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医方考最新章节!

    痿痹门第四十五

    叙曰:痿、痹,二病也。今详《内经》,亦有称痹为痿者。故合而为一。考方八首,举其略耳,尽其变化,则在医之方寸焉。

    痿痹门第四十五

    肺热汤

    羚羊角 玄参 射干 薄荷 芍药 升麻 柏皮(各三钱) 生地黄(一合) 栀子仁(四钱) 竹茹(二钱)

    肺鸣叶焦,令人色白毛败,发为痿 ,脉来短数者,宜此方主之。

    痿,犹萎也。痿 者,手足不用之义。肺鸣者,火来乘金,不得其平而自鸣,今之喘急是也。叶焦者,火盛金衰,故叶焦也。色白者,肺病而色自见也。毛败者,肺主皮毛,病故折败也。发为痿 者,肺主气,气者万物之父,肺者五脏之天,所以出纳天地冲和之气,而百骸资始者也。肺病则百骸失其天,而无以资始矣,故令人手足痿 。脉来短者,肺之真脏脉也。脉来数者,火来乘金也。斯证也,持于冬,死于夏,十有九危。然而主是方者,冀其为十中之一尔。羚羊、玄参、射干,凉膈之品也。肺居膈上,故能清肺热。薄荷、升麻者,辛凉之品也。金郁则泄之,故用其辛凉以解肺中郁热。柏皮能益肾水,肾水益,则子可以救母。生地能凉心血,心君凉,则火不之乘金。栀子、竹茹,能泄肝肾中相火,相火熄,则肺金可清。芍药味酸,和肝之品也,肝和则不至于侮肺。侮肺者,谓金本以制木,今肺金自病,肝

    痿痹门第四十五

    人尿

    肺痿者,取人尿无时呷之,良于诸药。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人尿润下咸寒,人身之天地一也,故可以交吾身之坎离,济吾身之水火。或者因其秽而拒之。悲夫!未闻道者也。

    痿痹门第四十五

    三补丸

    黄连 黄芩 黄柏(等分,为丸)

    心气热,下脉厥而上,色赤,络脉满溢,枢纽折挈,胫纵而不任地者,名曰脉痿,宜此方主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内经》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言君火正其名而无为,相火守其位以听命。故心气热,下脉厥而上者,此相火听命于君也。色赤者,心病而色自见也。络脉满溢者,孙络充满而溢于表,炎上作火之象也。枢纽折挈者,言肢节折挈而不便,乃阳光用事,邪居百节故耳。胫纵不任地者,脉溢于上则下脉空虚而痿弱,故胫纵而不任地也。脉空而痿,故曰脉痿。是方也,黄连泻心火,黄柏泻相火,黄芩泻五脏之游火,火去则脉不厥逆,各循其经,而手足用矣。正考见火门。

    痿痹门第四十五

    龙胆泻肝汤

    柴胡(一钱) 人参 知母 麦门冬 天门冬 草龙胆 山栀子 生甘草 黄连(各五分) 黄芩(七分) 五味子(七粒)

    肝气热,色青爪枯口苦,筋膜干而挛急者,名曰筋痿,宜此方主之。

    肝者,东方木也。色青者,肝病而色自见也。肝主筋,爪者筋之余,肝热故令爪枯也。

    口苦者,胆为肝之腑,咽为之使,胆热则汁上溢于咽,故令口苦也。肝主筋膜,筋膜干则燥而挛,挛急则手足不用,故曰筋痿。是方也,黄芩、黄连、山栀、胆草,皆足以泻肝火。君之以柴胡,则能条达乎肝胆矣。木盛而兼燥金之化,故令挛急。天麦门冬、知母、五味,味浓而润者也,故足以养筋而润燥。若生甘草、人参者,所以养乎阳气也。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是故用之。互考见火门。

    痿痹门第四十五

    蠲痹汤

    羌活 赤芍药(酒炒) 姜黄(酒炒) 甘草(各五分) 黄 当归(酒炒) 防风(各二钱五分)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痹而不仁,发为肉痹者,此方主之。

    湿气着于肌肉,则营卫之气不荣,令人痹而不仁,即为肉痿。肉痿即肉痹也。是方也,防风、羌活,风药也,用之所以胜湿。经曰:营血虚则不仁,故用当归以养营。又曰:卫气虚则不用,故用黄 以益卫。用夫赤芍、姜黄者,活其湿伤之血也。用夫甘草者,益其湿伤之气也。

    痿痹门第四十五

    六味地黄丸如黄柏知母方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去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黄柏 知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宜此方主之。

    肾者水脏,无水则火独治,故令肾热。肾主督脉,督脉者,行于脊里,肾坏则督脉虚,故令腰脊不举。骨枯髓减者,枯涸之极也。肾主骨,故曰骨痿。是方也,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而能生阴。黄柏、知母,苦寒而能泻火。泽泻、丹皮,能去坎中之热。茯苓、山药,能制肾间之邪。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方有之矣。正考见虚损劳瘵门。

    痿痹门第四十五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阳明虚,宗筋失养,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者,此方主之。

    阳明者,胃也。胃为土,土者万物之母。《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若胃土一虚,则百骸失养,而绝其生气矣。故宗筋纵驰,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是方也,人参、甘草,甘温之品也,甘者土之味,温者土之气,故足以益阳明;白术、茯苓,燥渗之品也,燥之则土不濡,渗之则土不湿,故足以益脾胃。凡人大病之后,手足痿弱者,率是阳明虚也。能于胃而调养之,则继东垣之武矣。

