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希腊独立战争最新章节!

亚”号上。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试图说服卡纳利斯参与宪政事业。然而,这位坚定的老海员执着地相信,全心全意为俄罗斯帝国的神圣使命奋斗是他的责任,因而拒绝了这只向他伸出的援手,被逮捕并被关押了一段时间。

    收到关于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偷袭希腊舰队成功的消息,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勃然大怒。1830年7月23日,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不得不接受英法代表的要求,承诺于1830年10月或这之前召开国民议会。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软弱导致了伊兹拉岛民的政变。无论如何,在和这些叛乱分子打交道时,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都不应有任何的犹豫,对政府威严的侮辱只能血债血偿。然而,在希腊,由于已经没有靠山,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只好向列强代表寻求帮助。遗憾的是,里昂船长指挥的护卫舰早就已经驶往雅典湾,而法国代表M.德·鲁昂也不在场。这给了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一个放开手脚的机会。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立刻抓住这个机会,采取行动化解危机。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呼吁俄罗斯帝国上将里科德迫使伊兹拉岛民撤出波罗斯并让舰队投降。里科德上将是一个虚张声势的人,愿意为他的主人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利益做任何事,于是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轻易地说服了他。因此里科德上将没有等他的同事们就独自前往波罗斯,试图迫使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投降并返回伊兹拉岛。勇敢的伊兹拉岛民回应道,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只服从伊兹拉岛政府。即使一定要屈服,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也只会对三个大国的联合要求屈服。而如果俄国舰队攻击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他将会以武力还击。无论如何,与其让国家舰队重新落到政府手里,还不如自己摧毁它。目前,俄罗斯帝国还不至于铤而走险采取行动,只是为了防止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对舰队不利而监视着港口。与此同时,尼基塔斯·斯塔马泰洛普洛斯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从陆地一侧袭击伊兹拉岛,而那里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只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

    1830年7月月底,里昂船长率英国护卫舰返航,与朱利安·皮埃尔·阿内·拉朗德船长的法国护卫舰一同在波罗斯海域加入俄罗斯海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完全与俄罗斯帝国行动分离,因此只好和俄罗斯帝国一起要求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让步。然而,他们无权使用武力。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拒绝服从。里昂船长和朱利安·皮埃尔·阿内·拉朗德船长回到纳夫普利亚请求指示。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和里科德上将承诺在他们不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会动手。

    西方列强代表表示,虽然严格按照法律来说,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可能确实有错,但在道义上他是正确的。此外,西方列强还妒忌俄罗斯帝国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因而拒绝一起采取强制措施制裁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最后双方达成共识,用三国同盟的名义,要求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交出国家财产。但在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这边,需要宣布一次特赦,并再次承诺召开国民议会。得到这些指令后,1830年8月12日,里昂船长与朱利安·皮埃尔·阿内·拉朗德船长起航前往波罗斯。

    然而,与此同时,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已经派遣一个行动迅速的信使,从陆地上向俄罗斯海军上将里科德发出密件,说明希腊国内事宜,并嘱咐他还有发动攻击的时间[7]。俄罗斯人欣然接受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提议。受到俄罗斯帝国敌对态度的威胁,波罗斯居民已经和俄罗斯帝国缔结了一项协议,同意交出城镇和军火库。然而,在这之前,俄罗斯海军上将里科德得先和伊兹拉岛上将打了一仗。俄罗斯人虽然表面上不活跃,但实际上已经封锁了横隔在波罗斯与大陆之间海峡的两端,而希腊舰队就停在海峡里。就在海峡狭窄入口的小堡垒上,俄罗斯人向一艘为伊兹拉岛运输补给的双桅船开火。希腊船舰立即还击。在这场战斗中,“斯皮齐亚”号护卫舰被折断桅杆,同伊兹拉岛双桅船一起落入俄罗斯人手中。

