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越史通鉴纲目最新章节!

    〈起乙巳黎聖宗洪德十六年盡己未黎憲宗景統二年〉凡十五年

    〈乙巳〉十六年〈明成化二十一年〉春三月,太傅靖國公黎念卒。

    念,黎來之孫,黎林之子。紹平初,以廕授近侍局正掌,歷仕至太傅,加封國公。世臣舊德,爲將幾三十年,屢建大功,威望隱然,爲朝廷重。至是卒,贈太尉,諡貞懿。

    秋七月,申定者試免選令。

    帝以年前考試中免選,多有懐挾,代試者殆萬餘人,冗濫彌甚,敕各處承、憲二司:繼今考試,要得識字能文者。至覆覈辰,尚有曵白不成文者,提調監試官封卷舉奏,自一人至四五人以上,承憲官以貶罷論,本人問以徒罪。〇詔凡士人有學行、試中免選者,竝免賦役半分。

    註:免選,黎貴惇見聞錄:洪德例定六年閱選期,各道承、憲二司預先考試士人,中者免選,補軍伍。

    冬十月,申定嫡庶承祀令。

    諭官員百姓:「凡子孫主祀者,不拘年齒官秩,專由嫡子。若嫡子先殁,卽以長孫。或無長孫,方用嫡次子。嫡妻又無次子,方擇庶子。若長子、長孫不肖,及有疾病不堪繼者,聽告所在官,擇立承祀。」

    十一月,敕課農桑、敦風俗。

    諭承、憲、府、縣:「以辰相視原隰,勸課農桑。地有遺利者興之,人有逍力者督之。歲辰巡行,所至鄉邑,必舉先王禮樂之訓,敕諭開導之文,丁寧晚告。傷化敗俗之事,必懲創之;忠信孝弟之人,必嘉奬之。俾民有餘财,俗皆歸厚,以斯于予治。有能盡心舉職者,承、憲二司各以名聞,候朕褒賞。其有玩忽者,罷職充軍。」〇敕府、縣官:「於農隙辰,照田簿界近,拘集人民,指引官田及世業田,別築界碣,以爲一定永遠之準。」〇舒池縣知縣陳汝爲上言:「天下各處田,地勢高下不同,農功早晚亦異,秋田则二、三月,夏田則十一、十二月耕稼。今有司槩以冬月動興工作,有妨農務。請自今修築工役,承、憲二司詳勘何處,有秋田者冬末,有夏田者春月,各以農隙供役,以從民便。」從之。〇敕府、縣:「凡有沿山海荒田未盡墾者,各行勘實,督民耕墾。」

    註:舒池縣,今屬南定省。

    太子少保陳封以罪下獄死。

    初,封事仁宗,入侍經筵。及後阿附宜民,常無禮於帝。及帝卽位,封爲刑部尚書,以罪貶爲山西承政使。後復召用,尋進太子少保,兼都御史。帝每以邪詔惡之。至是,有告封謗訕,遂下獄死。帝謂阮如堵等曰:「陳封少爲厲德侯舊臣,今事朕,又蓄不臣之心,嘗謗朕,建立明國官號而不用國朝通制,誠叛臣也。」

