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刚经注讲最新章节!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究竟真性。诸法无我。是故谓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

    尔时须菩提。闻佛所说经义不可思议。恐有不可言传之心法。

    白佛言。

    遂启白佛言。

    世尊。

    世尊曰。

    善男子。

    我前问善男子。

    善女人。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蒙佛辗转开悟我等。皆净信无余。但前所问。

    善男子善女人。不过以凡心初发菩提之一念。未敢希及证佛。今既得我佛示以觉路。闻之者莫不兴感。理修寔证之心。今善男子善女人。发理修寔。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闻经义不可思议。诚恐余义不能悉达。稍有余疑。自必动心举念。致与住心降心。便不相应。愿佛于不可思议中。曲垂方便。而申释之。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

    佛告须菩提曰。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既发理修寔证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当生如是心。

    至此当生如如不动之是心。心虽如如不动。但佛法以度众生而起大悲。以大悲而生菩提心。一切众生与我一体。我欲灭度。亦欲令彼灭度。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乃同体慈悲之道也。然修佛之因。必须灭度一切众生。而如如之心。乃真空无相之体。不应住相生心也。

    灭度一切众生已。

    灭度一切众生。已至于尽不能起能度之我相所度之众生相。

    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则般若观照。常住不灭。凡前所有一切妄心。原非真性中所有。如红炉点雪。消融殆尽。无一众生寔灭度也。

    何以故。

    佛云此何以故也。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若学道之菩萨。四相未除。则菩提心无由而发。何以言菩萨。

    所以者何。

    所以然者何。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实无有法。

    以性本空寂。浑然天成。其发此心。不过自修自悟。寔无有法。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也。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汝已闻我说。寔无有法发心。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于然灯佛所。

    昔日我为菩萨时。于然灯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有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否。

    不也。

    须菩提弗也答之。

    世尊。

    启咨世尊曰。

    如我解佛所说义。

    如我解佛所说。无法发心之义。因源既无。有法可发。果海自无。有法可得。

    佛于然灯佛所。

    佛于本所处。

    无有法。

    乃自性自悟。无有传授秘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菩提之道也。

    佛言如是如是。

    佛以须菩提之言。为当故称如是如是。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如是如是之义。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寔无有法可得此菩提。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若有法。

    若曰有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则能所未忘。我法俱在。心且难降。何堪作佛。

    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

    即不当与我止授一记。

    汝于来世。

    云我来世。

    当得作佛。

    方得作佛。

    号释迦牟尼。

    号释迦牟尼。梵语。释迦云能仁。即度脱一切也。梵语牟尼。云寂默。即心体如如也。牟尼为体。即是如字。能仁为用。即是来字。先言释迦。后言牟尼者。摄用以归体也。如来者。从体以起用也。总是真性。详言之。则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言之。则为如来。又略言之则为佛。诸法如义者。盖我真寔之性。本来自如。其见之于诸法事。亦自然而来为应迹。去无留滞。如如不动之义。理即上无为法也。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盖本原不从外得。偏虚空世界。而常自如。所谓一法不立一尘不染也。

    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

    然灯不过与我授记而已。

    作是言。

    何曾得法于他。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皆是我如来本性也。

    何以故。

    有法得无上菩提。则不与记。无法得无上菩提。乃与授记。

    如来者。

    盖如来者。

    即诸法如义。

    即诸法如如不动之义也。有法可得。心有所动。则不如如无法可得。一念不生。寔合如如之义也。乃与记不与记之所以也。

    若有人言。

    设若有人言。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得此菩提之法。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汝便向他说到。

    实无有法。

    不知我从。寔无有法上得之。

    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我得此法者。寔无有法上得之。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即人言。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

    得菩提之果。于是中。

    无实无虚。

    以无寔故无妨。如来说一切法。以说有不有。说空不空也。以无虚故。说有说空。皆是佛法。说有不有为妙有。说空不空为真空。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皆是般若之佛法也。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所言一切法者。

    然人心之大事未明。须赖此法。指示迷途。除去四相。

    即非一切法。

    若真空既悟我自得之法。亦非有方名佛法也。

    是故名一切法。

    佛所以随说而又扫去者。盖谓不可泥于法耳。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譬如人身长大。

    我设一譬喻。如人之一身。虽长且大。果真为大。

    须菩提言。

    须菩提已证入深解。不待譬喻之毕。

    世尊。

    即启世尊曰。

    如来说人身长大。

    如来说人身长大者。

    即为非大身。

    心不菩提。徒为妄形。则非真寔大身。

    是名大身。

    是虚名大身而已。

    须菩提。

    佛闻须菩提所答之言。即呼须菩提曰。汝谓取相不名大身。离相是名大身。

    菩萨亦如是。

    菩萨亦如是。不可取相。应当如是离相。

    若作是言。

    若菩萨自言。

    我当灭度无量众生。

    我当灭度。一切众生。作言自负。则心中寔有我。为能度相。众生为所度相。我相人相。皆不能无取相生心。

    即不名菩萨何以故。

    何以故。即不名菩萨。盖菩萨应离一切相。有相则有法。无相则无法。法由缘会而生。其性本无有法。无法则无我。无我一切诸相皆空。则妄心不降。而自伏真如自住矣。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实无有法。

