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近代唯心论简释最新章节!

    要讨论道德进化问题首先须作两个重要的区别:第一,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之被认作天经地义地独断(evolutionism as a dogma)与被认作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evolutionism as a method)之不相同;第二,就是逻辑上的进展(logical progress or development)与事实上的变迁或演化(factual change)之不可混为一谈。

    自然主义者如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赫克尔(Ernst Haeckel)等便有将进化论独断化的趋势。他们认进化论为解释宇宙万物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人生行为的最高理想。但是据比较持客观批评态度的科学家或哲学家看来,进化论却只是一种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斯宾塞用“由无定则的、杂乱的、浑沌的一致,到有定则的、谐和的、条理的殊致”的进化公式以解释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现象。他更进而对于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也主张极端的放任主义,反对用人力去干涉自然的竞争、选择、演化的历程。赫克尔认进化公律为解决“宇宙之谜”的一大原则。由物理化学中的元子演进而为生命元(protoplasm),由生命元演进而为心灵元(psychoplasm),由心灵元演进而为神经元(neuroplasm)。这就是他认为宇宙进化所经历的阶段。根据这种进化定律或进化的宇宙观,一切旧的宗教信条、道德观念都得加以改造。————凡是像这类把宇宙观或人生观建筑在进化论上面的人,也可以说是持进化论的或科学的宇宙观或人生观的人,我们便把他算作独断的进化论者,以示有别于方法的或批评的进化论者而言。

    就进化论之为研究的方法言,乃即是一种历史方法(historical method),有时亦称为生发方法(genetic method)。哲学史家如文德班便称之为进化的历史方法(entwicklungsgeschichtliche Methode),是即研究事物或问题的变迁沿革,由初生以至长成,甚或由长成以至衰落的整个历程的历史方法。这个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之变的方面、动的方面,察其变迁转化之迹,而了解其整体,而不在于静止的方面去分析验察其片面。十九世纪的欧洲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世纪。许多著名的史家及历史名著都产生于此期间。达尔文的贡献就在扩大历史方法的范围,而应用来研究自然的历史,特别是生物演化的历史,或物种的由来。虽然采取进化论作为研究方法的人物不胜指数,但确认进化论为思想方法,欲借以改造逻辑思想,而大声倡导的人,当推实验主义的哲学家杜威。杜威认为达尔文的逻辑是“生发逻辑或实验逻辑”(genetic or experimental logic),他认为达尔文对于哲学上的影响在于使人从对于固定的形式、最后的原因和静止的永恒不变的本体的探讨中解放出来,而着眼于变动的事实之研究与困难的环境之适应。

    至于进化论对于伦理学的影响固然是多方面的:它曾引起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极端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也曾引起听天演安排的自然主义的伦理思想。它固曾令悲观的道德家惴惴焉畏人禽的界限不分,人将相食而沦于禽兽,而提倡以人性驭自然,以人力胜天演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观,但亦曾令乐观的道德家认人类将可自然地进化到绝无自私自利,绝无痛苦的大同极乐世界。但我们可以概括地说,进化论对于伦理学之健全的切实的影响,不在于伦理思想的内容方面,而在于伦理研究的方法方面。————达尔文的进化论曾为伦理学者指示一新方法,开辟一新领域。所谓新领域,就是就时间言,研究最初原始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道德生活,以与近代的新道德生活比较,而求其演化进展之迹;就空间言,研究非洲人、马来人及美洲土著的印第安人等原始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道德生活,甚或民歌民谣等,以与欧美人的道德观念比较而求其演化进展之迹。甚且有将动物的道德生活与人类的道德生活相比较的。用此种进化论的方法以研究道德事实的学问,有时又称作比较伦理学(comparativeethics)。换言之,就是除对于伦理问题之直觉的、逻辑的或形而上的研究外,又着重于道德的事实,特别关于原始民族的道德事实之搜集与整理,于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甚或生物学中去寻找伦理研究的材料,把伦理学也当作自然科学来研究。所谓新方法,就是进化论的方法或生发法(geneticmethod)之应用于伦理学。据杜威及托福兹(Tufts)说,伦理研究之采用此种方法,约有四个理由:第一,由简单之材料着手,以次及于较复杂之道德问题。第二,借古以鉴今,今日一般人的道德生活、理想和标准,有许多地方皆原始风俗习惯之遗留。第三,研究原始民族以及他邦异族之道德生活,可更得较客观之材料和观察,以资反省借鉴。第四,应用进化论的方法以研究伦理学可以促人注重道德之动的和进步的性质,而不致认之为一成不变的东西。伦理学的研究既然于方法方面及领域方面皆受进化论的影响和鼓励,无怪乎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用进化论的方法以研究初民道德生活的著作风起云涌,颇极一时之盛。

