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越史通鉴纲目最新章节!

    〈起甲申黎眞宗福泰二年盡壬寅黎神宗萬慶元年〉凡十九年

    〈甲申〉眞宗順皇帝福泰二年〈明崇禎十七年清世祖章皇帝順治元年〉春正月,郊。

    夏四月,太白經天。

    冬十二月,鄭柞討高平,克之。

    莫敬完竊據高平。鄭柞爲統領,楊致澤爲督視,范公著贊理戎務,進討,克之,斬一禆將,俘獲賊黨而還。

    註:高平,卽北平,原屬寧朔,註見聖宗光順十年。楊致澤,天祿拔擢人,敬宗弘定二十年己未科同進士。

    〈乙酉〉三年〈明福王由崧弘光元年夏六月以後唐王聿鍵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夏四月,熒惑犯輿鬼。

    鄭梉封其子柞爲太尉、西國公。

    柞以副都將、太保、西郡公進太尉、左相、節制各處水步諸營,掌國柄。西國公開謙定府,國家事務悉委裁決。

    〈御批:逆子屢出於逆臣之門。鄭氏可謂世濟其惡矣。〉

    五月,鄭櫟、鄭梣作亂,伏誅。

    先是梉分遣其子鄭柞鎭山南、鄭櫟鎭山西、鄭梣鎭海陽,竝加封郡公。至是,進柞爲太尉,掌國政。櫟、梣失望,乃稱兵作亂。遣柞出兵討之,擒鄭櫟。鄭梣遁入寧江。遣太保鄭杖追至祝山,俘獲送京,俱誅之。

    註:寧江、祝山,竝註見平定王九年。

    賜天下今年丁稅之半。

    永祚初定税例,壯項無從征者,每人錢三貫五陌,軍项一貫五陌,民頂一貫二陌三十文,生徒、胥吏、社長、老項、僧道、敎坊,一貫不具。老八陌。歲收每人七分,畱三分予民,以示寬恤。至是,特赦其半,止收五分。

    〈丙戌〉四年〈明唐王聿鍵隆武二年東十一月以後桂王由榔永曆元年清順治三年〉春正月,雨雹。

    鳥獸多死。

    二月,京師雨雹。

    是歲,大稔。

    〈丁亥〉五年〈明桂王由榔永曆二年清順治四年〉夏五月,明使來。

    先是,明唐王聿鍵卽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帝遣阮仁政等駕海徃福州賀卽位,并求封。仁政等至福州,唐王已爲淸人所執。明諸臣共立桂王由榔卽位,以肇慶爲行在所,改元永曆。仁政等仍順道奉表回謁桂王于肇慶,至是,遣潘琦等齎敕誥,與仁政等由鎭南關來,冊封太上皇爲安南國王。〇明龍州人趙有濤,殺其族弟龍州首領趙有涇,率家屬竄入高平。有涇之子啓求援,乃命鄭棣進兵高平,獲之,解京,諭以和睦,遣還。

    註:阮仁政,靑池金縷人,神宗德隆六年甲戌科同進士。福州,今福建省莅。肇慶,屬廣東省。鎭南關,南界諒山省。龍州,註見陳聖宗寶符四年。高平,卽北平,原屬寧朔,註見聖宗光順十年。

