在胆。以甲木生于亥。而肝则否。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也。肺能补肺。治肺虚嗽血。而大脏治下血。皆取其有余之阴以为补益耳。豕为水畜。专气在肾。肾固诸脏腑之源也。时珍谓其性寒。不能补命门精气。观方书但疗消瘅。而不及他用。非其明征乎哉。

    猪一身除肚膏外。余皆有毒。发病。(仲淳)患外感者。食之增剧。疟愈食之。寒热复来。患金疮食之。血液衰涸。肥人多食。动风发痰。瘦人多食。助火作热。是皆助其有余之邪而犯不戒之过也。(嘉谟)

    狗

    卷尾有悬蹄者。本草所用惟食犬。非猎犬及守家吠犬也。

    肉

    (黄犬为上。黑白次之。)

    味咸酸。气温。(同蒜食。损人。) 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阴虚病。多不宜食。) 虚寒疟疾。黄狗肉煮 。入五味食之。

    胆

    (黄犬白犬者良)

    气味苦平。有小毒。 疗鼻 及息肉。纳耳中治 耳。能破血除积。(凡血气痛及损伤者。热酒服半个。瘀血尽下。)治反胃杀虫。(魏志一女子左膝疮痒。华佗视之。用绳系犬后足。断腹取胆向疮口。须臾有虫若蛇着疮上出。长三尺。病愈。)

    附方 反胃吐食。不拘男妇老少。远年近日。用五灵脂末。黄狗胆汁。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盏磨化服。三服效。 痞块疳积。五灵脂炒烟尽。真阿魏去砂研。等分。用黄雄狗胆汁和丸黍米大。空心津咽三十丸。忌羊肉醋面。

    阴jing

    气味咸平。 主治伤中阴痿不起。令强热大生子。(其性专补命门相火)除女子带下十二疾。(咸温入下焦补暖冲任二脉虚寒故) 同菟丝覆盆车前子鱼胶巴戟苁蓉鹿角鹿茸沙苑子阳强易举者。忌。内热多火。弗服。(仲淳)

    〔修事〕 六月上伏日取。阴干百日。

    〔论〕 狗为阳畜。在内经属木。在易卦属艮。木与土将谁为主乎。夫土继水之后。所以止水也。木即继土之后。所以妙水木相生之化而达阳也。艮卦兼之。造化元机。以进气为先。犬之应于木者此也。应于木。故犬得三数以生。(孕三月生)本草谓其肉补阳。诚非臆说。或曰。狗肝如泥土。臭味亦然。安能舍土而但言木乎。曰。是盖土为木用。犹运气司天。

    其年何气为主。而有从之以化者。即所云犬无胃。非无形质也。其胃气少耳。胃气者土。非又土从乎木之一证乎。微独肝为然。即以胆言之。五畜胆俱无化血散结之主治。惟狗胆有此。

    因肝及胆以致土为木用之气化。乃能化血能杀虫。方书用治反胃。固不止于化滞血也。总之。

    是物缪氏云。犬肉助阳。阳胜则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忌之。天行病

    驴

    乳

    气味甘酸冷利。 治烦热气郁。解小儿热毒。不生痘疹。浸黄连取汁。点风赤眼。

    阴jing

    气味甘温。 能强阴壮筋。

    溺

    气味辛寒。有小毒。 主反胃(因稍有毒。服时不可过多。须热饮之。病深者。七日愈。)噎病。(用四物加驴尿。防其生虫。)杀虫。治狂犬咬伤。癣疠恶疮。(并多饮取瘥)

    阿胶

    东阿井乃济水之伏者所注。其水清而重。其色正绿。

    煮胶法。必取乌驴皮。牡者。刮净。急流水(浸野狼溪水中为合法)中浸七日。入大锅七口内。渐增阿井水煮至化。化后。每日降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熬时入鹿角一片。即成胶。(群阴必得一阳以化也。胶成。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亦不断。)冬月易干。

    其色深绿。且明燥轻脆。味淡而甘。亦须陈久。方堪入药。

    甘淡温平。气味俱薄。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缘水性之下趋。协皮革之外卫。藉火力以成土化。从下者上。从外者内矣。)入手太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虚劳羸瘦。阴气不足。疗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吐脓血。并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血痢。及女子血痛。血枯崩漏。

    经水不调无子。并胎前产后诸疾。更男女血涸血污。四肢酸痛。(风氵?木旺。肢体遍疼者。

    能驱之。)劳极洒洒如疟。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猪苓汤服)调大肠圣药也。 阿井乃济水之眼。济水为天地之肝。乌驴皮合北方水色。顺而健行之物。故入肝入肾多功。水充则火有制。火熄则风不生。凡木旺风氵?火盛金衰之证。应手辄效。(士材) 阿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治诸淤浊及逆上之痰也。(濒湖) 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肺虚损极。咳唾脓血。非阿胶不能补。 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能平安。(同蜜蜡黄连用) 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以上士灏) 同天冬麦冬生地栝蒌根白药子五味枸杞苏子桑皮百部白芍。治肺肾俱虚。咳嗽吐血。 同杜仲枸杞白芍山药麦冬地黄黄 人参青蒿续断黄柏。治崩中漏血。 同白芍炙甘草地黄麦冬白胶当归枸杞杜仲续断。治妇人胎痛。或胎漏下血。 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 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 妊娠血痢。阿胶二两。