    註:山西,註見光順十年。

    〈丙午〉十七年〈明成化二十二年〉夏六月,申定官員會試例。

    舊制,官員未中鄕試,均許入會試。翰林院侍書梁世榮請:「自後官員未經鄉試而情願入會試者,在京由奉天府、在外由承司覆覈,如鄕試例,中者方許入會試。」從之。

    〈丁未〉十八年〈明成化二十三年〉春二月,禁稱呼僭妄者。

    親王曰殿下,嗣親王曰府下,公、侯、伯、駙馬、一品曰閣下,二三品曰門下,四五六品曰大夫,七八九品曰官長。敢有僭妄稱呼,竝受之者笞五十、罰錢十貫。

    敕選才望廉勤者,除總兵。

    諭:「總兵一方重寄,不可委用非人。科臺等官,宜選各衙門衛官韜略資望、才幹廉勤者銓除,敢有徇私妄舉者抵罪。」

    冬十一月,大赦。

    〈御批:不知何事而屢赦。〉

    詔朝堂以次議事。

    詔朝堂議事,有敕旨傳問,先六科、御史臺,次六部、六寺、公、侯、伯,五府都督又次之。挨次商論,務要詳明,不得雷同緘默。敢有違者,監察御史糾舉治罪。

    〈戊申〉十九年〈明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幸藍京。

    秋七月,大旱。淸理獄訟。

    帝以久旱,詔內外各衙門淸理獄訟,小訟期五日,大訟十日,毋得淹滯。

    八月,汰冗吏。

    凡內外各衙門吏年老疲軟者,竝罷還民。

    冬十二月,遣使如明。

    〈御批:凡外國事,我史舆中國史各持一說,不免護短,未知孰是。〉

    初,占城旣破,其裔古來挈家赴明告難。明憲宗遣兵送回國,立爲王,傳檄告諭。及孝宗立,遣使來告卽位,并賜綵幣。至是,帝遣覃文禮、王克述、范勉麟賀卽位,宋福林進香,黃德良謝賜綵幣,黃伯楊以占城擾邊告于明。〇明史外國占城傳:成化十七年,古來遣使朝貢,言:「臣國遭安南之難,臣與兄齋亞麻弗菴潛竄山谷。後安南畏懼天威,遣人訪覔臣兄,還以故地。臣兄權國未幾,遽爾隕歿。臣序當立,不敢自專,望賜以冊印。臣國所有土地凡三千五百餘里,乞特諭交人,盡還所侵。」二十年,明帝乃遣給事中李孟暘、行人葉應齏冊,封古來爲占城國王。孟暘等言:「占城險遠,安南構兵未已,提婆苔又竊據其地,稍或不順,反損國威。宜令來使傳諭古來詣廣東受封,幷敕安南悔禍。」從之。古來乃挈家赴崖州,孟暘竣封事而返。舌來又欲躬詣闕庭,奏安南之事。二十三年,廣東總督宋旻以事聞,廷議遣大臣一人往勞,檄諭安南存亡繼絕,迎古來返占城。明帝報可,命南京都御史屠滽往廣東。卽傳檄安南,宣示禍福。募健卒二千人,駕海二十艘,護古來還國。安南以滽大臣奉特遣,不敢抗,古來乃得入。

    註:范勉麟,善才花橋人,洪德戊戌科同進士。宋福林,善才一齋人,洪德甲辰科同進士。黄德良,嘉林午梂人,洪德戊戌科進士。黃伯楊,青威貝溪人,洪德辛丑科進士。

    申定考課法。

    凡考課之法,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方行黜陟。皇宗內外親,竝開國功臣子孫及文武官,有軍功,滿考稱職,應陞一二品者,吏部奏請陞轉如例。若百姓子任官,或軍人以戰功得官,滿考稱職,止陞三品。九年之內,旣以别功陞級,通考又稱職,應陞至二品以上,吏部具奏候旨。諸衙門官屬,在職滿三考者,備將職內事狀,無有過咎,具呈長官覆考,聽與試官。滿三年,受實職爲初考,職內有過咎及特陞者,通計自過咎竝特陞之後滿三年,再定爲初考,六年爲再考。俟滿九年,通考。官將前後職內每考事狀,具實考語,随其官職輕重備奏。吏部參照前後繁簡,各考具奏施行。若有詐妄擅著功能,隱匿罪犯,及長官互相隱匿者,吏部詳撿治罪。若有奇才異能,特旨陞除,不拘此例。〇敕府衛諸衙長官:揀擇所屬將校,有軍功實狀,武藝諳練,及才識廉幹者,聽其畱職。若猥冗僥倖者,舉奏革斥。敢狥私揀擇不實者抵罪。

    〈己酉〉二十年〈明弘治二年〉夏五月,大旱。赦。

    〈庚戌〉二十一年〈明弘治三年〉春二月,東道饑,遣使賑貸。

    辰久旱,東道諸府不能耕稼,民多餓死。帝遣翰林院、科臺、錦衣衛校尉分往各府縣,發倉粟賑貸之。

    註:東道,詳見太祖順天元年。

    夏四月,分天下爲十三處。

    先是,定版圖,分天下爲十二道承宣。至是,帝以占城故地置廣南都、承、憲三司,增定版圖,分爲十三處,曰淸化、乂安、山南、山西、京北、海陽、太原、宣光、興化、諒山、安邦、順化。廣南及中都府,府五十二,縣一百七十八,州五十,鄕二十,坊三十六,社六千八百五十一,村三百二十二,庄六百三十七,栅四十,峝四十,源三十,場三十。又于乂安、順化、安邦、宣光、興化、太原、諒山、廣南各置守禦經略使所。〇敕定析社。令凡社備五百戶,而其餘戶一百以上,由所在摘奏,析爲别社,以增廣版圖。

