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六事箴言最新章节!

相,兄子欲举进士,旦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取耶?

    李文靖对真宗曰:公事则公言,何用密启?人臣有密启,非谗即佞。

    吴芾曰:视官物当如已物,视公事当如已事。

    何西畴曰:凡居人上,惟恕乃可以容下,故行动必先謦欬,步远必有前导,燕坐则无帘窥壁听。故君子不发人阴私,不掩人之所不及也。又云:法示防闲,非必尽用;职存临莅,安用逞威?但使条教章明,则易避而难犯。

    张严之声,行宽之实,政有纲,令有信,使人望声肃畏者,声也。法从轻,赋从薄,使人安静自适者,实也。

    初政莫若一仍旧贯,如行之宜,何必攺作。或节目未便,熟察而徐更之,人徒见上下相安而泯不知其所自,不亦善乎?故君子视俗以施教,察失而后立防也。冠昏丧祭,民生日用之礼,不可苟也。考古酌今,著为二典,颁之以革猥习,是今之急务。

    事上当度已量力,以肃恭王命,则无败事。

    吕东莱官箴曰:凡事涉权贵,须平心看理之所在,若其有理,固不可避嫌,故使之无理;若其无理,亦不可畏祸,曲使之有理。政使见得无理,只须作寻常公事看。

    舍人官箴杂说附曰:司马子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少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

    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使就其间,求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为民患,其益多矣。当官之法,直道为先,其未可一向直前,或直前反败大事者,须用冯宣徽所称惠穆称停之说,此非特小官为然也,为天下国家当知之。

    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谨也。

    前辈尝言:凡事祗怕待,待者详处之谓。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也。王朗川曰:居官或乘其聪明,或乘其火气,或乘其忙错,皆能枉人,亦不详处之谓也。

    畏忌文法,固是常情,然自私者率以文法难事,委之于人,殊不知人之自私,亦犹已之自私,以此处事,其能有济乎?

    忍之一字,众妙之门,若能于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王沂公尝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也。耐琐屑,习烦苦,不轻喜,不易,怒,不激不随,皆忍字之妙,故居官以此为尚。

    凡听讼,不可先有所主,平心去看,便不偏于一。

    凡人有所干求,可不可须便说,不可含糊。与人交际。若直以言语牢笼人情,岂能感人?须是如与家人父子说话,则情自通。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反复变诈,不如慎始。防人疑众,不如自慎;智数周密,不如省事。

    士大夫喜言风俗不好,风俗是谁做来?身便是风俗,不自去做,如何得会好?

    仕宦须脱小规模,一、仰羡官职,二、随人说是非,三、乘空接响,揣量测度;四谓求知等事为难为之事。

    事有当死不死,其诟有甚于死者,后亦未必免死;当去不去,其耻有甚于去者,后亦未必得安。世人至此,多惑乱失常,皆不知义命轻重之分也。此理非平居熟讲,临事必不能自立。

    困学纪闻曰:李元衡俭说云:贪饕以招辱,不若俭而守廉;干请以犯义,不若俭而全节;侵牟以聚仇,不若俭而养福;放肆以逐欲,不若俭而安性。啬于己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不啬于无,谓之吝;啬于人并啬于己,谓之爱。俭者,君子之德也;吝与爱,小人之事也。期言出晏于吴子,真能俭者也。

    耶律楚材为相,每曰: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

    徐阶为相,书三语于直庐曰: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有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张侗初曰: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士大夫当为此身惜名,不当为此身市名。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

    薛文清曰:自家一个身心尚不能整治,更论甚政治?为政须通经有学术者,不学无术,虽有小能,不达大体,所为不过胥吏法律之事。中者,立法之本,信者,行法之要。勉庵日:立法贵乎必行,立而不行,适以启下人之玩。

    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为政当以公平正大行之,是非毁誉,皆所不恤。必欲曲狥人情,使人人誉悦,亦失公正之体。

    为官者切不可厌烦恶,又云:天下事事莫非分所当为,苟可用九,无不尽以,则民受惠多矣。耿恭简曰:耐烦是为令要领。熊勉庵日:耐烦受诉,使两造各尽其情,皆不厌烦之义。

    临属官,公事外不可泛及他事;待吏卒辈,公事外不可与交一言。当官不接异色人,最好,巫祝、尼媪皆是。即匠艺久留于家,皆能变易听闻,播弄是非。吕大中日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即此义也。

