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事义最新章节!

    后学云栖寺沙门 袾宏 述

    △卷第一

    画一之规

    汉曹参代萧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百姓歌曰。萧何为政。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画。直也。明也。又整齐也。

    陈隋

    陈时。大师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讲大论等。于光宅寺讲仁王般若。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太子于金城殿从师受戒。

    梦符手接

    大师年十八。出家湘州果愿寺。一日梦岩崖万重。云日在侧。沧海在下。山顶一僧。招手唤上。接引令登。觉以语人。曰。此天台山也。师遂往。遇定光禅师。光谓师云。忆昔年招手相接时否。

    瑞感钟鸣

    又闻钟声满谷。众咸怪异。光谓师云。钟是召集有缘。尔当住此之祥也。

    魑魅望德而消

    师往华顶。独静头陀。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魍魉千群。一形百状。而能安心湛然空寂。又作父母师僧之形。师唯深念实相。寻复消灭。强软二缘所不能动。

    梵僧从空而礼

    师讲净名。忽见空中有三道宝阶。跨似虹桥。梵僧数十。皆手擎香炉。从阶而下。入堂敬礼。

    弘经螺水

    佛陇山北。螺溪之源。地平泉清。处所闲敞。师乃止焉。有神人具疏云。请师于此行道。

    示寂石城

    隋帝屡诏请。师不获已。行至石城。乃云大王召吾。吾不负言而来。今知命在此。不须前进也。于是示寂。

    智者

    大师为炀帝授戒竟。乃云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王曰。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

    委质虔恭

    左传云。?名委质。委质。言屈膝也。委身也。豫让曰。既已委质为臣。孟子曰。庶人不传质为臣。质读曰至。质者当也。委其身以质当于君。非己有也。又质者贽也。执贽而奉君。是就臣列也。一说委其形质曰委质。

    罗什法师

    师在龟兹。前秦符坚。遣骁骑将军吕光伐龟兹请师。至凉州。闻坚已殁。后秦姚兴又伐凉。遂迎师至长安。师少时。日诵三万二千言。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淹贯群籍。尤善大乘。后居秦国。大阐经论。秦主师事之。优宠特甚。

    指掌

    论语云。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视诸斯乎。指其掌。指掌。言明且易也。

    尸毗代鸽

    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号萨婆达。布施众生。恣其所索。帝释欲试之。乃命边王化鸽。己身化鹰逐之。鸽怖。投王足下。云大王哀哉。吾命穷矣。王曰莫恐。吾今活汝。鹰至。向王说曰。鸽足吾食。愿王相还。王曰鸽以相归。已受其归。吾自足尔。鹰曰惟欲得鸽。不以余肉。若王慈惠。必哀众生者。割王肌肉令与鸽等。吾欣而受。王即自割髀肉称之。令与鸽等。鸽肉逾重。割身肉尽。犹未与等。命近臣曰。尔疾杀我。称之令与鸽等。吾奉佛戒。济众生苦厄。虽有众邪之恼。犹若微风。焉能动太山乎。鹰照王怀。守道不移。各复本形。稽首于地。令天医神药傅王身疮。斯须霍然都愈。二王右绕三匝。欢喜而去(辅行叙佛昔作王名尸毗。天变鸽以试。按萨婆达即尸毗)。

    普明全信

    昔有国王曰普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邻国有王名曰驳足。常好食人。誓取千王以赛山神。普明王出。察民苦乐。为驳足所执。王大啼哭。恨生来实语。许民救济。而今乖信。驳足放之。还国大施。王安立太子。仍往就死。驳足感悟。

    歌利割截

    昔有菩萨号忍辱仙人。山中修道。歌利王入山畋猎。疲倦而寝。妃共礼仙人。王觉。寻至仙所。问得四果否。皆答言不得。王乃割截菩萨支体。仙人忍受。略不起瞋。反生慈悯。

    大施抒海

    大施太子求如意珠。雨宝济贫。得珠堕海。抒海取之。曰。筋骨断坏。终不懈废。诸天助抒。海水减半。龙恐海干。送珠还之。

    尚阇鸟巢

    尚阇黎得第四禅。出入息断。鸟谓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损其卵。即更入禅。鸟去方起。

    分地息诤

    劬宾大臣分阎浮提城邑山川为七分。平均各足。曾无缺欠。繇是息诤。

    二中进位

    中道二种。谓但不但。若见但中。别教来接。若见不但中。圆教来接。又受接人三根不同。若上根。三地四地被接。中根。五地六地。下根。七地八地。所接之教。真似不同。若似位被接。别十回向。圆十信。若真位受接。别初地。圆初住。

    丽泽交滋

    易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

    止观诫勿领徒

    摩诃止观云。若被名誉罗罥。利养毛绳。眷属集树。当早推之。莫受莫着。

    台衡皆曰损己

    天台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止登五品耳。南岳云。一生望入铜轮。领徒太早。祇获六根清净位耳。