    知道了独断的进化论与方法的进化论之别,和进化论对于伦理学之真实影响在于方法方面,我们可以进而讨论逻辑的进展或进步与事实的演化的分别。大概说来,演化是一事实,下等动物、植物、矿物,凡一切无意识而不自知努力者,均有演化。演化是自然的,进步或进展是一理想,是意识的努力或精神的奋勉所达到的收获。所以进步是循理想的活动,是逻辑的,是合于理则的。道德的事实就其为事实而言,既无所谓进步或进化,亦无所谓退步或退化,只不过是人类某种生活方式之自然的演化,至多只能说此种变迁演化之历程有不同的阶段罢了。但同一道德事实,或同一道德生活演化的历程,各人的道德理想不同,各人的道德评价的观点不同,则他们对于此事实之为进步或退步的判断,亦必各异。譬如离婚的事件,在近代西洋及中国的社会中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新派的人也许指为道德进步的特征,而旧派的人则不免兴世风日下之叹。又譬如在工商业愈益发达的社会里,因各人四出奔走衣食的结果,则较大的家庭将必缩减为较小的家庭,且离开任何方式的家庭而在工厂、学校、公寓、旅馆里过生活的青年男女,将必愈益增多,乃是自然的趋势,但怀旧的人也许因此要发“文明到处家庭破”的感慨,而趋新的人,或将认为个人自由独立,道德日趋进步的现象。但是,试放下道德演化的事实不论,并放下各个人主观地对于道德事实之为进化或退化的评价不论,而单就理论上、原则上去考察道德进化应取的步骤或阶段,以指出道德的进化必系由无自觉以进于自觉,由无理性以进于理性,由蔑视人格以进于尊重人格等,而不管事实上是否一定遵循此程序,这就是我所谓逻辑的或理则的道德进化观。其目的不在于对道德事实之为进化或退化加以臆断,但在此批评地研究道德进化应具的条件,从理论上、理想上的观点以指出一般的道德进化应趋之途径,而作世人评判某时某地的某种道德事实之为进化与否的标准。因此欲求对于道德进化问题有一正确明晰的观念,我们不能不从(1)逻辑上道德进步的历程,与(2)事实上道德现象演化或变迁的历程,分别加以研讨。

    (一) 逻辑上道德进步的历程

    概括地说,逻辑上道德进步的历程,已如上文所述,是由无自觉以进于自觉,由无理性以进于理性,由漠视人格以进于尊重人格的道德。但受过矛盾逻辑(dialecticallogic)训练的人,便知道道德进步的历程究不是直线式的那样单纯的进展,而乃是经过正反的矛盾而进展的。换言之,道德的进步必是征服恶的或超过不道德的而达到的功绩。最善于应用矛盾逻辑的方法以分析道德矛盾进展的历程的人,据我所知,莫过于费希德与黑格尔,故我愿意把他们二人对于理论上道德进步的观察,作一简略的报告:

