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近代唯心论简释最新章节!

    引言

    哲学上有自由与定命之争,心理学上有行为主义与心灵主义之争,生物学上有生机主义与机械主义之争。争论的领域虽不同,而争论的焦点总不外科学与非科学,机械与非机械。此种争执,我们很难断定起于何时,也许自人类有思想以来,就有了这种争执。伦理学或人生观的科学,也当然免不了随时受这种争执的影响。据我们所知西洋伦理学史上,伊壁鸠鲁派是倾向自由观的,而斯多葛派则恰与之相反。又自十八世纪锐德(T.Reid)以来,凡直觉的道德学家,莫不主张自由意志,而同时功利派的健将又尽是主张决定论的。而最近主机械观的人如吉伍勒(Givler)且援引亚里士多德、达文西、霍布斯、斯宾诺莎、约翰·弥勒、斯宾塞,以及现时之布武尔(L.L.Bruhl)、荷尔特(Edwin Holt)、杜威(Dewey)、大威斯(W.M.Davis)、柯克斯(G.C.Cox)、塞纳斯(R.W.Sellars)等认为都是赞成机械观的。因此机械人生观派的声势,也颇浩大。而且近世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处处都与机械论者以新论证和新鼓舞。大势所趋,似乎科学愈发达,而机械人生观也将愈演进。本文的目的就是想简略地追述近二十年来对于机械人生观论战的经过,并试一考究假如我们采用机械人生观,于吾人生活上及伦理学上将发生若何的影响。

    机械论与非机械论之根本差异

    为容易了解起见,兹先比较两派根本不同之点,庶我们可以知道两边的旗帜鲜明,壁垒森严,一望而可明了他们阵势的方位和争执的焦点。

    1.机械论者的根本主张:

    (1)一切生物的活动都是无目的的nonpurpose。

    (2)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生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物理定律的支配,被迫而动(forced movement)。

    (3)一切活动均有前因(antecedent)。

    (4)有机体与无机体只有程度的差异,并无根本的差异。

    (5)身心一元论,认心灵的活动为一种生理作用(mind is the function of body)。

    (6)用客观的生理现象、化学作用、物理定律,简言之就是用科学以解释有机体的活动。

    2.非机械论者的根本主张:

    (1)一切生物的运动发展是有目的的(teleological)。

    (2)认为有自由意志以支配行为。

    (3)认为有“自因”之存在(causa sui),即认个体有自决能力,或自造新因不受外界的支配。

    (4)认有机体与无机体有根本之差异。

    (5)身心二元论,认心可以制身,或身心可以交感。

    (6)用主观的心理现象如意志、目的、动机、活力或“隐德来希”等以解释有机体的活动。

    以上就是两派大体的差别。不过我们须知道站在非机械论一边的有许多复杂的分子,如(1)神学家,(2)赞成目的观的玄学家或哲学家,(3)心灵主义的心理学家,(4)生机主义的生物学家。而站在机械主义旗帜下的也有主张定命论的哲学家、行为派的心理学家,及机械主义或科学的自然主义的生物学家。所以两派实在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而且他们所用的工具也都很坚实很犀利的。机械主义的骆布(J.Loeb,1859——1926)、华德生一流人物知道利用实验,搜求科学论证,而非机械主义的杜里舒、麦独孤、汤姆生等也还是一样的注重实验搜集科学证据。不过前者大可借助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而后者就难免不搬出玄学作挡箭牌了。

    机械论者之五大论据

    我们先看一看两边所持的重要理由,然后再进而考察调和派的批评和主张。机械主义的主要理由,可分作五点讨论:

    1.人生并不神秘,可以用机械方法解释。以人生为神秘,不过是原始的迷信的遗留。科学早就揭开了这种神秘的幕罩。试以“人生之谜”作例,因为过去许多伦理学说大都受了各种对于“人生之谜”的解答的影响。所谓人生之谜,就是“生何自来,死何自去”的问题。但据机械主义的中坚人物骆布的解释,谓生何自来,死何自去简直算不得一个谜诀,完全可以用理化的学理来解释。从科学看来,生命始于卵子里养化作用之加速,而养化作用之加速,又由于交媾时精虫打破卵壳钻入卵子。凡热血动物(人包括在内)的生命都随养化作用之停止而完结。既然生与死可用科学解释,并无神秘之可言,足见有机体的行为要用科学解释,并非不可能之事。

