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玫瑰战争史 1377-1471最新章节!

纳为己用。软禁爱德华四世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发现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平定兰开斯特派组织的暴乱,其中一场暴乱特别棘手。在英格兰最北部靠近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边界的地方,兰开斯特派的支持者布兰斯珀斯的汉弗莱·内维尔[43]发动叛乱。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还没有准备好与亨利六世休戚与共,无法应对这场叛乱。光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人的名号不足以一呼百应。因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假借爱德华四世的名义发表了一份宣言,但对这份宣言,人们刻意置若罔闻。最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无计可施,只好将爱德华四世从米德尔赫姆城堡放了出来,让他以国王的身份自由前往约克平息叛乱。[44]爱德华四世恢复自由身后,人们才以勤王的名义加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军队中。英格兰北方的叛乱才得以迅速平定。爱德华四世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便返回伦敦。[45]1469年10月13日,爱德华四世带着一批包括贵族和平民在内的追随者到达伦敦。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留守英格兰北部。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一路陪同爱德华四世,但没有随爱德华四世一起进入伦敦。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也没有跟随爱德华四世返回伦敦。在公开场合,爱德华四世宣称,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对这三人,英格兰王室的其他成员或许有更真实的看法。[46]

    切普斯托城堡遗址

    沃里克城堡

    1469年结束前,英格兰贵族大议事会在伦敦召开,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出席了本次会议。1469年的和平结束了。英格兰政府的官员发生了一些变动。爱德华四世年仅四岁的大女儿约克的伊丽莎白与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的儿子兼继承人贝德福德公爵乔治·内维尔订下婚约,内维尔家族再获殊荣。如果爱德华四世没有儿子,那么年纪轻轻的贝德福德公爵乔治·内维尔将来可能以长女婿之名继承英格兰王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长女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已经嫁给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这样看来,无论遵照哪种英格兰王位继承规则,似乎总有一天内维尔家族的某个分支将登上英格兰王位。

    然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等不及那天的到来。1470年年初,林肯郡出现新的祸患。祸患源自林肯郡居民反对“征发”。[47]英格兰王室的一位官员,也是林肯郡的地主,提出征发要求。林肯郡的反叛军中很快出现理查德·韦尔斯男爵的儿子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理查德·韦尔斯男爵来自古老的兰开斯特家族,曾在“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中担任过将领。然而,人们认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才是林肯郡叛乱的幕后黑手[48]。起初,爱德华四世并没有怀疑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天,爱德华四世准备与约克大主教乔治·内维尔共进晚餐,并且会见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宴会开始前,菲茨沃尔特勋爵在爱德华四世耳边轻声报告说,附近埋伏着一百名武装分子意欲抓捕、劫走爱德华四世。爱德华四世立刻起身上马逃离是非之地。他一路狂奔,直到安全抵达温莎。[49]然而,此时,爱德华四世并没有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谋害自己的真凭实据。因此,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暂时相安无事。

    1470年春见证了英格兰王国内的诸多风云变幻。爱德华四世毅然决然向林肯郡叛军出击。众所周知,尽管很长一段时间内,爱德华四世做事拖拉粗心,但一旦开始执行某项计划,他很可能马到成功。1470年3月月初,[50]爱德华四世亲自率军来到林肯郡。一般认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会随行勤王。然而,尽管爱德华四世召唤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但二人更乐意留在沃里克城堡[51]。这样,他们或许能与南下的林肯郡叛乱分子会合。但爱德华四世行动迅速,已经率军直奔林肯郡。1470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在拉特兰郡的恩平厄姆率军迎战林肯郡的叛军。爱德华四世有一大批追随者,“据说,在英格兰从没见过如此多能人异士,在战场上也从没见过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队。”[52]爱德华四世披挂上阵时,胜利总是如影随形,这次也不例外。林肯郡叛乱分子根本抵挡不住爱德华四世军队的进攻。英格兰王国炮兵部队撕开了林肯郡叛军的队伍。趁滂沱大雨,林肯郡叛军逃离战场。“扔掉外套,逃跑起来更轻便。”[53]因此,这次战役称为弃衫原野战役。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及其三名部下被捕并被斩首示众。但据说,爱德华四世“大发慈悲,赦免了愚昧无知且无辜清白的平民士兵”。[54]临死前,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供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是林肯郡叛乱的幕后元凶。如果叛乱大功告成,那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有意扶持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为英格兰国王。