    痿痹门第四十五

    八味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去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去木)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附入房太甚,宗筋纵驰,发为阴痿者,此方主之。

    肾,坎象也。一阳居于二阴为坎,故肾中有命门之火焉。凡人入房甚而阴事作强不已者,水衰而火独治也。阴事柔痿不举者,水衰而火亦败也。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奈之何而可以无火乎?是方也,附子、肉桂,味浓而辛热,味浓则能入阴,辛热则能益火,故能入少阴而益命门之火。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而质润,味浓则能养阴,质润则能壮水,故能滋少阴而壮坎中之水。水欲实,则泽泻、丹皮之咸酸,可以引而泻之。水欲实,则山药、茯苓之甘淡,可以渗而制之。水火得其养,则肾官不弱,命门不败,而作强之官得其职矣。

    痿痹门第四十五

    天雄附子川乌硫黄蜀椒蛇床子韭子小茴香八物考

    痿证大都主热,痹证大都主寒。然痿证亦有寒者,痹证亦有热者,此不可泥也。《内经》曰:氵?气喘息,痹聚在肺。氵?气忧思,痹聚在心。氵?气遗溺,痹聚在肾。氵?气之竭,痹聚在肝。氵?气肌绝,痹聚在脾。此五证者,非温药不足以疗之也,宜于天雄、附子、川乌、硫黄、蜀椒、蛇床子、韭子、小茴香辈消息之。

    厥证门第四十六

    叙曰:六经皆有厥证,率是火尔。今表杂证之厥数条,以示大者。若伤寒阴厥、阳厥,宜于伤寒方考求之。

    厥证门第四十六

    六物附子汤

    附子 肉桂 防己(各四钱) 炙甘草(二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阳气衰于下,令人寒厥,从五趾至膝上寒者,此方主之。

    进退消长者,阴阳之理也,故阳气衰乏者,阴必凑之,令人五趾至膝上皆寒,名曰寒厥。

    寒茯苓,甘温燥渗之品也,可佐之以平阴翳。

    厥证门第四十六

    大补丸

    黄柏一物,炒褐色,为末作丸。

    阴气衰于下,令人足下热,热气循阴股而上者,名曰热厥,此方主之。

    阳消则阴长,阴退则阳进,故阴气衰于下,则阳往凑之,令人足下热也。热盛则循三阴经而上逆,因谓之热厥。黄柏味苦而浓,为阴中之阴,故能补阴气之不足,泻热气之有余。

    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方之谓也。

    厥证门第四十六

    八味顺气散

    白术 人参 白芷 白茯苓 台乌药 青皮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七气拂郁,令人手足厥冷者,此方主之。

    气者,人身之阳也,一有拂郁,则阳气不能回达,故令手足厥冷。是方也,白芷、台乌、青可以调其不足。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故用夫补尔。

    厥证门第四十六

    人参固本丸

    人参(二两) 天门冬 麦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各四两)

    《内经》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宜此方主之。

    诸动属阳,故烦劳则扰乎阳,而阳气张大。阳气张大,则劳火亢矣。火炎则水干,故令精绝,是以迁延辟积,至于夏月,内外皆热,水益亏而火益亢,孤阳厥逆,如煎如熬,故曰煎厥。是方也,生、熟地黄,能救肾水而益yin精;天、麦门冬,能扶肺金而清夏气。人参能固真元而疗烦劳。以之而治煎厥,诚曲当之方也。

    厥证门第四十六

    蒲黄汤

    蒲黄(一两,炒褐色) 清酒十爵沃之温服。

    《内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宜此方主之。

    肝藏血而主怒,怒则火起于肝,载血上行,故令血苑于上。苑,乱也。搏,雷风相搏之搏。血气乱于胸中,相搏而厥逆也。蒲黄能消瘀安血,清酒能畅气和荣,故用之以主是证。

    厥证门第四十六

    二十四味流气饮和苏合香丸

    尸厥者,破阴绝阳,形静如死。医者不知针石,宜此二方主之。

    尸厥者,五尸之气,暴疰于人,乱人阴阳气血,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形气相离,不相顺接,故令暴蹶如死。所谓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也。昔虢太子病此,扁鹊以针石熨烙治之而愈。今之医者,多不识针石,苟临是证,将视其死而不救欤?故用二十四味流气饮和苏合香丸主之,使其气血流动,阳无绝络,阴无破纽,则亦五会之针、五分之熨、八减之剂尔。流气饮见气门,苏合香丸见风门、五疰门。

    痉门第四十七

    叙曰:痉,风胜之病也,而寒湿每兼之。然疏风之物不可独用,独用则筋益燥而痉益坚,此

    痉门第四十七

    小续命汤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酒炒) 芍药(酒炒) 川芎(酒洗) 防己 杏仁(去皮尖,炒) 桂病强 者,此方主之。