    〈御批:辰黎主徒擁虛器,書鄭人來侵,卽已得寔。〉

    秋七月,遣使揀兵。

    先是,命官揀兵,籍其彊壯者充之,老弱者汰之。至是,遣使分往各處,閱選丁壯,以充兵額。詔民閒無得冒稱職爵,以避兵役。

    〈戊子〉六年〈明永曆三年淸順治五年〉春二月,鄭人侵廣平。我太宗孝哲皇帝奉命擊敗之。夏五月,鄭梉遣其將黎文曉分兵守河中。

    鄭梉遣都督進郡公黎文曉率水步諸軍分道南侵,屯于南布政。水軍先犯日麗,遂進侵廣平營。鎭守張福奮與其子雄固守長育壘,鄭兵力攻之,不克。我太宗孝哲皇帝辰爲世子,封勇禮侯。我神宗孝昭皇帝命督諸將發兵擊之。前軍進至安代,遇鄭兵急攻,破之,軍勢大振。我太宗孝哲皇帝至廣平,會諸將,謂之曰:「鄭兵雖多,能戰者少。我若乘夜以象衝之,彼必奪氣奔潰。然後大兵攻之,一舉可擒矣。」乃遣朝芳〈缺姓〉領水軍伏于錦羅江,掌奇阮有進率雄象百餘,夜五鼓,直入鄭營。諸軍繼進襲擊,破之,鄭兵大敗潰走,遇我水軍,横截溺死不可勝計,俘獲鄭將嘉、李、美〈俱缺姓〉及餘眾三千人。我大兵乘勝逐北,黎文晓遁走,至??江而還。鄭梉乃遣黎文曉將左軍、鴻臚寺卿陳玉厚器督同領兵一萬屯河中,東郡公黎有德將右軍、禮科給事中武良爲督同領兵一千屯横山,左軍屬將范必全屯北布政,分兵防守。

    註:廣平營,辰在武舍社,屬豐祿縣。??江,今在平政、布澤二縣界,屬廣平省。南布政,註見神宗陽和九年。日麗海門,註見陳睿宗隆慶四年。安代,社名。長育壘,在長育社。錦羅江,在錦羅社,今竝屬廣平省豐祿縣。北布政,註見神宗德隆五年。河中,註見神宗永祚九年。横山,山名,在奇英縣,屬河靜省。張福奮,淸化宋山人。阮有進,玉山雲齋人。陳玉厚,嘉林樂道人,神宗陽和庚辰科進士。武良,唐安慕澤人。眞宗福泰癸未科同進士。

    我太宗孝哲皇帝嗣統。

    〈己丑〉七年〈十月以後神宗慶德元年明永曆四年淸順治六年〉秋八月,帝崩。

    在位七年,壽二十歲,廟號眞宗。

    冬十月,太上皇復位。

    帝崩,無嗣。鄭梉遣其子柞率文武臣僚請太上皇復帝位。改元,以是年爲慶德元年。

    葬花浦陵。

    〈庚寅〉神宗淵皇帝慶德二年〈明永曆五年淸順治七年〉春正月,郊。

    〈辛卯〉三年〈明永曆六年淸順治八年〉春正月,彗星見東方。

    冬十月,明遣使來封鄭梉爲副國王。

    〈御批:國無二王,明此辰僅存餘燼,丐以悦人便已,而不知助桀爲虐之甚,可鄙也。〉

    辰明桂王爲淸兵所逼,奔南寧,敕諭梉資其兵餉以助恢復。至是,命官齎敕封爲安南副國王。

    註:大淸一統志:南寧府,屬廣西省。

    〈壬辰〉四年〈明永曆七年淸順治九年〉春三月,宦者黃仁勇謀作亂,伏誅。

    仁勇以宦者得幸,官掌司禮監、少保、郡公,鄭氏賜姓名鄭攬,日益驕縱,陰與家屬陳仁璉潛養妖人,謀唱亂。事覺,仁勇、仁璉等俱伏誅。

    秋八月,鄭梉加封其子柞爲元帥、掌國政、西定王。

    〈御批:是辰人臣皆知有鄭而不知有黎,尚得以人臣目之乎。〉

    從朝臣之請也。

    〈癸巳〉盛德元年〈明永曆八年淸順治十年〉春二月,彗星見東方。

    大赦。

    大赦。改元,以是年爲盛德元年。

    〈甲午〉二年〈明永曆九年淸順治十一年〉

    〈乙未〉三年〈明永曆十年淸順治十二年〉春二月,鄭兵侵南布政。

    夏四月,我太宗孝哲皇帝命順義侯阮有進、昭武侯阮有鎰等將兵攻北布政,破之;范必全以州降。遂進攻河中營,鄭將黎文曉、黎有德敗走。

    鄭將黎文曉嘗遣屬將范必全縱兵過??江,侵掠南布政。阮有鎰行邊,至布政營,以狀聞。我太宗孝哲皇帝乃命阮有進、阮有鎰等率諸軍渡??江襲擊,大破之,必全以州降。遂引兵直抵横山,遇有德軍,擊走之,乘勝進攻河中營。文曉督兵力戰,不敵,乃與有德等走回安場。有進進至石河,鄭參督鄧明則詣軍門降。文曉、有德等再進屯大柰,分兵拒守。

    註:河中,註見神宗永祚九年。横山、??江,竝註見眞宗福泰六年。北布政州,註見德隆五年。南布政州,註見神宗陽和九年。安場,今乂安省莅,在眞祿縣。石河,縣名,屬河静省。大柰,社名,在石河縣。

