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刚经易解最新章节!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言持诵此经之人。虽宿世罪孽重大。由经力故。即能消灭而证道果。讵不重哉。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此佛显经能灭罪。愈见力用之大。故承上章之意。而复告须菩提曰。若善男女等。能持诵此经者宜为天人钦敬矣。乃或反为人轻贱者何哉。良以是人先世。曾作恶孽。应招恶果。倘非今世闻经生信。赖此持诵功德。作一大转机。便应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岂仅为人轻贱而已哉。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是人以今世为人轻贱之故。其前生所作罪孽。冥中即为之消除灭尽。且不惟灭罪。又能得证无上觉法。则此经之功力。岂浅鲜哉。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他音拖。

    ○阿僧祇华言无量。那由他。华言一万万。佛又引己昔供佛功德。以证持经之胜。故呼须菩提曰。我记过去之世经无量长劫。于本师然灯古佛已前。得遇无数诸佛。我皆供养奉事。断无空过而不供奉者。其为功德固亦多矣。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承上而言事佛之功德虽多。然若有人于末劫世。信根愈薄。经道渐灭之时。能持诵此经。则可期证悟。而所得功德。以我供养诸佛之功德视之。虽百千万亿分。终不能及其一分。乃至无可比数之分数。亦不能及其一分也。极言持诵功德之多。非他功德所能仿佛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佛呼须菩提曰。我顷所言持经功德第略言之耳。若善男女等。于末世时。有能持诵此经者。其所得功德。我若如寔而言者。或人不明此中道理。骤闻斯语。其心必惊骇狂惑。反增迷乱。而狐疑不信焉。所谓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狐疑者狐性善疑。冬日渡河。行于冰上。但恐冰薄没水。先往河边听水无声。往返数四。然后乃渡故曰狐疑。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佛既历言此经之胜。因复呼须菩提曰汝当知此经妙义无穷。非浅根智人。所能测识彼持诵者即得善果。福报若谤毁者。必得恶果业报。其为果报。皆不可以心思而计议者焉。可以慎诸。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言大乘正法。无得无说。乃为究竟。又岂有我人等相。而为正法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是时须菩提以在会听法之人。及后之求道者。于佛说住心降妄之法。恐未尽明了。故复白佛曰。善男女等。若发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者。其真心应如何住着。妄心起时。如何降伏。此乃一经之要。故不惮烦??。再申问答。欲使群疑尽释。无碍修途而慈悲普度之心。亦可见矣。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此佛以志求大乘者。须发大心。故告须菩提曰。善男女等发无上道心者常生如是之心。而度脱一切众生此即降住之法也。盖二乘之人。惟求自度悲心不普。志求大乘者。自虽未度。先须度人是为菩萨发心。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寔灭度者。

    言善男女等。虽已度脱一切众生。则愿非虚设。而其心乃不自居功。并不见有一众生为我灭度者。此为如是生心。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夫彼度生而不以众生之为我度者。何哉须菩提当知。若菩萨存一度生之念则有我人等四相而即非大乘菩萨矣。

    所以者何须菩提。寔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谓菩萨度生而不执相者何哉。须菩提当知。此无上正法。寔无有生法执而能发无上觉心者。盖执相求道终难成就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佛欲人谛信法无得心。故又引己事以质须菩提曰。于汝意中以为何如耶。我昔于然灯佛所。曾为有法以证得无上道否。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因佛问而知法由自悟。无法可使之然。故即以不也答之。而称世尊曰。如我解悟佛所说意我佛于然灯佛所寔无有法能得此无上觉法者。良由自悟耳。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以须菩提答辞深契其旨。故丞是之。而又呼之曰。我昔于本师处。虽云得法。亦乃得无所得。非有别法而为得无上觉也。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念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授记者。授与预记。将来得果也。释迦。华言能仁。牟尼。华言寂灭。寂灭为体。即是如字。能仁为用。即是来字。佛呼须菩提曰。我昔若有别法而能得无上觉者我本师即不与我受记。而云汝于来生。当得成佛。号曰释迦牟尼。盖惟受记者。可见授受之间。得无所得。非有秘传也。若有丝毫作为。决非大乘正法矣。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夫以我寔无别法而成无上觉之故。是以本师与我授记而言曰。汝于来世。必当成佛。而号释迦牟尼焉。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昔本师以我佛号为释迦牟尼者。何故哉盖释迦牟尼四字。义亦譒如来。而如来者。即诸法如如。自然之意。人胡不顾名而思义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寔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言人若以我承师授记。皆云得法。因言我真得无上觉法者须菩提。当知我之所得。不过自心明了。仅有得法之名。寔无得法之迹。是故名之为得无上觉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寔无虚。

