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丁文江的传记最新章节!

    在君的最后的哀呼里,曾说:

    华北是我们的乌克兰。湖南、江西、四川是我们的乌拉尔————古士奈茨克(Ural-Kusnetsk)。云贵是我们的堪察加。

    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二十四年(1935)七月————“我们的乌克兰”已是十分危急了。华北是中国的重要富源,是供给全国工业原料和工业动力的主要区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占有全中国百分之五十六的煤矿储量,是世界煤矿最富的一个区域。所以说是“我们的乌克兰”。一旦华北落在敌人的手里,长江下游以及沿江沿海的工业就都没有煤烧了!

    那个时候,政府正在利用中英庚款的借款,努力完成粤汉铁路中间没有完成的一段。当时参预设计的人们————在君与咏霓都在其中————正考虑粤汉路全线的煤的供给问题。万一华北不能保全了,万一平汉铁路不能继续运煤南下了,这个煤的供给问题当然是最关紧要的了。

    因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君决定自己去湖南考察粤汉路一带的煤矿储量与开采现状。他特别注意湖南湘潭县谭家山煤矿的储量,因为那个矿是“沿粤汉铁路唯一的重要煤矿”。但根据以往调查的报告,这个矿的“煤系地层成一向斜层,煤层的倾斜很大,施工困难”。在君要自己去作一次更详细的调查,要考察“煤层的倾斜角度是否愈下愈小。如果愈小,这个向斜是有底的。不然,就会像无底的一般,矿的价值随之减损”。

    因为这是一个科学的调查,在君决定自己出马。当时也有人劝他派人去调查,不必亲自去。他说:“……我觉得此种任务关系很大,所以我要亲自去看看,方可以使将来计划易于实行,我说的话和我们的主张方可发生较大的力量。”(以上据湖南地质调查所所长刘基磐先生的《丁在君先生在湘工作情形的追述》,《独立》第一九三号)

    据凌鸿勋先生的记载,在君当时是铁道部部长顾孟余先生请他去探查粤汉铁路沿线可开的煤矿。凌先生曾追述在君的调查计划的大概:

    在君先生以为湘南虽多煤,然苟非靠近路线者,则运输成本较重。举其距路最近,而较有开采价值者,湘潭有谭家山,耒阳有马田墟,宜章有杨梅山,广东乐昌有狗牙洞。谭家山产烟煤,且可炼焦。马田墟一带为华南最大之煤田,距铁路至近,惟系无烟煤。杨梅山、狗牙洞两处有无开采价值,则尚待研究。(凌鸿勋《悼丁在君先生》,《独立》第一八八号。)

    他只看了湘潭谭家山一处,就病倒了。

    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夜,在君从南京到长沙,朱经农先生和刘基磐先生接他到湖南省政府招待所去住。三日,他和经农去看了几个学校————视察学校也是他到湖南的任务之一,也是为抗日战事发生时准备容纳迁移的学术机关的。看完了学校,他对经农说,他要去拜访两个人,一位是早年带他到日本留学的胡子靖先生,一位是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的夫人。胡先生是明德中学的创办人,那天不在学校,没有见着。龙夫人的住址,那天查不出。龙先生和胡子靖先生是他终身不忘的。

    十二月四日,在君到湖南地质调查所,和所长刘基磐先生及所中专家商量他在湖南调查的工作日程。他和经农约定次日去游南岳。

    五日,他和经农和清华大学教授张子高先生坐汽车去游南岳,在山脚下午饭后,

    雇轿上山。在君虽雇一轿,始终未坐。子高和我(经农)沿途游览风景,在君则工作极忙,忽而俯察岩石的裂痕,忽而量度气压的度数。……久雨之后,天忽放晴,我们缓缓登山,云雾也缓缓消散。未及半山,日朗气清,群峰在望。大家都很高兴,决定当夜在半山亭下中国旅行社新屋过夜。安置行李之后,三人同至烈光亭读龙研仙先生的纪念碑。在君在碑前徘徊甚久,并为我们追述当年如何遇见研仙先生,研仙先生命他作《通西南夷论》,劝他研究科学,并托胡子靖先生带他出洋。谈话之中,流露出深切的情感。

    旋沿山径,行过新造的三座石桥,……缓步归来,则已山月窥人,树影满地了。……

    六日黎明即起。……在君出其晚间所作诗稿相示。

    经农追记在君那晚上作的诗凡四首,两首是《烈光亭怀先师龙研仙先生》,我已抄在第二章里了。一首是《宿半山亭》:

    延寿亭前雾里日,香炉峰下月中松。

    长沙学使烦相问,好景如斯能几同?