    ,痉字之误也。强痉者,坚强而劲直,颈项牵急而背反张也。此以风寒湿三者客于太阳,伤其大筋,筋牵而急,故令痉也。然得之风湿者,令人有汗不恶寒名曰柔痉,昔人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是也。得之寒者,令人无汗恶寒,名曰刚痉,昔人以葛根汤主之是也。是方也,有麻黄、杏仁,则可以发表散寒。有桂枝、芍药,则可以解肌驱风。有防风、防己,则可以驱邪胜湿。有人参、甘草,则可以益气柔筋。有川芎、黄芩,则可以和阴去热。乃附子之热,可以温经,而亦可以去湿者也。正考见中风门。

    痉门第四十七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 (蜜炙) 茯苓 白芍药(酒炒) 白术(炒) 当归(酒洗) 甘草(炙)

    熟地黄 川发汗过多,因而致痉者,此方主之。疮家虽身疼,不可发汗,发汗则痉者,亦此方主之。

    上件皆是过亡津液,无以养筋,筋牵而急,故令百节强痉耳。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用人参、白术、茯苓、黄 、甘草之甘温者以益阳气。又曰: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故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桂枝之味浓者以养阴血。

    痉门第四十七

    桂枝

    《勾玄》云:以桂熬成浓汁,着于诸木嫩苗之上,必致萎谢。故痉者,筋病也,肝木主筋,药内用桂,可以伐肝缓筋,所谓木得桂而柔也,以故痉病宜之。

    痫门第四十八

    叙曰:痫,沉 也,一月数发者易治,周年一发者难治,此虚实之判也。实者即攻之,虚者先补可也。考方三首,识其大耳,临证变化,岂曰拘之?

    痫门第四十八

    续命汤加紫苏陈皮方

    竹沥(一升二合) 生姜汁(五合) 生 汁(一升) 龙齿(末) 防风 麻黄(各四两) 防己 附子(炮) 石膏 桂枝(各二两) 陈皮(去白) 紫苏(各半两)

    痫疾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宜此方主之。

    痫疾者,风痰之故也。风,阳气也,《内经》曰: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故其发也暴。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清浊倒置,故令人仆。闷乱无知者,浊邪干乎天君,而神明壅闭也。舌者心之苗,而脾之经络连于舌本,阳明之经络入上下齿缝中,故风邪实于心脾,则舌自挺;风邪实于阳明,则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

    吐起于睛明,挟脊而下。风邪干之,则实而劲急,故目上视而背反张也。手足搐搦者,风属肝木,肝木主筋,风热盛于肝,则一身之筋牵挈,故令手足搐搦也。搐者,四肢屈曲之名。搦者,十指开握之义也。或作六畜声者,风痰鼓其气窍,而声自变也,譬之弄笛焉,六孔闭塞不同,而宫商别异是也。是方也,有麻黄、桂枝、防风、紫苏,则可以泄在经之邪。有竹沥、姜汁、陈皮,则可以行痰涎之滞。有 汁、石膏,则可以清心肺之热。有龙齿可以安魂。

    有防己可以通塞。其夫沉痼之痰,非附子不足以行其滞,而其大热之性,又足以益火之源而消阴翳,譬之太阳中天,幽谷之翳障无不消灭。此古人用附子之意也。

    痫门第四十八

    利惊丸

    青黛 轻粉(各一钱) 牵牛末(五钱) 天竺黄(二钱)

    上件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一钱。得利止后服。

    惊痫气实者,此丸与之。

    痫疾之原,得之于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以惊恐而致疾,故曰惊痫。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畜极而通,其法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经曰:实者泻之,故用竺黄、青黛以泻肝,牵牛、轻粉以泻脾。泻肝所以驱风,泻脾所以驱涎。

    痫门第四十八

    茶子吐法

    痫证宜下、宜吐。茶子苦而善涌,能吐顽痰,用者宜取一升,捣烂煎汤五倍之。令患人先一夕勿食夜膳,次早以帛束其少腹,于无风处饮而行之,得大吐便止,不必尽剂。

    癫狂门第四十九

    叙曰:癫狂,皆失心也。经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视听言动,皆失其职。初病者宜泻其实。久病者宜安其神。兹考名方八首,而古人之治法见矣。

    癫狂门第四十九

    大黄一物汤

    大黄(四两)

    酒浸一宿,水三升煎之,分三服,不已再作。

    癫狂病者,此方主之。

    多怒为癫,多喜为狂。癫者,精神不守,言语错乱,妄见妄言,登高骂詈是也。狂之始发,少卧少饥,自贤自贵,妄笑妄动,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是也。癫病者,责邪之并于肝。

    狂病者,责邪之并于心也。此皆实证,宜泻而不宜补,故用大黄以泻之,取其苦寒,无物不降,可以泻实。又必数日后方可与食,但得宁静,便为吉兆,不可见其瘦弱减食,便以温药补之,及以饮食饱之,病必再作。戒之戒之!缓与之食,方为得体,故曰损其谷气,则病易愈。所以然者,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也。

    癫狂门第四十九

    麻仁煎

    麻仁(四升)

    水六升,煎七合,空心服。

    癫风者,此方与之,三剂效。

    麻仁,润药也,多与之令人通利,故足以泻癫风。然可以济火,可以泽肝,可以润脾,可以

    癫狂门第四十九

    苦参丸

    苦参一物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薄荷汤下。

    发狂无时,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者,此方主之。

    上件诸证,皆神明内乱也,故古人病狂谓之失心。苦参主心腹结气,故足以治时热狂言。

    癫狂门第四十九

    生铁落

    黄帝问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对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昆谓怒者,肝木之志也。铁落,金之体也。木欲实,金当平之,此其所以用铁落也。

