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最新章节!

    海上交通 主战方德国是欧洲大陆的军事强国,交战双方必然会在陆地一决高下。不过,海洋作为连接世界各地的桥梁,在世界大战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协约国如果无法从海外大量购买物资,就无法继续战争。相比而言,德国与奥匈帝国基本能自给自足。然而,协约国需要大量进口小麦与军火。意大利的煤炭资源奇缺。因此,意大利参战后,英国与法国有一项额外任务,即确保必须通过海上向意大利供应煤炭。如果协约国没有强大的海军确保海上交通,或者缺少购买海外物资的资金与贷款,这场战争必定会以同盟国完胜而告终。英国海军是确保协约国海上交通的主力。在美国参战前,协约国的海外购买活动主要由英国提供资金与贷款。

    日德兰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大洋舰队已经名声在外。显而易见,德国要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后来,仅仅进行过几次突围的德国大洋舰队便从海上销声匿迹了。德国大洋舰队与英国舰队只较量过一次,这就是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不过,日德兰海战仅仅持续了五个小时。随后,德国大洋舰队便被封锁在易北河河口,直到和平降临。1918年11月5日,接到出战命令的德国大洋舰队发生了兵变。正是这场兵变最终引发了德国革命。

    科罗内尔海战与福克兰群岛海战 德国海军绝非无能。德国海军像陆军一样骁勇善战。只是英国舰队太过强大,在公海的实力远超德国舰队。1914年11月1日,德国海军在智利的科罗内尔外海打了漂亮一仗,歼灭了英军海军上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指挥的海军分舰队。然而,1914年12月8日,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多夫顿·斯特迪大败德国海军。德军科罗内尔海战的胜利果实毁于一旦。由于海战失利,德军便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潜艇战。在实施潜艇战过程中,德军多次险些获胜。一旦德军得逞,完全切断英军海上运输路线,弹尽粮绝的英军将被迫退出战争。潜艇战非常残酷,这同时展现了德军英勇无畏的一面。德军每艘潜艇执行不了几次任务,因为它或许能逃离海上意外事故,但最终难逃被英军深水炸弹和巡洋舰击沉的命运。

    日德兰海战,一艘在炮火中前进的英国军舰

    日德兰海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

    多夫顿·斯特迪

    潜艇封锁战 德国要想成功结束这场海战,最简单的办法是从海上封锁英国。然而,根据1856年的《巴黎海战宣言》,海上封锁要想有“威慑力”,必须有实效,即由一支真正能够阻断敌军水路的部队来执行,否则不得随意宣布实施海上封锁。当时,德国根本无法对英国实施有“拘束力”的海上封锁。除了偶尔有胆大妄为的德国船舶冒险入海之外,德国的船舶均被协约国海军封锁。不过,德军完全可以使用潜艇进行反封锁。其实,潜艇封锁可以视作对《国际海洋法》或国际海洋惯例的合理解释。毕竟,《国际海洋法》或国际海洋惯例当初只针对水面舰船。德军拒绝将开往敌军港口的中立国船舶拖入德国港口,也完全合法。因为德军若如此而为之,必将面临战利品法庭的审判。如果德国潜艇与驱逐舰当真把荷兰与挪威的船舶拖至汉堡港,那才真正荒谬。其实,德军真正违反战争法与惯例的行为是,遇见中立国船舶,当即炸沉。当然,英国的船舶,即便是商船,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国家而战。

    查尔斯·弗雷亚特船长 事实上,英国商船好战确实有据可依。不过,英国商船因好战而受到惩罚的同时,也获得不少特权。英国火车渡轮“布鲁塞尔”号船长————查尔斯·弗雷亚特因驾驶轮渡撞击德国潜艇,1916年7月27日被德军判处死刑。显然,德军此举是令人不齿的犯罪行为。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击沉英国丘纳德公司的客船“卢西塔尼亚”号,可以被定为战争犯罪行为。毕竟遇难者都是平民百姓,德军此举可谓惨绝人寰。令人不解的是,德军竟然公开庆祝。时至今日,在许多博物馆,我们都能看到当年德国潜艇击沉“卢西塔尼亚”号的纪念勋章。

