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草木子最新章节!

    鉤玄篇

    ○鉤玄篇

    易卦自下而上。其植物之象乎。玄家自上而下。其動物之象乎。動物本乎天。植物本乎地。此易玄之所以不同也。

    歐陽子曰。易六爻之文。占辭也。大衍之數。占法也。凡欲為君子者。學聖人之言。欲為占者。學大衍之數。

    陳希夷玉鑰匙白法。即周易圓圍之象也。以二至而為之主。冬至順而夏至逆。姤復之道也。逆順之道依乎日。

    司馬溫公之潛虛五十五行。其象以丨為原。■為■。川為本。■為鑛。■為基。具五生數也。以■為委。丌為焱。■為末。■為雙。■為冢。具五成數也。以吉凶臧否平定其占。以旺相休囚死推其理。

    天地之間。至堅惟金石爾。金有時而銷。石有時而泐。至堅且然。而況於人乎。故知神仙可以久生。而不可以長生。

    雲雷雨雪。皆至半空。風則薄乎天。愈高愈勁。

    風雲雷雨。天也。蠢動草木。地也。莫不有聚。莫不有散。以成變化死生之道。聚皆屬之陽。散皆屬之陰。陰陽。天地之大經也。

    霖雨既霽。閒雲在天。皆神化之糟粕矣。

    陽道日變而日生。陰道日變而日消。陽之變也有形。陰之化也無跡。一切生聚者。陽之長也。一切散敗者。陰之消也。

    張子曰。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知此。可以言生死之理矣。可以生順死安矣。

    造化無全功。巧其音者拙其羽。豐其實者嗇其花。

    方言各不相通也。所以傳其意。通其義。則一也。

    善乎。賈生之言曰。天地為鑪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忽然為人兮。又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由此推之。理之常然者固莫論。其理之變者莫可得而曉也。如月令。雀入大水為蛤。是羽蟲化為甲蟲也。田鼠化為鴽。是毛蟲化為羽蟲也。松樹化為老人。無情化為有情也。婦人望夫化為石。有情化為無情也。牛哀化為虎。江夏王氏之母。浴於川化為黿。沒於深淵。漢末。馬生人。名馬異。亡入於胡。後漢劉聰后劉氏。生一虵一猛獸。各傷人而走。慕容燕時。有女子化為男。宋徽宗時。有婦人生鬚。度為女道士。有男子生子。蓐母不能收。更七人而逸。凡此者。造物游氣。變化紛擾。不可得而測也。其常變之兆。禎孼之萌。各有所主焉。

    山則本同而支異。水則原異而委同。地理也。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人事也。

    五德王天下之說。於運祚修短。本無所損益。或謂水德王則刻深其刑以應之。則害於道矣。

    知人。帝王之盛節。三代而下。漢高為最。昭烈次之。光武唐太宗。伯仲間耳。

    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董子可謂得先難後獲之旨矣。語尤明快。

    胡氏曰。會人物於一身。萬物異形而同體。通古今於一息。百王異世而同符。此所以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

    張子曰。賢才出。國將昌。子孫才。族將大。家國皆然也。

    成立之難如升天。從善如登也。覆墜之易如燎毛。從惡如崩也。

    祥於刑者。有法外之遺姦。秦王是也。坑儒生而得劉項。工於數者。有術中之隱禍。魏武是也。殺楊修而得司馬懿。

    化國之日舒以長。由其事簡也。亂國之日短以促。由其事繁也。事繁則長日如短。事簡則短日如長。諺云閒覺日偏長是也。或者謂有道之國。日行上道而長。遂加賦於民。欺矣哉。

    仁人之詘。國將亂也。小人得位。亦國將亂也。是以漢之黨錮。唐之朋黨。宋之奸黨。三黨興。天下遂至於衰亡矣。

    窮理須是用心。自有悟處。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已。鬼神將告之。非鬼神告之也。乃精氣之極也。

    玩是思之精。索是求之至。

    詩者。不發其胸中湮鬱之氣。則暢其心下喜樂之情。故以出於自然者為工。不以流於巧麗者為富。

    易於近者。非知言者也。諺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即浩然之氣。配義與道也。又曰。偷人膽失。即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舉世皆夢也。夢夢也。不夢亦夢也。夢乎夢。不夢乎不夢。是故得失。蕉鹿也。物我。蝴蝶也。榮枯。黃梁也。

    夢之大端二。想也。因也。想以目見。因以類感。

    諺云。南人不夢駞。北人不夢象。缺於所不見也。蓋寤則神舍於目。寐則神棲於心。蓋目之所見。則為心之所想。所以形於夢也。

    因馬而念車。因車而念蓋。因類而感也。

    不聞聞。聞不聞。聞聞。不聞不聞。不聞聞從真起應。聞不聞攝應遂真。聞聞感而遂通。不聞不聞。湛然常寂。

    色聲臭味。天之所生也。耳目鼻口。人之所具也。目知色。耳知聲。鼻知臭。口知味。此四者天人之相交也。使無耳目。則聲色又烏用生之哉。則造化或幾乎熄矣。此天地之所以善藏其用也。至於心。則又所以具此理而應此事者也。宰制四者於中而各聽命焉。此其所以官天地役萬物者也。故並於兩間而為三。

    木皆中實也。而娑羅樹則中空。竹皆中空也。而廣籐則中實。此皆因地而反生其類也。

    物之有形有聲者。人畜是也。有聲無形者。雷霆是也。有形無聲者。木石是也。無形無聲者。此體物而不可遺者也。學者所當思也。程子曰。鬼神於若無若有之間。斷遣得去。則知之矣。邵子曰。鬼者人之影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