    癫狂门第四十九

    《灵苑方》朱砂酸枣仁乳香散

    辰砂(光明有墙壁者一两) 酸枣仁(半两,微炒) 乳香(光莹者,半两)

    癫疾失心者,将此三物为末,都作一服,温酒调下。善饮者以醉为度,勿令吐。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病浅者,半日至一日觉。病深者,三二日觉。令人潜伺之,不可惊触使觉,待唐相国寺僧允惠,患癫疾失心,经半年,遍服名医药不效。僧俗兄潘氏家富,召孙思邈疗之。孙曰:今夜睡着,明后日便愈也。潘曰:但告投药,报恩不忘。孙曰:有咸物,但与师吃,待酒却来道。夜分,僧果渴。孙至,遂求温酒一角,调药一服与之。有顷,再索酒,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潘谢孙,问其治法。孙曰:众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灵苑方》中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正肃吴公,少时心病,服此一剂,五日方寤,遂瘥。

    《本事方》以此方加人参一两,名宁志膏,炼蜜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楼师云:族人因兵火失心,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愈。亲旧多传去,服之皆验。昆谓重可以去怯,故朱砂能镇心安神。酸可使收引,故枣仁能敛神归心。香可使利窍,故乳香能豁达心志。必酒调尽醉者,欲其行药力而成莫大之功也。许学士加人参者,亦谓人参能宁心尔。

    癫狂门第四十九

    白金丸

    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须四川蝉腹者为真)

    二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

    《本事方》云:昔有一妇人癫狂失心,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此方,初服觉心胸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顿愈。至人云:此病因忧郁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去郁痰。昆按:白

    癫狂门第四十九

    惊气丸

    附子 木香 白僵蚕 白花蛇 橘红 天麻 麻黄(各半两) 干葛(二两) 麝香(五分) 脑子(二分) 朱砂(一钱,留少许为衣) 天南星(姜汁浸一宿) 紫苏叶(各一两)

    上件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金银薄荷汤下。

    《本事方》云:戊寅年,军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刑而得释,精神顿失如痴。予与一丸,服讫而寐,及觉,病已失矣。提辖张载扬,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此方,不终剂而愈。又黄彦奇妻,狂厥者逾十年,诸医不验。予授此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昆谓僵蚕、花蛇、天麻、南星可以豁风痰,麝香、脑子、木香、陈皮可以通脏窍,附子所以正元阳,朱砂所以安神志,麻黄、干葛、紫苏所以疏表而泄其惊气也。以铁粉而易附子者,亦以金能平木,而责厥为肝逆故耳。

    癫狂门第四十九

    云母

    此物性寒质重而明,寒可以胜热,重可以镇心,明可以安神,故纪朋用之汤液,以疗开元宫人。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叙曰:惊悸怔忡,心疾也。心为一身之主,万化之源,失而不治,则十二官次第而失职,所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养心汤

    黄 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各半两) 柏子仁 酸枣仁(炒) 人参 远志(去心,姜汁炒) 五味子 辣桂(各二钱半) 甘草(炙,四钱)

    每服五钱。

    心血虚少,神气不宁,令人惊悸怔忡者,此方主之。

    心主血而藏神,故方寸灵台,名曰神室。神室血少而空虚,则邪气袭之,令人如有惊悸而怔怔忡忡不自宁也。《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故用人参、黄 、茯神、茯苓、甘草以益气。又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故用当归、远志、柏仁、酸枣仁、五味子以润燥,养气所以养神,润燥所以润血。若川芎者,所以调肝而益心之母。半夏曲所以醒脾而益心之子。

    辣桂辛热,从火化也,《易》曰:火就燥,故能引诸药直达心君而补之,经谓之从治是也。

    亦有加槟榔、赤茯苓者,因其停水为悸,加之以导利水气耳。非停水者,不之用也。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宁志丸

    人参 白茯苓 白茯神 酸枣仁(酒浸半日,隔纸炒) 当归 远志 柏子仁 琥珀(各半两) 乳香 石菖蒲 朱砂(各二钱五分)

    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气血虚,梦中多惊者,此方主之。

    重可以去怯,故用朱砂。明可以安神,故用琥珀。香可以利窍,故用乳香、菖蒲。气可以生神,故用参、苓、茯神。仁可以归心,故用柏仁、枣仁。酸可使养津,故用远志。润可以益血,故用当归。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朱砂安神丸

    朱砂(五钱,水飞,另研) 黄连(酒洗,六钱) 生地黄(一钱五分) 炙甘草 当归(各二钱五分)

    梦中惊悸,心神不安者,此方主之。

    梦中惊悸者,心血虚而火袭之也。是方也,朱砂之重,可使安神;黄连之苦,可使泻火;生之凉,可使清热;当归之辛,可使养血。乃甘草者,一可以缓其炎炎之焰,一可以养气而生神也。

    治异梦多惊,外有二法:一于髻中戴粗大灵砂一纱囊,一于枕中置真麝香一囊,皆能杜绝异梦而疗夜魇。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朱雀丸

    白茯神(二两) 沉香(五钱)

    惊气怔忡者,此方主之。

    因惊而得者,名曰惊气怔忡。《内经》曰:惊则气乱。宜其怔怔忡忡,如物之扑也。是方也,茯神之甘平,可以宁心;沉香之坚实,可使下气,气下则怔忡瘥矣。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密陀僧一物散

