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越史通鉴纲目最新章节!

    〈起庚辰黎聖宗光順元年盡乙酉黎聖宗光順六年〉凡六年

    〈庚辰〉聖宗淳皇帝光順元年〈宜民天興二年明英宗天順四年〉春二月,有星孛于翼。

    註:孛,漢書音義:妖星曰孛星,光芒四出曰孛,亦日攙搶。翼,大淸一統志:翼、軫,鶉尾之次,屬安南分野。

    宜民分設六部六科,議置府縣州官。

    國初建官,唯置吏、禮二部,戶、兵、刑、工竝六科猶未備設。在外五道,各置行遣,知軍民事。又分設府、路、鎭、縣、州官以隸之。至是,宜民始增置戶、兵、刑、工,與吏、禮二部爲六部。設中書科、海科、東科、西科、南科、北科爲六科。議改置府縣州官。

    註:五道行遣,註見太祖順天元年。國初府路鎭州縣官,竝註見光順六年。六部六科職掌,註見洪德二年。宜民改置府縣州官,今失考。

    夏五月,蚩尤旗見長竟天。

    蚩尤白旗,自東至西,横天散彩。

    註:蚩尤旗,史記天官書:蚩尤之旂,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

    六月,大臣黎熾等誅屯、般逆黨,廢宜民爲厲德侯,誅之。

    宜民篡位纔八月,崇信姦回,誅戮大臣,祖宗法度,一切變?,天下怨之。六月初六日,大臣太保黎熾、黎列、入內點檢平章軍國重事黎凌、入內大行遣黎永長、車騎衛同總知黎念、御前後軍總知黎仁順、御前中軍總知黎仁噲、御前水軍總知鄭文灑、北道僉知鄭鐸、殿前都指揮阮德忠、鐵突左軍大隊長阮煙、殿前司指揮黎燕、黎解等,相與謀曰:「諒山王糾結屯、般,敢行篡弑,天下之大惡也。我等以勳舊之臣,而立於篡弑之朝,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朝退,俱坐於議事堂。熾等首唱大義,殺屯、般于堂前。因閉諸城門,令仁順等勒禁兵,捕逆黨陳凌等一百餘人,盡誅之。定議廢宜民爲厲德侯,逼令自縊。

    〈御批:不愧周勃誅諸呂而立漢文,國有重臣謂此。〉

    謹按:舊史載:平章軍國重事亞郡侯黎熾、黎列、司馬參預朝政亭上侯黎念。查通史,誅宜民辰,黎熾、黎列同爲太保,黎念爲車騎同總知。其亞郡侯、亭上侯,乃帝卽位後始封,今改之。

    註:黎貴惇大越通史:黎凌,篆子,註見平定王十年。阮德忠,宋山嘉苗外庄人。黎念,梁江德江人。潘輝注歷朝憲章職官志:黎初官制,太保,係是大臣重職。點檢平章軍國重事、宰相之職。大行遣,乃是亞相,其親信大臣竝加入內字。鐵突軍,有車騎衛、御前軍,有中、前、左、右、後等號,御前水軍,號爲善掉軍,各置總知、同總知。又分國中爲五道,北江、諒山、太原等路屬北道,道置行遣,次有僉知,分掌軍民簿籍。殿前司,有都指揮使、指揮使,竝是侍內將校之職。鐵突,中、前、左、右、後五軍,軍置總管,管領隊,置大隊長各一。

    諸大臣迎平原王思誠入卽位,大赦。

    諸大臣謀曰:「天位惟艱,神器至重,非大德何以克堪。今嘉王明睿雄略,非諸王比,人心咸屬,天意可知。」卽以乘輿迎于嘉邸。王入,卽位于祥光殿,改元光順,大赦天下。

    謹按:舊史載:大臣謀迎立嘉王。今查,帝初封平原王,及宜民篡位,改封爲嘉王,故改。

    從平原王舊爵,蓋不予宜民之封也。

    註:王諱思誠,又諱灝,太宗第四子。大寶年壬戌七月二十日生。太和三年,封平原王。延寧六年,宜民篡位,改封嘉王。嘉王,黎朝官制,皇子封王,以府爲號。嘉乃嘉興府。平原,註見李太祖順天六年。嘉邸,舊史註:一云西邸。旣誅宜民,往迎恭王克昌。王固辭,乃迎帝于西邸。

    贈內官侍候副掌陶表爵。誅黎得寧。

    初,宜民謀亂,陰結殿前都指揮黎得寧爲內應。宜民盜入宮禁,得寧當直,以禁兵助逆。仁宗及太后俱遇害,內官侍候副掌陶表死之,其家產沒入官。帝旣卽位,贈陶表爵一資,并賜祀田五畝,還妻子田產以旌之。正得寧助逆之罪,誅之。