    但真性中。自有无上菩提之妙。本无众生可度。又何有法可据。

    名为菩萨。

    此所以名为菩萨也。

    是故佛说一切法。

    是故佛说一切法者。不过随时顺宜。与人解粘法缚而已。岂有能所心哉。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我谓度生。应当离相。而度法已得闻矣。然不但有情之众生。应当离相而度。即无情之佛土。亦当离相而严。

    若菩萨作是言。

    若菩萨自说。

    我当庄严佛土。

    谓我能庄严佛之刹土。亦是取相。

    是不名菩萨。

    是著于有相。

    何以故。

    所以者何。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

    我所说庄严佛土者。非为粉饰外貌之具。乃吾心佛土也。佛土无相。本来清净。云何可庄严哉。

    即非庄严。

    惟不住于相不庄之庄不严之严。

    是名庄严。

    是则所以名庄严也。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

    若菩萨通达于一切有情无情。皆无我法者。则诸相无住。一心清净。真如自住。妄心自伏。

    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此如来言说。而名称之曰。真寔的菩萨也。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二心一体。五眼同观。故谓之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我谓灭度众生无灭度众生相。庄严佛土无庄严佛土相。然灯佛授记释迦。无法可得相。因果一切。皆无有相。如来成佛之时。无有诸相成佛之后。亦无有知见相。但佛具五眼。能照见一切众生根器浅深缘因。故设此五眼沙界二喻之问。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

    须菩提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有肉眼。

    观见障内之色。谓世界中一切凡有形相之色也。

    须菩提。

    佛又呼须菩提。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

    须菩提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有天眼。

    天眼者。能照见障内之色。如日月星辰旋伏因缘也。

    须菩提。

    佛又呼须菩提。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

    须菩提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有慧眼。

    慧眼者。能照见一切众生慧性根器浅深也。

    须菩提。

    佛又呼须菩提。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

    须菩提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有法眼。

    法眼者。能照见虚空法相也。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

    须菩提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有佛眼。

    佛眼者。智无不及。照无不周。寔照见众生妄念妄心。时起时伏。有恒河沙数之多。世法上论指五眼。为佛眼睛之眼。以理论则心窍之眼也。眼通于心。大凡众生。皆具此五眼。与佛无二。因四相六尘遮蔽。只有肉眼一件而已。儒书云。圣人之心有七窍。即是五眼之谓也。佛有五眼。乃常性真心。非过去未来现在之妄心也。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

    须菩提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说是沙。

    以喻众生之妄心也。

    须菩提。

    佛又呼须菩提。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

    如是沙等恒河者。一粒沙为一恒河。

    所有沙。

    一沙为一恒河。则恒河亦无数之多。

    有如是沙等恒河。

    举此无穷之沙等恒河者。谓一粒沙为一恒河。广设譬喻而言恒河也。

    是诸恒河。

    是诸沙数之多恒河。

    所有沙数。

    所有之沙数在佛所说法之世界。处如是无量无数之沙。

    佛世界。

    佛世界者。三千大千之内。必有一佛设化。谓之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

    果多否乎。

    甚多。

    须菩提言甚多。

    世尊。

    启咨世尊而答。

    佛告须菩提。

    佛告须菩提曰。不必远论恒河沙界。

    尔所。

    尔者近也。

    国土中。

    乃尔之国土中。

    所有众生。

    所有许多众生。各具一心。

    若干。

    若干者许多也。

    种心。

    寔如恒河中若干无数沙之种种妄心。

    如来悉知。

    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知之。盖一念不生。神鬼莫测。一念将萌。神鬼共鉴。所有众生妄心。如恒河沙数之多。如来智无不照。岂有不悉知者乎。

    何以故。

    其故维何。

    如来说诸心。

    如来所说一切诸心。皆是众生妄心。

    皆为非心。

    皆非性中常住真心。识得妄心非心。

    是名为心。

    若去妄还真。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

    佛徴释所以者何。为非心是心。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若能觉悟本心。扫除妄念。

    过去心不可得。

    思念前事者。为过去心也。过去心者。灭无滞于物。则过去即无过去。心不可得也。

    现在心不可得。

    思念今事者。为现在心不住。何所专主于有现在心不可得也。

    未来心不可得。

    思念后事者。未来心不将迎。则念虑未至。神鬼莫测。未来心不可得也。三心了不可得。即见自性如来。所谓见性明心。立地成佛。发进修寔证之菩提心者。可不知勉哉。六祖曰。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邪见染。张无尽云。一念不生全体现。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福德无故而得福性。圆满法界。通入化境。故谓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我谓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皆不可得。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若人有以满三千大千布施之福俗眼。为寔佛眼为无。以不可得之心为因。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为缘。

