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养生肤语最新章节!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鱼之在水,两腮翕动,无有停时。人在宇宙间,两鼻翕张,亦无有停时。所以统辖造化之气,人赖之以生也。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为此也。人生奔驰劳顿,气因之骤矣。骤则出多入少,外者不入,内者愈虚。所以死期将至。惟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脐。寿天地矣。故知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须是在处受持。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郭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健倍常,年几百岁。

    皆由善摄元气所致。天气常清,天色常明。更无一物挠乱,所以长久。今人所见云气倏忽变现起灭者,皆近地之界。百里而上,无有也。譬如人身有七情六欲之干,有三毒六害之扰,岂能长久?诚能至清至明如天地,岂得不如天地之不毁乎?青天歌云:青天忽起浮云障,云起纵横遮万象。养生者辨之。

    触事而感生,善应而劳生,此皆致老之理也。庄子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同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余以为此即养生之理也。人之生也,以有上栋下宇之求,饥食渴饮之资,故不得不与民角利。日夜忧劳其心,无有顷暇,故老及之也。今岩居水饮,则于世无求;不与民同利,则于物无竞。无求无竞,虽欲不寿,得乎?古人谓之却老。却之者去其可老之道也。

    人有喜谈道者,余止之曰:道不易谈也。不能绝色,不必谈道。不能绝世,不必谈道。何也?道所以全吾真也,而不绝色,则为渗漏之躯,真何能全?道所以完吾性也,而不绝世,则为合尘之徒,性何能全?或者引休妻不是道及引大隐在市廛为证,此则禅家最上一乘之妙。若以此为解,徒使退堕耳。

    卫生歌云: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去火方延命。谅哉斯言。夫人之忿怒,羡艳悲壮、激切、鼓动、奔驰、跳跃、翔舞、讴歌、叫啸之类,凡激于人我而发者,夫熟非火之所以为哉?木与木相钻而火生,人与人相形而欲生。其理一也。人能勘破此理,每事抑损,惩其忿而窒其欲,则五气自平,六脉自和,延生必矣。

    魂魄合而成形。贤愚在德,肥瘦在母,寿夭在父。血盛则肌肥,精足则神壮,神和则德全。此闻之汪弄丸,云以此见天之赋命,生由父之精而死亦由父之精也。但养和全德,此则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权德舆文云: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 ,行有餍。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机。呜呼,岂独在于高官尊爵已哉?正在饮食、衽席、舆马、燕寝之间。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于危耳。

    学道之士,须识吾之一身从太虚中而来。既从太虚中而来,则此身初亦无有,岂应执着之以为己物?故此身之灵明,主人必使不着于有,不着于无,一如太虚之无物以扰之。然后本体之心方得清静合虚,灵觉常圆。而一切繁华,一切系累不能夺矣。繁华、系累不能夺,则俗心日退,真心日进。退得一分俗心,自能进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者是也。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周莱峰以养生术请钱午江,曰:不过履和适顺而已。履和,则不伤和;适顺,则不违顺。夫天地之气,至和大顺。尽之人身,小天地也,岂不可仿天地之长年乎?莱峰刻石临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终其身。先辈之重箴言如此!

    阴阳本不相对,待造化之生物也。阳入于阴,阴留阳而不得飞,则生;阳出于阴,阳罔顾阴而不能留,则死。是死生俱系于阳,固与阴不相关也。仙家谓:一分阳气,不尽不死;一分阴气,不尽不仙。

    然则阴阳岂可对待言哉?虽然,阳之所在,不独生死系之,即诸物之灵蠢亦系之。人,阳气在上,故耳目聪明,于物最灵。鸟兽,阳气与阴气混淆,故蠢。草木,阳气在根,故尤蠢。以此为言,则人之阳气安可不宝?耳聋目 ,阳将散矣。是以君子先时竟竟,惟阳是守。有以也夫。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体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爱者,谓其神之去也。然则人之所爱,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养,顾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声神去,好色神去。