    註:一資,猶今一級也。黎朝內殿官制:天和宮侍候正掌從六品,誥授茂林佐郎侍候。副掌正七品,誥授謹事郎,贈爵一資。是侍候正掌從六品,誥授茂林佐郎也。

    自二月不雨至于是月。

    癸酉,追上仁宗廟號、皇太后尊諡。是夕,雨。

    自春徂夏不雨。帝旣卽位,爲仁宗及太后發喪,升祔仁宗于廟,上尊號曰欽文仁孝宣明皇帝,廟號仁宗。追上太后阮氏尊諡曰宣慈仁懿昭肅皇太后。是夕乃雨。

    註:黎貴惇大越通史:宣慈皇太后阮氏,諱英,淸化東山布衛人。入侍太宗爲宸妃,生仁宗。太宗崩,仁宗尊爲皇太后。宜民作亂,遇害。

    尊母婕妤吳氏爲皇太后。

    太后吳氏,安定洞滂人。父吳慈,事太祖有功,封太保。太后初侍太宗,封婕妤,生帝于慶芳宮。帝旣卽位,尊爲皇太后。

    註:安定,縣名,今屬淸化省。

    秋七月,敕自今內事毋得宣泄。

    帝懲延寧之亂,敕內密官及內宮人等,凡有詔旨及宮內諸事,不得先與親戚外人宣泄。〇敕天下卜筮道釋之人,毋得與宮人關通。

    敕諸軍講武。

    敕諭五道諸衛及府鎭諸軍總管:「凡有國家,必有武備,今宜各依陣圖,整飭隊伍講肄,使士卒諳習,不忘武備。」

    註:五道衛軍、衛置總管,竝註見太祖順天元年。

    八月,詔改姓氏犯恭慈皇太后諱者。

    帝以恭慈皇太后范氏諱玉陳,榜示中外,凡有姓陳,改著爲程字。

    註:黎貴惇大越通史:恭慈皇太后諱玉陳,雷陽羣來人,太祖之妃,太宗生母。太祖起義辰,后先薨。及太祖崩,太宗嗣位,追尊爲恭慈光穆皇太后。

    詔軍民入粟授官。

    凡軍民情願入粟者,隨其多少,授之官爵,二百石授正七品散職,一百五十石授從七品散職,一百石授從八品散職,其子竝免選,七十石授從九品散職,止復其身。

    冬十月,定功臣等第,進封亞郡侯黎熾爲葵郡公,黎列爲麟郡公,亭上侯黎念爲祈郡公,黎淩等封爵各有差。

    帝初卽位,以黎熾、黎列爲入內太傅,平章軍國重事,封亞郡侯。黎念爲入內司馬,封亭上侯。至是,又命黎熾、黎列等彚列討逆諸功臣等第,奏上。黎仁順以先同唱義,又先斬逆,淩功第一。鄭鐸、阮德忠、阮煙、黎永長、黎逋、黎解次之。黎寶、黎厥忠、黎仁貴、黎栗等四十九人各預有謀議,又次之。其餘阮助、阮言、黎師路等六人,各以次論功。進封黎熾爲葵郡公,黎列爲麟郡公,黎念爲太傅祈郡公,黎淩爲太保,黎壽域爲左都督,黎耒爲右都督,黎康爲文振侯。

    註:劉公道永祿縣志:黎壽域,永祿太堂人,少保黎抄之子。舊史註:黎耒,黎汝覽之子。黎朝官制,勳臣列爵,國公、郡公以府縣爲號。葵郡公是葵州府,麟郡公是茶麟府,祈郡公是祈山縣。

    令官員無子者,準繼子一人承廕。

    凡內外官員應得廕充而無所生男者,許養同姓親戚之子一人承廕。

    註:廕充,黎洪德天南餘暇集:官員廕子,例文武一二品長子、眾子、三品長子不識字,充錦衣術俊士。能讀書,考充崇文館儒生。三品眾子及四五六七八品長子不能讀書,選充羽林衛。能讀書,充秀林局儒生。有吏才,考充內外各衙門吏。

    旌孝弟阮廉。

    廉,應天姆舍人,以孝弟聞。與之匾額,令所在建坊以旌之,復其身。

    註:應天,府名,註見李太祖順天五年。

    敕沿邊毋得與化外人交通。

    帝注意邊備,敕諸路凡在邊境者謹守關隘,不得與外國往來交通。

    給功臣田。

    給功臣三十人世業田,黎熾、黎列各三百五十畝,黎淩三百畝,黎念二百畝,黎仁順一百五十畝,黎壽域、阮師回、黎仁噲等各一百三十畝,鄭文灑以下二十二人田各有差。

    註:阮師回,黎熾之子,預有中興功,封左都督。未賜國姓。

    命黎熾等條列功臣有無賜國姓及其子未陞除者。

    敕宰臣黎熾等條列功臣存沒,有無賜國姓及其子未陞除者以聞。熾因請黎醯、黎受、杜秘、黎昻等如功臣薨歿例。帝曰:「延寧年閒,杜秘、黎醯職重秉鈞,黎昻、黎受身提禁旅,固宜肅淸亂賊,變危爲安可也。卻乃坐視無策,使長鯨漏網,逮至謀事不密被殺,此罪中又加罪也,安得與功臣比乎?」

