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越史通鉴纲目最新章节!

    〈起己未陳聖宗紹隆二年盡丙戌陳仁宗重興二年〉凡二十八年

    〈己未〉聖宗皇帝紹隆二年〈宋開慶元年〉夏六月,以阮介勳爲大行遣尚書左輔,黎輔陳爲水軍大將軍。

    秋七月,謁山陵,置官監守之。

    〈庚申〉三年〈宋景定元年蒙古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春三月戊辰朔,日食。壬辰,日重暈。

    〈辛酉〉四年〈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春二月,?兵。

    諸路民丁壯者選爲兵,餘充省院局色役及路府縣選鋒隊。

    試吏員。

    試以書算,中者充内令史掾吏。太醫、太祝各司考試,諳通本藝者除本職。

    夏六月,蒙古使來。

    先是,蒙古憲宗遣納剌丁來諭曰:「昔遣使通好,卻乃執而不返,是以有去年之師。逮合二使招安,又見縛送。今特再加開諭,如矢心内附,當自親來。」帝得其書,復曰:「俟降德音,卽遣子弟爲質。」於是蒙古世祖初卽位,復遣禮部郎中孟甲、員外郞李文俊來諭曰:「安南官僚士庶,凡衣冠典禮,一依本國舊制,已戒邊吏不得擅興甲兵侵擾,各宜安治如故。」甲等旣至,宴于聖慈宮,遣通侍大夫陳奉公、諸衛寄班阮探、員外郎阮演如蒙古報聘。蒙古主賜封冊及西錦三金錦六,復定三年一貢,以中統四年爲始。令選儒士、醫人、陰陽、卜筮諸色人匠各三人,及沈香、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磁盞、諸物同至,仍以納剌丁充達魯華赤,往來監治。帝遣楊安養往謝蒙古,以玉帶、繪帛、藥餌、鞍轡報之。

    註:達魯華赤,蒙古官名,譯言掌印官也,所以監治郡縣。

    以昭明大王光啓爲太尉。

    帝兄國康年長,以常才不用,故相光啓。

    吳士連曰:陳家之制,王侯皆居鄕第,朝覲赴京,事畢還第。及入爲相,始總天下事。然但持大綱,權歸行遣,輕者反重,重者反輕,然而不重,煩以事,蓋以保全之也。且如元豐胡虜入寇,王侯皆率鄕兵土豪爲勤王之師;大定之變,又率村庄民備紫繡龍袋之迎,此亦壯維城之勢也。

    註:大定,楊日禮僭號。龍袋,鹵簿也。宋書儀衛志:天子紫繡龍袋。

    〈壬戌〉五年〈宋景定三年蒙古中統三年〉春二月,升卽墨鄕爲天長府,建重光、重彗宮及普明寺。

    上皇幸卽墨行宮,賜酺。鄉老年六十以上者,賜爵二資,婦人絹二疋。因改爲天長府宮曰重光宮,諸帝遜位者居之。西建普明寺,又別建嗣君來朝所御之所,曰重華宮。置兩宮色役,以備供奉及畱守官掌之。

    註:卽墨,註見太宗建中二年。

    三月,詔諸軍演戰陣。

    水步軍各造戰器戰船,演習戰陣于白鶴江浮沙。

    註:白鶴江,在山西省白鶴縣,故名。上接洮沱諸江,下通富良江。

    夏六月,宋使來。

    宋以帝受内禪,詔襲封爲安南國王,加太宗爲大王。

    秋九月,錄囚。

    輕重罪囚,肆赦,惟蒙古來辰降虜者不原。

    〈癸亥〉六年〈宋景定四年蒙古中統四年〉春二月,雨雹。

    三月,雷震天安殿。

    註:天安殿,詳見李太宗天成二年。

    秋九月,疫。

    十二月,暴風大雨。

    〈甲子〉七年〈宋景定五年蒙古世祖至元元年〉春正月,陳守度卒。

    守度雖無學問,而有才略。太宗得天下,皆其謀力,故爲國倚重權,移人主。有劾之者,見太宗流涕曰:「陛下幼冲,而守度權柄太重,將如社稷何?」太宗卽命駕幸其第,以劾者從,具以所言諭之。守度對曰:「誠如所言。」卽以錢帛與之。太宗嘗欲以守度兄安國爲相,辭曰:「安國,臣見也。如以爲賢,臣請致職以讓之;如以爲不賢,則不當舉。若兄弟竝相,謂天下何?」乃止。守度雖貴爲宰相,而凡事罔不加意,以是能輔成王業而保令終也。太宗嘗製生祠碑文以寵異之,然而弑君烝后,皆所忍爲。陳之功臣,李之罪人也。