    每服匕许。

    惊气入心,喑不能语者,此方主之。

    有人伐薪山间,为野狼所逐,喑不能言。一医授以此方,茶调服,寻愈。又一军人采藤于谷,为恶蛇所逢,趋归,证状亦同,以此方与之亦愈。盖此物镇重而燥,重故可以镇心,燥故可以劫其惊痰。

    健忘门第五十一

    叙曰:以虚无寂灭为宗,则弗忘而学忘。以家国天下为念,则健念而惧其忘。君子有天下国家之责,奈何而可忘耶?此健忘之方所必考也。

    健忘门第五十一

    归脾汤

    人参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茯苓 白术 远志(各一钱) 炙甘草 木香 当归(各五分)

    思虑过多,劳伤心脾,令人健忘者,此方主之。

    心藏神,脾藏意,思虑过度而伤心脾,则神意有亏而令健忘也。是方也,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物也,可以益脾。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当归,濡润物也,可以养心。燥可以入心,香可以醒脾,则夫木香之香燥,又可以调气于心脾之分矣。心脾治,宁复有健忘者乎?丸剂宜主虚损劳瘵门天王补心丹。

    健忘门第五十一

    孔子大圣枕中方

    败龟甲(酥炙) 远志(去心苗) 九节菖蒲(去毛) 龙骨(研末,入鸡腹中,煮一宿)

    上四件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

    学问易忘,此方与之,令人聪明。

    凡人多识不忘者,心血足而无所蔽也。若心血不足,邪气蔽之,则伤其虚灵之体,而学问易忘矣。龟,介虫之灵物也。龙,鳞虫之灵物也。用龟甲、龙骨者,假二物之灵以养此心之灵,欲其同气相求云尔。远志辛温味浓,辛温可使入心,味浓可使养阴。菖蒲味辛气清,味辛则利窍,气清则通神,以之而治易忘,斯近理矣。是方也,出于孙真人《千金方》,其来必有所自,但曰孔子大圣之方,则未敢是非也。

    痛风门第五十二

    叙曰:风者,百病之长,以其善行而数变也。痛风有寒、有湿、有痰、有血,而惟以风名者,得非以其善行数变,长于诸邪之故乎?今考名方五首,而痛风之情状见矣。

    痛风门第五十二

    丹溪主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南星(姜制) 黄柏(酒炒) 苍术(泔浸七日,各二两) 神曲(炒) 川芎(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双仁) 白芷 龙胆草 防己(各五钱) 羌活 威灵仙(酒拌) 桂(各三钱) 红花(酒洗,一钱五分)

    此治痛风之套剂也。

    有湿痰死血,而风寒袭之,风则善走,寒则善痛,所以痛者,湿痰死血留结而不通也。

    所以走痛者,风气行天之象也。是方也,南星燥一身之痰,苍术燥上下之湿,羌活去百节之风,而白芷则驱风之在面,威灵仙驱风之在手,桂枝驱风之在臂,防己驱湿之在股,川芎利血中之气,桃仁、红花活血中之瘀,龙胆、黄柏去湿中之热。乃神曲者,随诸药而消陈腐之气也。然羌活、白芷、威灵、桂枝,亲上药也;防己、杏仁、龙胆、黄柏,亲下药也,二者并用,则上行者亦可以引之而下,下行者亦可以引之而上,顾人用之何如耳?

    痛风门第五十二

    二妙散

    黄柏(乳润) 苍术(米泔浸七日,等分)

    共为末,每用酒调下三钱。

    湿热作痛,不拘上下,此方用之每良。

    苍术妙于燥湿,黄柏妙于去热,二物皆有雄壮之性,亦简易之方也。

    痛风门第五十二

    赶痛汤

    乳香 没药 地龙(酒炒) 香附(童便浸) 桃仁 红花 甘草节 牛膝(酒浸) 当归羌活 五灵脂(酒淘去土)

    瘀血湿痰畜于肢节之间而作痛者,此方主之。

    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也,故邪易居之。是方也,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养血而活血也。乳香、没药、五灵脂,散结而定痛也。羌活所以驱风,香附所以理郁。乃地龙者,湿土所化之物,同类相从,故能达湿邪结滞之区。甘草节者,取其性平,能和营卫而缓急痛之势也。或问湿痰瘀血,何以辨之?余曰:肢节沉重者是湿痰,晚间病重者是瘀血。

    痛风门第五十二

    丸事考

    唐·江陵节度使成讷进 丸方云:臣有弟 ,年三十一,中风就枕五年,百医不瘥。

    有道人钟缄者,因睹此患,曰:可饵 丸必愈。其药多生沃壤,高三尺许,节叶相对,五月间收洗去土,摘其叶及枝头,九蒸九曝,不必太燥,但取蒸为度,杵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空心温酒、米饮下二三十丸。所患忽加,不得忧虑,至四千丸,必复如故;五千丸,当复丁壮。臣根据法修合与 服,果如其言。钟缄又言:此药与《本草》所述功效相异,盖出处盛在江东,彼土民呼猪为 ,呼臭为 ,必缘此药如臭 气,故以为名。久经蒸曝, 气自泯,每当服多,须吃饭三五匙压之。奉宣付医院详录。