    三轨四行

    入如来慈悲室。着如来忍辱衣。坐如来法空座。是名三轨。身行。口行。意行。慈悲行。名四安乐行。

    饭犬

    人有以饭上佛。佛分饭与饿狗。佛言此二功德平等不异。

    投醪

    越王伐吴。有馈醇醪者。命投于河。令军士下流饮之。一军皆醉。

    边际智满

    妙宗云。达无明底。到诸法边。名边际智。不思议权智也。今发隐另出一说。达无明源底边际为句。虽小不同。大意则一。

    八念

    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入出息。八念死。

    狄邑不能下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攻狄。三月不克。乃问仲连。连曰。将军之在即墨。坐别织篑。立则杖锸。为士卒倡。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所以破燕也。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

    不能以天下取河北

    神尧。唐高祖也。以一旅之小取天下。传至代宗时。河北叛。终不能平。故曰不能以天下之大取河北。言姑息不振也。

    投身饲虎

    昔有菩萨逝心。恒处山泽。专精念道。行索果蓏。道逢乳虎乏食。欲食其子。菩萨心悲。四顾无物可以饲虎。遂投身饲之。

    破脊全鹿

    昔者菩萨身为鹿王。普覆群鹿。牧人以闻。王率士众合围逼之。鹿王垂泣谓群鹿言。吾将没命。济尔群小。鹿王就索下前两足。云登吾踊出。群鹿如之。咸获免焉。鹿王身肉决裂。血流满地。

    碎形饭民

    昔有饥世。菩萨化为大鱼。令诸饥民割肉食之。谓诸人言。汝但勿断吾命。若断命者。身肉腐烂。难久济尔。不断命者。吾肉久存。可济尔等至禾熟时也。

    △卷第二

    南洲三事胜

    一断淫力。二念力。三精进力。一云三佛皆生此故。

    五十学易

    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注云五十字似是卒字。盖孔子此时年已六十。

    佛性种子

    佛性虽含灵普具。繇戒发生。亦可称种子。如佛种从缘起是也。

    地不相应

    华严化乐不说。此经说。华严普光明殿说十忍。此经二禅中说。

    前后异席定地参差

    华严再会普光说十定。先地而后定。此经他化天说十定。先定而后地。

    南中三教同异

    南中诸师也。彼无渐教。以央掘六年即说大故。归不定。今不为此。以唯为大士。

    境本定身

    境本定者。不变不动也。什迦已证三身。重复现起报身。舍那说戒。而应身什迦受戒。则与此经舍那说什迦受不相违背(什。疑释。存考)。

    八自在我

    一能示一身多身数如微尘。二以尘身满大千界。三以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常居一国。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想。七说一偈经无量劫。八身如虚空。存没随宜不穷。

    青帝慈仁

    春属东方。其色青。主春生者名为青帝。

    越人神圣

    扁鹊。春秋时渤海郡人。姓秦。名越人。神圣者。医经云。望颜色而知之谓神。闻声而知之谓圣。问证而知之谓工。切脉而知之谓巧。

    有山从四方来

    涅槃云。如我昔告波斯匿王。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王设何计。王言世尊。设有此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持戒布施。我即赞言善哉大王。我说四山。即是众生生老病死。

    罗刹乞浮囊

    涅槃云。如世有人欲渡大海。得一浮囊。专心保守。有罗刹言。如是浮囊。可全乞我。彼人不从。乞半。乞如手许。乞如指许。乞一微尘许。皆不从之。比丘保守净戒浮囊亦复如是。乃至不与烦恼罗刹一微尘许破戒因缘。若有少损。则不能渡生死大海。

    遮难重询

    来受具足戒者。先问十三重难。十六轻遮。无者方授。

    放下屠刀

    涅槃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回心受戒。放下屠刀。自言我是千佛一数。

    毁訾不轻

    常不轻菩萨见诸四众常语之言。我不轻于汝。汝等皆当作佛。诸人闻已。轻毁骂詈。以是因缘。堕阿鼻狱。

    奉养无方

    礼记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无方者。在在处处时时刻刻皆当奉养。有何方所。

    简在

    书曰。惟简在上帝之心(简。阅也。人有善。简阅于天心也)。

    冥加

    孝衡云。加护有二种。一显加。谓现身语赞。印其所作。二冥加。谓潜垂覆摄。不现身语。

    [目*焱]魔救父

    睒魔王子父有疚。医谓唯人目可许。遂割目救父。

    慈心代苦

    慈心童子偶断母发一茎。堕火轮地狱。见诸罪者受苦无量。即立誓言。彼之所受。我悉代之。发是誓已。火轮即灭。

    曾参闵损

    孟子曰。曾子养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晰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无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衣以绵絮。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大舜莱子

    虞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蒸蒸又。不格奸。老莱子孝奉二亲。行年七十。恐亲以老为忧。乃身着五色斑斓之衣。作婴儿戏。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为小儿啼。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忘其老也。

    文王薛包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至寝门外。问内侍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薛包好学笃行。父娶后妻。憎包。分出之。包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杖。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晨昏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