    须菩提。当知我得无上觉法。于此中问。非有寔迹而真为有得。亦非虚语而绝无所得。盖此中道理。明者方知。言有言无。总成戏论。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是以如来为汝等所说一切法语。虽无定向。然皆应机设施。引人入胜。则所说者。无非佛法。须菩提当知我之教人。所言一切诸法。不过随其根器而导之虽一音异演闻解各殊。寔无二致。非比一切凡外之法。各有差殊。但以方便演说种种譬喻。是故名之为一切法也。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此如来更示离相之意。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假如我所说人身如须弥者。其身长大否耶。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知佛问意。故称世尊而言曰。我如来所说人身长大者。乃色身之大。终属幻妄不寔。非若法身。常存不坏。故虽大而为非大身。然色相宛然。是则名之为大身耳。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佛以须菩提所言大身之意。深契其旨。故呼须菩提而告之曰。菩萨之人。虽志在度生。亦当如视大身之虚妄。而不存度生之见。若作是言。而云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其心为有生可度。便成执相。是则不得名为菩萨矣。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所谓著相度生。不名菩萨者何哉。须菩提。当知菩萨之人。虽有修证。而不执法相。是则名之为菩萨也。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是以我常为汝等说。一切佛法。皆应遣着。而不存人我等见。方为正法。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夫菩萨度生。既不应执相。则庄严亦不应著相也。须菩提当知。若菩萨而云我当庄严佛土者。是即不得名为菩萨矣。盖庄严净土者。乃自净其心。不生执相。斯为庄严自心佛土。若着意庄严。与夫建立塔庙。种种装饰。皆不得谓之庄严也。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所谓著相严之非者何哉。盖我所说庄严佛土者。但有庄严之名不存庄严之迹。是即名之为庄严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当知。度生为利他。庄严为自利。菩萨之人。既能自他俱利。而不执相矣。然大患莫若于有身。世间众生。皆因心存我见。遂生出种种妄执。不能脱离。是有我累之也。若菩萨能遣着我执。人我一如。即为通达无我法者。我说是人。可名之为真菩萨矣。盖求道之人。要人欲净尽。斯天理流行。若有丝毫挂碍。即难期开悟矣。有心斯道者。先须无我。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言如来大慈。等观一切。不存私己之心。不作轻人之见。至公无私。故得证穷法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来所证。五眼六通。迥超侪辈。虽菩萨亦不能究其极。而其所以然者。第以平等心。而行普度行耳。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汝意以为何如耶。如来色身。有肉眼否。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以如来色身现在。故即是之。而云如来有肉眼。但如来肉眼。虽若无异于人。寔不异而异耳。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佛复问须菩提而言。如来有天眼否。须菩提以佛五眼具足。故以有天眼答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历问诸眼。须菩提皆答无异辞。就所见而言耳。若佛五眼观照之境。则非须菩提所能知矣。华严经云。五眼者。肉眼见一切色。天眼见一切众生心。慧眼见众生诸根境界。法眼见一切法相寔相。佛眼见如来十力。又古德偈云。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慧眼惟观俗。法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此之五眼。通该十界。而优劣有殊。若如来五眼。则皆佛眼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欲设喻众生妄心之多。故先以恒沙诘须菩提曰。如恒河中所有之沙。佛亦云是沙否。须菩提以沙见无异。故即是之而云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寗为多不。

    此佛以世界喻妄心之多也。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汝意以为一恒河中所有之沙数。一沙复作一恒河。设佛世界如众恒河沙数之多。亦曾为多否。