    又知益州张咏进 丸表云:臣因在龙兴观,掘得一碑,内说修养气术并药二件。根据方差人访问采觅,其草颇有异,金棱银线,素根紫 ,对节而生,蜀号火 ,茎叶颇类苍耳。

    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自吃至百服,眼目轻明;即至千服,须发俱黑,筋胃较健,效验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罗守一,曾中风随马,失音不语,臣与十服,其病立痊。又和尚智严,年七十,忽患偏风,口眼 斜,时时吐涎,臣与十服,亦便得瘥。今合一百剂,差职员史元奏进。义考见中风门。

    痛风门第五十二

    桑枝煎

    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

    诸痛风者,服此方良。

    《图经》云:桑枝性平,不冷不热,可以常服。疗中风体痒,干湿脚气,及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昏,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抱朴子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枝煎不服。许学士云:政和间,予尝病两臂痛,服诸药不效,根据此作数剂,臂痛寻愈。

    疠风门第五十三

    叙曰:疠风一证,古今难之,是以斯世之妄治者多也。深达疠风之奥者,洁古、东垣二人而已,余皆未有言也。今考古人之方六首,庶几乎精练之奇哉!

    疠风门第五十三

    愈风丹

    苦参(四两,为末) 土蝮蛇 白花蛇 乌梢蛇(头尾全者,各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阴干为末) 皂角(五斤,去皮弦,以无灰酒浸一宿,取出用水熬膏)

    上以苦参、蝮蛇、白花、乌梢四味为末,将皂角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以玉屏风散煎汤吞下。轻者三蛇得一即效,不必全也。

    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癞疹,搔痒成疮者,此方主之。

    疠风者,天地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故令疮而不脓,燥而不湿。燥金之体涩,故一客于人,则营卫之行滞,令人不仁而麻木也。毛落眉脱者,燥风伐其营卫,而表气不固也。遍身癞疹者,上气下血俱病也。诸痛属实,诸痒属虚,疠风之痒,固多有虫,而卫气之虚,不可诬也。是证也,主燥剂以疏风,则反以助邪,往往血枯而死,故求古方之润剂以主之。白花、乌梢、土蝮三蛇者,血气之属也,用血气之属以驱风,岂不油然而润乎?然其性中有毒,同气相求,直达疠风毒舍之处,岂不居然而效乎?皂角之性,善于洁身,则亦可以洁病。苦参之性,善于去热,则亦可以去风。昔人吞以防风通圣散,此方乃汗下之剂也,非营卫虚者所宜,今以玉屏风散更之,则黄 可以排脓补表,防风可以利气疏邪,白术可以实脾而补肌矣。

    疠风门第五十三

    换肌散

    白花蛇 乌梢蛇(酒浸各一宿) 地龙(去土,各三两) 当归(酒制) 苍术(米泔浸七日)木鳖子(去壳) 细辛 蔓荆子 白芷 赤芍药 威灵仙 天麻 天门冬 川芎 甘菊花 何首乌 紫参 荆芥穗 沙参 石菖蒲 胡麻(炒) 苦参 不灰木 草乌 炙甘草白蒺藜 定风草(即天麻苗) 木贼(各一两)

    上件共为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多饮为妙。

    大风年深不愈,眉毛堕落,鼻梁崩坏,额颅肿破者,此方主之。

    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病则气受之,气受之则上病,故眉落、鼻坏而颅破也。高巅之上,惟定风草诸物者,气味轻清,可以亲上,可以驱风,可以胜湿。乃不灰木、石菖蒲、草乌、苍术,则直可以疗湿矣。若苦参、紫参、沙参、何首乌,皆用之以解毒。当归、甘草、门冬、赤芍、胡麻,皆养血清气于驱风燥湿之队者也。地龙者,泥蟠之物,湿土所化也,故能引诸药以就湿;白花、乌梢者,奔腾之类,风动之象也,故能君诸药以驱风,此《易》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也。

    疠风门第五十三

    凌霄散

    蝉壳 地龙(炒) 白僵蚕(炒) 全蝎(炒,各七个) 凌霄花(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熟酒调下无时。尝坐于浴室汤中一时许,服药神良。

    疠风,此方常获奇效。

    疠风攻凿气血,木石不能获效者,非其类也。故用血气之属,能主风者以治之。蝉蜕主风热,地龙主风湿,僵蚕、全蝎主风毒,凌霄花主风坏之血。斯五物者,皆有微毒,用之以治疠风,所谓衰之以属也。然必坐于浴室汤中服药者,所以开泄腠理,使邪气有所出尔。

    疠风门第五十三

    补气泻荣汤

    升麻 连翘(各六分) 生地黄 黄芩(各四分) 当归 苏木 全蝎 地龙 黄 黄连(各三分) 桔梗(五分) 甘草(一钱半) 人参(二分) 胡桐泪(一分) 桃仁(三枚) 麝香(少许) 虻虫(一枚,去翅足,微炒) 水蛭(二枚,炒烟尽)

    此东垣治疠风之方也。

    补气泻荣,治疠风之妙旨也。卫气虚而邪袭,故用人参、黄 、甘草以补气。营血坏而为疠,故用虻虫、水蛭、桃仁、苏木以消瘀。全蝎、地龙引诸药至风湿结聚之处。乃麝香者,利关窍而无所不之。升麻、连翘、桔梗入气而解其热。黄连、黄芩入脏而清其气。当归、地黄入血而调其新。若胡桐泪者,用之以除大毒之热,又足以杀疠风之虫而除顽肿也。