    註:淸化、山南、山西、京北、海陽、太原、宣光、興化、諒山、安邦、順化,竝註見光順十年。廣南,註見洪德二年。乂安守禦,論蠻、鄭滿、中蠻、阿邦峝、弘禮、平發、澄激,凡七所。順化守禦,腰愈、明靈、海雲、思客、布政、底績,凡六所。安邦守禦,金勒、萬寧、澌廩、池淸、永安、平浪、椰溪、安貧、溪峝,凡九所。宣光守禦,渡麻、諠郎、勢綏、雄關、望博,凡五所。興化守禦,黄横、花貫、天平、羅詫、勇括、沱浪、登璽、石隴,凡八所。太原守禦,鱗尾、淸山、那鑾、?戲、檜沱、果脫、甫田、當州、榜隘、峩塢、那峝、驃輕、永蓬、金滕、掉兒、那通、揀碎、博稔、那爛、弄隘、平泥、化隆、花乾、淰甲、朔洪、婆歡、高屯、墟洞、虎耽、泡泉、懷寧、烏藥,凡二十二所。諒山守禦,嘉靖、鄰關、吞關、伐關、結闗、南効、七源、支稜、律關、徼旺、平陵、樂墟、嘉濮、喬關、公平、博麓、峙虎、鐵屏,凡十八所。廣南守禦,固邊、小壓,凡二所。各所所在,今不可盡考。

    大赦。

    是歲米貴,錢一陌得米二升。

    冬十一月,增築京城。

    〈御批:在德不在險,勞民何爲?〉

    帝懲延寧之亂,發卒修築京城,延廣八里。八月始成。乃造石室殿,立上林苑,以養百獸。

    註:行室殿、上林苑,今竝失詳。

    增置府衛諸軍。

    先是,置錦衣衛二十二司、金吾衛十四司、効力四衛、神武四衛、殿前六衛,及馴象四衛,馬閑四衛、中東西南北五府諸軍,每衛五所或六所,每所二十隊,每隊二十人。至是,諸府衛每所增置副軍各一,竝不抅隊伍,惟自一班至八班,照隨軍收多寡,量定班次。

    註:錦衣、金吾、効力、神武、馴象、馬閑、五府諸軍,竝註見光順八年。

    〈辛亥〉二十二年〈明弘治四年〉春二月,幸西京。

    秋八月,大雨。

    辰日夜大雨不止,水暴漲。敬天殿水深二尺二寸,靑威、淸潭等縣平田水深四尺。命錦衣、金吾二衛指揮校尉,分往疏決雨水之害禾榖者。〇諭羣臣曰:「政事闕失,天示之災。是朕德不洽于民,誠未格乎天以致然也。百姓何辜,不知卿等平日果能憂國奉公,以匡朕不逮乎。將逍遥自適,謀利徇私,以固權位乎。昔我太宗皇帝,君臣一心,明良喜起,和氣致祥,休風可想。逮夫太和、延寧之間,姦臣專柄,變起蕭牆,鑒戒昭然矣。自今卿等尚或因循舊習,旅進旅退,漠不置懷,朕必斷不姑容。如能忠信自持,竭力盡心,朕亦不吝厚賞。當澟思之,毋貽後悔。」

    註:敬天殿,詳見太祖順天元年。靑威,註見平定王九年。淸潭,卽龍潭,註見陳太宗天應政平十四年。

    冬十月,大熟。

    建廣文亭。

    先是,詔令臨辰由部榜示。至是,建亭于大興門外,爲懸治法之所。既成,賜名曰廣文亭。

    註:大興門,註見李仁宗睿武二年。

    〈壬子〉二十三年〈明弘治五年〉夏四月,分遣翰林科臺官讞獄。

    辰獄多畱滯。命翰林科臺等官,分往十三處審讞之。

    冬十月,命翰林官充鄕試典選。

    先是,鄕試典選,臨辰命官,不抅何衙,擇有科目文學者充之。至是,專命翰林官充派,每場四員。翰林專充鄕試考官自此始。

    十二月,大饑。

    〈癸丑〉二十四年〈明弘治六年〉春二月,定朝班。

    凡朝班文武品同者,舊官及年長在右,新官與年輕者次之。品卑而職重者,三品立在二品班,七八品立在六品班。若品高而職輕者,二品立在三品班,四五品立在六品班,餘以類推。如七八品六科官,立在六品班之右。文武奉朝謁官者,照本職仍立班末。