    2.生活现象的机械的解释已逐渐进步,成绩昭著,吾人正宜循此方向,努力进行。近年来生物学对于有机体一切活动的机械解释大有进步,已是历史的事实。许多现象如有机体刺激与反应的方式,及筋肉与器官之发达等在从前公认为不能分析的,现在大都可以加以正确之科学的解释了。还有许多关于植物及下等动物的实验,也给吾人以充分证据,表明有机体的行为是可以用物理化学的学理去解释的。所以要达到以科学解释生活现象的目的并非不可能的,而且是很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3.科学方法是机械的,欲求一种学问成为科学,不能不采机械主义。我们现在所有最正确踏实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的一切学理都是建筑在机械式的定律上的。且凡科学之愈正确可靠者,其方法必愈机械。譬如有机化学本先有生机观念,及至化学进步,才放弃了生机的解释而代以机械主义。所以我们很可以说科学的方法是机械的;根据机械定律的解释才是我们的理想,才是我们的正鹄。欲求生物学以及人生观的科学成为纯正的科学,则机械的人生观,实为必经之路。

    彼生机主义者的根本错误就是违反了科学的机械定律。因为反对机械主义直不啻承认科学的因果律有例外的不准确。这些不科学的成分,势必把自然界全部都弄成不科学了。我们若是不信任科学方法便罢,不然,我们似不应反对机械主义。

    4.惟有机械观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生、推测将来,以便驾驭控制。必定要能把人生加以机械的科学解释才算得真正的了解人生,如其不能,人生仍然空泛神秘,不可捉摸。在实验室里,我们能够了解物理化学的种种变化,因为我们能够直接实验。因此我们必定要能够把生活现象加以分析,直接实验,我们才可以真正地了解生活。如其我们以为有机体的活动不是机械的,不能加以分析实验的,那么,生活永久是一个神秘而不可索解的。所以惟机械观可以导人了解人生之真谛。此外科学还有一极大功能,就是推测未来,不爽毫厘。有果可以证因,有因可以推果。彼主张生机主义和信自由意志的人,是根本否认因果律,也是根本承认无有推测将来的可能。惟有将生活现象,用科学方法归纳成机械定律,庶对于未来,方有正确的推测,一如在理化天算范围内的样子。科学的第三个功能,就是控制驾驭。自牛顿伽利略以来,因为利用科学的机械定律,对于自然界有了真正的了解,所以才产生如许控制自然、驾驭环境的伟绩。如果吾人要想了解人生,以收控制驾驭之效,除了信任机械主义,实少更好的途径了。

    5.有机体的活动,无意志或目的之可言。骆布有两个试验证明植物和下等动物之活动无有目的。第一,他证明见光反应的植物,其见光而枝干垂倾的方向均有一定,而且其反应的程度可以数量,列成科学定律(按此为彭生律)。第二,他试验若是置一反应光线的下等动物于两个距离相同,热度相等的灯光之下,则此动物既不向甲光走,亦不向乙光走,将循一介于两光之间,与两光成垂直线之路线前进。骆布的结论谓此动物并无反应光线的目的或意志,他所以采取介于两光之间的垂直路线,完全受了生理的支配,保持身体的均称;其行为是强迫的,不是自由的。他并且说“动物意志”一名词适足以表示吾人昧于支配动物活动的方向的力量而已,就好像我们不懂引力公律而谓星球的转动是有意志一样。

    杜威也说过:“一个人直立在这里,并不是因为他欲直立,乃是因为他能直立。这是能力的问题,不是意志的问题。他的意欲是结果不是原因。”他又说:“吾人的思想受身体习惯的支配。”(Bodily habits do our thinking)足见实验主义者否认意志,反对目的论的口吻了。

    生机主义者总是说每一个有机体都有保持生命延长嗣续的目的。甚至谓小至阿米巴原虫等,其对于环境的反应,也有维持生命的目的。机械论的骆布以为这也未必尽然。他说我们饮食,我们生育,并不是人类曾经商议好的说我们应当如此如此,乃完全是一种机械的作用,我们是被迫而饮食生育的。有时动物甚至于被迫而顺从其盲目的本能或冲动,即牺牲性命,亦所不惜。灯蛾赴火,就是最显明的例。谁能证明灯蛾有保持生命之目的?

    非机械论者之五大论据

    机械论者的理由,已略如上述。为使双方都有发言的均等机会起见,且让生机主义者自己陈述他们的理由:

    1.有生物是一完整的组织,其行为常常顾及全部的。每一有机体都是一完整组织的整体,因此有机体自有其特点,而不可概以机械的解释。因为有生物活动的方式与无生物完全不同。后者的行为是死的,是机械的,而前者的行为乃是一种“适应”,换言之,即是欲适合环境,以保持自身之福利。试以阿米巴而论,其觅取食物与避免伤害,无一举动不是照顾及自己全部之幸福和将来之安全的。机器的动作便与此不同,一个机器不惟不知谋自己的福利,有时且把自己破坏得粉碎。若是要把有机体认作机器,那么,须记着有机体是自己生火,自己修理,自己保护,自己顺应,自己增进,自己生育的机器。简言之,这是一种有目的的机器,其一切活动可以说是欲达到其完整的个体的目的。