    疠风门第五十三

    蚺蛇

    泉州有客卢元钦患大风,惟鼻根未倒。属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胆欲进,或言肉可以治风,遂取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渐可,百日平复。盖蛇之奔腾疾走,皆风象也,故为逐风之鳞,或嫌其毒而唾之,不知医之所取者,妙在其毒也。《易》曰:同气相求。有此蛇毒,方能就彼疠毒,如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耳。《内经》曰:衰之以属。正是此意。

    疠风门第五十三

    皂角刺

    疠风眉发堕落者,取皂角刺九蒸九晒为末,每服酒下二钱。久服眉发再生,肌肤悦润,眼目倍明。

    喉闭第五十四

    叙曰:喉者,气之关隘也,通则利,塞则害,无问其标本而当急治焉者也。今考八方于后,皆古人已试之程规,触类而通之,则活人之机 矣。

    喉闭第五十四

    雄黄解毒丸

    雄黄(一两) 郁金(一钱) 巴豆(十四粒,去油皮)

    共末为丸。每服五分,津液下。

    缠喉急闭者,此方主之。

    缠喉急闭,躯命之所关也,急治则生,缓治则死。是方也,雄黄能破结气,巴豆能下稠涎,郁金能散恶血。能此三者,闭其通矣。丹溪翁生平不用厉药,而此方者,其不得已而用之乎!

    喉闭第五十四

    稀涎散

    猎牙皂角(四条,去黑皮) 白矾(一两)

    共为末,每服三字。

    喉闭数日不能食者,以此方吐之。涎尽病愈。

    皂角之辛利,能破结气。白矾之咸苦,能涌稠涎。数数涌之,涎去而病失矣。

    喉闭第五十四

    甘桔防风汤

    甘草(五钱) 桔梗 防风(各三钱)

    咽痛者,此方主之。

    甘草之甘,能缓喉中之急。桔梗之苦,能下喉中之气。防风之辛,能散喉中之壅。

    喉闭第五十四

    火刺缠喉风法

    用巴豆油涂纸上,捻成条子,以火点着,才烟起即吹灭之,令患人张口,带火刺于喉间。

    俄顷吐出紫血半合,实时气宽能言,及啖粥饮。盖火气热处,巴油皆到,火以散之,巴以泻之,烟以叶之,乃一举而三善之方也。

    喉闭第五十四

    针急喉闭方

    于患人手大指外边指甲后一韭叶许,针之出血,男左女右取之,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手大指俱针之,其效甚捷。盖喉咙者肺之系,所针之处,乃少商也,为肺之井穴,故出血而愈。

    喉闭第五十四

    喉中红赤用针出血法

    凡患人喉中红赤,宜用针从旁针之,出血即愈。所以必欲旁针者,避夫哑门穴,犯之令人失音故耳。

    喉闭第五十四

    笔针

    《名医录》云:李王公主患喉痈,数日痛肿,饮食不下。召到医官,尽言须用刀针溃破。

    公主闻用刀针,哭不肯治。痛迫,水谷不入,忽有一草泽医曰:某不用刀针,只用笔头蘸药痈上,霎时便溃。公主喜,令召之。方两次上药,遂溃出脓血一盏余,便宽,两日疮无事。

    令供其方,医云:乃以针系笔心中,轻轻划破而溃之尔,他无方也。

    喉闭第五十四

    巧匠取喉钩

    宋·咸平中,职方魏公在潭州,有数子弟皆幼,因相戏,以一钓竿垂钩,用枣作饵,登陆钓鸡雏,一子学之而误吞其钩,至喉中,急引之,而钩须已逆不能出。命诸医,不敢措手,魏公大怖,遍问老妇,必能经历。时有一老妇人年余九十岁,言亦未尝见此,切料有识者可出之。时郡中莫都料性甚巧,令闻魏公。魏公呼老妇责之曰:吾子误吞钩,莫都料何能出之?老妇曰:闻医者意也,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添仰瓦。魏公悦,亲属勉之曰:试询之。遂召莫都料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蚕茧及念珠一串。公与之。都料遂将茧剪如钱,用物柔其四面,以油润之,中通一小窍,贯之钩经,次贯念珠三五枚,令儿正坐开口,渐加念珠,引之须臾而出,并无所损。魏公大喜,遂浓赂之。公曰:心明者意必大巧,意明者心必善医。

    头病门第五十五

    叙曰:头者,身之元首,一有疾苦,无问标本,宜先治之。失而不治,虽有股肱,弗能用矣。今考十方以治头,所以尊元首而用股肱也。有医责者,尚知务哉!

