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最新章节!

    (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篇中有“愿闻官能”之问,故以“官能”名篇。篇中所谓“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这是对“官能”的解释。全篇主要讨论的是针刺之道,如何才能被称作针刺之能人呢?应当全面掌握人体的脏腑、经络、腧穴、气血之理,以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变之理,以及针刺补泻轻重、深浅疾徐的技法,才可能委以针刺之任以疗众疾。全篇可分作四节。

    【讲解】“官”是“任用”之意,如“九针”又称为“官针”,即九种不同的针各有不同的用处,需要我们去加以任用;“能”是指充分掌握了针灸技术的人,如能针、能灸;所谓“官能”,是说要任用精通技术的人。

    文曰:“愿闻官能奈何?”是问如何选择掌握了针刺技术的人来任用呢?这篇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是讨论针刺的理论,哪种人才是真正掌握了针刺理论的人呢?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首先要掌握人体脏腑、经络、腧穴、气血这些生理的知识;第二,从病变来说,要掌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种种变化;第三,要掌握补泻、轻重、深浅、疾徐等具体的针刺技术。起码要在这三个方面都比较精通了,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受到任用和信任,因为这样在临床上才会有疗效。

    第一节 针刺之理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余司诵之,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其正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岐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之道。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

    【提要】言熟知经气的生理病理,通晓寒热虚实辨证的方法,掌握针法逆顺补泻的技术,才可以言刺道。

    【讲解】黄帝问于岐伯,关于九针理论了解得比较多了,“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我想把这些道理总结、归纳一下,请帮我修正一下以传后世。下面是黄帝具体总结、归纳的内容。

    “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这几句话都是关乎经脉、经气生理的问题。“左右上下”是指经脉分布的部位,其在形色方面是有所表现的;“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讲的是经脉的循行,脏腑经气都各有所合。

    “知解结,知补虚泻实”,“解结”是一种治疗方法;“上下气门”,“气门”是指气穴;“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指人体有四海;“寒热淋露”,“淋露”是指感受邪气,淋于雨,露于风嘛;“以输异处”,邪气侵犯人体有不同的部位,故曰“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意思是要知道病因、病机,这些是治疗的前提。

    下面是谈辨证论治。“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寒与热不协调,阴阳不平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治疗就要使阴阳平衡。“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临证要辨虚实,在临床上虚实往往差异很小,必须辨别清楚,不能辨别清楚,如何“决而通之”呢?“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有的病证在左但其病灶在右,有的病证在右但其病灶在左,要把握好病之所在,才能进行相应的治疗。“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阴与阳总是相对的,“不奇”是指阴阳失去了平衡。总之要“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

    第二节 针刺之法

    【原文】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脏六腑,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脏六腑,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先得其道,稀而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前痛”是指先得的病,即宿疾,要先取之以治其本。“大寒在外,留而补之”,正气太虚了,就要用补的方法,扶正以驱邪。“入于中者,从合泻之”,病邪已经从表入里了,就要泻其合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假若这个病针刺效果不好,就要考虑用灸法治疗。“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虚证不宜用针而宜用灸,虽然针、灸都有补泻法,但从总体上来看“灸法”偏补“针法”偏泄,所以阴阳皆虚的这种情况就要用“灸”而不用“针”。“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这是具体的一些取穴方法。“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这里“经陷下”是说寒气凝聚精气虚而陷于下,就要治以火灸。“结络坚紧,火所治之”,这是说寒邪很深,是用“火”灸的适应症。“不知所苦,两之下”,指病人对症状表达不清,痛、胀、酸、麻不知何属,这是麻木不仁的一种情况,要灸两之下,如足少阳的“申脉”,足少阴的“照海”,在临床上常常这样来治疗。“男阴女阳,良工所禁”,意思是说辨证不清就进行治疗,这是错误的,应该避免,正常应是“男阳女阴”嘛。等等,上述均为针灸的理论知识,故曰“针论毕矣”。

    【提要】言只有先明经脉之道,方可运用各种针灸之法。

    【讲解】“明于五输,徐疾所在”,这是讲刺法。“屈伸出入”,是讲经脉的运行。“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脏六腑,亦有所藏”,是讲经脉的阴阳、五行关系。“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是指经脉的分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