    夏六月,鄭梉遣鄭杖爲統領,經略乂安。秋八月,鄭杖兵次于樂川,與阮有進戰,大敗,走回安場。

    梉以河中之敗,召黎文曉、黎有德回。文曉以足中飛彈,死于道,追奪誥敕。貶有德爲都督僉事,陳玉厚爲尙寶寺卿,武良爲工科給事中,屬將黎憲、鄭丙等竝罷職。乃遣太保溪郡公鄭杖爲統領,吏部左侍郎阮文濯爲督視,吏科都給事中阮性爲副督視,領十八將,督諸軍經略乂安。八月,進至奇花,分兵屯守。隴郡公武文添領戰船五十艘屯奇羅海口,與我兵相拒。阮有進等聞之,撤回??江。鄭杖至河中,疑不敢進,召諸將問計。阮文濯曰:「有進、有鎰等北渡以來,乘勝遠鬬,銳氣益壯,今無故撤回,此誘我也。不如次于樂川,水步相接,隨機應變,此兵法也。」杖如其言,退屯樂川,遣游兵五百人屯于河中。有進令諸軍分道竝進,遇鄭游兵,擊走之,直抵樂川,鄭兵敗走。有鎰率水軍攻奇羅海口,武文添退回丹涯海口。有鎰遂進入南界海口,阮有勅、黎仕厚等皆望風遁走。有進等乘勝進至彬舍,河南七縣皆來歸附,河北爲之震動。鄭杖與諸將走回安場,分兵防守。有進等撤兵回次樂川。

    註:黎憲,雷陽富豪人。阮文濯,慈廉梅驛人,敬宗隆德三年辛未科同進士。阮性,文江花梂人,敬宗陽和六年庚辰科進士。奇羅海口,今屬奇英縣。樂川,社名,今屬錦川縣。丹涯海口,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南界海口,註見丁先皇太平十年。彬舍,社名,屬天祿縣。乂安藍江之南謂之河南,藍江之北謂之河北。奇花、石河、天祿、宜春、羅山、香山、淸漳,謂之七縣。

    九月,鄭梉遣其子柞爲統領,進兵乂安。旣而召還,遣陶光饒、武文添等領兵鎭守。

    梉以樂川之敗,貶鄭杖爲都督同知,阮有敕等竝罷職。遣柞爲統領,左都督當郡公陶光饒爲督率陪從,戶科給事中潘興造爲督視。率諸軍進至乂安,次于安場。復遣左都督隴郡公武文添爲水軍督率,吏部右侍郎楊湖爲督視,進兵奇花,與我師相拒。阮有進等聞之,撤兵回河中屯守。旣而梉以國內多事,召鄭柞還,畱陶光饒爲乂安鎮守,領諸將次于安場。分遣申文觥、閔文蓮屯接武,賴世辰屯明良恒溪屯,平朗武文添領水軍屯驅犢江,各按境防禦。

    註:接武、明良、下朗,竝社名,屬乂安省天祿縣。驅犢江,屬宜春縣三登社。陶光饒,靑威

    泉甘人。潘興造,天祿平朗人,神宗慶德庚寅科進士。恒溪,〈缺詳〉。

    〈丙申〉四年〈明永曆十一年淸順治十三年〉春二月,武文添、陶光饒與阮有進軍戰于敏牆、平朗,大敗。鄭梉遣其子?爲統領,鎭守乂安。

    有進等將兵襲擊接武,申文觥、閔文蓮等敗走,乘勝進至三制。阮有鎰進兵至鴻嶺,遇鄭遊兵,擊破之,遂進軍至敏牆。文添率水軍登岸,先鋒延略〈缺姓〉急攻之,文添退據藤底。有鎰督兵衝撃,射殺其將祥忠〈缺姓〉,文添敗走。有進率正道兵進至明良,宋有大率上道兵進至平朗山。光饒分兵拒戰,大敗,光饒棄營退回安場。阮有進遂收兵,次于雲葛。光饒上表謝罪,并乞援兵。鄭梉會諸將,問曰:「藩閫之寄,誰能當之?」皆曰:「少保寧郡公鄭?智勇兼備,可委以兵權。若他人,非親將不可用也。」梉從之。乃遣?統領諸將鎭守乂安,光饒、文添皆屬焉。

