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尊王发微最新章节!

    隱公,名息姑,惠公子,平王四十九年即位。隱,謚也,隱拂不成曰隱。

    元年春,王正月。

    孔子之作春秋也,以天下無王而作也,非爲隱公而作也。然則春秋之始於隱公者,非他,以平王之所終也。何者?昔者幽王遇禍,平王東遷,平既不王,周道絶矣。觀夫東遷之後,周室微弱、諸侯强大,朝覲之禮不修,貢賦之職不奉,號令之無所束,賞罰之無所加。壞法易紀者有之,變禮亂樂者有之,弑君戕父者有之,攘國竊號者有之。征伐四出,蕩然莫禁。天下之政、中國之事,皆諸侯分裂之。平王庸暗,歷孝逾惠,莫能中興,播蕩陵遲,逮隱而死。夫生猶有可待也,死則何所爲哉?故詩自黍離而降,書自文侯之命而絶,春秋自隱公而始也。詩自黍離而降者,天下無復有雅也;書自文侯之命而絶者,天下無復有誥命也;春秋自隱公而始者,天下無復有王也。夫欲治其末者,必先端其本;嚴其終者,必先正其始。元年,書王所以端本也;正月,所以正始也。其本既端、其始既正,然後以大中之法從而誅賞之,故曰「元年春王正月」也。隱公曷爲不書即位?正也。五等之制,雖曰繼世,而皆請于天子。隱公承惠天子命也,故不書即位,以見正焉。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盟者,亂世之事,故聖王在上,闃無聞焉。斯蓋周道陵遲、衆心離貳、忠信殆絶、譎詐交作,於是列國相與,始有歃血、要言之事爾。凡書盟者,皆惡之也。邾,附庸國。儀父,字。附庸之君,未得列於諸侯,故書字以别之。桓十七年,公會邾儀父盟于趡翠軌反,莊二十三年,蕭叔朝公,是也。春秋之法,惡甚者日,其次者時,非獨盟也。以類而求,二百四十二年,諸侯罪惡輕重之迹,焕然可得而見矣。蔑,魯地。

    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於晚反。

    段,鄭伯弟。案:諸侯殺大夫,稱人稱國,殺世子、母弟,稱君,此鄭伯弟可知也。克者,力勝之辭。段,鄭伯弟,以鄭伯之力始勝之者,見段驕悍難制,國人莫伉也。鄭伯養成段惡,至于用兵,此兄不兄、弟不弟也。鄭伯兄不兄,段弟不弟,故曰「鄭伯克段于鄢」,以交譏之。鄢,鄭地。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吁阮反來歸惠公仲子之賵方鳳反。

    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非禮也。仲子,孝公妾、惠公母。惠公既君,仲子不稱夫人者,妾母不得稱夫人,故曰「惠公仲子」也。其曰「惠公仲子」者,非他,以别惠公之母爾。文九年,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皆此義也。仲,字;子,宋姓。車馬曰賵,衣衾曰襚,珠玉曰賻扶故反。宰咺,天子士。宰,官;咺,名,天子之士名。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及宋人盟,皆微者也。外微者稱人,内微者稱及,不可言魯人故也。

    冬十有二月,祭側界反伯來。

    祭伯,天子卿。不稱「使」者,非天子命也。非天子命則奔也。不言奔,非奔也。祭伯私來也。祭伯私來,故曰「祭伯來」以惡之。祭,國;伯,爵。

    公子益師卒。

    益師,孝公子,内大夫也。内大夫生死皆曰「公子」「公孫」與「氏」。不以大夫目之者,惡世禄也。古者諸侯之大夫,皆命于天子。周室既微,其制遂廢。故魯之臧氏、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晉之狐氏、趙氏、荀氏、郤氏、欒氏、范氏,齊之高氏、國氏、崔氏,衛之甯氏、孫氏,皆世執其政,莫有命于天子者,此可謂世禄者矣。春秋詳内略外,故獨卒内大夫以疾之。

    二年春,公會戎于潛。

    公會戎于潛,聖王不作,諸戎亂華,肆居中國[1],與諸侯伉。故公會戎于潛。諸侯非有天子之事,不得出會諸侯,况會戎哉?凡書會者,皆惡之也。潛,魯地。

    夏五月,莒人入向舒亮反。

    莒,小國也。入者,以兵入也。莒小國,以兵入向者,隱桓[2]之際,征伐用師,國無小大,皆專而行之,故莒人以兵入向。其稱「人」者,春秋小國、卿大夫皆略稱「人」,以其土地微陋、其禮不足故也。

    無駭帥師入極。

    無駭,公子展孫。不氏,未命也。極,附庸國。外莒人入向,内無駭帥師入極,天子不能誅此,周室陵遲可知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盟,不相信爾,故割牲、歃血以要之。邾儀父,中國也。公與中國盟猶曰不可,與戎盟于唐甚矣。唐,魯地。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

    惡不親迎也。諸侯親迎,禮之大者。在易咸卦,兑上、艮下,艮少男,先下女,親迎之象也,故曰:「咸,感也。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是以文王親迎于渭,以啓周室詩人美之。紀侯不知親迎之大,故斥言「紀裂繻來逆女」以惡之也。裂繻,紀大夫,未命故不氏。