    (经农追记如此。末句“同”字可能是“逢”字?)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麻姑桥晚眺》:

    红黄树草留秋色,碧绿琉璃照晚晴。

    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六日早晨,他们继续上山。经农记云:

    在君依然勘地质,测气压,计算步数,缓缓前进。过了南天门,山风怒号,吹人欲倒。……我们逆风而行,呼吸都觉得困难。在君依然继续做他的勘测工作,并不休息。到了上峰寺,他还余勇可贾,立即走上祝融峰。

    午间在上峰寺吃面,他即在寺中整理笔记。据他测算所得,南岳约高一千一百米突。他慎重声明,此种测算不甚可靠。必须山上山下同时测验,……才能正确。不过大体看来,衡山不及庐山高。……

    当晚宿山下中国旅行社。

    七日清晨,在君乘粤汉路局派来的汽车赴谭家山勘矿,子高与我同回长沙。(朱经农《最后一个月的丁在君先生》,《独立》第一八八号)

    据后来协和医院娄克思医生(Dr.H.H.Loucks)的综合诊断,在君的病虽起于煤气中毒,但主要的病是脑中枢血管损坏,而致病的一个原因就是他那两天的步行上衡山,直到山顶祝融峰。

    致病的另一个原因是谭家山勘矿的辛苦。据刘基磐先生转述地质调查所王晓青先生的报告,那天勘矿的情形是这样的:

    七日晨九点钟,在君先生由南岳乘铁路局汽车到茶园铺。此地距矿山约十五里,有人主张雇轿去,但在君先生坚不肯从,决定步行。未及休息,即向谭家山进行。沿路所见的岩层,他必仔细测量其倾角及走向。……

    到谭家山后,他见山顶岸层近于直立,谓如此陡削的向斜层煤系,不知深至何处始相会合。先是沿途所见岩层倾角亦大,在君先生对于本煤田的构造就怀疑虑。到谭家山,他并不稍休息,即沿谭家山东侧田园,经萍塘曾家山冲,到东茅塘一带查询土窑情形。……从东茅塘西折至牛形山昭潭公司,已是下午二时了。

    午餐后,下洞考察。矿洞倾角四十五度,斜深一百七十公尺。洞内温度甚高,着单衣而入,亦汗流浃背。然年事已高的在君先生竟不畏艰苦,直到洞底,亲测煤系倾角及厚度,始行出洞。事前王晓青君劝请勿入,由他代为下洞勘测,亦不允许。

    在君先生出洞时,衣服已尽湿。由洞口到公事房,约百余公尺,洞外空气是极冷的。在君先生经过这百余公尺的旷野,到公事房,坚不肯入浴,因为已是下午五时,他还要赶回南岳歇宿。他将汗湿的衣服烘干,加上外衣,径回茶园铺车站,坐路局的汽车回南岳。……

    在君先生考测谭家山煤田的结果,认为煤系倾角过大。他说,若想知道煤系陡插入地若干深度之后始行变平,须再从向斜层轴线上加以钻探。(刘基磐同上文)

    娄克思先生认为在君那天下那“倾角四十五度,斜深一百七十公尺(等于五百五十八英尺)”的矿洞,也是他后来脑中枢血管损坏的一个原因。

    在君从苏俄回来,就感觉两手两脚的指尖有点麻木,他就进协和医院去检查身体。检查的结果,认为有血管硬化的征象,医生曾劝他多休息,不要太劳苦。他向来作地质旅行,总是“登山必到峰头,移动必须步行”的。这回他到湖南,游兴又发了。衡岳之游,他走上三千六百英尺高的衡山。谭家山探矿,他走下六百英尺斜深的矿洞,热到衣服全湿了,出到洞口,天气极冷,他不肯洗澡,把湿的衣服烘干了,他就走了。这样从极热的洞底走出到极冷的旷野冬风里,他那天就伤风了。因为有点伤风,所以他第二天在衡阳生了炉火,闭了窗子,才睡觉,那晚就中了煤气毒了。

    在君在二十三年(1934)七月十七日给我一封信,信尾说:

    上火车时,听说半农生病,以为无妨,不料他竟死了,听见了很怅然。许多人以为我旅行太小心,太求舒服。其实乃〔是〕我很知道内地旅行的危险,不敢冒无谓的险。假如半农小心点————多用杀虫药粉,而且带帆布床,当然不会把性命送掉的。

    信中说的是刘半农先生。二十三年半农到绥远去调查方言,搜集歌谣,路上得病回北平。七月十四日进协和医院,诊断为回归热,当天就死了。这种病的微菌,在内蒙古一带,往往是由蚤虱传染的,土人称此病为“蒙古伤寒”。在君在内地旅行最小心,故他责备半农不小心,竟“把性命送掉”。谁也想不到在君自己在一年半之后也把性命送掉————主要的原因也是不小心,并不是不小心忘了带杀虫药粉和帆布床,只是不小心忘了医生的警告,忘了他是已有血管硬化征象的中年人了,忘了他已不是二十年前在金沙江上爬上一万多尺高山顶上的少年人了!