    三月,以欽天大王日皎爲相國、太尉。

    帝欲以日皎爲太師,固辭不受,蓋慚寫舷之事也。乃加相國二字,拜爲相國、太尉,總天下事。

    註:寫舷,事詳太宗元豐七年。

    秋七月,彗星見東北。

    〈御批:是幸。因親見得當日宋事,故爲附會,安知天道哉!〉

    上皇宴羣臣於延賢殿,忽彗星見東北,長竟天。上皇出視之,曰:「予觀其光芒甚大,其尾甚長,非我國之災。」復命終宴。是年十月,宋帝崩。

    〈乙丑〉八年〈宋度宗咸淳元年蒙古至元二年〉春二月,占城來貢。

    占城自太宗親征,遂一向讋服,歷帝之世,凡六來貢。

    三月,改京師評泊司爲大安撫使。

    諸路安撫考滿則除天長安撫,又考則除審刑院事,始授京師大安撫,蓋重京尹之職也。

    秋七月,大水,赦。

    水溢決機舍坊,人畜多溺死。因赦。

    註:謂機舍,註見李仁宗龍符八年。

    〈丙寅〉九年〈宋咸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春二月,遣使如蒙古。

    蒙古使來頒改元詔及送本年曆書。帝於是遺楊安養齎書如蒙古,請定所貢方物,免索儒、醫、工、匠人,竝請納刺丁長爲達魯華赤。蒙古雖許之,未幾,復責以六事:一,國君親朝;二,子弟八質;三,編民數;四,出軍役;五,輪賦稅,六仍置官監治。

    冬十月,詔王侯置田庄。

    王侯公主及駙馬宮嬪,皆許招集漂流貧乏之人爲奴婢,開墾荒田,立爲庄户。王侯有庄自此始。

    〈丁卯〉十年〈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春三月,定宗室封廕。

    皇宗王侯、公主正派封廕,號金枝玉葉。三世孫封郡王,四世孫賜爵明字,五世孫賜爵上品依五服圖。

    謹按:陳家封廕之制,舊史所載,多不可解。皇次子封上位侯,而諸王長子則封王,次亦封上位侯,旣屬不倫,至於廕敘王侯、公主,三世孫至封郡王,尤爲雜遝之甚,姑俟考。

    夏四月,選儒生能文者充館閣、省院。

    舊制,行遣未嘗用文學之士,惟内人爲之。辰鄧繼爲翰林院學士,杜國佐爲中書省中書令,文學得柄用自此始。

    五月,封弟益稷爲昭國王。

    益稷,上皇次子。聰明好學,通經藝,工文章,小技如蹴毬、圍碁,無不精曉。嘗于第右開學堂,集四方文士,給以衣食,與之講肄,如莫挺之、裴放等二十人皆資用於世。

    註:挺之,海陽至靈人。裴放,海陽人,縣失詳。

    秋八月,定軍伍軍三十都,都八十人,選宗室通武藝、明兵法者管之。

    註:五代史:後唐軍有捧聖都,註都者,軍伍之名。

    封弟日燏爲昭文王。日燏,上皇第六子,生而兩膊有文曰昭文,因以爲封號。

    〈戊辰〉十一年〈宋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春正月,詔宗室王侯,入侍内殿。

    帝嘗謂諸宗室曰:「天下者,祖宗之天下。承祖宗之業者,當與宗室兄弟共享富貴,雖天下共奉一人,分有常尊,而骨肉至親,憂則共憂,樂則共樂。朕與卿等情同一體,卿等當以此語傳之子孫,使人勿忘,則宗社萬年之福也。」至是,詔宗室王侯朝罷,入侍内殿及蘭亭與之宴飲,或日暮不出。設長忱大被,連床同宿,友愛備至。至於朝賀燕饗大禮,則尊卑次位,等級截然。是以當辰王侯,莫不和睦敬畏,無狎眤驕矜之失。