    冬十月,伯姬歸于紀。

    伯姬,紀裂繻所逆内女也。伯,字;姬,魯姓。婦人謂嫁曰歸。

    紀子伯、莒子盟于密。

    紀,本侯爵,此稱子伯,闕文也。左氏作「子帛」,杜預言「裂繻字」者,蓋附會其説爾,故不取焉。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隱公夫人也。夫人薨志者,夫人小君,與君一體,故志之也。子,宋姓。不地者,夫人薨,有常處;不言葬者,五月而葬也。

    鄭人伐衛。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夫禮樂征伐者,天下國家之大經也。天子尸之,非諸侯可得專也。諸侯專之猶曰不可,况大夫乎?吾觀隱、桓之際,諸侯無小大,皆專而行之;宣、成而下,大夫無内外,皆專而行之。其無王也甚矣!故孔子從而録之,正以王法,凡侵、伐、圍、入、取、滅,皆誅罪也。鄭人,微者。

    三年春,王二月。

    群公之年,正月書王者九十二,二月書王者二十,三月書王者一十七。春秋之法,唯元年不以有事無事皆書「王正月」。餘年,事在正月則書正月。「桓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之類是也。事在二月則書「二月」。此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之類是也。事在三月則書三月。「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莊十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于酅音擕」之類是也。一時無事,則書首月。「莊五年春,王正月」「十一年春,王正月」之類是也。

    己巳,日有食之。

    言日不言朔者,凡日食言日;言朔食,正朔也。言日不言朔,失其朔也;言朔不言日,失其日也;不言日、不言朔,日朔俱失也。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莊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食正朔也。此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僖公十二年三月庚午日有食之,失其朔也。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失其日也。莊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僖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日朔俱失也。此皆曆象錯亂、攝提無紀,周室不綱、太史廢厥職,或失之先,或失之後。夏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故春秋詳而録之,以正其罪。

    三月庚戌,天王崩。

    平王也。天子崩、諸侯卒皆志者,受終易代不可不見也。天子崩七月而葬,諸侯卒五月而葬,此禮之常也,故不書焉。凡書葬者,非常也。是故天王崩書葬者五:桓、襄、匡、簡、景是也。不書葬者四:平、惠、定、靈是也。不書崩、不書葬者三:莊、僖、頃是也。桓、襄、匡、簡、景書葬者,皆非常也;平、惠、定、靈不書葬者,皆得常也。莊、僖、頃不書崩、不書葬者,周室微弱,失不告也,失不告崩,故葬不可得而書也。然則襄王而葬書者,惡内也。案:文六年八月乙亥,晉侯驩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晉,葬晉襄公;八年八月戊申,天王崩,九年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葬襄王,魯皆使卿會,是天子諸侯可得而齊也。故書襄王之葬以惡内。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尹氏,天子卿。言氏者,起其世也。泰誓曰「罪人以族,官人以世」,夏商之亂政也。周既失道,其政亦然。案:節南山,家父刺幽王之詩也,稱尹氏太師、維周之氐,則尹氏世卿其來久矣,見于此者,因其來赴誅之也。

    秋,武氏子來求賻。

    武氏,世卿也。其言武氏子,父死未葬也。武氏子來求賻者,武氏子父死未葬,故來求賻。賻不可求,來求,非禮也。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石門,齊地。

    癸未,葬宋穆公。

    夫赴、告、弔、會,史策之常也。貶惡誅亂,聖師之筆也。春秋書諸侯之卒、葬者,豈徒紀其歲時,從其赴、告、弔、會而已哉?蓋以周室陵遲、諸侯僭亂、變古易常、驕蹇不道,生死以聖王之法治之也。是故諸侯之卒,書葬者九十三,不書葬者四十一。凡書葬者,皆惡之也。禮,天子崩,稱天,命以謚之;諸侯薨,請謚于天子;大夫卒,受謚于其君。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所以懲惡而勸善也。東遷之後,其禮遂廢。諸侯之葬也,不請謚于天子,皆自謚之。非獨不請謚于天子,皆自謚之,而又僭稱公焉。故孔子從而録之,正以王法。唯吴楚之君,僭極惡大,貶不書葬,此非例之常。宋,公爵,又五月而葬,書者,不請謚也。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甚之也。莒人二年入向,天子不能誅,故此肆然伐杞取牟婁。牟婁,杞邑。

    戊申,衛州吁弑其君完。

    州吁不氏,未命也。易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又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斯聖人教人君御臣子、防微杜漸之深戒也。蓋以臣子之惡始于微而積于漸,久而不已,遂成于弑逆之禍,如履霜而至于堅冰也。若辨之不早,則鮮不及矣。故春秋之世,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弟弑其兄者有之,婦弑其夫者有之。是時紀綱既絶,蕩然莫禁。孔子懼萬世之下,亂臣賊子交軌乎天下也,故以聖王之法從而誅之。其誅之也,罪惡有三。大夫弑君,則稱名氏以誅之,謂大夫體國不能竭力盡能,輔其不逮,包藏禍心以肆其惡,故稱名氏以誅之。此年衛州吁弑其君完、莊八年齊無知弑其君諸兒、宣十年陳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