    恩平厄姆战役阻止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与林肯郡叛军会合。运用速战速决的策略,爱德华四世平定了林肯郡的叛乱。看到眼下大势已去,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仓皇北逃。首先,他们逃到切斯特菲尔德。然后,他们来到曼彻斯特,希望得到兰开斯特派的援助。[55]但与此同时,爱德华四世挥师北上,对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一路跟踪追击。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不敢耽搁,再次匆匆南逃到埃克塞特。随后,他们逃到达特茅斯。由于在达特茅斯海军中很有威望,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弄到了几艘小船,载着他自己、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及各自家眷远赴加来。事实上,爱德华四世并没有穷追不舍。在约克,他停下来欣然接受当地乡绅向他表示忠心。然而,爱德华四世不能再让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弟弟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继续做诺森伯兰伯爵。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既没有参加雷德斯代尔的罗宾领导的起义,也没有卷入威洛比·德·埃雷斯比男爵罗伯特·韦尔斯领导的起义,但他作壁上观,没有鼎力相助爱德华四世平叛。1470年3月25日,[56]爱德华四世剥夺了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的诺森伯兰伯爵爵位,并且将这一爵位归还给珀西家族。作为安慰,爱德华四世将约翰·内维尔的爵位高升一级,赐予他蒙塔古侯爵。对约翰·内维尔来说,与痛失古老的诺森伯兰伯爵爵位及财富特权相比,这次爵位晋升可谓微不足道。

    爱德华四世大获全胜,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伟大的“造王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也成为一名逃亡者,沦为不折不扣的海盗,在英吉利海峡肆意劫掠。然而,不到六个月时间,命运之轮再次突然逆转,轮到爱德华四世流亡海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再次成为英格兰“造王者”。又过了六个月,命运之轮再次转动,爱德华四世安然无恙,重返英格兰,再没有“继续逃亡海外”。

    1470年剩下的日子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作为令人惊叹。将近1470年4月月底,在加来附近,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定露过面。爱德华四世怀疑加来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目的地,便下发特别命令,告诫加来副官约翰·温洛克爵士不得放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进入加来。[57]约翰·温洛克爵士虽然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故友,但不敢违抗王命。此外,加来商人与勃艮第的商业往来频繁,勃艮第公爵查理告诉加来商人自己支持英王爱德华四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尽管曾率军狂轰滥炸,试图强行攻入加来,但最终,他被加来拒之门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乘坐的小船停泊在锚地。他的女儿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随丈夫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一起出逃。此时,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生下一个儿子。据说,由于缺衣少食,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不得不恳求加来副官约翰·温洛克爵士特别照顾,给刚刚生产的克拉伦斯公爵夫人伊莎贝尔·内维尔送两壶酒。[58]随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航行到诺曼底,抢劫了沿途遇到的所有佛兰德斯及英格兰商船,并且将这些商船上的船员扔进大海。[59]1470年5月6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登陆阿夫勒尔,他的部下售空从商船上抢来的战利品。为报复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对佛兰德斯商船的抢劫,勃艮第公爵查理扣押了安特卫普集市上的所有法兰西船。

    1470年6月和1470年7月,一场历史上绝无仅有,最颠覆传统的伟大外交革命发生了。中世纪接近尾声之际,似乎所有举世公认的思想都被彻底摧毁,取而代之的是机会主义信条。“君主如果想自保,那么必须知道如何做坏事。”为在世上站稳脚跟,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愿意不择手段,弃善作恶。[60]他将打倒一位强大的英格兰国王,复辟一位软弱无力的英格兰国王。

    这场重大外交革命中的另外两方是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和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显然,他们各怀目的。说服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让她同意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共举大事必定费了很大一番功夫。在摧毁兰开斯特家族的人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是最坚决的罪魁祸首。正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亲自用皮带捆绑了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丈夫亨利六世,并且押送他到伦敦塔软禁,让他脸面尽失。也正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质疑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英格兰王位继承权的合法性。此时,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虽然接受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援助,但没有背信弃义,没有背叛自己旧日的朋友。她知道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但既然他已经准备为自己效犬马之劳,就不想判断他是何动机,而乐意接受他的援助。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也没有任何理由拒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于千里之外。保卫法兰西王国是路易十一的职责。路易十一曾提出与爱德华四世缔结和平联盟,但惨遭拒绝。爱德华四世并不恭敬有礼,反倒不屑一顾,断然拒绝与法兰西王国缔结和平联盟的建议。对法兰西王国来说,英格兰王国-勃艮第公国联盟是个心腹大患。[61]历经百年动荡后,法兰西王国刚刚排除万难实现国泰民安。如果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能辅佐兰开斯特家族复辟,那么法兰西王国将成为兰开斯特家族的盟友,路易十一自然不会对此表示反对。就这样,在法王路易十一的巧妙斡旋下,一大联盟逐渐形成。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达成协议,筹备最后一搏,反攻约克家族对英格兰的统治。