    查尔斯·弗雷亚特

    德国潜艇击沉“卢西塔尼亚”号

    英国海军的精神 在同盟国军队中,德国海军是骁勇善战的代表。同样,在潜艇战中,协约国海军不仅非常有胆识,而且无畏。因此,任何荣誉协约国海军都当之无愧。1915年2月18日,德国首先宣布对英国实施封锁。1917年1月31日,德国宣布对英国进行无限制封锁。然而,出奇制胜的英国海军挫败了德军的两次封锁。面对各种阻碍与危险,英军海上巡洋舰保持高度警惕,最终克敌制胜。值得称赞的还有临危不惧的英国商船的海员。虽然很多商船最终未能抵达大洋彼岸,但沉着冷静的英国海员依然不断驾驶商船勇闯大西洋。

    战争暴行 战争离不开强权与暴力,注定与痛苦为伴。一旦战争势不可挡,除了争执双方要做出决定,人类如果无法避免战争,就应该竭力规范战争行为,尽量减少苦难。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会议采纳的原则都是限制交战双方直接伤害人身的行为。交战双方全部军事力量都要尽力坚守该原则。有时,战争会伤及平民,但通常都是违反该原则的个体行为。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比利时,德国最高统帅部竟然下达命令屠杀比利时平民。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大兵压境之下,比利时人必然渴望和平,从而能速战速决。1915年,英国某委员会在递交议会的报告中,凭借确凿的证据描述了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们必须学会宽恕与遗忘,但史书不应该抹去警醒后世的事实。仅仅两条摘录便足以说明德军罪行。以下摘录内容节选自该委员会提交给英国议会长达二百五十页的报告。

    “在博尔特梅尔贝克,有人目睹一名德国士兵朝一个五岁小女孩连开三枪,均未命中目标。随后,他便用刺刀杀了小女孩。”(第二十三页)

    (一位大学生的证言)“1914年8月26日8时,我打算离开鲁汶。在路易梅尔森路的一个拐弯处,我看到一具烧焦的平民尸体。随后,在斯勒温·万德威尔雕像旁的草坪上,我又看到五十多具遭枪杀的平民尸体。德军士兵在尸体旁走来走去,不时用脚踢地上的尸体。此时,火车站前的所有旅馆,以及车站路和迪斯特大道附近的房屋,火光冲天。”(第一百四十五页)

    1914年8月25日,德军占领鲁汶。然而,鲁汶并非战略要地,从未设防。这是不争的事实。

    鲁汶图书馆被毁 德国单方面宣称,1914年8月,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时,同样实施了暴行。不过,德军在比利时的暴行要另当别论,因为德军是按照上级命令,根据事先计划,有组织地大规模施暴。比利时扎米内斯村大量村民惨遭杀害,绝非个别士兵激愤杀人。1922年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十卷第四百三十四页有关于比利时大屠杀的专题文章。这篇文章描述了德军种种暴行,其中就有“扎米内斯村事件”————扎米内斯村三百八十三名村民遇害。鲁汶被毁的还有古老的图书馆。这也是德军奉命进行的有预谋的破坏行动。

    处决英国护士艾迪丝·卡维尔 令人不齿的暴行很快四处蔓延。然而,作为军事手段,这种可耻的行径显然无效。当德军停止在比利时疯狂暴行时,我们相信德国人最终回归了理性。在随后的战争中,人们见证了人性的回归。当然,德军处决英国护士艾迪丝·卡维尔(1915年10月12日)与查尔斯·弗雷亚特船长的行为有悖于人道主义精神。不过,除了“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战争罪犯无论在德国、法国还是英国,都得到了人道主义待遇。两军交战时,敌我士兵,尤其是空军士兵,侠肝义胆的举动,拨开了遮蔽人性的乌云。

    德军处决艾迪丝·卡维尔

    中立国 受战争影响,中立国与交战国的贸易损失同样巨大。所有国家民生凋敝。当然,也有许多人在战争中发了横财。不过,瑞士军队与荷兰军队一直保持着战备状态。五年来,两国军队一直守卫着自己的国界,捍卫着国家的中立地位。战争动员旷日持久,即便没有卷入纷飞的战火中,国家也要耗费几百万英镑巨资,发行大量国债募集资金。尽管荷兰和瑞士的战争债务比交战国少很多,但它们依然难逃负债的命运。中立国进口商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