    以用布施。

    用为布施。

    是人以是因缘。

    是人以是之心不可得之因缘。而行布施。

    得福多不。

    其福德果多否。

    如是世尊。

    须菩提深会其理。启咨答曰。如是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

    此人以是不可得之因缘。而行布施。则因如缘如。

    得福甚多。

    佛闻须菩提得福甚多之答。欲发明福多之解。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

    若福德有实。

    若以有得之心行施。则福德在住相希生之寔住相行施。乃是妄心。便不得福德性。

    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如来不印可。说得福德多。今以不可得之心行施。则福德无住相。希望之故。无住之福。无得之德。则福性等于虚空。无有边际。故如来印可。汝说得福德多。前以宝施身施。不及持经之福德。

    以福德无故。

    今以福德有。寔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

    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来说得福德多。可见前此较量布施之福德。不及持经之福德。非不欲人布施。惟欲人体般若无相之法以布施。自得福德之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色相原妄。离相明真。故谓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尔莫错认如来色身。作如来真身看。故因此疑而问。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

    须菩提深悟佛意。随以弗也答之。

    世尊。

    启咨世尊而答。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

    何以见之。

    如来说具足色身。

    盖如来说具足色身。乃血肉之躯非法身。则纵横无碍。自在自由。念念无非般若。

    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岂八十种好所能囿耶。色身中有妙色身存焉。方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

    佛又呼须菩提曰。汝既谓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

    于意云何。

    于汝之意云何。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

    须菩提亦以弗也答之。

    世尊。

    启咨世尊曰。凡有寔相。即非清净之体。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

    所以者何。

    如来说诸相具足。

    盖如来说诸相具足。亦由因深所感之故。而现有之诸相非无。故无为之真相。

    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但举三十二相好之果。以劝众生。信是名诸相具足。良由全法无为之本体。先起应身相好之用。乃相而无相。见而无见。无见而见者也。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佛之说法。随感而应。非预孰所说。故谓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汝既解悟。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诸相见。自应以无相法身见也。但恐有人谓。现在说法者。乃具足色相也。致疑有所说。则有相无相。则何有说。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

    尔切勿自谓。我如来有心。作此念头。

    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尔亦莫作是念。谓如来有法可说。

    何以故。

    佛自徴何以故。莫作有法可说之念。随自释其义而言。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

    设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乃执法未空。与佛说相违。

    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不能解我所说相空法空之义。

    须菩提。

    佛又呼须菩提。

    说法者。

    乃证明无所说之旨。我所说法者。乃随机施设。

    无法可说。

    若真性本来明寂。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但为众生。住真降妄而说。是名说法也。如如居士云。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曾挂着一茎丝。所以我佛说法。四十九年未尝道一字。

    尔时。

    尔时者。须菩提起问之时也。

    慧命须菩提。

    慧命者。慧以德言。命以寿言。即长老之异名。乃记者之称。须菩提之词也。须菩提自虽深悟其理。但思佛不可色相见。法不可声音求。二义俱深。于未来世。众生善根浅薄。恐难生信。

    白佛言世尊。

    是以启咨世尊而问曰。

    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

    谓未来世界。有众生闻说此般若经法。

    生信心不。

    能生敬信心否。

    佛言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曰。汝勿谓五浊恶世之间。俱是不信佛法之人。盖佛与众生。原非两类。同具此般若真心。

    彼非众生。

    彼虽为众生。而真性内原有不可以众生目者。

    非不众生。

    彼虽非众生。而业缘现在。固不可以众生目之。

    何以故。

    佛告须菩提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自能闻法生信。以悟真如。是彼非众生也。执相生心。迷蔽真性。是不众生也。佛又自释谓。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者。何以故。

    须菩提。

    佛呼须菩提而释曰。

    众生众生者。

    以闻法不生信心故也。众生之性。与佛同原。无有差别。

    如来说非众生。

    如来说非众生。因不信无相无住之法。背真逐妄。自丧性灵。故非众生中人也。

    是名众生。

    为众生者。岂可自住众生之相。执迷而不悟哉。是假名众生耳。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本自圆成。岂从外得。故谓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

    须菩提闻佛所说。

    白佛言。

    而白佛言。

    世尊。

    启咨世尊曰。

    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前闻我佛所说。寔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闻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诸义。此理智通妙。有慧显真空修证者。当深信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佛闻须菩提之所说。重言如是如是。以嘉其所说之是。

    须菩提。

    故呼须菩提。申明其所问之义而答曰。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之法。不从外得。乃吾之真性也。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以真性之德寂。神凝智泯。不以色相取。不以言说求。不但无多法可得。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也。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过强名曰阿耨菩提而已。盖一念不生。妄尽理融。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进发修证菩提者。岂可为法所缚。不悟妙性本空无有法相哉。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无四相以净心修善法。以行善故。谓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

    佛又再告须菩提曰。我所说阿耨菩提之法。乃吾本然之性。

    是法平等。

    盖自性菩提。是法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而平等也。

    无有高下。

    是色身则有高下。真性则无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何以见之。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