    1.费希德的道德进步观

    费希德认人类的尘世生活的目的在于自由地指导自己一切的行为使之与理性相契合。人类理性的发展约分为五大阶段或时代。他要不拘于经验事实地,纯从逻辑的观点,指出理性进展的次序和每个时代的特质。至于要知道人类某一特殊时代之究属于理性进展的那一阶段,则须据各个人的实际经验作解答。譬如,费希德认为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即属于理性进展的第三时期,即恶贯满盈的时期(作者按,明眼的读者当可察出现在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亦正属于费氏所说的理性进展的第三时期)。至于费氏所谓“理性”,实充满了道德意味,所以我们很可以说他所谓理性进展的阶段,即是道德进展的阶段,兹试分述如下:

    第一,理性表现为盲目的本能。人类在此时期中,真是过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的纯朴生活。只是率性而行,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可算是愚夫愚妇的理性。————此即天真的境界(der Stand der Unschuld)。

    第二,理性表现为外界的强制的权威,可以说是专制时代和风俗习惯中的理性。此时期所着重的为盲目信仰与绝对服从。只求厉行严格的训令,强迫人去作,而不使人知其故。————此即向恶的境界(der Stand der anhebenden Sünde)。

    第三,解放的时代————直接从专制的权威,间接从本能的理性以及任何方式的理性解放出来。对于一切真理皆持漠视态度,行为完全放任无羁,无指针,无标准。————此即全恶的时代,也可叫做罪恶完成或恶贯满盈的境界(der Stand der vollendeten Sündhaftigkeit)。

    第四,理性的认知或自觉的时代。人们于此时期中渐知真理为何物,且于理性的法则有明晰的了解,且知崇奉真理为最高价值,而以最高的热忱去爱护真理。————此即向善的境界(der Stand der anhebenden Rechtfertigung)。

    第五,为理性的艺术时代(der Epoche der Vernunftkunst)。人能用确切无误的方法实现理性,以建立其人格。————此为至善或圣洁的境界(der Stand der vollendeten Rechtfertigung und Heiligung)。按费氏所谓“理性艺术”一语最堪玩味,理性而到了艺术或艺术化的境界,实多少含有“大而化之之谓圣”的意思。且亦略相当于居仁由义、随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

    费希德认为他这种道德进步的分析是理想的、逻辑的、先天的。这就是说,他自认为这种见解是先于道德事实的进化,而不违悖事实的,是后于道德进化的事实,而符合于事实的。我们姑且对于费氏的说法不忙下批评、发议论,再进而看比他分析的更精密的————

    2.黑格尔的道德进步观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的性质,就在于分析时代思潮、意识样法、人生理想、道德标准、变迁演化的阶段,而根据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的原则,去解释其所以由前一阶段而过渡到后一阶段之理则或逻辑的必然性。他同费希德一样,皆认道德进步的程序是一正一反、相激相荡的。

