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八识规矩颂讲记最新章节!

    一    首颂诠释

    <八识规矩颂> 讲记,为了解释颂文中许多专用名词,占用了八次的时间。但是以往的时间并没有浪费,如果我们已经了解讲过的名词,现在来读颂文,大半的涵义都能读得懂了。由这一讲开始,进入十二首颂文的讲解,现在先讲前五识颂。

    八识规矩颂颂文的组织,十二首颂文分为四章,分别为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每章颂文三首十二句,前八句颂凡夫位,后四句颂圣贤位。现在来分析前五识颂,在凡夫位的八句颂文中,前四句分为缘境、识量、性别、界地、相应五个主题,后四句分为依缘、业用两个主题; 在圣贤位的四句颂文中,包括智力、转依、果德三个主题。现在先看前四句颂文: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

    在首颂四句颂文中,包括缘境、识量、性别、界地、相应五个主题,分述如下:

    一、缘境: 性境,是三境之一。经云:‘法不孤起’ ,又说:‘心因境有’。心识生起,要因缘具足,而境,就是四缘中的所缘缘。境有三类,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前五识所缘的,只是性境,不缘独影境和带质境。因为前五识是感觉器官,只缘‘色法’,不缘‘心法’。色法,是第八识中实种所生,有实体之相,且得境之自相者。此如镜之鉴物,故为性境。

    二、识量: 量指三量————现量、比量、非量。五识缘境,是根、境对照而生识 (即五遍行心所的触,触者三和。) 这是直接感觉,初一刹那,无筹度心,不带名言,所以是现量而非比量; 到堕入第二念,种种分别生起 (即第六识五俱意识生起),这时就有比量和非量了。

    三、性别: 性别是指善、恶、无记三性,心王生起,与善心所相应者,就是善; 与烦恼心所相应者,就是恶; 与善或烦恼心所均不相应者,就是无记。五识是感觉器,本来没有善恶,但以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与之俱起,五俱意识随著前五识缘境而了解分别,因而善或烦恼心所与之相应,或善、烦恼不起一而是无记,这时前五识随著第六识的行动,亦就通于三性了。以上三项,就是首句‘性境现量通三性’的解释。

    四、界地: 界地,指的是三界九地。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九地,是欲界的五趣杂居地; 色界的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 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我们所依托、生存的世界,是欲界、五趣杂居地。欲界的范围,上有六欲天————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大梵天,中有人界四洲,下至无间地狱。生活在欲界的众生,即所谓五趣————天趣、人趣、畜生趣、饿鬼趣,地狱趣。五趣即是五道,如果再加上阿修罗道,就成为六道了。

    颂文第二句‘眼耳鼻三二地居’ ,所谓二地,是指欲界的五趣杂居地,及色界的杂生喜乐地。杂生喜乐地的范围,初禅三天皆属之。欲界有段食,除眼、耳、身三识外,尚须以鼻识嗅香,以舌识尝味,所以五识俱全; 若至色界初禅天的离生喜乐地,初禅天人,以禅悦为食,不食段食,故鼻舌两识无用,故只有眼、耳、身三识,所以称眼、耳、身三识‘二地居’,居是止的意思,眼、耳、身三识,亦只以初禅天为止,若到二禅天的定生喜乐地,其静虑之心,专注于第六识间,前五识都不现起(此界众生化生,有微妙色身,为庄严身相,五根完整,唯不起用。)所以欲界众生,八识具备; 色界初禅的离生喜乐地,前五识的鼻、舌二识不起作用,只有八识中的六识; 到二禅天,眼、耳、身三识亦不起用、、、、

    五、相应: 心王生起,必有心所与之下相应,而与前五识相应的心所,共有三十四个,它们的名称是: 五遍行心所,五别境心所,十一个善心所,两个中随烦恼心所,八个大随烦恼心所,还有根本烦恼中的贪、嗔、痴三个心所。

    遍行心所,是遍及于一切心、一切时、一切性、一切地,所以是必然生起的,前五识与五俱意识同起,而与意识相应的五别境心所,亦导引前五识对所缘之境、发起希望、决定、明记、专注、和抉择的作用。前五识既然通于三性,所以有时与善性相应,故十一个善心所全俱; 有时与不善相应,所以根本烦恼中贪、嗔、痴,中随烦恼的无惭无愧,大随烦恼全部,亦参与前五识的活动。

    二    次颂诠释

    前五识颂的次颂,有两个主题,一者是依缘,二者是业用,我们且看颂文: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以上颂文,前两句说的是五识的依缘,后两句说的是五识的体用,分述如下:

    一、依缘: 五识依于五根生起,随根立名,根名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亦名眼、耳、鼻、舌、身五识,而根有两种,一者外根,一者内根。外根不能生识,生识的是内根。外根又名扶根尘,就是我人视觉可见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 <楞严经> 云:‘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瓜,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类。’此称为扶根尘者,以其为扶持内根的尘法。内根又名净色根,亦称为胜义根。佛经上说,内根为清净四大所成,质净而细,犹如琉璃,肉眼不可见,唯佛眼天眼可见之。不过若以现代科学知识来看,内根就是五种感觉器官的神经纤维,和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五种感觉器官生起五感觉 (识) ,而由第六识了解分别。

    心识生起,必仗因托缘,生识之缘共有九种,而各识全缺则不相同,此已在第六讲中叙述。眼识生起须九缘具足,此处再加以说明如下:

    1、根缘: 眼识以眼根生起的助缘,如眼根损坏,则眼识不能生起。

    2、境缘: 眼识以色境为所缘缘,无境不能生识。此即心法四缘之一。

    3、空缘: 眼识是离中取境,识与境之间必须保持距离 (空间) ,否则识不生起。

    4、明缘: 眼识生起须以光明为助缘,否则不能了别。

    5、作意缘: 眼识了境,须以作意力为助缘,若无作意力,则视而不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