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最新章节!

    (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论五脏之五俞穴,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以其经脉左右各去脊一寸半而行,故云“皆夹脊相去三寸所”。全篇不分章节。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夹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提要】总言五脏五俞穴的位置及治疗方法。

    【讲解】文中的“焦”字有误。马莳云:“焦,当作顀,后世作椎。”(《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马氏所说甚是,“顀”即“椎”字,有坊本误作“顦”,大误也,因省写去“页”作“隹”,又误“隹”作“焦”了,有的注家将其作“焦”字来解,多牵强附会。“隹”与“椎”是一个意思,在古刻本中有很多别字,那年“马王堆”出土书简时我去看了,里面别字很多,这是受限于写书人水平的缘故。

    五俞穴既可“灸”亦可“针”,灸有补泻,针也有补泻,文中言“刺之则不可”,前面可能有脱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