    15世纪70年代的路易十一

    当时,人在法兰西的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正通过自己的追随者,著名的律师约翰·福蒂斯丘,催促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借给她一支远征军攻打约克派。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内心满含对爱德华四世的愤恨来到法兰西。对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顾问们来说,联合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是不容错过的天赐良机。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的顾问们竭尽全力,最终让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放下芥蒂。[62]当然,路易十一也从中竭力撮合。在昂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进行了二十天的认真协商与谈判。最终,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被说服接受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支持。她接受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下跪道歉,应允她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和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小女儿安妮·内维尔的婚事。[63]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将协助亨利六世重登英格兰王位。亨利六世驾崩后,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和安妮·内维尔王妃将继承英格兰王位。如果他们无嗣,那么英格兰王位将由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继承。根据这一安排,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更渺茫了。克拉伦斯公爵乔治·金雀花实力过于弱小,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之前只是出于权宜之计与他联合,并且将其视作真正可靠的助手。

    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和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刚刚结盟,就争分夺秒开始筹备一支强大的远征军。与此同时,英格兰王国还没有危象毕露,爱德华四世仍然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勃艮第公爵查理不愿失去英格兰王国这一重要盟友,不断向爱德华四世发出警告,提醒他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将卷土重来,极大威胁爱德华四世的王位。[64]事实上,爱德华四世采取了一些举措,但远远不够。他派出一支舰队,由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指挥,在英吉利海峡巡逻,但似乎并没有为英吉利海峡带来长治久安。勃艮第公爵查理更主动积极。他甚至派遣一支舰队长期封锁塞纳河,阻挡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远征军出海。然而,1470年9月,一场狂风迫使勃艮第公国的舰队暂时放弃警戒。于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远征军得以畅行无阻。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及家眷留守法兰西王国静候佳音。1470年9月8日左右,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率领一支人数未知的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德文郡的达特茅斯登陆。[65]德文郡民众热烈响应。很快,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招募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

    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下跪向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道歉

    尽管勃艮第公爵查理不断发来警报,但爱德华四世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爱德华四世正带领一支军队在约克郡平息一场小规模叛乱。毋庸置疑,这场叛乱是有意安排的,以引诱爱德华四世来到约克郡,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听闻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已经在英格兰登陆,并且英格兰王国国内军务空虚,无军队防守,爱德华四世得出结论,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溜之大吉。爱德华四世如果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必定会殊死抵抗,他可一点也不胆小怯懦。可惜爱德华四世从英格兰北方新招募的军队还没赶来。此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弟弟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正在庞蒂弗拉克特。对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爱德华四世宽厚仁慈,深信不疑。然而,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以怨报德,准备在爱德华四世到唐克斯特过夜时,密谋绑架他。在英格兰北部,蒙塔古侯爵约翰·内维尔势力强大。爱德华四世从一个间谍那里听说这一密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凶险后,快马加鞭逃往诺福克郡的金斯林。金斯林停着一艘小船及两艘佛兰德斯的船。1470年10月3日,[66]爱德华四世两手空空,没有带任何行李钱财,匆忙登船,启航前往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的领地。[67]

