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越史通鉴纲目最新章节!

    〈起癸未胡漢蒼開大元年盡丁酉屬明永樂十五年〉凡十五年。

    〈癸未〉〈漢蒼開大元年明永樂元年〉春二月,漢蒼遷民于升花。

    先是,占城獻占洞古壘,盡移其民而虛其地。季犛分置爲升花路。至是,乃以諸路民無田有財者遣往居之,倂與本路遺民編爲軍伍,仍刺所居州二字於臂。次年,續發其妻子,以從海程,遭風溺死者眾,人心騷然。

    置京畿四輔。

    西都基址旣成,漢蒼又改淸都府爲天昌府、演州府爲靈源府,倂九眞、愛州爲四輔,大吏山爲金甌山。又置京畿巿監,頒秤尺升斗,定鈔價以通貿易。辰商買多嫌鈔弊,又立拒斥高價、閉肆護助之條以罪之。

    註:九眞,註見陳睿宗隆慶三年。愛州,卽淸化,註見黎聖宗光順干年。演州,註見前編屬唐高宗調露元年。

    立太廟及諸寢廟。

    漢蒼令於京城立東太廟以奉本宗、西太廟以奉外親陳明宗、藝宗。又天昌、靈源諸先代冢墓,各稱陵,設立寝廟。

    明使來。

    明成祖初立,漢蒼遣便往賀登極,兼請封爵。明遣行人楊渤齋敕諭陪臣父老,以陳嗣有無及漢蒼誠假,各以實聞。漢蒼復遣使隨遞諸陪臣父老結狀,如漢蒼所稱。明帝信之,封漢蒼爲安南國王。是後明使往來,絡繹道路,有徵求者,有責問者,漢蒼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遣范元瑰、杜滿撃占城,不克而還。

    漢蒼旣得占洞古壘,欲盡取占人之地,預分思義以南板達郎、黑白及沙離牙等地爲州縣,以范元瑰爲水軍都將,胡問副之;杜滿爲步軍都將,杜元拓副之。水步軍合二十萬,竝受元瑰節制,臨陣退怯者斬,田產妻子沒官。軍至占城,大修戰具,圍闍槃城。師行九閱月,糧絕,攻城不克,逐引還。先是,占人求救于明,明以兵船九艘駕海來救,遇元瑰等兵。明人謂元瑰曰:「可速還,師不可久畱。」元瑰等至京,季犛責以不能盡戮明兵。元拓以違將令,徒爲兵。

    註:闍槃城,註見陳睿宗隆慶五年。板達郎、黑白、沙離速,今改,失詳。

    初置廣濟署官屬。

    方士阮大能者,能以火鍼療人病,漢蒼以爲廣濟署丞。廣濟置官屬自此始。

    註:廣濟署,謂醫司也。大能,海陽?山人。

    〈甲申〉〈漢蒼開大二年明永樂二年〉春二月,漢蒼遣使如明。

    先是,占城獻象二,以求緩師。旣而詭辭于明,曰胡氏侵地及邀取貢象。至是明遣使來問,漢蒼遣潘和甫以占所獻象遺之。

    申定試法。

    漢蒼倣元辰三場試法,分爲四場,又以書算爲五場,三年一試,今年鄉試中者免徭役,明年禮部試中者充選補,又明年會試中者充太學生。辰士人初由禮部試中選凡一百七十名,未及會試,尋以明兵來,遂止。

    註:通鑑輯覽:元仁宗皇慶三年始定試法。以前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能,次年二月會試京師,中選者親策之。第一埸明經、經疑二問。第二場舌賦、詔誥章表。第三場策一道,問以經史、辰務。