    2.有机体的行为是无决定性的,不可律以机械方法。凡无生物在某种情形之下将发生某种变化是可以确切推定的,但有机物无有决定性,其活动变化,是无法预测的。譬如从山顶滚一石,若无障碍,此石必滚至山麓平地方停止;假如中途遇有障碍,此石只得停止不动,不知道设法再往下滚。但是一个蚂蚁,一只蜜蜂,甚至一草一木,就有点不同了。它们好像有一种内在的驱迫力使它们对于外来的刺激,施以不易预测的反应。若是蚂蚁于中途遇了障碍,它或将绕个弯子,或许从上面跨过,或许从下面穿过,必设法达到它的目的地;一只蜜蜂受了惊扰,或将飞开,但它有无量数的方向,可以任意选择。植物也常因不同的环境而生不同的反应,以求适应其生存。所以有机物是无决定性的,不可与无机物同用机械方法对待。

    3.有许多活动的现象,除了用目的论外,实无他法可以解释。最近实验结果知有许多现象,如呼吸作用等决不能用机械律解释,只有用目的论的说法较为满意。在生理上呼吸作用之所以能谐和一致,我们认为由于“机体自决”(selfdetermination or selfregulation),他如排泄、营养、循环等生理作用之所以能谐和一致,我们也可用机体自决说来解释。此种机体自决观念,实给吾人生理工作以无限方便,而且随时提示我们以新问题和新方向的研究。故认有机体之构造为一“完整组织”,认有机体之活动为机体自决,我们可以在生物学里建设一极有用之学说,一如化学里的“体积说”,稳固合用而不可拔。所以目的观在生物学家的实验里也是必须的。生活现象除了用目的观解释外,实无更适当的方法了。

    4.机械主义实有不可思议、无法了解之处。居然有人大胆说人生纯全可以用机械解释,此实不可思议!以无知觉的石块与复杂万殊的有机体相较,真可算得有天渊之别。今谓有机体的行为,与石块的滚动概可以用机械观去解释,谁能了解?谁肯相信?是真不通之论而已!柏格森更进而谓机械的人生观不惟不通,而且可笑。他说人类决不作机械的行动的,在《原笑》一书中,他指出最令我们发笑的事就是看别人作机械式的举动。麦独孤也说过:“谓人类的行为,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律令,加以确当的解释,未免失之早熟。”

    5.机械主义虽出于达尔文主义,但仅拾得达尔文主义之半,故偏而不全。英国唯心派的哲学者亨勒说:“自杜威教授发表达尔文主义对于哲学之影响以来,也很有些年岁了(按:系一九一○年)。在那篇文章里他大声疾呼地提出一个新方法以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问题,就是把人类一切活动当作对于刺激的反应,当作人类适应环境、宰制环境的努力。这就是心理学、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自然主义或机械主义之出发点,也可以说是机械人生观之出发点。其根源是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最奇怪的就是杜氏原文所指出达尔文的影响,及其后来之发展及于心理学上之行为主义,哲学上之工具主义、自然主义及实在主义的影响,乃在自然方面而不在进化方面。换言之,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主要部分如突变说、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等说不幸全被这般哲学上的进化的自然主义者所省略了。”

    新机械主义者之折衷观

    机械主义者和非机械主义者双方的论战,似乎互有杀伤,各不相下,谁也未能全胜。虽然双方现正秣马厉兵,继续作战,而有第三者出,不欲各趋极端,持一种折衷论调,以免兵连祸结,也是极自然的趋势。这第三派的主张就叫做“新机械主义”。他们看见双方各有其短处,也各有其长处,不欲左袒任何方面,自揭一种折衷的新机械主义,自称为“怀疑的生物学者”。因为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大都用拟人的或心理的方法去解释化学现象。对于此种旧说怀疑,而欲代以机械的解释者叫做怀疑的化学家,今怀疑用心理方法或生机主义以解释生物现象的旧说,而欲代以机械的解释的人,故亦自称为怀疑的生物学者。

    新机械主义者或怀疑的生物学者的主张,简言之,就是认机械主义为一种方法论而非本体论。以机械观为有用的方法,而不以机械主义来解决形而上的问题。只求足踏实地应用机械方法,以分析现象,研究问题,探求真理,而不蹈空谈玄,说机械主义可以解释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把宇宙人生的本原问题,仍然让他们玄学家去解释。我们试先看————

    1.新机械主义者对于机械主义及生机主义的批评。新机械主义的主要人物李约瑟(Joseph Needham)说,譬如筑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