    爱德华四世痛失英格兰王国出人意料,并且震惊了当时的观察家。著有《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的修道士编年史家曾解释说,这应归咎于英格兰人的冷漠无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及其部下抵达德文郡时,人们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与其加入,不如无微不至地服侍。”此时,对玫瑰战争,英格兰普通民众似乎已经兴味索然,甘愿接受任何人称王,只要他的实力足够强大,有本事从对方手中夺取英格兰王位。勃艮第公国的官员菲利普·德·科米纳英明机敏,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爱德华四世的逃亡。“看到可怜悲惨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以这种方式落荒而逃,并且被自己的臣民追杀,实在出人意料。爱德华四世安逸享受了十二年或十三年。与当时任何一位君主相比,他享受得多得多。”[68]爱德华四世一直放纵自我,粗心大意,似乎不假。实际上,在危难时刻,爱德华四世表现得精力充沛,勇敢无畏。但危机过后的相对安定的和平时期,他既不深谋远虑,也不小心谨慎。值此紧要关头,爱德华四世如果拥有八百名[69]英勇不屈的追随者,本可以打一场漂亮仗。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样做会让他亡命失国。当然,爱德华四世逃之夭夭不是因为缺乏勇气,他的出逃只表明他意识到有必要谨慎行事。国易失,同样易复得。爱德华四世复辟英格兰王位后常常引以为戒。他再也不会重蹈覆辙,让英格兰王位从自己手中溜走。

    菲利普·德·科米纳

    虽然爱德华四世的船队惨遭汉萨同盟的一些与英格兰人不和的“东方人”追赶,但幸运的是,他顺利航行到荷兰,在弗里斯兰的阿尔克马尔港抛了锚。勃艮第公爵查理派出的荷兰总督德·拉·格鲁图伊思领主路易·德·布吕热来到爱德华四世面前,表现得心慈人善。出逃时,爱德华四世手头拮据,只能拿给船长一件貂皮衬里长袍代做路费。德·拉·格鲁图伊思领主路易·德·布吕热将爱德华四世及其追随者带到海牙,并且捎信给勃艮第公爵查理,告诉他爱德华四世抵达的消息。[70]

    与此同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只花了十一天时间[71]就让一直囚禁在伦敦塔内的亨利六世重新成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仓皇出逃等于公开承认任凭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支配英格兰王国的事务。此外,返回英格兰一段时间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追随者似乎多了起来。兰开斯特派的贵族领主们自然会蜂拥而至,因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代表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并且意欲帮助亨利六世复辟。作为众多英格兰人的典型代表,许多中立者也前来投奔他。中立者希望与复辟的兰开斯特家族和平共处。不过,逃离英格兰时,爱德华四世留下许多莫逆之交。此时,爱德华四世托忠心耿耿的宫廷内侍威廉·黑斯廷斯男爵带话,叮嘱这些朋友暂时归顺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并且伺机而动。[72]爱德华四世的朋友听从了他的建议,静静等候爱德华四世归来。这解释了为什么兰开斯特家族的复辟只是昙花一现,也解释了为什么爱德华四世的地位根深蒂固。众所周知,[73]伦敦人是爱德华四世的朋友,而伦敦是英格兰王国的心脏。

    德·拉·格鲁图伊思领主路易·德·布吕热

    一段时间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帮助兰开斯特家族复辟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伦敦人没有作抵抗。1470年10月6日,[74]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军队进入伦敦,控制了伦敦的主要场所。进入伦敦后,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第一步是前往伦敦塔,恢复亨利六世的王位。1465年以来,亨利六世一直被囚禁在伦敦塔内,但受到善待。亨利六世可以偶然见见朋友,安之若素地忍受囚禁之苦。[75]1465年,正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亲手将亨利六世带到伦敦塔,并且大喊:“叛国贼,叛国贼,快瞧瞧这个叛国贼。”此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又宣布亨利六世为英格兰国王,并且护送他到威斯敏斯特宫为其恢复英格兰王位。[76]1470年10月13日举行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游行。亨利六世的加冕地点在圣保罗大教堂。亨利六世被当众戴上王冠,这位可怜的国王“千依百顺,缄默不言,像一头牛犊一样接受加冕”。[77]所有的法律再次以亨利六世的名义颁布,所有诏书和特许证都注明“亨利六世治下第四十八年”。但兰开斯特家族复辟并没有带来多少欢声笑语。甚至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带到伦敦的肯特士兵趁机四处洗劫了伦敦市民的家园。[78]

    注解:

    [1]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564篇,注释1。————原注

    [2]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3页。————原注

    [3]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国内民众普遍不满”。————原注

    [4] 参阅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纽约,斯克林纳和阿姆斯特朗出版社,第2章,第321页,注释1。————原注

    [5]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4页。————原注

    [6] 试比较,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译著),伦敦,1823年,第1章,第253页————“爱德华四世,既是约克公爵,又是英格兰国王,掌管英格兰王国,国泰民安。”————原注