    改定軍號。

    先是閱定軍伍,選壯而貧者爲助役軍,又改爲陪衛軍。至是分爲左右,號以麟鳳之類,以同姓文武官管之。

    開蓮港,弗克成。

    漢蒼開蓮港,自新平至順化界,以便漕運。泥沙墳起,功不成,逐止。

    註:蓮港,在今廣平省麗水縣水蓮社。

    造戰船。

    辰明欲啓兵爨,漢蒼命造鐵釘船,號載糧古樓船,上有棧道通行,下則二人搖一棹,可便戰鬬。假似載運爲名,實以備明兵也。

    明使來。

    初,陳元輝家奴陳康以陳蓀黨竄老撾,至是由雲南抵燕,改名添平,詐稱陳藝宗子,訴漢蒼僭逆欺詐之事。明遣御史李錡來詰問,錡過關,鞭撲伴送,令急趕路,不計日程。及到館,遍觀形勢而還。李犛恐事泄,遣追殺之,至諒山,而錡已出關矣。錡回,具以漢蒼姦狀奏之。

    註:添平,明史作天平。老撾,註見陳順宗光泰三年。

    〈乙酉〉〈漢蒼開大三年明永樂三年〉春二月,漢蒼遣黃晦卿割地于明。

    先是,思明土官黃廣成奏于明帝,謂祿州乃本州故地。明諭使還,季犛不從,至是又遣使索之。季犛以晦卿爲割地使,晦卿以古樓五十九村還之。旣而季犛責晦卿所還數多明所置土官,密令土人以毒鴆之。

    註:思明,今屬淸廣西省。粤述云:祿州属思明,後沒於交阯,近又勘明復舊,今隸新設之西隆州西林縣。季犛所割古樓之地當卽此。

    饑。令諸路民糶粟。

    路府州縣官點視富者粟數,與民和糶有差。

    夏六月,雷震漢蒼東宮。詔求直言。赦。

    置軍器四庫。

    民有巧藝者皆充役,修造器械備軍用。

    秋七月,漢蒼巡省京路山川及諸海口。八月,還。

    先是,漢蒼令植樁木于諸海口及大江要處,以爲備禦。至是復親行相視,欲知其險易也。

    明遣宦者阮算等來。

    初,明太祖求僧人、火者及按摩秀女,陳帝晛遣遺之,火者阮算、阮道、徐箇、吳信等預焉。後明遣僧人、秀女還,惟畱火者充内官。至是,以算等諳詳本國山川,故遣來覘國也。

    九月,漢蒼?定軍制。

    南北軍分爲十二衛,東西軍分爲八衛。衛十八隊,隊十八人。大軍三十隊,中軍二十隊,營十五隊,團十隊,禁衛都五隊,大將軍統之。

    遣使如明。

    漢蒼屢被明人詰責,乃遣左司郎中范耕、通判劉光庭如明貢謝,欲以息兵端也。明畱耕,而遣光庭還。

    賜諸路父老爵及酺。

    季犛自以年七十,賜諸路父老七十以上者爵一資,婦人賜鈔,京城父老賜爵及酺。

    築多邦城。

    漢蒼以明兵之來,多邦正當其衝,遣黃晦卿築城以捍之。又分東都諸衛軍植椿於白鶴江,以禦明兵之自宣、光來者。

    註:多邦城,在今山西省先豐縣古法社。白鶴江,註見聖宗紹隆五年。

    會內外文武官議戰和之策。

    漢蒼令諸路安撫使赴闕,與京官會議戰和。

    有勸戰者曰:「勿爲他日之患。」北江鎭撫阮均以爲:「宜姑和之,從他所好,以緩師可也。」左相國澄曰:「臣不怕戰,但怕民之從違耳。」季犛以金匣賜之。

    〈丙戌〉〈漢蒼開大四年明永樂四年〉夏四月,明遣督將韓觀、黃中等以兵納陳添平歸國。漢蒼邀殺之。

    初,添平詐稱于明曰:「陳氏後裔惟臣一人,臣舆胡賊不共戴天。伏望迅發六師,用章天討。」李錡之歸也,漢蒼隨遣阮景眞上表謝罪,請迎添平歸,奉爲主。明帝遣行人聶聰齎敕往諭。漢蒼果迎還添平,事以君禮,當建爾上公,封以大郡。漢蒼復遣景眞從聰還報,迎添平。至是,明帝遣韓觀等以兵五千送還。觀畱界首不行。黄中獨攻泠涇關。胡軍敗,大將范元瑰、將軍朱秉忠皆戰死。會聖翊軍將胡問自武高引軍奄至,遂大敗明兵,中夜遁。軍將胡射、陳挺先已截支稜關,明兵不得前。中遣軍醫高景照致書解送添平,言添平云「正是安南國王子,若得送回國,所至無不嚮應。」乃入國以來國人無一從者,顯是虛誕。今將添平交納,願放兵出隘。胡射許之,遂以添平獻捷。漢蒼命斬之,賞功爵各三資。胡射以不能俘獲黃中,止賜二資。文武表賀,卻不受。