    註:黎貴惇大越通史:宜民篡位,宰輔大臣杜秘、黎盛、黎昻、黎受等謀殺之,事泄被害。

    定斷訟例。

    凡刑官聽訟,每月三次呈決,永爲例。〇敕:「自今諸訟已決斷而復彊鳴,及爭田土理曲而擅自轉賣于世家者,竝禁。」

    十二月,命黎列等討盆蠻。

    盆蠻酋長盧琴氏竊據山峝,不修職貢。帝命太傅黎列爲督將,太傅黎橊、太保黎淩爲副,領諸軍分道討之。

    註:盆蠻,註見仁宗太和六年。

    揀兵。

    舊制,揀選軍伍,文武六品以上官員子及國子監監生諸色竝免,餘七品以下及軍民諸色,自三男以上止免一丁,餘竝選取。至是,命選丁壯補軍如舊制。

    註:舊制,詳見太宗紹平元年。

    造戶籍。

    以六年爲一期,府縣州官派引社官來京。各將本社戶口名數據實登冩。

    以阮如堵爲吏部尙書。

    阮如堵以杜不汲年老,請致事。帝曰:「汝前受囑記,請以不沒爲北平衛總知,朝議諠騰。今復請以總兵致事,其爲姦欺太甚。宜愼戒之。」〇帝謂阮如堵曰:「君子進治之本,小人進亂之階,朕與卿等宜交相勖勉,用君子去小人,日夜孜孜,以期于治。」〇諭羣臣曰:「黎景徽、阮如堵、范瑜等,率皆阿諛苟悅,至於廟庭議論,緘默不言。惟阮茂、陳鷟、阮善等,憂君愛國,每事盡言。昨者阮茂言事不實,而朕不繩以法,蓋以是報阮茂之能言也。」〇諭阮茂曰:「爾孜孜奉國,善則歸君,雖不企於房、杜,然處煩治劇,敷奏詳明,比於戴冑、彥博亦不爲忝。其賜銀兩奬飾,爾宜益砥礪,期予于治。朕有過失,直言無隱。」

    註:阮如堵,淸潭大蘭人,大寶壬戌科進士及第第二名。阮茂,瑞英碧油人,太和戊辰科進士。

    〈辛巳〉二年〈明天順五年〉春二月,帝幸西京,謁山陵。

    註:西京,卽藍京,註見太祖順天六年。

    三月,雷震承天門。

    帝以雷震,率羣臣降服於承天殿,拜謝天譴。

    註:承天門,詳見太宗紹平四年。

    命諸府縣勸課農桑。

    敕府縣社官等,勸課軍民客勤生業,以足衣食。毋得棄本逐末,及托以技藝游惰。其有田業不勤耕植者抵罪。

    秋七月,地震。

    禁新造寺觀。

    民閒崇佛,多建寺觀,妄求功德。敕諸寺觀無原額者,不得擅造。

    冬十一月,大赦。

    以皇長子鏳生故也。

    十二月,頒訓民大誥。

    頒訓民天誥於天下,自府至州縣各一本。

    註:訓民大誥,今無考。

    以黎弄爲都督、平章軍國重事。

    謹按:黎初官制,武班以都督爲首。平章軍國重事乃宰相之職,俱以文武大臣爲之。黎弄爲都督、平章軍國重事,蓋以武班而兼行相職者也。

    〈壬午〉三年〈明天順六年〉春正月,郊。

    自是春首謁郊,歲以爲常。〇帝諭御史吳士運、汧仁壽曰:「朕新服厥政,春首謁郊,乃循祖宗舊典,卿等卻以爲非,是以古諸藩視我國也。且厲德篡位之辰,士連激揚風憲,仁壽贊畫帷幄,寵遇隆矣。今厲德失國,卿等不能以祿死,眞賣國姦臣也。」

    註:黎朝會典:黎初郊祀,築壇于京城之南。正中壇長十五尺,高五寸,合祀天地。左右壇各長十六尺,高三寸,分祀星辰岳瀆。四圍植木,前開三門。吳士連,彰德祝山人,大寶壬戌科同進士。

    二月,大酺。

    三月,阮師回有罪,貸不治。

    師回與黎念、鄭文灑、黎壽域、阮耒等不合,欲陷之。自作匿名詩,誣其傾危社稷。未及傳播,事發,眾請罪之。帝謂朝臣曰:「師回有中興之功,其父熾有大勳勞於國,宜貸其死。」又諭黎壽域等曰:「此妖詩未必師向所撰,爾等毋以爲仇。」壽域等皆頓首謝。〇楊國朗言於帝曰:「師向與其父熾受人賂銀八十兩。」帝遣司禮監阮盎齎敕,責取原銀囬,戒之曰:「汝有遇勿憚改,庶無後悔。」會又得匿名書,言師回將反。帝諭之曰:「朕膺大寶四年于茲,汝父子一門重圭,叠綬榮盛,於羣臣無比。朕方倚信,雖有此書,無損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