    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酒一升半。煎化服。即愈。(此四证不调与不止有异。血痢与下血亦殊。然皆主阿胶益阴而用酒以和血行气。其相合之功用可思。)瘫缓偏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阿胶微炙热。先煮葱豉粥一升。别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入胶。更煎七沸。烊如饧。顿服之。乃暖吃葱豉粥。(若冷服。令人呕逆。)如此三四剂。即止。 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

    妊娠胎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同胶化服。(此三证瘫缓与胎动。皆用葱豉宣气达阳。以化阴气之或涩或戾。便秘止用葱者。借阳气以行阴而已。

    要非本于阿胶以益阴。不能成功。) 吐血不止。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

    水五升。煮三升。分服。 大衄不止。口耳俱出。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服二钱。水一盏。

    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此二证皆主阿胶益阴气而入包络。蒲黄和中土之血。使阴能化。生地冷血。助阿胶之益阴而退热也。) 产后虚秘。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 观诸方佐使所以用阿胶者。可类推矣。

    〔论〕 阿胶以阿井水煎乌驴皮而成。取其质于皮。而化其质之气于水。故命名在阿。

    夫皮毛者。肺之合。人物一也。乌驴皮合北方水色。犹人身肾至于肺之义。阿水清而重。其性下趋。合火化以成其顺下而返于所始。所以入手太阴足少阴。益肺元而不病于僭阳。调肺气而不类于耗散也。抑气阳也。此味益阴。又言补肺气不足。义似相戾。不知肺贯心脉而行呼吸。气者火之灵。心乃火之主也。因离中有坎。故肾脉之直者。上贯肝膈入肺中。而其支者。又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肺脉贯心。而心脉更藉肺阴以下注也。(肺阴即肾脉之贯膈而入者。肺本主气。何以曰肺阴。盖肺为阳中之少阴。犹肝为阴中之少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尤阴阳关捩子也。肺气独重肺阴。所云阴从阳出者。益阴即以裕阳。正属关捩子之义也。) 凡肺受六氵?七情之侵。则肺阴伤而心火亢。火亢则金愈衰。而离中之坎不能合于金以化血。则真气愈不足。如肺阴下降以入膻中。是为生血之化源。举火亢金衰。胥能平之。

    所以疗诸血证。阴裕而阳乃得化。阴降而阳即随之。俾归命门以神三焦之用者。皆不越此。

    所以由血而至于气。举益虚劳羸瘦等功。悉皆归之也。大抵滋阴之味多伤气。益气之味类并阴。惟此味虽以益阴为功。独其阴从阳出者。益阴即以裕阳。所谓膏肓之上。中有父母。又所谓上焦合而营诸阳。心肺是也。洁古首云入手少阴。海藏首云入手太阴。其义不可互参乎。

    至俱言其入足厥阴者。缘心包络主血。与肝相表里。肝固藏血之脏也。由肺阴之下降。而主血者不病。入心生血。则火息风平。而金媾于木。即藏血者亦不病矣。抑血病有顺逆。而此无不治者。由能和膻中之气化以归命门。又达真阳之化醇以归血海。举生血和血之功。皆其从金生水以为还元之助。即从阴益阳以为化生之地耳。(阿胶由益阴而阳得化。故益气不同于参 。仁斋谓其疏利积热。诚窥其所始也。至于粘滞。乃其质如是耳。非性味也。)至其除风。本于益肝之阴气。而金能媾以平之。非概治天表之风。其化痰。本于阴气之润下。能逐炎上之火所化者。非概治湿滞之痰。其治喘。但治炎上之火属于阴气不守者。非概治风寒外束。及湿滞上壅之喘。其治血痢。止如伤暑热痢之血。非概治湿盛化热之痢。其治四肢酸痛。乃血涸血污之痛。非概治外氵?所伤之痛。即治吐衄。亦止奏功于虚损。若暴热为患。或外感郁抑。及怒气初盛者。俱弗混〔辨治〕 陈阿胶光如 漆。色滞油绿。折之即断。不作臭气。夏月亦不甚湿软者。为真。调经丸药中用。宜入醋重汤炖化。和药。 胃弱作呕者。弗烊化服。打碎同蛤粉蒲黄牡蛎粉炒。随宜。

    虎

    骨

    气味辛。微热而平。(其肉酸) 主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追风健骨。并止惊痫。疗温疟。 方书治中风虚劳痹痿。鹤膝风谵妄。腰痛香港脚。 风所以从虎者。

    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从。(宗 ) 西方金兽。而反司东方甲胆乙木。此所谓制则化也。无制则亢。亢则害矣。(之颐) 凡辟邪疰。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

    手足诸风。用胫骨。腰背诸风。用脊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