    〈御批:陳氏得力在此,而親昵所以得力而致雜亂,亦在此,事無全利,亦無至害。斯言諒哉!惟所明當與宗室兄弟共享富貴,則非養賢籲俊之意也。〉

    夏六月,大旱。

    秋七月,大水。

    相國太尉日皎卒。

    大饑。

    冬十二月,蒙古使來。

    蒙古遣忽籠海牙代納剌丁爲達魯華赤,張廷珍副之。旣至,帝受詔不拜,謂廷珍等曰:「汝朝官也,我王也,何得與我抗禮?」廷珍曰:「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已而?古遣中書移牒,言其受詔不拜,待介使不以王人之禮,引春秋之義責之。」帝令復云:「介使不宜與國王均禮。况前有諭,凡事必依本國舊俗,受詔奉安正殿,退避別室,此舊典也。」蒙古中書復牒,以爲:「内臣雖微,王命爲重。前詔以國各有俗,不使驟變,故聽用本俗,豈以不拜詔爲從俗哉?」帝不從。尋遣黎陀、丁拱垣如蒙古辯之。

    〈己巳〉十二年〈宋咸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夏五月,地裂,星流。

    六月,旱。錄囚,雨。

    秋八月,大水。

    九月,以靖國王國康爲驃騎都上將軍、知演州。

    帝嘗與國康戲於上皇前,國康作胡人舞,上皇解所御白絮衣賜之,帝亦作胡舞以要之。國康曰:「最貴者皇帝之位,臣不與二郎爭。今至尊賜臣微物,而二郎欲奪之乎?」上皇大笑,仍以衣與國康,盡歡而罷。出知演州之莅纔六月,遂於演州起第,廊廡週迴,極其壯麗。帝聞之,使人往觀。國康懼,乃以其第爲奉佛之。

    註:演州,註見前編屬唐高宗調露元年。

    〈庚午〉十三年〈宋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秋七月,京城水溢。

    九月,帝幸天長行宮。

    〈辛未〉十四年〈宋咸淳七年蒙古至元八年〉春正月,錄囚。

    二月朔,地震。

    三月,以昭明大王光啓爲相國、太尉,總天下事。

    冬十一月,蒙古使來。

    是歲,蒙古改國號曰大元,遣使來諭以八覲,帝以疾辭。

    〈壬午〉十五年〈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春正月,大越史記成。

    先是,翰林學士兼國史院監修黎文休奉命編修國史,自趙武帝至李昭皇,至是書成,凡三十卷上進,詔奬之。

    夏四月,命員外郞黎敬夫會元人,辯疆事。

    元使兀良來,問銅柱舊界。帝命敬夫往會勘,言馬援所立銅柱處歲久堙没,不詳何處。事遂寢。辰宋偏居臨安,屢爲元人侵伐,宋人有挈家以船三十艘浮海來,求附。遂安插于京城外街??坊。

    註:兀良字下疑有漏字,元史失詳。銅柱,註見前編屬漢建武十九年。??,姰字之誤,音荀。

    六月,日盪。

    冬十月,詔求賢良明經者。

    令入侍經筵及充國子監司業。

    〈癸酉〉寶符元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春三月,雷震大興門外七處。

    註:大興門,註見李仁宗睿武元年。

    冬十一月,以仁肅王鑽爲入内判大宗正。

    〈甲戌〉二年〈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秋七月,大水。

    冬十二月,立長子昑爲皇太子。

    選天下之士有德行者八侍東宮。以黎輔陳爲少師兼儲宮敎授,阮聖訓、阮士固充内侍學士。帝親寫詩以訓太子,又製貽後錄二卷賜之。

    註:昑,丘甚切。貽後錄,今失傳。

    〈乙亥〉三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春正月,試太學生。

    先是,取士分京、寨狀元,至是復合爲一。賜狀元陶椒、探花郭忍、太學生二十七人出身有差。

    註:是科榜眼缺名。陶椒,淸化東山人。郭忍,北江安勇人。

    夏六月,朔,日食旣。

    冬十一月,遣使如元。

    先是元又遣葉式掜代爲達魯華赤。帝遣復于元,曰:「達魯華赤可施於邊蠻者,本國爲一方藩屏,而反遣官監臨之,寧不見笑他國,請易爲引進使。」元主不從,復以前六事責之,欲以爲兵端。辰又遣兵巡邊,相視地勢,北邊守臣驛奏,乃命黎克復、黎粹金等如元,欲以息兵也。