    十二月八日,在君到衡阳,凌鸿勋先生请他住在粤汉路株韶段路局宾馆。那天是星期,这两个老朋友相约休息一天,他们谈的很高兴。晚上在君在凌先生家吃饭,九点凌先生送他到宾馆,约定了明天同去耒阳看马田墟煤矿。

    以下是凌先生的记载:

    九日晨七时半,余扣先生户,知尚未起,其仆谓久撼而未醒。室中有壁炉,曾于先一日下午生火,先生睡时将所有气窗关闭,于是同人决为中毒,立召铁路陈、袁二医生至。时呼吸仍有,而脉已微。急施救治,不见醒转。察其枕下遗有安眠药瓶,少去三片,因决系夜睡过熟,致中毒不觉。……是日午间〔将在君先生〕由宾馆移至教会仁济医院。是夜湘雅医院杨济时医生自长沙至。但至十日上午仍未见醒,余乃急电询翁咏霓先生,而在君先生于十日晚即已醒转。

    他中煤气毒,是许多因素的凑合。第一、他从矿洞里出来,就伤风了。那天晚上他洗了澡去睡,想出点汗,故关闭窗户。第二、他缺少用壁炉的经验,更没有料到那晚上大风雨,壁炉烟囱的煤气出不去,反吹回屋里来了。第三、在君的鼻子本没有嗅觉,闻不出煤气。第四、他的习惯要睡足八小时,因为次日要去看矿,他服了一片安眠药。这许多因素不幸凑合,造成了绝大的悲剧!

    中煤气毒,是北方人常见的事。但株韶路局的医生都是南方人,从没有这种经验,他们把病人当作溺水的人救治,做了六小时的人工呼吸,以致病人的左胸第五肋骨折断,胸部受伤。正如傅孟真说的:“并未停呼吸,何用人工呼吸!”这确是一大错误。

    在君的肋骨折断,胸部受伤,经过两星期之久,未请外科医生验看。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才请湘雅外科主任顾仁医生(Dr.PhillipsGreene)诊视,才抽出五百五十公撮的稀脓液,所以傅孟真在十二月二十八日从长沙给我信上说:

    湘雅医院很不坏,万分尽心。其内科杨主任(济时)非常尽心,可感。然杨主任似未免忽略了院中的外科主任。我感觉此外科主任顾仁(Greene)人与本事都好。若不是他,在君已不救了。……若早找顾仁来细看看,或者〔左胸积脓〕不至积久而暴溃。

    这是第二个大错误。

    在君昏迷了四十多个钟头。当九日晚九时杨济时医生赶到诊视时,他说:

    丁先生颜色紫红,呼吸深而促,瞳孔反应甚微,口唇流血,并已置口腔扩张器,下门牙已去其二,口腔破裂处颇多。脉搏一百三十余,血压一四○?八五。肺底有少许水泡音,腹部肿胀,四肢痉挛,尤以右侧为甚,右踝呈阵挛反应。因疑煤气中毒外尚有其他变化。

    口腔破裂,门牙去其二,用口腔扩张器,都是衡阳医生用人工呼吸时防阻牙关紧闭的法子。杨君的救治是:

    即行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及胰岛素,除去口腔扩张器,洗通大肠。当晚十一时,即见呼吸稍舒缓,但仍未出昏迷状态。

    十日晨,眼球及瞳孔反应稍见灵敏,痉挛亦见进步。再行注射葡萄糖液及胰岛素,并于肛门注射大量的水分,〔皆以救体内水分枯竭,血液凝滞之危〕。

    十日午后,两目已自能转动,肺部仍呈水泡音,右底尤多,且时咳嗽。

    十一日晨,即能饮牛乳及水分,目已开张,呼之亦稍能应声,及做简单之动作。午后可作简单之应对。翁文灏、朱经农、丁文治、戚寿南诸先生于是日晚九时抵衡阳,丁先生已能一一认识。(杨济时《丁在君先生治疗经过》,《独立》第一八九号。下引杨君诊断,同见此文。)

    以上记在君第一次脱险。

    十二月十四日,杨济时医生再由长沙到衡阳,此次诊断,“发现前乳左ru头外一寸余之处,有一元银币大的一块肿起,扪之剧痛。水泡音仍存在,其余状况良好。”诸友与诸医师商量,因为衡阳没有X光器具,湘雅又没有可以携带出门的X光器具,衡阳也没有受过高级训练的护士,所以大家决定于十五日把病人送到长沙湘雅医院调养。凌鸿勋先生和路局同人设计,把大货车装上窗户,改装成救护车,连床运载病人,并测量衡阳的街道,使这大汽车可以从医院后门一直开到公路上,直达湘雅医院。

    十五日(经农作十六日,此从杨君)十时半离衡阳,午后五时半到湘雅医院。杨医生说:

    十六日下午拍照肺部X光,发现左右两肺底有少许发炎变化,且左胸似容有少量之水液。丁先生病势日有起色,左肺无其他变化,惟肿起处仍作剧痛。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