    头病门第五十五

    加味二陈汤

    半夏 陈皮 茯苓 黄芩(酒炒) 甘草 川芎 细辛 黄连(酒炒) 薄荷 苍耳 胆南星头痛常发者,名曰头风。偏于一边而痛者,名曰偏头风,宜此方主之。

    丹溪云: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是以头风为病,多见于嗜酒之人也。偏于一边而痛者,其说有二焉:一则曰气血有虚实,左属血分,右属气分也。一则曰身半以上,天气居之,天不足西北,故俱感于邪而右甚也。是方也,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治痰之二陈汤也。加南星之燥,皆所以治痰耳。而黄芩、黄连者,用其苦寒以治热也。若川芎、细辛、薄荷、苍耳,皆治风之品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是故用之。

    头病门第五十五

    辛夷散

    辛夷 南星 苍耳 酒芩 川芎头风鼻塞者,此方主也。

    鼻气通乎天,清阳往来之窍也。风盛则气壅,故令鼻塞。《内经》曰:清阳出上窍;又曰:气薄则发泄。辛夷、川芎、苍耳,皆清阳气薄之品也,故可透气窍。佐以南星者,醒其风痰。佐以酒芩者,清其风热也。

    头病门第五十五

    三五七散

    细辛(一两半) 防风(四两) 干姜(炮,二两) 附子(三枚) 山茱萸(去核) 茯苓(各三两)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食前调下。

    大寒中于风府,令人头痛,项筋紧急者,此方主之。

    风府,脑后之穴,督脉之所主也。寒者,天地严凝之气,故令项筋紧急。干姜、附子,辛热之物也,可以散真寒。细辛、防风,气薄之品也,可使至高巅。山萸养督脉之阴,茯苓和督脉之阳。河图之义,奇者为阳,偶者为阴,此方名曰三五七者,以补阳为义也。

    头病门第五十五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姜炒) 陈皮(去白) 麦芽(各七分半) 人参 白参(炒) 黄 (炙) 苍术(米泔浸七日) 天麻 白茯苓 神曲(炒) 泽泻(各五分) 黄柏(一分半) 干姜(二分)

    痰厥头痛,目眩者,此方主之。

    痰厥者,湿痰厥逆而上也,痰气逆则上实,故令头痛。目眩者,目前如见黑色也。东垣曰: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非半夏不能除。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疗。人参、黄 之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苍术、白术之苦甘,可以去湿,亦可以健脾。泽泻、茯苓,能利湿氵?之邪。神曲、麦芽,能消水谷之滞。橘皮、干姜,所以开胃调中。而黄柏者,取其苦辛,能疗少火在泉发燥也。

    头病门第五十五

    丹溪治头眩方

    南星 半夏 枳壳 桔梗 陈皮 甘草 茯苓 黄芩痰火头眩者,此方主之。

    痰之生也,原于湿,故用半夏、南星以燥湿,茯苓以渗湿,甘草健脾以制湿。痰之滞也,原于气,故用陈皮以利气,桔梗以下气,枳壳以破气。气滞则积而有余,气有余便是火,故用黄芩以泻火。

    头病门第五十五

    香橘饮

    木香 白术 橘皮 半夏曲 茯苓 砂仁 丁香 炙甘草气滞不能运痰,而作头眩者,此方主之。

    木香、丁香、砂仁、橘皮,所以行气。白术、半夏、甘草、茯苓,所以健脾。脾运则痰运,气行则痰行。

    头病门第五十五

    清空膏

    羌活 防风(各一两) 黄连(一两,酒炒) 黄芩(三两,酒制)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炙甘草(一两五钱)

    上件共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如膏,搽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

    风热头痛者,此方主之。

    风者,天之阳气也。人身六阳之气,皆聚于头,复感于风,是重阳而实矣,故令热痛。

    辛甘发散为阳,故用羌活、陈风、川芎、柴胡、甘草。乃黄芩、黄连者,苦寒之品也,以羌活之属君之,则能去热于高巅之上矣。

    头病门第五十五

    八珍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地黄血虚头痛、眩晕,此方主之。

    气血,人身之阴阳也,两相得则治,一有失则病。故阴血虚损,则阳气独治,阳气亲上,故令头痛、眩晕。是方也,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味浓养血之品也。复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养气者,何哉?太极之妙,阴生于阳,故兼用此辈以益气耳。或问:头痛而用人参,阳邪不益亢乎?余曰:虚火可补,人参、黄 之类,此之谓也。

    头病门第五十五

    瓜蒂散搐鼻法

    苦瓜蒂 赤小豆(等分)

    湿热氵?于巅顶之上,头目偏痛者,令病患噙水一口,以此药一字,吹入痛边鼻中,泄出黄水即减。

    苦能涌泄,故用瓜蒂。燥能胜湿,故用赤豆。实者泻之,故行搐法,乃直捣巢穴之兵也。

    凡

    头病门第五十五

    出血法

    唐高宗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疾甚,召秦鸣鹤、张文中诊之。鸣鹤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即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试出血处耶!上曰:医之议病,理不加罪,且吾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吾目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拜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鸣鹤。昆谓诸痛为实,理宜泻之,《内经》言出血者屡矣,必以血变而止。今南人恶于针石,每畏出血,北人犹然行之。经曰:恶于针石者,不足与言至巧。故医之巧者,必兼针石。呜呼!丹溪之贤,不知针石,今世人群然以医之大成称之,此子禽之贤子贡也。使翁作于九原,则

    腹痛门第五十六

    叙曰:腹中者,中气之所居也。一有疾痛,则坏中气,百骸十二官胡然受气而荣养乎?故考名方十一首,以治腹痛。

    腹痛门第五十六

    二姜丸

    干姜(炮) 良姜(等分)

    腹痛脉迟者,此方主之。

    腹痛之由有数种,今曰脉迟,则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滞,热

    腹痛门第五十六

    丁香止痛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