    註:支稜,註見黎大行天福二年。泠涇,註見李仁宗廣裕五年。武高,失詳。

    漢蒼遣使如明。

    漢蒼旣殺添平,以三江安撫使陳恭肅爲使、愛州通判枚秀夫副之,僉判蔣資爲從事,如明,辨白添平詐冒之事,請得通貢如故。明皆畱之不遣。

    增募兵。

    漢蒼以明兵一敗,當必復來,令有爵者招募逃亡人爲勇悍軍,置千百戶以管之。又植樁於珥河南岸,連亙七百餘里,諸江及海口俱下捍木。又令北江三帶之民,於大江南岸荒閒處營造家屋,预爲退徙之地。

    註:北江,卽京北,註見黎聖宗光順十年。三帶,註見前編當宋太祖乾德四年。

    秋九月,明遣大將軍朱能、副將軍張輔、沐晟等,率兵伐胡漢蒼。

    初,宦者阮算等言本國富盛,明人已有取之之意。及漢蒼僭逆,屢遣詰責,欲藉爲兵端。至是漢蒼又殺添平,明帝遂決計征之。以成國公朱能爲大將,新成侯張輔、西平侯沐晟爲左右副將,豐城侯李彬、雲陽伯陳旭爲左右參將,兵分二道,刻日齊進。至龍州,朱能卒,以輔代之。輔乃由廣西憑祥進攻坡壘關,直抵富良江。左副將晟亦自雲南蒙自進兵攻富令關,直抵洮江,會于白鶴江,列屯北岸。漢蒼令左相國阮澄、大將胡杜率水步軍禦之。先是,明兵入境,預出榜文,數胡氏之罪,又揚言立陳氏後,以繼絶世而拯斯民。至是,輔、晟等多以木牌分書,順流放下,諸軍見之,罔有鬬志。莫迪、莫邃、莫遠、阮勛皆不得志於胡氏者,迎降於明,明皆授以官爵。

    〈御批:明燕棣與胡季犛亦無以異。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盍反觀何如?均之貪殘而已。〉

    註:龍州、憑祥,屬淸廣西省太平府,均與本國諒山省接界。蒙自,縣名,屬雲南省臨安府,與本國興化省接界。坡壘關,在諒山省文淵縣同登社,今之南關是也。富令關,屬宣光省。莫迪、阮勛等,皆南策至靈人。

    冬十二月,明兵攻多邦城,拔之,遂取東都。

    漢蒼兵與明相持,欲據險不戰,以老明師。沐晟與張輔謀曰:「彼所立栅皆逼江,不可上。惟多邦沙坦,可駐師。雖土城高峻,下設重濠,然我戰具俱備,攻而取之易也。」輔乃下令曰:「賊所恃者此城耳,立功在此一擧,先登者不次賞之。」於是乘夜襲城,以燃火吹角爲號。張輔率都督黄中攻其西北,沐晟率都督陳濬攻其東南,以雲梯附城而上。胡兵拒之,不勝,退入城。旦日,穴城出象以戰,明兵以畫獅蒙馬衝之,翼以神機火器,象退縮。明兵隨象而入,城遂陷。沿江諸軍大潰,退守黃江。明兵乘勝遂循富良江而下,所至焚其水栅,直擣東都,虜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爲久畱之計。