    赞孝

    仲尼曰。先王有至总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曰。甚哉孝之大也。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性命孝悌为一事

    论语云。夫子言性。不可得而问也。命者夫子所罕言也。然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性命之外无孝悌也。

    四境

    孝衡云。父母有生育之恩。故须孝顺。师僧有训导之恩。故顺孝顺。三宝有拔济之恩。故须孝顺。至道之法。真如法性也。离过契合。故名孝顺。故开四境。今不用。

    下气怡声

    内则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定省周旋

    曲礼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深爱

    曲礼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终慕

    孟子曰。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子于大舜见之矣。

    恐辱其亲

    乐正子春曰。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思显其亲

    孔子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拾椹回凶

    汉蔡顺。少孤养母。值王莽乱。天下大荒。顺拾桑椹。赤黑二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乃感悟。

    舍肉悟主

    左传。郑庄公怨其母姜氏。幽置之。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颖考叔见庄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食。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也。曰。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

    △卷第三

    命根

    唯识开蒙云。云何为命根。答。依业所引第八种子。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假立命根。

    取长陵土

    汉文帝时。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张释之奏当弃市。上欲致之族。释之言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高帝墓曰长陵。

    结草护戒

    昔佛在世。有诸比丘为贼劫掠。恐其追获。以草系之。佛制比丘不坏生草。繇此安坐不敢动作。王过见之。乃得解释。

    折柳谏君

    宋程颐为崇正殿说书。哲宗戏折柳枝。颐谏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

    舜诛四凶

    书云。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周公戮逆

    周公居冢宰。以成王年幼。代王当国。南面负扆以朝诸侯。管叔蔡叔霍叔(皆文王子)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奄君武庚与管叔等同反。周公乃作大诰。奉王命讨武庚管叔诛之。

    断死流涕

    梁武帝断重罪。则终日不怿。或谋反事觉。亦泣而宥之。

    三覆行刑

    唐太宗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临刑三覆奏。无疑。然后行刑。

    物诚何罪

    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神享克诚

    书曰。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孔甘蔬水

    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面为牺牲

    梁天监十六年四月。诏以宗庙用牲牢。有累冥道。宜皆以面为之。

    象人以葬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虎北渡河

    汉刘昆为弘农太守。先是肴渑驿道多虎。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

    鳄鱼远徙

    韩文公知潮州。州有鳄鱼为害。公作文祭而遣之。鱼遂远去。

    捕蝗斩蛟

    唐开元间。山东大蝗。姚崇奏遣捕而瘗之。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姚崇曰。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叔敖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周处不修细行。州里患之。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稔岁丰。何为不乐。父老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为三害。曰。南山白额猛虎。长桥下蛟。并子为三害。处曰。吾能除之。乃入山射杀虎。投水搏杀蛟。遂励志好学。心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县交辟。

    声闻三篇

    说极重过犯僧残篇。说次重罪犯波逸篇。说轻罪犯恶作篇。

    有誉不有毁过仁不过义

    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古云。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义同三谏

    四分律云。九戒初犯。余至三谏。书云。父母有过。三谏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去之。

    秦皇贤逐客

    秦宗室大臣谏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臣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王乃召李斯复其官。卒用李斯之谋兼天下。

    汉主悦智囊

    汉鼌错以才辩得幸。景帝号曰智囊。美其智之广也。

    析石断命

    若比丘犯非梵行。譬如有人刀断其头。终不得活。若妄语。譬如大石破为二分。终不还合。

    △卷第四

    公孤

    书曰。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受孔子戒

    元廉希宪。世祖常令受帝师八思马戒。希宪对曰。臣已受孔子戒。世祖曰。汝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是也。

    常啼

    □□□□□□□□□□□□□□□□□□□□□□□□□□□□□□□。

    律明十过

    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目视不明。四现瞋恚相。五坏田业资生。六致疾病。七益斗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减少。十死堕恶道。

    伏地无知

    佛世一罗汉能降龙。后因误饮如水色酒。醉卧于地。虾蟆戏于颐侧。如来与阿难游行见之。谓阿难曰。汝识此人否。能降恶龙。今不能搏虾蟆。酒不可不戒也。

    诸戒尽丧

    昔有优婆夷。因饮酒醉。邻有鸡至其家。攘而杀之。人为索鸡。又从而淫。复妄言不取。为一饮故。五戒尽丧。

    牛饮灭宗

    商王纣作酒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悬肉为林。男女相逐于其间。终至亡国。

    漏言失事

    宋寇莱公准。当真宗有疾。事决于后。准以为忧。一日请问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羽翼之。丁谓钱惟演乃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帝然之。准密令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亿辅政。已而准被酒漏言。谓闻之。竟以是罢。

    弃酒不弃身

    齐桓公饮管仲以酒。仲半弃。公曰。弃酒可乎。仲曰。臣闻饮酒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宁弃酒不弃身也。

    末利饮酒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