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老子全译最新章节!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1)。

    弗笑,不足以为道(2)。是以建言有之曰(3):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4)。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5),质真若渝,大白若辱(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7)。夫唯道,善始且善成(8)。

    【题解】

    “士”在周代中期,一般指下层贵族或知识阶层。老子把这种人分成上、中、下三类,以“为道”的勤惰,作为分等的依据。接着引古代十二句成语,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诸领域的多种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中,论证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主观辩证法来源于客观辩证法。这些都是积极的。但中间透露出“退守”、“柔弱”、“不争”诸德,符合“道”的原则,又带上某些消极因素。(采张松如说)

    注释:

    (1)王弼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及龙兴碑,“而”作“能”。傅奕,“勤而”作“而勤”。“大”上有“而”。开元无前“之”字,作“勤而行”。“勤”字马王堆本乙本作“堇”,范应元作“懃”。俞樾说:“按王氏念孙《读书杂志》曰:‘大笑之,本作大而笑之,犹言迂而笑之也。《牟子》引《老子》,正作‘大而笑之’。《抱朴子·微旨篇》亦云‘大而笑之’,其来久矣。是牟、葛所见本,皆作大而笑之。’今按王说是也。‘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与上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两句相对。傅奕本作‘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下士闻道,大而笑之’,盖误移两‘而’字于句首,然下句之有‘而’字,则尚可借以考见也。‘而勤行之’是‘勤而行之’之误。然则‘而大笑之’是‘大而笑之’之误,可以隅反矣。”高亨说:“若,犹或也。留于心谓之存,去于心谓之亡。言中士闻道,有时则留之于心,有时则去之于心也。”若存若亡,犹言将信将疑。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惟“不足”二字损掩,据他本补。他本“弗”字俱作“不”。敦煌一本“笑”下有“之”字。

    (3)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敦煌同。傅、范“是以”作“故”,有“曰”字。河上、王弼“是以”亦作“故”,无“曰”字。景福、古观楼、龙兴碑及《道德真经》诸本,并无“是以”或“故”,亦无“曰”字。奚侗说:“建言,殆老子所称书名也。《庄子·天下》篇引法言,《鹖冠子·天权》篇引逸言,《鬼谷子·谋》篇引阴言,《汉书·艺文志》有谰言,可证名书曰言,古人之通例也。”蒋锡昌说:“建言,非古载籍名,谓古之立言者。老子引古立言者语,十四章所谓‘执古之道’也。”任继愈说:“建言,可能是古代的现成的谚语,或歌谣,或以建言为书名,但《老子》从未征引过古书,此说恐难成立。”建言,有人说是格言,有人说是成语,今采成语说。

    (4)王弼如此。马王堆本乙本“昧”作“费”,“颣”作“类”,三“若”字皆作“如”,下五句中“若”字亦然。“颣”字,河上、傅奕、吕惠卿及景龙、景福、敦煌、龙兴碑、《释文》《道德真经》诸本,同马王堆本,均作“类”。傅奕及宋徽宗、林希逸、董思靖诸本,“夷道”句在“进道”句上。《帛书乙本释文》注:“费,通行本作昧。

    按《说文》:‘,目不明也,从目,弗声。’疑费当作。”奚侗说:“夷,平也。平有正谊。颣,左昭二十八年传:‘忿颣无期’,杜注:‘戾也。’戾,有反谊。此谓正言若反。夷颣相对,与明昧、进退同。河上本误作类。”蒋锡昌说:“‘明道若昧’者,以昧为明也。‘进道若退’者,以退为进也。‘夷道若颣’者,以不平为平也。”

    (5)依傅奕本写定如此。“上德”句下,原有“大白若”一句,今移“质真”句后。马王堆本乙本三“若”字俱作“如”,“谷”字作“浴”,“媮”字损掩。严遵,“广”作“盛”。敦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