    註:黃江,註見太宗元豐七年。

    〈丁亥〉〈陳帝頠興慶元年十月以前漢蒼開大五年明永樂五年〉春二月,明沐晟大敗胡兵於木凡江,胡兵退保大安海口。

    明左副將晟聞胡元澄駐兵黃江,於是水陸竝進,至木凡江對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縱擊之,晟軍兩岸夾攻,元澄軍大敗,退保悶海口。胡杜、胡射棄平灘,亦走悶口,倂力築壘,以圖持久。會明兵追至,又退保大安海口。侍中陳元祉、中書令陳師賢、建興人阮日堅亦聚眾殺其鎭撫,皆降于明。兩軍對壘,日夜相攻。會暑雨疾疫,明兵以悶海口地濕不可久駐,陽爲退軍,至鹹子關堅寨以待。胡元澄亦迎季犛、漢蒼至自西都,復進黃江,以與明兵相守。

    註:木凡江,在河內省富川縣木凡社,與黃江相接。悶海口,在南定省膠水縣,今堙。平灘,渡名,註見陳仁宗紹寳四年。鹹子關,註見陳仁宗重興元年。大安海口,卽大鴉海口,註見前編李後帝元年。西都,在淸化省〈舊鎮〉永祿〈舊福〉春〈舊花〉街、芳街、西街地,一名胡城,季犛所築,今存。

    三月,胡元澄進鹹子關,明兵邀擊,大敗之。

    元澄、胡杜、杜滿復率水步軍自黃江齊進,胡射、陳挺領南岸軍,杜人鑑、陳克莊頜北岸軍,杜滿、胡問領水軍,合七萬,號二十一萬,俱至鹹子關,艨艟連亙十餘里,横截江中。明兵設伏伺懈,水步二面衝之。胡之步軍不能當,相率竄走,遇伏,俱倒戈赴水死,僅水軍得脫,而糧船沈沒殆盡。辰胡射兵在後,知有伏,不肯進。胡、杜使人讓之,遂進,俱敗。北江安撫使阮希周罵輔爲殘賊,輔殺之。

    夏四月,明兵進攻磊江,漢蒼兵自潰。

    鹹子之敗,季犛及漢蒼率僚屬由海道退走淸化。明兵追之,至磊江,胡軍不戰而潰。魏拭請二胡焚身,曰:「國已亡矣,王者不死人手。」季犛怒,斬之,遂走乂安。

    註:磊江,卽馬江分流,在淸化省永祿縣,下通大吏江。

    五月,明兵至奇羅海口,獲季犛、漢蒼及其子孫僚屬。

    〈御批:重違誓言,巧圖僭奪至此,亦能巧脫否乎。天道昭然不爽,可不畏哉。〉

    張輔知漢蒼遁走乂安,遂與左副將晟從陸路進,分遣柳升率舟師由水路追之,及於奇羅海口,大敗之,獲季犛。次日,又獲漢蒼及其子芮於高望山。右相國季貔及其子判中都无咎、左相國元澄、將軍胡杜、范六材、阮彥光、段?等皆被擒。其餘陳日昭、阮飛卿、阮謹、杜滿,皆已先降于明,惟行遣右參知政事吳免、直長喬表赴水死,免妻阮氏亦死之。〇二胡之到奇羅也,有父老拜謁,曰:「此處名羈黎,上有天擒山,其兆不祥,願勿畱。」怒斬之。至是,果於此就縛。初,漢蒼以晦卿爲升花路宣慰使,以土官大知州鄧悉、范世矜爲腹心,悉與州判阮嚕以功相忌。胡氏敗走,敕制摩奴?難爲升花郡王,以撫占人,令晦卿以遷民及王民委嚕領以赴援,晦卿皆隱不以宣。會占城兵來爭取故地,遷民驚散,晦卿遁回化州。悉、嚕亦領眾水陸繼至,獨?難與占相拒,勢孤力屈,爲占所殺。嚕與悉相攻月餘,嚕不勝,走占城。至是胡亡。占城復據升花,寇化州。明授悉官以禦之,占城引還。悉令人送晦卿歸,至丹台海,自刎死。輔以其首梟東都巿。

    註:直長,官名。高望山、奇羅海口,在今河靜省奇英縣。羈黎,卽奇羅海口。天擒,本名天琴,相傳駱雄王遊此,聞天籟聲,故名。父老不欲漢蒼畱此,故因其近似,以奇羅爲羈黎,又易琴爲擒以怵之。丹台海口,在乂安省宜春、眞祿二縣接界,今會統海門。?,蒲?切,音蓬。