    黑格尔也采取霍布斯的见解,认为人类最初的道德观念就是粗野的个人主义,认为人我不两立,残杀他人为维持自己生命的惟一途径。这是野蛮人的道德,这是道德进化的第一阶段。及人类渐次觉悟与其杀人以逞,消灭对方,不如奴役他人,利用对方,强迫被征服者为己作工之较于己有利,于是封建时代主奴社会的道德因而发生,为第二阶段。但为主者虽奴仆满堂,养尊处优,而生活亦殊无谓,反不如当奴隶者之勤苦工作,能与外界接触,改组经验,较得人生意义,因此有斯多噶派之道德家起,甘愿服役自苦,甚且卖身为奴————此种循理节欲的斯多噶道德代表第三阶段。但斯多噶的道德理想,隔离实际太远,不能改造现实,未免失之空虚,且违反本性的艰苦生活,亦失之枯燥,因此会令人感得人生的无意趣,渐趋于厌弃人世,而堕入怀疑与烦闷的状况。————此为第四阶段。由厌世之极而起肯定现世的反动,由自卑自苦之极,而生自尊自大、放纵情欲的反动,由烦闷之极,而转去寻享乐现世、有酒且醉的消遣。————这就是近代浮士德式的企求快感、权力及丰富生活的个人主义的道德,为第五阶段。但个人愈追求快乐,反而愈感受痛苦,从自私自利,醉心享乐,浪漫不羁的生活醒悟过来,转而愤世嫉俗,抱高洁理想,守内心法则,持利他的人道主义,以改革家先觉之士自命,思有以校正末俗,改革现状,挽回颓风。————是即感情用事的改革家的道德理想,为第六阶段。但此种改革家每每虽一面诅咒末世,而一面他自己亦未尽脱末世的习气。自身每因缺乏学养,先未能立定脚根,遽尔思舍己芸人。今日反抗,明日改革,遂至枪法错乱,一无所可。甚或改革家与改革家互相攻讦,反抗者与反抗者彼此火拼。驯至弄成此社会不啻为一群发狂的先觉之士的社会,各为其夸大狂、虚荣心所愚弄蔽蒙而不自知。及自此夸大的改革热醒悟后,于是个人乃渐知不事外骛,只就自己才能所长、性情所近的工作,择为志业,埋头苦干,忘怀一切,专心致志以从事之。即认学艺的本身为其报酬,置实际效用于度外,为学问而学问,为艺术而艺术,各尊所闻,各敬所业,既不外求,亦不外骛。————此即纯粹学者与专家的道德理想,为第七阶段。但此种专家、学者、艺术家等,有时亦未尝不假学者、专家的美名,以求自己虚荣心的满足。学者之互相吹求,文人之互相轻视或互相标榜,以一技之长、一技之专,而傲慢不可一世的怪现象均于此时出现。黑格尔称此种以学艺骄人之专家学者为“理智的动物及其骗局”,诚慨乎言之。至于黑氏去短取长,所提出个人最高的道德理想,即在于各抱其理想,各忠其志业,殚精竭思,以期于学术文化有所贡献,但此理想须合于国家的理想,志业固须为性之所近,才之所长,但又须认之为国家所赋予,适应国家或时代的需要,而非出于主观随意的选择。必如是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国家的福利谐和一致,方算得最高理想。————此为第八阶段。即黑氏认为个人道德进化的极则。

    黑格尔于分剖个人道德意识之后,更进而分剖社会道德进展之历程。大略言之,个人道德进步之极则,在于与社会理想相符合,而社会道德进步之极则,则在于达到绝对精神的领域。黑格尔以古希腊式之小共和国为社会意识最初阶段之代表。在此种共和国中,人民一方面为家庭之一份子,一方面又与国家有亲切的关系。由前言之,对家中祖先须尽孝道;由后言之,对国家君上须尽忠道。但家庭与国家间有其不可避免的冲突,忠孝难于两全。结果,总是牺牲家庭,服从国君,而过渡到社会意识之第二阶段————君主专制时代。此时期中,最大的矛盾为君主个人的意志与人民个人的权利的冲突。专制君主愈是作威作福,坚执私意,压迫人民,而人民亦愈自觉其权利之不可受人侵剥,思有以反抗独夫。结果,君主推翻,专制取消,无法无天,自由平等。人人皆侈谈天赋人权,力争权利幸福,企图直接干政。于是革命发生,大恐怖起,成为无政府无秩序的社会。但此种绝对自由平等的无政府状况,当然不能持久。于是于自由平等稍加节度,共同立法,共同遵守,以资裁制的宪政,便应运而生。但单凭一纸空文的宪章法典以维系国家,究非长治久安之道。于是便有人提倡道德理想的政治观,康德、费希德即系此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政治必须建筑在人民的理性、自由意志或道德理想上,所谓“空中帝国”是。但道德理想究甚空洞渺茫。且在道德意识中,善恶本相对待。人能自由为善,亦能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