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最新章节!

    (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禁,秘密之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我有禁方”,“禁方”即“秘方”也。服,服膺也。《礼记·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朱熹注云:“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禁服者,言篇中所论皆秘密而可贵,应服膺勿失,因以篇名。篇中首先提出,凡用刺法当先明经脉,而经脉之病变,莫如内关、外格也。全篇可分作五章。

    【讲解】“服”,有些注家认为这个字是“脉”字之误,认为应该是“禁脉”,我不同意这个解释。“服”是什么意思呢?《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是说一件好事、一句好话,要记在心里永远都不要忘记。“禁服”的意思是说,这篇文献的内容就像秘密一样难得一见,十分宝贵,要把这些弥足珍贵的知识牢牢地记在心中,这是“禁服”的意思。况且这篇文献主要内容不在讲“脉”,改成“禁脉”就不好解释了。

    “禁服”这个篇名是抽象的,“禁”是说这篇文献内容是十分宝贵的,“服”是说要把这些内容认真地记在心里不能忘记。究竟是什么内容呢?是讲“针刺”必须首先弄懂经脉的理论知识,“内关”“外格”是经脉严重的两种病变。

    第一章 医道禁服宗旨

    【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

    【提要】解释“禁服”。

    第二章 刺法当明经脉

    【原文】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

    【提要】言刺法当明经脉以调虚实。

    【讲解】首先要知道经脉是如何循行的?经脉之长短如何?五脏经脉怎样?六腑经脉又怎样?掌握经脉的知识,才能“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第三章 制方满约关系

    【原文】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雷公曰:愿闻为工。

    【提要】言制方“满”与“约”的辩证关系。

    【讲解】所谓“满”与“约”即“博”与“约”。做学问、搞研究都讲究个博与约的关系,是“先博后约,由博返约”,还是“先约后博”。做学问要求知识面要宽,即要“博”,然后返“约”,即精专于某一两个领域,因此博而不约或约而不博都是不可取的。

    文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是说只是博不约,不可取。例如处方记得非常多,而每个方子的精要之处却一点没有掌握,这就不知道该怎样用。可以说“博”是基础,“约”是提高。

    文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