    甚多。世尊。

    须菩提以恒沙世界。且多不可量。况众恒河沙之佛世界乎。故以甚多答之。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佛以须菩提既答世界甚多之语。故复告之曰。尔知佛世界如众恒沙之为多矣。抑知尔国土中众生之妄心。更为多否。夫一人之妄心既尔。众人之妄心无穷。尤为不可数计。但彼等虽具若干种心。我以佛眼观之。悉皆知见。盖众心虽多。无非妄耳。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谓众生诸心。我能悉知者何哉。盖我说彼等诸心。无非私妄。皆不得为真如之心。然真妄皆出于一心。是亦名之为心耳。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得。

    夫我所谓众心非心者何哉。须菩提。当知真妄虽殊。总不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心量。然过去心已过随灭。现在心念念迁谢。未来心尚属未至。当从何处觅心耶。奈众生不知此理随逐妄念。变幻流转。以故心念之多。无有穷极。是为生灭法。若任念起。心不随之。则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纵有三心万念。不能为碍矣。思之。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言佛心平等。遍法界中。无不流通度化。若以宝施福德。而入无相之心。则三轮体空。此法界之所以通化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此佛又举宝施获福。转眼成空。且与心性总无交涉。欲勉人人修途也。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汝意以为何如耶。若人满大千世界七宝而为施者。是人以宝施因缘。其得福曾为多否。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以世间福报计之。则此人以宝施之多。其得福固应无量矣。故以甚多答之。

    须菩提。若福德有寔。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佛以宝施获福虽多。于心性毫无关涉。故呼须菩提曰。此宝施福德。终成幻妄。若于心性寔有所济。则如来不谓之得福多矣。盖宝施之福。仅得世间福报耳。修行人所不取。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缘以宝施福德于心地工夫。毫无寔济。是以如来仅谓之得福多也。然福报虽多。终有穷竭。则区区享受。又何足云。佛盖勉以勤修出世功德。毋徒种世间福德也。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言人欲见佛时。须离色相求之。若见自性如来。方为真见。不当于色相而求真佛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佛恐人昧于自心即佛。自心是佛之语。而于色相上觅佛。故呼须菩提而诘之曰。于汝意中以为何如耶。人若欲见佛。可仅于其足诸相之色而见之否。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须菩提闻佛问辞。而知色身觅佛非法身真佛。故以不也答之。而言欲见如来。不当仅以具足色身而见之也。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所谓不可以色身见佛者何哉。盖如来所云。具足色身。即非可仅以色身而云见佛也。别有法身存焉。但今色相宛然。是亦名之为具足色身而已。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佛又恐人以见佛相好。即云见佛。故又呼须菩提而诘之曰。于汝意以为何如耶。如来色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具足诸相。见此相者。名见佛否。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须菩提以见佛相好。不名真见。故仍以不也答之。而言欲见如来。不当仅以具足诸相见之也。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夫不可以诸相见佛者何哉。诚以如来所说诸相具足者。系色身佛。非法相之具足也。然身相具在。是亦名之为诸相具足而已。此言欲见佛者。不当向外驰求。须寻自己法身真佛。方名真见。若但见佛相好。于己无益。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言如来说法。说而无说。总无寔法与人。闻之者。不当仅记言说。自无心解。以塞悟门也。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佛恐人仅记佛语。不事参求。如圣门学者。多以言语观圣人。故呼须菩提而告之曰。我常向汝等说法。乃欲汝等解悟也。若既解悟。法亦应舍。汝慎勿谓如来曾作是念。而云我今当以何等法语。说与汝等。使汝等服膺弗失。我初寔无此念。汝等切勿作此见解。盖法因人设。但随地解说。非有一定成规。而为说法也。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所谓汝莫作如来说法之念者。何哉。盖人若言如来有何定法说与人者。此人便为谤佛。以其未能解我所说法之故也。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当知说法者。初无定法可说。不过随在去其粘着。是即名之为说法耳。又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道着一字。随说随扫。不落寔迹。是谓说无可说。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是时须菩提。闻佛说此经。去其疑滞。解证甚深。上堪绍佛心宗。续佛智慧。下能开示众生。顿超生死。故称慧命。又道法集于厥躬。寔众生之慧命也。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