    〈甲寅〉二十五年〈明弘治七年〉夏四月,定花文學生年限選除例。

    先是,例定諸衙門吏均以年限選除州縣貳官,如會試中場者,除州縣正官及經歷庫使等職。惟中書監花文學生不抅定限臨選期,四名選一,長官保舉,由禮部考選彙奏,送吏部覆奏。上等、中等除本監正字,或在內各府首領,臨辰出自特旨。至是,詔花文學生限滿八年以上,諸長官保舉廉勤敏達、閒有曾經差幹,或從征有功者,均由吏部選除,舆諸衙門吏同。

    註:花文學生,黎朝官制典例:中書監花文學生一百人。諸衙吏年限,詳見洪德八年。

    〈乙卯〉二十六年〈明弘治八年〉冬十一月,製瓊苑九歌。

    帝以辰和年豐,萬幾之暇,製成詩篇。一豐年,二君道,三臣節,四明良,五英賢,六奇氣,七書草,八文人,九梅花,協于歌詠,號瓊苑九歌。帝親製序文,自爲騷壇元帥,命東閣大學士申仁忠、杜潤爲副元帥,東閣校書吳綸、吳煥,翰林院侍讀院沖慤、劉興孝,侍書阮光弼、阮德訓、武暘、吳忱,侍制吳文景、范智謙、劉舒茂,校理阮仁被、阮孫蔑、吳權、阮寶珪、裴溥、楊直源、周晥,檢討范謹直、阮盆遜、杜純恕、范柔惠、劉曎、譚愼徽、范道富、朱塤等二十八人賡和其韻,號騷壇二十八宿。

    〈御批:大旱、大雨、大饑者屢而已云云,又相稱目矜誇,殊爲可鄙。不特德未厚量未廣已也。〉

    〈丙辰〉二十七年〈明弘治九年〉春二月,幸西京。

    帝至西京,追思黎志、黎永等祖父勳業,賜黎志白金三十兩、黎永白金二十五兩。

    註:黎志,梁江孕秀人,祖黎林,從太祖平吳有功,從征哀牢,陣死,贈太尉。父黎念,歷事太宗、仁宗、聖宗,爲中興功臣,加封太傅、靖國公,卒贈太尉。黎永,祖黎抄,爲開國功臣,仕至少保。父黎壽域,歷事仁宗、聖宗,爲中興功臣,加封太尉、富國公。志辰爲南軍左都督,永爲北軍左都督。

    不雨,帝親禱。是夕,大雨。

    辰久不雨,带親自虔禱,有製詩章,命阮敦掛于弘祐神祠之壁。是夕大雨。

    註:弘祐祠,註見光順八年。

    閏月,宴羣臣于翠靄洲。

    帝自西京發還,御舟駐翠靄,文武臣僚拜賀,因賜宴焉。

    註:翠靄洲,在珥河南岸,今屬河內省靑池縣。

    皇太后崩。

    太后病。帝與皇太子日夜視疾,弗離左右,湯藥飮食,必先自嘗。日祈禱于宗廟、神祇。至是,崩于承花殿,壽七十六。

    註:承花殿,今失考。

    三月,親試貢士。

    舊制,會試中格及殿試皆不黜。至是,會試舉人取阮文訓等四十三人中格。及帝親試于敬天殿丹墀,詢以治道,召諸舉人入金鑾殿庭。帝親訾其容貌,只取三十人。賜嚴瑗、阮勛、丁鎏三名進士及第,丁?等八名進士出身,阮道演等十九名同進士出身。黜削十三人。

    註:嚴瑗,桂陽蓬萊人,旣第,尚公主,歸家,爲其妻鴆,卒。阮勛,武寧金堆人。丁鎏,靑林安逸人。丁?,下河仙棗人,賜名改爲疆,後改節事莫,官吏部尚書。阮道演,武雷金堆人。集韻:鎏,音畱。訾,廣韻:卽移切,紫平聲,思也,量也。國語:親自訾相。

    夏五月,詔選憲司及府縣州官。

    詔憲察副使:「如有缺員,選進士及諸衙官屬會試中場而勤幹剛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