    吕新吾谕太原属日:大抵今之为吏,品格不同。第一等人,有这一点真心,由不得自家,如亲娘之于儿女,忧饥念寒,怕灾愁病,曰思夜虑,吊胆提心,温存体爱,百计千方,凡可以使儿女心遂身安者,无所不至,此谓率其自然。第二等人,看得天地万物一体,是我性分;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是我职分。不存此心,便有愧于形骸;不尽此心,便不满其分量,此谓尽其当然。第三等人,看得洁已爱民,修政立事,则名誉自章,否则毁言日至,是为名而为善者也。第四等人,守能洁已而短于才,心知爱民而懦于政,可谓善矣,然毫无益于郡邑,安能为有亡哉?第五等人,志欲有为,而动不宜民,心知向上,而识不谙事,品格无议,治理难成。第六等人,有欲心而守不敢肆,有怠心而事不敢废,无爱民之实,亦不肯虐,无向上之志,亦不为邪,碌碌庸人而已。第七等人,实政不修,粉饰以诈善,持身不慎,弥缝以掩恶。要结能为毁誉之人,钻刺能降殃祥之灶,地方军民之事,毫发不为,身家妻子之图,殷勤在念,此巧宦也。第八等人,嗜利躭躭,如集膻附腥,竞进攘攘,如驰骑逐鹿。多得钱而好官,我为笑骂,由他笑骂耳。此明王之所不赦,明神之所必殛者也。

    吕新吾刑戒曰:五不打,老不打,幼不打,病不打,衣食不继,不打,恐无人将养,必死。人打我不打。或与人斗殴而来,或别官已打。

    五莫轻打,宗室莫轻打,官莫轻打,生员莫轻打,上司差人莫轻打,非徒畏势含忍。妇人莫轻打。

    五勿就打,人急勿就打,彼方急迫无聊,打则适速其死。人忿勿就打。愚民自执己见,打则愈忿,气逆伤心,易于殒命。宜多方警谕,自知理屈再打。人醉勿就打;人随行远路,勿就打;人跑来喘息,勿就打。

    五且缓打,我怒且缓打;盛怒之下,刑必失中。我醉且缓打,我病且缓打;病中用刑,多带火性。我不见真,且缓打;事才入手,未见是非。我不能处分,且缓打。遇有难处之事,难犯之人,必先虑其所终,作何结局,方好加刑。

    三莫又打,已拶莫又打,语曰:十指连肝心。已来莫又打,要枷莫又打。

    三怜不打,盛寒酷暑怜不打;佳辰令节怜不打,人方伤心怜不打。或新丧一切伤心事后。

    三应打不打尊长该打,为与卑幼讼,不打大关伦理世教。百姓该打,为与衙门人讼,不打。工役铺行该打,为修私衙或买办自用物不打。

    三禁打,禁重杖打,禁从下打,皂隶所欲不遂,每重打腿,致伤筋骨,易为残疾。禁左贰非刑打。盖正官犹有忖量,而佐贰首领将势要送来,百姓私衙任意酷打,替人出气,正宫全然不知。

    颜光衷曰:居官长吏,以礼节喜怒人,低昂人者不少,孰知皆为客气所使乎?此意不除,害人仍自害。士大夫先能受言,而后可以纳谏望人主。穷措大谬膺一官,辄已予圣自雄,则奏疏必不婉挚,论事必不透彻,国家何赖焉?

    苏绰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是真用世之豪杰也。今人谓末俗浇漓,不严酷不治者,恐亦力量未及,不可厚诬民心也。

    能吏多以教化为不足为,不知其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也。

    有以清真见忌者,皆由立心愤激,以气凌人所致。此等人虽未纯正,然不可抑倒他,盖留其名节,亦足维世也。官长又当禁下僚之贪,不独以清白自了也。清畏人知者,上也;畏人不知者,次也;贪畏人知,又次之。贪不畏人,贿赂公行,斯为下矣。

    王阳明曰:问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其言语婉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致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已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此许多意思皆私。

    同民好恶固为政大要,同贤者好恶,尤同民大要。昔人有言: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君子岂轻于从俗,独不以异俗为心耳。

    贺相国致亲友书曰:救得一物是一物,救得一事是一事。先正有言:孝子一步不忘亲,积之成大孝;忠臣一事不顾私,积之成纯忠;廉官一株不苟拾,积之成清白;烈女一笑不闻音,积之成贞节。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隄,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

    李九我曰:前辈言莅官有三:莫:事来莫放,事去莫追,事多莫怕。

    徐甫宰为令,尝语人曰:妄念一起,辄以指画其心,务令克去。

    唐音为令,尝言于太守曰:上司各行所见,未尝亲睹民之疾苦,故多操切为事,所赖以调停其阎者,在吾有司耳。若上司知操切,而有司不知调停,则民无所措手足矣。

    于训为令,数日不笞一人。曰:古之人视民如伤,今之人每欲伤之者,何也?

    袁了凡曰:督抚所谓小事,至府县则为大事;府县所谓小事,至本家人则为莫大之事。稍有疏忽,贻累匪浅。

    金文通公诫子弟曰:我在官日,汝辈少做一件得意事,则吾休官日,汝辈便省。得一件失意事。冯琢庵曰:凡吾辈十分如意,则旁人决有十分不如意。此皆善居权势之论也。

    顾亭林曰:今曰所以变化人心,荡涤污俗,莫急于劝学奖廉二字。

    唐柳氏家法曰:居官不奏祥瑞,不度僧道,不贷赃吏,此今日士大夫居官者之法也。宋包拯戒子孙曰:有犯赃者,不得归本家,死不得入大莹,此今日士大夫。教子孙者之法也。

    汤潜庵曰:儒者不患不信理,患在信之过而用法过严。天地间法、情理三字并行不悖。

    或谓:得百姓心易,得僚属心难。先生曰:吾于属吏,不惟不取其财,且彼有善,吾力成之,故人或不以为苦。同列曰:无所取于彼,何所应于上?先生曰:无所取于彼,亦无所应于上。

