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唐演义最新章节!

    皇帝李渊独自一个人来到了书房,他坐在椅子上。左思右想尹张二妃刚才说的话。是啊,他李渊就是为自己考虑了,在他的心里这个太子之位早就是二公子李世民的了。可他犹豫再三。还是让李建成当上了太子。

    自己是有些对不起李世民,毕竟这一切绝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功劳,而且现在李世民还在外面征战厮杀呢?为平定天下所做的一切李渊这个做父亲的能不知晓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的很。可这个太子之位还是不能给李世民。这样的话大唐的江山肯定是稳固了,可他会被架空。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怎么也的维护一下父亲仅有的尊严和面子。李建成虽不比李世民,但绝对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思前想后还是便宜一下李建成吧,更何况这样的选择合情合理,顺天顺民。长幼之分还是要遵守的。

    夜深了,贴身的太监走了过来。

    “陛下,请您回宫!”贴身太监低眉顺首的说道。

    李渊没有说话转身走了,方向却不是张妃尹妃的寝宫,而是萧妃的别宫。因为只有在这里李渊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萧妃总是通情达理,总能说到李渊的心里去。

    秦王李世民在房间里踱着步,他在担心什么。突然他停下了脚步。

    “实话告诉你吧,这天下自古都是能者居之,我早就想把这大唐的天下据为己有了,就是不能这么做,我总不能背信弃义,像杨广那样背上一世的骂名吧?后人会怎么说我?”李世民不无担心的说道。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主就是主,绝不是臣能琢磨透的。

    “大王,这还不好办吗?只要你做了大唐的皇帝还不易如反掌么?叫几个能写的史官动动笔杆子就万事大吉了。”房玄龄建议道。

    说起这个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县人。父亲房彦谦,出仕隋朝,历任司隶刺史。玄龄幼时机警敏捷,贯通经籍,善于写作文章,书法兼通草隶。开皇年间,天下统一,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知其父说:“皇上本无功德,仅以周室近亲,妄自诛杀大臣,攘夺神器而据有,又不为子孙建立长久之计,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陷,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其灭亡可翘足而待啊!”彦谦大惊说:“不要胡说!”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

    授职羽骑尉,校雠秘书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号为知人,谓裴矩说:“我观察过的人可谓多矣,没见过如此郎的,今后必成国之伟器,只恨不能早见其耸立云霄啊!”后来补任隰城县尉。汉王杨谅造反,玄龄受牵连坐罪,被谪徙于上郡。见中原将乱,慨然而有忧天下之志向。其后父亲卧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尽心服侍;去世后,酌饮不入口达五天之久。

    等到时任敦煌公的李世民率兵巡行渭北,玄龄杖策拜见于军门,李世民一见如故,署任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敦煌公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封为临淄侯。每逢征伐无不随行同往,众人争先收取珍怪之物,玄龄却先收罗人物致之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居于王府出入十年,下达军符府檄,有时驻马立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因此皇帝李渊这样赞道,“这人深识机宜,应当委以重任。每次为我儿陈述事情,千里之外如同对面讲话一样。”

    “你说的那是小伎俩,世人一眼就会识破的。我告诉你之所以现在我一忍再忍,就是要装出一个被迫的样子。那样的话我就能名正言顺了,我一方面忍气吞声,乞怜求饶,一方面又在众人面前施加压力。这是韬光养晦的壮举啊。还没到我反击的时候呢。只有把这个样子装到极致才行。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想当初杨广也那样做过,还是让世人谩骂唾弃么?自古都是这样,我可不想重蹈他的覆辙啊。你要知道皇宫里到处充满着杀气。每一次的政权的更替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更何况不单单是太子和齐王不容我,就连父皇都不容我。你们知道么?就是现在我都能取代父皇,可我那跟杨广无异了,本王要做到藏而不漏。要让世人睁大眼睛看我多么委屈多么无奈。所以他们越是不容我,我就想方设法的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表面看来太子和齐王是一伙的,其实你们错了,齐王也有野心,他想让太子和本王鹬蚌相争,他准备坐收渔翁之利。所以我决不能上当。你们放心,本王有胜算的把握!你们还记的三国的司马懿么?”李世民忽然问道。

    “当然知道!”杜如晦说道。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父杜果,在北周、隋朝之际有名望。杜如晦年轻时才能出众、性格豪爽,喜欢读书,以风流儒雅自诩,有临难不苟的气节,能当机立断。隋朝大业年间,参加吏部量才授官的考核,侍郎高孝基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说:“您当有国家栋梁的才能,望保持美德。”委任他为滏阳尉,后弃官而去。

    等到李渊平定京城后,秦王李世民选拔杜如晦为王府兵曹参军,后改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此时幕府的众多僚属调出迁升,秦王为此忧虑。房玄龄说:“调离的人虽多,并不足惜,如晦才是辅佐君王之才。大王若始终掌管藩镇,尚无关系;若要治理天下,舍弃如晦没有共建功业的人。”秦王警悟地说:“不是先生指明,我几乎失去他!”于是奏请朝廷将杜如晦留在幕府。杜随秦王征战,常常参与军事机密。当时政多变故,杜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毫无滞留,同僚一致公认他的才干,无人见出他才能的限度。提升他为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为建平县男,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立后,他任郎中。

    “司马懿这个人我最佩服,隐忍了那么多年,最后终于得到了天下。还记的当年曹操跟他说的一句话么?”李世民问道。

    “什么话?”两人一同问道。

    “我记得没错的话,当年曹操对司马懿说,你知道脚为什么那么白么?司马懿装作糊涂说不知道。曹操笑着说,因为它老藏着。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的时候也这样说了。古人尚且如此,我怎么能示弱呢?忍一时容易,忍一世困难,为了把恶名加到他们身上,我可以隐忍一世!”李世民义正言辞的说道,看来他下了最大的决心了。

    “臣佩服。佩服至极!”房玄龄杜如晦说道。

    “他们我早晚都会收拾,但不是这个时候,换句话说没有到火候!”李世民仰天大笑起来。

    且说李密先是投奔平原郡的变民首领郝孝德,后又转投齐郡变民首领王薄,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