    凡动静运用纷纭,神无不去,人莫之惜顾,神绝乃独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及其绝而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古仙云: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翁妪返童孩。噫,其诚通天地之生机也夫。

    高南州云:阴阳交合,造化之妙,无可伦比。因述一术士言,八月十五日夜半子时,俟月色正中,以方诸取月华水盈缸。俟来年五月五日午时,以阳燧置缸上。须臾,日照水中,缸中水奔腾翻涌而起。

    顷之,水尽涸矣。观其药候,以为服食。此丹家炼神水法也。服食虽未易卒得,然因此可以窥造化交合之妙。

    却病之术,有行功一法。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工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工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

    此四法可为治病快捷方式,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此得之老方士言。

    道书云:有妻子者,则为妻子所累;有富贵者,则为富贵所累。道不可行也。审如是,必弃妻孥、捐富贵而后可乎?夫妻孥不病道,病在于累妻孥;富贵不绝道,绝在于累富贵。

    盖妻孥、富贵,在境而累,不累在心。舜尝二女裸矣,亦尝受尧禅矣。不为许由之逃务光之辞,而竟无伤于道。此其道之微旨可想已。

    王宏宇论修真有难易曰:吾辈破漏之躯,与童真修炼自别缘。童贞原是干体,不破不漏,非破干而成离者。比欲修纯干,止用得一段纯阳工夫耳。若吾辈,必补离成干,然后更着工夫,所以难也。此论甚合元理。

    《续仙传》有卖药翁尝呼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此言最警悟,人之不为土馒头寡矣。

    人日非而己不悟,何与?但药有数种,苦不能辨。有灵药可以益寿延年,有至药可以起死回生,有神药可以回阳换骨。若夫金石草木,但可以治病,虽然迟速,末后一着土馒头如故。

    许道人云:人心贵澄静。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则性命入吾囊橐;若夜夜不倒身,则性命在我掌握,长生可冀矣。何者?魂强魄弱故也。又问:何如用工。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二语尽矣。

    陆元鹤谈养生之旨曰:不过藏神于渊,令不外游。久之,自然神化。毋多谈,予唯其语。夫神之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恒留于身,其中炯然。则精气归真,神化自现。古仙云: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能神气住,便是得仙人。所谓神气住者,非神也耶?世率称仙真为神仙,以其所炼在神也。

    郑龙门见召,指座右二沃丹花曰:此四本同发,惜止移其二入堂中,今十余日矣。其二则未暇为日色所曝,遂萎谢。且曰:此可以悟养生若如此花,天岂有所限量邪?余因惕然有警。诚悟此理,则自不置其身于伤生之境。嵇中散一溉后枯之说可信。

    壮年嗜欲,一时不见,久之渐至怯薄;譬如富家妄费,一时不见,久之渐至贫穷。自然之理。人听见在旦暮,故不悟耳。推此以观,凡读书史、作文本养生作家,取效亦复如是。弗谓无功,久之自然见效。

    偶遇方僧,谈终南山苦行道流,多有至二三百岁者。日常掘食黄精、苍白术诸药草以充食,又有服饵茯苓者。其法:山中大松树多合抱者,搜其根土深数尺,断树命根,以大瓮盛蜜与新茯苓放树根下。春则蜜气升于树颠,冬则蜜复降入瓮。如此三年,方取出地。每日啖如拳大一块,饮水一瓯,不复火食。茯苓既是长年之植,又不火食,其享有异寿,固宜也。若今世人,志行如常而欲企异常之寿,不亦难乎哉?

    俗谓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也。凡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趋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古之善养生者,呼不出声,行不扬尘。不恒舞而熊经鸟伸,不长啸而呼吸元神。殆皆息力以生气乎。

    凡风寒暑湿,在外则为气,中于人身则为毒,或有发为痈疽、发为疟痢者,中伏伤生之道,不可不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