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宋风最新章节!

    王静辉一生纵横大宋政坛六十余年,即便在隐居的几十年当中依然对大宋政坛有着深远的影响,“勋章派”更是他一手缔造,大宋帝国中种种政治制度留下了其明显的印记。一生历经英宗、神宗、武宗(赵熙)、睿宗(赵崇)四朝,后世对他的评说在其去世之后更是众说纷纭,不过其培养的弟子遍天下,秉承王静辉的意志继续影响大宋政坛的走向,而大宋也走向了一条与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本人更是和大宋的命运息息相关,成为一个让人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裁减厢军的同时禁军数量也有所减少,因为火器等重要武器的发明,使得作战效率大大提高,除了大宋水师在不断扩张之外,陆军却是在相应的进行微量裁减,数量不多却是每年都在进行,分散到宋军的众多番号部队中就显现不出来什么了,大约每年有万余人左右的规模。麻雀虽小也是肉,何况正规禁军士兵每月的军饷是厢军的两倍到三倍,这也难怪大宋朝廷还愿意保持二十万左右的校阅厢军编制,而十几年下来却裁减了大约二十万左右的正规禁军。从表面上看大宋朝廷保留这二十万校阅厢军是多此一举,还不如趁早直接转化到厢军屯田中更为划算,但是看看禁军削减二十万就是相当于厢军削减四十万,仅仅剩下来的军饷就足以让大宋朝廷笑破肚皮了,更不要说与之相关的武器装备费用了,要知道厢军和禁军之间武器差异是极大的,就是校阅厢军和正规禁军相比也是相差甚多,仅仅武器磨损消耗和重新装备费用一年下来就差上了很多。

    承天三年三月,大宋军队攻占了辽国的东京辽阳府,与其说是攻占不如说是辽国失去了对这里的控制能力,在大宋情报局的运作下,辽阳府守将耶律库野向大宋投降献城,至此大宋拥有了一个前往东北的前哨站,而且辽阳府可以依托辽河对北方进行防御,城池也是辽国东京道最大最好的,战略意义非常,以后辽阳府便可以依托辰州、开州和锦州作为对东北女直人的防御阵线。

    “我相信大宋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今天如此,以后亦是如此!”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浅予,圣上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他的身边有文彦博等重臣辅佐,国外有无外敌入侵的压力,而国内政局稳定,粮食连年丰收,工商发展迅速,朝廷财政收入每年都可有近五千万贯的结余。我在圣上身边不会有什么作用,若是朝廷有事我又岂能坐视不理?不过是为夫奔波一生,亏欠你实在是太多,晚年就是想在这西湖别院中多陪陪你安度余年罢了……”王静辉笑着说道。

    也正是借着大宋连续四十年的强横武力,皇帝赵熙才得以将这个计划实施下去,此后两百年间大宋主力军队再也没有成二十万规模开拔草原,平时只是密切关注草原部落局势的发展,适时的挑拨部落之间的矛盾或是通过经济手段直接进行制裁便可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不仅王静辉所知道的金朝没有出现,就是元蒙也没有机会崛起——元蒙的发祥地阻卜部距离王顺驻扎的河套平原实在是太近了,在王顺执掌河套平原定西军大权的五十年间中,阻卜人被定西军逼得四次大迁移,每次迁移对阻卜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各个部落之间的联系更是缺乏,至于给后世大宋带来沉重打击的元蒙建立者铁木真更是没有出现过。

    元佑二十年中与大宋不断扩大的疆域相比,其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宋官员的任期制度得到了确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便是宰相任期每届为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三届,除非发生外敌入侵不得超过四届,大宋的官员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变化最大恐怕便是大宋的军队了,经过四十年的不断完善,确立了以军校为核心的军官任免制度,并且各部队的军官轮换制度得到了执行。

    元佑二十年九月,皇帝赵熙在汴都开封去世,王静辉则为了救治赵熙而在一年前携妻子赵浅予回到汴都开封。皇帝赵熙去世后的第三天,在王静辉的主持下,赵熙长子赵崇继位称帝,改国号为天圣。

    从大定府攻城战打响到结束,总共不过花了三个时辰不到,三十万辽国守军中除去在一个时辰的炮击中阵亡的四万辽军之外,其余二十六万辽军全部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成为大宋的俘虏,这也是大宋自立国以来历年战争中第一次在一场战斗中便俘获如此多的敌人。

    从宋辽两国聚集在大定府周边的士兵士气上来看,辽国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大宋的这次第二次北上伐辽就像榨油一样,将辽国自上次宋辽战争结束后苦心经营了十年的家底再一次给打光,不过这一次大宋则更为苛刻,连辽国的都城大定府都要拿下,以彻底打击辽国朝廷残存的信心。

    当大宋承天二年十月初十那天,斗大的一个“杨”字战旗耸立在距离大定府不过十里的地方。大宋立朝百年以来,这是大宋军队最为接近辽国统治中心的时候,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定府城墙上的辽兵,而对于辽国也有百年家仇的杨崇岳心中更是激动万分。此时辽国朝廷已经出城向北逃亡,正在前往辽国上京临潢府的路上,由于出逃仓皇,大量的车队堵塞在路上,若是宋军能够快速攻破大定府的话,再去北上派出骑兵追击的话,那一定可以把辽国统治高层给截留下来。

    大宋在攻占大定府之后还是放弃了最先的计划,将大定府归为大宋的版图,尽管在治理起来还是非常困难,但是至少作为一个前哨站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大定府距离锦州并不是很远,在大宋得到锦州之后,王静辉便率领大宋的财团投资锦州的港口,除了军用之外,便作为一个面向女直部落收拢东北资源的商业港口。