    六月,明改安南爲交阯,設府縣,置官吏,免租稅三年。

    胡氏就擒,明詔求陳氏之子孫立之。官吏耆老皆言陳氏無可繼者。安南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新。明於是改安南爲交阯,設府十七,曰交州、北江、諒江、諒山、新安、建昌、奉化、建平、鎭蠻、三江、宣化、太原、淸化、乂安、新平、順化、升華。直隸布政司州五,曰:廣威、宣化、歸化、嘉平、演州。其他要害,設十二衛控制之。置三司,以尚書黃福兼掌布政、按察二司事,呂毅掌都司,黃中副之,禁差發及停徵諸稅三年。

    明張輔俘季犛、漢蒼及其族黨送金陵。

    張輔遣横海將軍魯麟、都督僉事柳升等,俘送季犛及其子漢蒼、元澄、徹、汪,孫芮、滷、范,弟季貔、貔、子无咎,僞將軍胡杜、段?,僞行遣阮彥光、黎景琦,至金陵獻捷。明帝御殿受之,問季犛曰:「弑主篡國,此人臣之道乎?」季犛不能對。乃悉下之獄。赦其子澄、孫芮。後季犛釋自獄,戍廣西。澄以善兵器,進鎗法,赦,用之。

    〈御批:恨季犛不能如齊慶封之對公子圍,以快千古之耳目也。〉

    謹按:舊史載:季犛至金陵,明假授參政,令人護送,途中殺之。安有擒獲賊首,不正其罪,而卻以計殺乎?殊爲無理。今從明史紀事改正之。

    明詔求山林隱逸才德文學之士及諳練諸技藝者。

    明帝遣張輔等搜訪山林隱逸,懐才抱德,明經能文,博學練事,曉書算,言語利捷,孝悌力田,相貌魁偉,膂力勇健,及曉陰陽醫卜者,送金陵,授以官,遣回莅諸府州縣。奔競之徒相率應命,惟裴應斗辭以眼疾,下齋學生李子構等數人遁隱不出而已。辰諺云:「欲活,入隱林山;欲死,明朝做官。」後黎興,凡仕明之有惡名者皆誅之,遂爲讖語。

    註:下齋,陳初,學生有上齋、中齏、下齋三等。

    明都指揮使阮大有罪,張輔殺之。

    大初爲胡氏臣,降明,以引獲胡氏父子有功,張輔劄授都指揮使。大由是驕矜,多爲不法,荒色縱酒,潛懐異志。輔乃殺之。

    明師還。

    張輔、沐晟引兵還。雷掌都指揮使司呂毅掌布、按二司,黃福鎭其地。輔上所拓地圖,東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相距二千七百里,建設大小衙門四百七十二所。明帝嘉之,賞賜有差。

    冬十月,陳簡定王頠起兵於長安,自立爲帝。

    頠,陳藝宗之次子也。初封簡定王,胡氏改封日南郡王。胡敗,張輔榜收陳氏子孫,竄身潛行至長安謨渡。天長人陳肇基卒,眾從之,稱簡定皇帝,建元興慶。明人攻之,新集之兵不戰而潰,遂走乂安。化州大知州鄧悉聞之,殺明官,以兵水會,因進其女。簡定封悉爲國公,共圖恢復。

    註:謨渡,在今寧平省安謨縣安謨社。

    陳月湖稱王於平灘,明兵擊擒之。

    東潮土豪范振起兵於平灘,立陳月湖爲王,自號忠義軍。明遣兵討之,月湖爲所擒,范振遁。先是,裴伯耆爲陳渴眞裨將,稱南朝忠義臣,出亡于明告難,言:「祖父皆陳執政大臣,母陳近族,幼侍國王,官五品。季犛父子篡弑,因棄官逃遁,伏處山谷,思詣闕庭,披瀝肝腑,展轉數年,始覩天日。竊惟季犛父子篡逆,不恭朝命,願興用伐之師,隆繼絕之義,蕩除姦凶,立陳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