    [7] 威廉·斯塔布斯:《英格兰宪法史》,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第3章,第287页到292页,仔细记叙了约克家族掌权时期,司法裁决的残忍。然而,应该注意到作者威廉·斯塔布斯并没有详述滥用“私党与庇荫”体系。————原注

    [8]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原注

    [9] 里辛的格雷:1463年,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叔叔肯特伯爵威廉·内维尔逝世,肯特伯爵威廉·内维尔与肯特伯爵埃德蒙·格雷间没有继承关系。————原注

    [10]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3页。试比较,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21页,注释3。————原注

    [11]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原注

    [12]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5页。————原注

    [13] 参见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21页,注释6。————原注

    [14]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6页到第787页。————原注

    [15]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6页到第787页。————原注

    [16]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7页。————原注

    [17] 参阅柯克:《“大胆”查理》,第1章,第416页到第419页。————原注

    [18]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7页。————原注

    [19] 参阅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26页,注释5。————原注

    [20]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52页;柯克:《“大胆”查理》,第1章,第421页,注释26。————原注

    [21]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8页。————原注

    [22]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88页。————原注

    [23]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90页。————原注

    [24]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91页。————原注

    [25]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2页。————原注

    [26] 威廉·伍斯特:《布里斯托尔史》,第792页。————原注

    [27]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78页到第579页;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37页。————原注

    [28]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2页。三一主日,即1459年5月28日。————原注

    [29] 声称罗德斯代尔的罗宾有六万追随者可能是中世纪惯有的夸大之词。参见《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5页。————原注

    [30] 拉斐尔·霍林谢德:《编年史》,第3章,第672页。————原注

    [31]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原注

    [32]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16篇。————原注

    [33]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19篇。————原注

    [34]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79页。————原注

    [35]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80页;《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6页记载,里弗斯伯爵理查德·伍德维尔及其子约翰·伍德维尔仓皇出逃。————原注

    [36]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记载战役爆发日期为1469年7月24日。————原注

    [37]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6页。————原注

    [38]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6页。————原注

    [39] 詹姆斯·拉姆齐认为这个村庄就是距离凯尼尔沃思两英里的豪尼里。参见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43页。————原注

    [40]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47页。————原注

    [41]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80页到第581页。————原注

    [42] 参阅林加德:《英格兰史》,1849年,第4章,第170页。————原注

    [43] 布兰斯珀斯的汉弗莱·内维尔是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远亲。————原注

    [44] 1469年9月15日,爱德华四世到了约克郡。参见约翰·帕斯顿:《帕斯顿信札》,第725篇。————原注

    [45]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58页。————原注

    [46]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36篇。————原注

    [47] 指君主以低于市场价的固定价格购买供应品、使用车马的权利。

    [48] 勃艮第的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587页到第588页。————原注

    [49] 林加德:《英格兰史》,1849年,第4章,第172页,注释1,记载这次宴会日期早于1470年复活节。————原注

    [50]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2篇。————原注

    [51] 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48页,注释4。————原注

    [52]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3篇。————原注

    [53] 拉斐尔·霍林谢德:《编年史》,第3章,第674页。————原注

    [54]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61页。————原注

    [55]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3篇。————原注

    [56]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743篇。————原注

    [57]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03页。————原注

    [58]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56页。————原注

    [59]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03页到第604页。————原注

    [60]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第15章。————原注

    [61] 1470年6月22日,路易十一告诉杜·普莱西斯,他的计划是通过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使英格兰再次陷入混乱”。引自柯克:《“大胆”查理》,第2章,第33页。————原注

    [62] 参阅约翰·福斯蒂丘:《英格兰政体》(查尔斯·普拉默编),第69页。————原注

    [63]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08页。————原注

    [64]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0页到第263页。————原注

    [65]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拉斐尔·霍林谢德:《编年史》,第3章,第675页。————原注

    [66] 詹姆斯·拉姆齐,《兰开斯特和约克》,第2章,第357页,注释1。————原注

    [67]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62页到第463页;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5页。————原注

    [68]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6页。————原注

    [69]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6页。————原注

    [70]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8页到第269页。————原注

    [71]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7页。————原注

    [72]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65页。————原注

    [73]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77页。————原注

    [74]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2页.————原注

    [75] 《克罗伊兰编年史续集》,第439页。————原注

    [76] 菲利普·德·科米纳:《菲利普·德·科米纳回忆录》,第1章,第270页。————原注

    [77]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612页。————原注

    [78]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183页。————原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