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近代唯心论简释最新章节!

    一、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代序)

    今后中国哲学的新发展,有赖于对于西洋哲学的吸收与融会,同时中国哲学家也有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哲学,以贡献于全世界人类的责任自不待言。并且我们要认识哲学只有一个,无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都同是人性的最高表现,人类理性发挥其光辉以理解宇宙人生,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努力。无论中国哲学,甚或印度哲学,都是整个哲学的一支,代表整个哲学的一方面,我们都应该把它们视为人类的公共精神产业,我们都应该以同样虚心客观的态度去承受,去理会,去撷英咀华,去融会贯通,去发扬光大。中西哲学诚然有分别,有异同,有其偏颇陈旧而不适于现代生活之处,我们可加以分辨,加以考察,加以批评,但如果对于两方均有深切了解的话,不能说中西哲学间有无法沟通的隔阂,有霄壤的差别。

    谈到中国哲学,我们认为主要的应分儒家、道家、墨家三家。谈到西洋哲学,我们认为主要的可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两派。我们以下打算对中国哲学上的三家和西洋哲学上的两派的特点、要义和异同,作一提要式的简略叙述。

    中国哲学上的派别主要的只有儒道墨三家,其他各家都可认作这三家的分支、附庸或混合。这三家的壁垒森严,趋向各异,各有其不同的宗旨与面目。大体讲来,道家及墨家各偏于一面,而儒家较能持中。道家重自然,墨家重人为,儒家求自然与人为的调和:重人为的自强不息,但又不陷于矫揉造作;重施无言之教的自然,取法天行,但又不废弃人伦的道德义务。墨家重实用,道家求无用之用,而儒家反功利、重道谊,但又不陷于空寂无用。就对于鬼神的态度说,墨家信天明鬼,持有意志人格的有神论,道家不信鬼神,接近于认自然即神的泛神论。儒家一方面歌颂鬼神之德,相信天意天命,相信上帝临汝,相信天能降祥降殃,似乎接近有神论,一方面重知生不重知死,重事人不重事鬼,发挥天道、天理或太极为宇宙最高原理,又似乎接近泛神论,总之儒家仍处于介于道家与墨家之间的持中地位。就三家对于生活的态度来说,则道家趋向于“到自然去”,过超脱隐逸的诗人、艺术家、纯粹学者的生活。墨家趋向于“到民间去”救济人群,改革社会,过作兼爱交利的下层工作的生活。儒家则趋向于“到朝廷去”作官任职,发展礼乐刑政,栖栖遑遑,过治国平天下,仁民爱物的生活。这三家可以说各有其用,相反相成,足以适合许多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的人的精神要求。可惜墨家一系在中国断绝了几千年,今后时代潮流的需要,西洋基督教宗教精神和富于社会理想的功利主义的介绍和输入,当可促进墨家一派的复兴。

    西洋哲学上主要的派别,只有唯心论、唯物论二派。这两派的基础远在希腊时期即已奠定。德谟克利特是希腊唯物论系统的完成者,柏拉图是希腊唯心论系统的建立者(此采德国哲学史家文德班之说)。以后西洋的哲学可以说是不归于唯心论即归于唯物论,其他许多纷纭的派别,都不外这两大学派的分支、附庸,或改头换面,或巧妙混合。这两派同为不断地推进西洋文化,保持理智活动的主要力量,于促进西洋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均各有其重大的贡献,然而他们两派的宗旨、理论、路向确有显明的不同,形成尖锐的对立。两派均注重科学,均于促使科学进步有其贡献。不过唯物论强调科学成果,加以发挥推广,应用来考察生命、内心、社会、政治、经济等。唯心论则注重批评科学的前提,盘问科学定律之所以有效准的原因,并限制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范围和限度。唯物论以时间上在先的外物为本,唯心论以逻辑上在先的精神或理性为本。唯物论以工具为体,譬如,生产工具、物质条件等,唯物论者认为是决定一切,特别支配人类的上层文化、意识和精神之本体。唯心论以工具为用,外物为精神的显现,工具为精神的用具,“物”只是工具,而有造工具、用工具的精神以为主体。唯物论者离心而言实在,离理而言实在,离价值而言实在。换言之,唯物论者以为真实之物,是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是不一定合理性合理想,有价值有意义的。唯心论者则合心而言实在,合理而言实在,合意义价值而言实在。换言之,唯心论者认为心外无物,理外无物,不合理性,不合理想,未经过思考,未经过观念化的无意义无价值之物,均非真实可靠之物或实在。

    大概讲来,唯物论又可分为两派,一为科学的唯物论,注意外界物质的自然,注重社会人生的实用,特别意欲的满足,快乐的获得,否认人的意志的自由。西洋以希腊之德谟克利特、近代之霍布斯为代表。中国可以荀卿及王充为代表。一为艺术的唯物论,此派大体接受科学唯物论的理论,但于生活方面,求超脱潇洒,葆性全真,注重纯艺术纯理智的欣赏。可以西洋古代之伊壁鸠鲁、卢克莱修及现代之桑提耶纳为代表。在中国哲学史上,可以庄周、杨朱,及南北朝时代趋向老庄的自然主义的玄学家或清谈家为代表。唯心论亦可分为两派。一为主观的唯心论,注重心灵之自由创造,及自我之刚健本性。西洋以柏拉图、康德、费希特为代表。中国则可以孟子、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一为客观唯心论,注重宇宙秩序(天理或天道)之神圣性及自然与人生法则之谐和性。宇宙与人生皆有其理想的精神意味和灵明的秩序法则,但又不偏于个人主观的愿望和私智。此派西洋哲学中比较缺乏,可以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及德国大诗人歌德及现代之怀特海为代表。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