    魏环溪曰:仕宦中必能立定脚根,不为一切夺去者,乃可谓真人品,乃可谓真学问。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诲属吏如师之教弟,阅招详如弟之亲师,荐贤举众,如读古人得意之书,庶君命可以不辱矣。以处女之自爱者爱身,以严父之教子者教士,士风文运,实嘉赖之。

    小臣先大臣而任劳,大臣先小臣而任过,体也。

    居大臣而德不纯,才不粹,不如下僚;居下僚而政不平,刑不中,不如素士;居素士而理不明,学不正,不如庶民。吴芾云:与其得罪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李衡云:与其进而负于君,不如退而合于道。二公皆宋人也,合之可作出处铭。刘玺云:与其得罪于赤子,不如得罪于乡土大夫。此其令鸟程时,禁投私书告条也。枢云:与其得罪于寒门素士,不如得罪于要路朝绅。此枢与陜西督学王功成书也。合之亦可作教养铭。文侯择相,李克曰: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人君以天地之心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一之心矣。臣工以朝廷之事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为事,天下无不一之事矣。

    见居官者,不问职掌尽否,兴利除害几何,百姓安危奚似?辄问何时升转,何曰出差,地方好否?宦甍有无?迁移者有谁照管,淹滞者是谁阻抑?凡问及此,即为薄待天下之人。

    督、抚有隙者,彼此相寻,则弹劾属员以快吾意;道、府、州县有隙者,彼此相寻,则鞭扑衙役以快吾意。嗟乎!以人之功名性命,为我泄忿之资,天理安在哉?

    于文端自省曰:此心自在,即于万分中体认一分,亦百姓受福处。昔人云:于不得已中求一分担当,即人民。利益处也。

    郑侠语云: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何异?

    熊勉盖居官格言曰:官虽至尊,不可以人之性命佐已之喜怒;官虽至卑,不可以己之名节佐人之喜怒。

    郑氏云:我辈读书博一第,裒然居四民之上自谓朝。廷,倚荷生灵利赖。孰知日日行的是害人事,件件行的是折福事。非违心则悖理,辜负朝廷,贻害民物,岂不可羞,岂不可惧!

    封赠父祖,易得也,无使人唾骂父祖,难得也。恩荫子孙,易得也,无使子孙流落伶仃,难得也。居官而思其难者,则父祖之泽长,子孙之祚远矣。

    为国家用人,不当为官择地,当为地择官。若徒以地苦其人,而曾不顾其人之苦其地也,则误矣。

    居官有最易蹈者六:一多事,二迁怒,三傲人,四有成心,五急功名,六嗔人。有炎凉。

    居官行法,不能一槪去杀,独不曰留意开释,尝存生意乎?一在疑似勿杀,二在株连勿杀,三在贿托勿杀,四在为人胁从勿杀,五在已经降顺勿杀。

    眉公言:热审寒审,在当事者,一动念,一动口,一举笔间,便造无量大福。

    居官之法,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

    以一人可以一日,行万善者,莫捷于居官。

    王朗川曰:昏官之害甚于贪官,以其狼藉及人也。居官者,职业是当然的,每日做他不尽,莫要认做假;权势是偶然的,有日还他主者,莫要诏作真。

    清乃官箴之始基,犹贞乃女德之始基,不足恃也。居官者以廉之一节自满,而种种乖戻,粃政伏焉,则是妇人无淫行,而遂可骂翁姑,压夫子,叫噪于妯娌间矣。清而不理民事,清而不合人情,清而不防流弊,皆粃政也。薛文清日以已之廉病人之贪,取怨之道也,亦以廉自满之弊。

    朱胜云:吏书贪吾词不妄准,隶卒贪吾不妄行杖,狱卒贪,吾不轻系囚。即吕舍人关防小人之说。

    林氏言荒政有二难,曰:得人难,审户难。有三便:曰:极贫民便赈米,次贫民便赈钱,稍贫民便赈贷。有六急,曰:垂死贫民急??粥;疾病贫民急医药,病起贫民急汤米;既死贫民急墓瘗;遗弃小儿急收养;轻重系囚急宽恤。有三权,曰:借官钱以粜籴,兴工作以助赈,贷牛种以通变。有六禁,曰:禁侵渔,禁攘盗,禁遏籴,禁抑价,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曰:戒迟缓,戒拘文,戒遣使,皆切于救民之政。熊勉庵曰:救荒不冯无奇策,只患无真心,真心即奇策也。

    涉世镜曰: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不忠。

    求治不可太速,疾恶不可太严,革弊不可太尽,用人不可太骤,听言不可太轻,处已不可太峻。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功,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福,以遗子孙。又云: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皆知足之言。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