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摄阿毗达摩义论最新章节!

    一、止的业处

    1.四十业处

    2.六行者与四十业处适不适

    3.三种修习

    4.三相

    5.四无色定的程序

    6.关于不得安止的业处

    7.显现神通

    二、观的业处

    1.七种清净

    2.三解脱门

    3.出世间的四种人

    4.灭定

    --------------------------------------------------------------------------------

    第九 摄业处分别品

    <1>修习奢摩他,及毗钵舍那,

    二业处次第,此后我当说。

    一、止的业处

    <2>此中先说奢摩他(止)。当知十遍处、十不净、十随念、四无量、一想、一差别、四无色七种,是摄奢摩他业处(注1)。贪行者、嗔行者、痴行者、信行者、觉行者、寻行者六种,是摄行者。遍作修习、近行修习、安止修习,为三种修习。遍作相、取相、似相,为三种相。

    1.四十业处 云何(为十遍等)?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虚空遍、光明遍,此等名为十遍(注2)。

    膨胀、青瘀、脓烂、断坏、食残、散乱、斩斫离散、血涂、虫聚、骸骨,此等名为十不净(注3)。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止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安般(出入息)念,此等名为十随念(注4)。

    慈、悲、喜、舍名为四无量,又名四梵住(注5)。

    食厌想名一想,四界差别名一差别(注6)。空无边处等名为四无色(注7)。这一切是解释奢摩他的四十业处。

    2.六行者与四十业处的适不适 于(六)行(注8)者中,贪行者适合于修习十不净及称为身至念的(身体三十二)部分。嗔行者(宜修)四无量及青(黄、赤、白)等四遍。痴行者及寻行者(宜修)安般念。信行者(宜修)佛随念等六(种随念)。觉行者(宜修)死(随念)、寂止(随念)及(一)想、(一)差别。其余一切(六遍及四无色)业处、适合于一切行者。又于诸遍中,大(所缘)唯适合于痴行者,小(所缘)唯适合于寻行者。

    这是关于适合(不适合)的差别(注9)。

    3.三种修习于(三种)修习中(注10),遍作修习于一切(四十业处)中都可以得。近行修习得于佛随念等八(随念)及(食厌)想和(四界)差别的十业处中成就,(但于此十业处中)无安止修习。安止修习得于其余的正三十业处中成就。于此(三十业处)之中,十遍和安般念,(得证)五种禅。十不净和身至念,(得证)第一禅。慈等三(种得证)第四禅。舍(得证)第五禅。这二十六种,是(属于)色界禅的业处。其次四无色是属于无色禅。

    这是关于修习的差别(注11)。

    <4>4.三相 次于(三)相中,遍作相及取相,于一切(四十业处)中都可以适当的方法而得。似相则仅于(十)遍(十)不净,部分(身至念)及安般念(的二十二业处)中获得。此中由于似相(的得证)而转起近行定及安止定。(其进行)怎样?即初学者于地曼陀罗(注12)等,摄取其相(为所缘而修习),那种所缘名为遍作相,而那种(初步的)修习则名为遍作修习。

    其次以心摄取彼相,(闭眼亦能)来现于意门,如同以眼所见之时一样,那种所缘,名为取相,而那种修习则能等持(于心)。如是等持者,从此之后,于取相以遍作定继续修习,当那(与取相)类似而脱离所依法的及被称为施设并由修习所成的所缘,善能于心中安立静止的时候,便名为似相生起。从此以后,即名圆成舍离障碍及称为欲界定的近行修习。此后,于那同样的似相以近行定修习者,便证得色界的初禅(安止定)。此后,能于禅以转向(自在)、入定(自在)、在定(自在)、出定(自在)、观察(自在)等的五种自在(注13)而自在(修习),为了舍离寻等粗支及生起伺等细支而努力者,适宜而次第的证得第二禅第(安止定)。

    如是于地遍等的二十二业处中可得似相。在其余(十八业处中)的(四)无量则对于有情施设而转起(安止定)。

    5.四无色定的程序 于(十遍中)除了虚空遍,他以由于放弃(其余九)遍中的任何(一)遍所得的空无边处而修遍作者,得证第一无色(安止定)。他以第一无色的识无边而修遍作者,得证第二无色(安止定)。他以第一无色的识无所有而修遍作者,得证第三无色(安止定)。若于第三无色以“这是寂静,这是胜妙”而修遍作者,得证第四无色(安止定)(注14)。

    6.关于不得安止的业处 在其余的十业处中(佛、法、僧、戒、舍、天、寂止、死随念、食厌想、四界差别),若以佛的功德等为所缘而修遍,当善能把握彼(佛功德等)相之时,则只能安立遍作(定)及成就近行定(不可能得安止定)。

    7.显现神通 为了显现神通的人,从色界第五禅──为神通的足处(基础)的第五禅出定之后,想念了(在显现神通时候的)决定等而遍作修习,适当地以色等为所缘而证(神通)安止(注15) 。所谓神通(是什幺?即如下颂):

    <5>神变与天耳,以及他心智,

    宿住随念智,天眼成五种。

    至此说境的差别及奢摩他业处法竟。

    二、观的业处

    <6>其次,在毗钵舍那(观)业处中,当知(一)摄七种清净:即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二)三相:即无常相、苦相、无我相。(三)三随观:即无常随观、苦随观、无我随观。(四)十观智:即思惟智、生灭智、坏智、怖畏智、过患智、厌离智、脱欲智、省察智、行舍智、随顺智。(五)三解脱:即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六)三解脱门:即空随观、无相随观、无愿随观。

    1.七种清净 云何(戒清净等)(注16)?即(一)别解脱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及资具依止戒的四遍净戒。(三)以相(特相)、味(作用)、现起(现状)、足处(近因或直接因)而把握(理解)名色,名为见清净。(四)把握彼等名色之缘,名为度疑清净。(五)(在度疑清净)以后,(瑜伽者)于前面所述的有缘的及有过去等差别的三界诸行(名色),简括以蕴等的理法,以聚(而思惟它们的三相),即以灭尽之义为无常,以怖畏之义为苦,以不实之义为无我。或以(时分的三)世,以一期相续、以刹那(灭)、由思惟智而思惟(诸行的无常、苦、无我)三相。其次由生灭智以缘及刹那而(数数)随观于彼等(诸行)的生灭。(如是有如下颂所说的十种观的染生起:)

    <7>光明喜轻安,胜解与策励,

    乐智及现起、舍欲成十种(注17)。

    <8>由于能够把握(理解)光明等(十种)观的染是障碍,(而知此为)道、(此为)非道之相的区别,名为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脱离了(观的染)障碍的(瑜伽者),继续观三相而行道,如是他获得从生灭(随观)智至随顺(智)的九种观智(注18) ,名为行道智见清净。(七)如是行道(的瑜伽)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