    註:鄭?,梉之季子。宋有大,淸化朱山人。雲葛,社名,屬石河縣。鴻嶺,山名,在宜春、天祿二縣界分。敏牆,地名。藤底,社名,竝屬宜春縣。

    夏五月,楊智敗鄭兵于南界。鄭?引軍與宋福康戰于大柰。阮有進分道邀擊,大破之。?走回安場。

    ?至軍,督諸軍進至石河,分遣陶光饒、楊湖等領步兵屯于香瀑、大柰,椿郡公黎仕厚、裴士良等領水兵屯于南界;武文添爲督率屯于丹涯。有進會諸將于那庫,遣楊智、阮文喬領水軍,宋福康、扶陽〈缺姓〉等領步兵,分道進擊。楊智進攻于南界。有鎰督步兵接戰,擒獲椿郡公及戰船三十艘,仕厚、士良等皆敗走。智遂進藍江,副將文喬率水兵直抵丹涯,復攻鄭水兵,大破之,文添棄船走。?聞之大驚,退屯活渡。會福康、扶陽等引步兵奄至香瀑,圍光饒軍。?督諸軍赴援,楊湖揮軍前進。光饒得援,開壁迎戰,夾擊于大柰。福康等兵敗,退還河中。?、光饒等率諸軍追至三弄。有進聞之,乃分遣水軍列陣于浮石、潮口、越安諸步頭。遣弘信〈缺姓〉領戰船伏于明良江,有鎰率諸軍伏于南岸,以截鄭兵歸路。?引回,遣其將漕岩、演壽〈竝缺姓〉進至南岸,與有鎰等戰,大敗,死于陣。?兵過平湖,弘信追擊之,鄭兵死者甚眾。?走還安場。

    註:香瀑、天柰,二社名,今屬石河。那庫,今那涇村,屬錦川縣。活渡,津名,失詳。藍江,今在乂安省,注于丹涯海口。三弄,社名,今屬錦川縣。潮口,社名,今屬興元縣。浮石,庯名。越安,南岸,平湖,今改安湖;三社名,竝屬羅山縣。明良江,在明良社,屬天祿縣。宋福康,淸化宋山人。

    〈丁酉〉五年〈明永曆十二年淸順治十四年〉夏四月,鄭梉卒。

    追封誼王,諡隆緒。子柞襲。

    鄭柞下其弟?于獄,遣其子根爲統領,鎭撫乂安。

    先是,太尉寧國公鄭?在乂安,厚撫將士,咸得其歡心。柞心懷猜忌,乃遣其子太保富國公鄭根領諸將往乂安,協同鄭?監軍,以分其權。又遣次子太保壽郡公鄭欐、少傅武郡公鄭棟爲督率,太僕寺卿潘興造、禮科給事中陳文選、戶科給事中馮曰修爲督視,率所屬按應。諸軍竝進。過河南,鄭?屯廣勸,鄭根屯拔擢,各令浚濠築壘,分守要害。?心不自安,乃引軍回安場。根亦領兵回扶隆,伺其動靜。柞令責?以不奔父喪之罪,召還。?麾下鄭槃、張得名等恐禍及己,詣有進軍降。?懼,遂將本部兵馬納于根。根曰:「事已如此,當詣闕待命。」?還,尋織以逆謀,下獄死。乃以根代領其軍,鎭撫乂安。又以黃義膠爲都督同知,潘兼全爲督視。

    註:馮曰修,嘉林亭翰人,神宗慶德四年壬辰科進土。潘兼全,瑞原地靈人,眞宗福泰元年癸未科同進士。黃義膠,金洞黄雲人。廣勸,拔擢,二社名,今竝屬天祿縣。扶隆,社名,今屬興元縣。

    六月,鄭根遣諸將與宋有大軍戰于南華,鄭兵敗走,次于安場。

    鄭根遣黎憲将中軍,黃義膠將左軍,鄭世功將右軍,分爲三道。渡藍江進至南花,襲擊宋有大軍。會福洲人攀鱗〈缺姓〉降于有進,具以鄭軍情告之。有進遣有大列陣以待。扶陽〈缺姓〉引兵伏于南花之西土山。鄭兵登岸未數里,遇有大軍,與戰。有大佯北,黎憲等追之。至西土山,扶陽伏兵猝起。有大回兵,倂力急攻。鄭兵奔潰,我師追至江上。鄭根自率大軍赴援,鄧世功督右軍迎戰,黎仕厚亦督水軍接應。有大軍稍卻。鄭兵遂退回安場。

    註:南花,社名,今南金是,屬淸漳縣。福洲,社名,今祿洲,屬宜春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