    註:粹金,元史作文粹。

    〈丙子〉四年〈宋德祐二年五月以後端宗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春二月,遣陶世光如龍州。

    辰元人欲啓邊釁,故命世光往龍州,以買藥爲名,覘其虚實。

    註:龍州,屬廣西省,與本國諒山省接界。

    三月,日盪星鬭。

    日中有黑子如鷄子大,相盪者久之。又有兩星鬭于中天,一星隕。

    〈丁丑〉五年〈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春二月,帝自將伐稔婆羅,獲其部黨千餘而還。

    註:稔婆羅,蠻洞也。淸一統志作穩婆邏,屬布政府路,今未詳的處。

    夏四月,上皇崩。

    諡曰統天御極隆功茂德顯和佑順神文聖武元孝皇帝,廟號太宗。在位三十三年,遜位十九年,壽六十歲。先是,上皇如御堂,忽蜈蚣緣御衣,驚拂之,堅地鏗然有聲,乃鐵釘也。占之,曰:「丁年之兆。」至是果如所占。其日韶陽公主方坐蓐,忽聞殿鐘連響,曰:「得非不諱耶?」左右紿之,不聽,一慟而逝。國人傷之。

    註:韶陽,公主,上皇次女也。鐘響,李陳舊制,朝鐘動,遇晏駕也。

    五月,大水地裂。

    冬十月,葬昭陵。

    註:昭陵,在龍興府。

    〈戊寅〉六年〈宋景炎三年五月以後帝昺祥興元年元至元十五年〉春二月,疫。

    京城火。

    城外人家夜失火。帝出城令內書家段穹點視救火者。穹按點畢,歷數其先後以對。帝曰:「何以知之?」對曰:「頭髪濡而塵灰惹者是先至而力救也,無汗而塵灰揚者是後至而不及救也。」帝嘉之,封子德曄爲佐天大王。

    六月,大星隕。

    大星南流隕海中,小星千餘隨之,聲如巨雷,數刻乃已。宋亡之兆也。

    秋八月,地震。

    冬十月,帝禪位于太子昑。太子卽位,稱孝皇。羣臣上尊號曰法天御極英烈武聖明仁皇帝〈是爲仁宗〉。尊帝爲光堯慈孝太上皇帝,天感皇后爲元聖天感皇太后。

    元使來。

    元人聞太宗崩,欲因變用兵,遣禮部尚書柴椿自江陵直抵邕州,以達國界。旣至,以帝不請命而自立爲辭,諭命入覲。帝以舊典設宴於廊下。椿弗就宴。翌日,改宴集賢殿,因言生長深宮,未諳風土,不堪入覲,椿乃還。帝遣鄭廷瓚、杜國計齎書如元,元諸臣以爲飾辭,議欲進兵境上,元主未決,畱廷瓚等不遣。

    謹按:元史類編:先是,使路止由鄯闡黎化關〈屬雲南〉,至是命椿自江陵扺邕州,改從別路,廣爲徵索,多所責問,蓋欲尋釁也。舊史卻載:國使黎克復回,遇元兵平宋,改道由湖廣,椿與偕來,頗謬。今從元史改正之。

    〈己亥〉仁宗皇帝紹寶元年〈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春正月,占城來貢。

    帝初卽位,占城使其臣制能吒葉來貢。制能等願畱爲内臣,不納。

    註:占城,卽林邑。註見前編屬晉穆帝永和九年。吒,陟稼切,音姹。

    立皇后陳氏。

    后,興道王國峻長女也,初納爲妃,至是冊立。

    〈庚辰〉二年〈元至元十七年〉春正月,頒官尺、木尺、縫尺同。

    二月,閱民籍。

    冬十月,大熟。

    是歲大稔。茶橋田禾一莖兩穗。

    註:茶橋,鄉名,屬快路,今改失詳。

    命宦者陳雄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