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高级佛学教本最新章节!

    1.诸法皆一生之所含容,亦一性之所生起,法相虽多,总不出性量,行者若能悟证自性,则于诸法,无不通达。圆解者:圆通的见解,于真俗二谛,理无留滞,行布处无非圆融,圆融处宛然行布。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乃至杀盗及贪嗔痴,皆是梵行,达诸法无二相故也。圆行者:圆满的操行,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生极乐净土,即生诸佛净土,修一法门,即是修无量法门,乃至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念佛时,即成佛时,证道时,不离修道时,总万德于一心故也。利根行人,知见超脱,称性而谈,于理无所执著,名为圆解,称性而修,于事无所执著,名为圆行。虽然如此,然亦不弃善法,不行恶法,乃至不耽理解,不废事修,所以得名善知识。

    2.拘于一义,而固执之,这在小乘的教法上有之,但若就大乘的立场说起来,凡是拘泥执著,皆成死结,所以大乘的理论,就比较圆活。例如人家说:念佛是执有著相的,然而莲池大师,疏弥陀经时说:「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像这样的悟境,怎能说是执有著相。就因为大乘的理解,远离拘执的缘故,所以对于任何一法,皆立三谛,都把它看作即空假即中。这其间,若把三过于分开,成为独立,则任拈谛,都是不了义的,也都是错误的观念,惟有三谛齐观,彼此互即,才是中庸了义之教。

    3.一切法中,最难说得清楚者,就是「性」了。说它是有,则又是真空绝相,说它是无,则又是万德具备。教乘各宗及禅宗,都说它是超善恶的,因为善恶是对待法,而佛性则是绝待的,所以不宜把它落在任何一边。但是据台宗的看法,它里面却是善恶俱备,不过这种善恶,只是个机能,而不是事实。佛的自性中也有恶,若无恶则法有所不备,不过此种恶,如男人的两乳,但留痕迹,并不发生作用。一阐提的自性中也有善,若无善,则体有所不完,不过此种善,如石中的美玉,长劫沉埋,未知何时,方能发现耳。此说亦不为无理,当保留之,以备一格。

    4.一切法皆具空假中三谛,学者对一切法,或任何一法作观时,或但观其一过谛,或三谛齐观皆可,宗镜录第三十五卷,对于三观,说得很清楚,兹抄录于下,以为参考:「古释三观义云:一念心起,起无起相,彻底唯空,三际寂然,了不可得,无见闻觉知相,无眼耳鼻舌身意相,此空观也。一念心起,有三千世间相:国土世间一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也。五阴世间一千,染净一切色心是也。众生世间一千,六凡四圣假质是也。一念心起,三千性相一时起,一念心灭,三千性相一时灭也。念外无一毫念可得,法外无一毫念可得也,此心性圆明,一而能多,小而能大,染而能净,因而能果,有而能无,故一一色,一一香,一一念,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也。一处见多,多处见一,一念即多劫,多劫即一念,重重互现,喻天帝珠网,此假观也。一念心起,起而无起,三千性相,非空非假,双照空假,此中观也。说即有三名字,照时不作三一解,只念念见自心性,任运非三非一,亦不用破除身心,亦不要安立境观,念想断处,一切时中,任运心常三观也。」惟此种观法极其深玄,若非上根,运方便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