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孤儿 / 吴浊流

人气:6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正文 再版有感

更新时间:2023-10-03 05:07


展开亚细亚的孤儿   。吴浊流著。1943至1945年用日文写成。1946年以《胡志明》为书名在台北出版,1959年6月杨召憩以《孤帆》为书名首次将作品译成中文。1962年台北华南出版社出版了傅恩荣的中译本《亚细亚的孤儿》。作者在《回顾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一文中,曾解释主人公原定名“胡志明”时说:“原来我命此名很多寓意,日据时代的台湾人象五胡乱华一样被胡人统治,台湾人是明朝的遗民,所以要志明,此明字是指明朝汉族的意思,而且这个胡字可通何字,所以可以解释‘怎么不志明呢?’”可见作品的主旨在于激励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小说塑造了胡太明的形象,通过他从亚细亚孤儿到祖国真正的儿子的曲折道路,抒发了沦于殖民统治的无根孤儿的深痛巨哀,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台湾人民的命运与大陆人民的命运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主题思想。作者以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为广阔背景,描绘了时代的风云和众多的人物,具有极强的纪实性。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役,留学生的爱国运动,岛内的秘密斗争,大陆上的抗日热潮和反侵略斗争,以及台湾封建主义的颓废腐烂,都得到了真实的写照。全书人物众多,其中有蛮横的征服者、数典忘祖的败类、无端歧视台湾人的国民党官吏、醉生梦死的新女性、死守正统的老儒、反战日人、正义学生、满腔仇恨的百姓、积极投身现实斗争的知识分子……许多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这使得小说成为“一部雄壮的叙事诗”(叶石涛《吴浊流论》)。小说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形式上,借鉴了中国章回小说体的手法,在人物塑造上,采取白描的手法,加上台湾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这部作品代表了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的成就,是台湾新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亚细亚的孤儿》最新章节
再版有感
疯狂
牺牲
恍然大悟
皇民派的悲哀
虎狼之府
范的操守
愚昧的后方
新职
日美开战
再会
被摧残的青春
查看全部章节
《亚细亚的孤儿》全部章节目录
正文
自序
苦楝花开的时节
云梯书院
新旧潮流
身在浊流中
久子
思慕的挫折
故乡的山河
暴风雨的季节
埋葬彭秀才
爱和告白
青春的恸哭
越过波涛
留学日本
异国之花
重归故国
无可救药的人们
阿玉的悲哀
迷惘与彷徨
新生活
辗转流离
大陆的呼声
可眺望紫金山之家
淑春
后来的发展
爱情恢复
相克
一夜
风暴之前
囚禁之室
逃出
再见吧!大陆
暗淡的故乡
战争的阴影
被强征上征途
人间悲剧
恢复期
母亲之死
被摧残的青春
再会
日美开战
新职
愚昧的后方
范的操守
虎狼之府
皇民派的悲哀
恍然大悟
牺牲
疯狂
再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