    赵浅予听后在他怀中点点头:“这也是夫君几十年来悉心辅佐之功,皇兄在临去的时候还是非常遗憾没有让夫君成为他的宰相,其实现在熙儿来旨也是多半劝夫君进入政事堂,毕竟现在文彦博实在是太老了,没有这么多精力来治理国家。”

    大宋工部、军器监等与火器相关的部门在获得火器之后并没有停止对火器改进的步伐,因为武器先进与否对于作战效率来说至关重要,有了大批合格的士兵,若是再提供合格的武器装备,那大宋兵锋将会更加锐利。现在大宋士兵手中所使用的火枪、火炮还有着种种缺点,至少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为此还在努力改进当中。

    王静辉日后虽然归隐西湖不出杭州,但是大宋并没有因为他的淡出政坛而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秉承熙宁和承天年间的辉煌,更多带给后人的是种种治国思想上的启示,正如王静辉所言的那样,薛向之、苏轼、苏辙、范纯仁、李慎先后都担任了大宋的宰相。在赵熙执政的二十年间大宋的势力已经拓展到整个东亚和远东,元佑十年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故去,大宋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彻底灭辽,不仅仅是完全的消灭了这个王朝,并且还继承了辽王朝在最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大宋的国土也是在宋军的脚步下直至向西延伸到花剌子模海(今咸海),兼并了黑汗西支,以纪浑河为界和塞尔柱为邻,向北则击溃了辽国上京道以北的辖嘎兹和擀郎改,将国土面积拓展到了北海以北(今贝加尔湖以北)。

    攻打大定府的过程对于大宋统治高层来说并不陌生,也许周围的人还在对大宋火器的威力感到惊讶,但是大宋统治高层都是在数年以前便观看过大宋火器演习的,对眼前这一幕并不感到陌生。尽管如此,在火炮隆隆的进行一个时辰的炮击之后,大定府城头已经满目疮痍,宋军士兵出动了四两马车快速向大定府城墙驶去,在到达事先的制定位置后,点燃引线后便快马奔回,负责点引线的宋军士兵还在半路上,辽国城墙便在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被一片黄尘所淹没——这四辆马车上装载的正是硝酸甘油炸药,也是大宋两年来三分之一的存货。

    “看着熙儿就像当年的王兄一般,可惜……”赵浅予与赵顼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赵顼的去世确实让赵浅予黯然神伤,可惜王静辉终究不是神仙,赵顼的病根本就不是药石能够根治的,所以在赵顼的葬礼完毕之后,王静辉便带着赵浅予回到了杭州,免得她在汴都开封触景生情。

    整个十月份,杨崇岳率领宋军将大定府团团围困住,他并没有想着尽快拿下大定府,而是不慌不忙的将大定府周边的辽军全部收拾干净。在这段时间里,大宋皇帝赵顼、宰相王安石、枢密院文彦博、郭逵和辅相司马光等大宋统治高层也都来到了大定府城下,大宋汴都只留下了范纯仁、冯京等驻守。同在大定府观战的还有来自高丽、大理、倭国、渤泥、吐蕃诸部、占城、真腊等国的使节,他们都是常驻大宋汴都的外交使节,这一次也都被应邀北上同来观战。就连被定西军压制的都快奄奄一息的阻卜人部落也都派出了众多部落人员到此观战,尽管他们都不愿意,但在王顺的刀锋下他们不得不屈服,而辽国东京道的女直节度使也派来了使节前来观战——他们是最为尴尬的,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是辽国的统属。

    经过“滦河大战”后,宋军的医疗系统得到了战场的验证,枢密院也得到了更充足的理由来扩张军中的医疗系统,打算建立一个主战部队平均每一百人就拥有一个军医和五个护士水平的战地医疗部队。也许在千年以后的后世看来这样的战地医疗系统还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个目标是极为宏大的,这也就标志着大宋所有的医学院全力以赴也需要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满足军队的需要,这还没有考虑到民间的需求。

    现在的硝酸甘油非常不稳定,有了王静辉的建议,在制造出硝酸甘油之初便混合面粉之类,以保证硝酸甘油能够正常存储。毕竟这东西产量极低,关键环节还是在硝酸的生产上。现在硝酸甘油所制造出来的炸弹威力大大超过了燃烧弹,在经过演示之后便被封存起来,一共有两个作坊来生产硝酸甘油炸药,每个月的产量也不过才几十斤,不要说大宋强干弱枝的军事指导思想,就是大宋统治高层想要把这种强力炸弹装备到前线部队也要先等突破产量这一关。

    对于攻城战大宋已经非常轻车熟路了,各种武器装备都非常齐全而且后勤补充也非常充分的杨崇岳部自然是摩拳擦掌。同样是一国都城,大定府的规模根本不能够和大宋的汴都开封相提并论,甚至连大名府的规模都要比它大上许多,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城池,里面却有三十万辽军在守城,另外还有十万在城外的草原上伺机而动。当然辽国到现在还能够聚集这么多兵力已经是倾全国之力了,年龄只要超过十五岁的男子全部都被强征从军,士兵数量是挺吓人,但到了这个时候辽国士兵手中的武器连刀都不能够做到人手一把,盔甲等防护用具更是稀缺,很多辽国士兵的穿戴还都是从家里面带出来的平民服装。

    杨崇岳的军队就是抱着这个战略目的在滦河以北经过大战后继续向北前进,沿途不断将辽国的散兵游勇击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