    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威胁道,如果里科德上将不停止敌对行动,就将摧毁手里的希腊政府船舰。俄罗斯人知道伊兹拉岛民说一不二,因此认为最好还是停止敌对行动。不过对里科德上将来说,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信是继续行动的保证。1830年8月13日,里科德上将下令船舰前进,试图占据有利的战斗位置。然而,凭借多年海战经验和敏锐的眼光,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通过细微的迹象察觉了对手的意图,立即明白了俄罗斯人调动的目的。当俄罗斯帝国舰队驶向新的水域时,只听见两声爆炸声,随后在岛屿边缘处升起两大片烟雾。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践行了自己发出的威胁。为了不让对手用这些船威胁岛屿的自由,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在海上亲手炸毁雄伟的“海拉斯”号护卫舰和“伊兹拉”号护卫舰。随后,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和部下乘船逃到波罗斯,最后回到伊兹拉岛。

    同样是在1830年8月13日,尼基塔斯·斯塔马泰洛普洛斯和卡勒吉斯带兵进入波罗斯城镇。波罗斯虽然是自愿投降,但被当作一个充满敌意的城镇粗暴对待。几个小时内,这个不幸的城镇就成了野蛮的雇佣兵们残忍欲望下的牺牲品。这些雇佣兵们犯下各种暴行,在将城镇扫荡一空后,他们满载着战利品回到纳夫普利亚。虽然坦白说这些雇佣兵们没有在战斗中大展拳脚,但政府还是发出公告来奖励他们的热情。在公告中,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称赞这些雇佣兵们是希腊的救星。

    波罗斯事件对列强代表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与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俄罗斯帝国海军上将里科德的单独行动自然引起了三国同盟其他成员的不满。为了表面上敷衍一下,俄罗斯帝国代表也只好对里科德上将的越权表示谴责。然而,现在三个“盟友”相互矛盾的利益需求已经相对明确。尽管反对派认为能够依靠法国和英国的支持,但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撕下伪装,公开宣称接受俄罗斯帝国的善意和援助。希腊正规军中的法国官员们曾经对洗劫波罗斯的行为表示厌恶,但他们随后就遭到免职,由俄罗斯人取代了他们的职位。如今希腊舰队也被摧毁,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毫不犹豫地向俄罗斯帝国海军上将里科德寻求援助,甚至提议由俄罗斯人接管剩余的希腊船舰。按照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要求,里科德上将立即出海封锁伊兹拉岛和锡罗斯岛。为了防止俄罗斯帝国舰队和由安德烈亚斯·米奥里斯上将率领的舰队针锋相对,英法护卫舰随后启航。在英法看来,从签订1774年《库斯丘克-卡纳尔吉条约》起,希腊岛民就不得不一直悬挂俄罗斯帝国旗帜出海。如今他们就要撕毁俄罗斯帝国国旗,升起代表革命的三色旗[8]。

    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宣布,出于重要原因,将于1830年9月13日召开国民议会,并开始想方设法赢得多数民意。事实上,阿尔戈斯会议只是临时休会,但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担心之前顺应他意愿的代表们会改变主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宣布选举团可以选择原来的代表,也可以选举出新的代表。与此同时,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还对代表们恩威并用。为了煽动民众对反对派的对立情绪,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制作了谴责伊兹拉岛民摧毁国家舰队行为的小册子在全国范围内派发。伊兹拉岛代表及承认宪法委员会的地区都将被排除在新国会之外。作为回应,委员会自行在伊兹拉岛召集国民议会。伊兹拉岛船舰在岛屿间航行,邀请沿岸代表们参加。按照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要求,俄罗斯帝国海军上将里科德全力阻止议会召开。在为议会游说的过程中,三艘伊兹拉岛双桅船驶入科林湾,遭到俄罗斯帝国舰队的攻击。船员们发现没有逃跑的机会,于是选择驱船靠岸、纵火烧船。随后,船员们躲进卡拉马塔的法军营地里避难。

    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试图通过取消一部分令人憎恶的苛政来为自己恢复一些消失的人气。此外,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哥哥维亚罗·卡波基斯迪亚斯和精明的警察局局长吉纳塔斯也被赶出办公室并被剥夺了权力,但这种做法意义不大。这些做法除了能使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在关键时刻失去两个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的仆人,无法对舆论产生任何有利的影响。然而,当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再次宣布推迟召开国会时,国内恶评如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述做法可能会产生任何有利影响,也将在这反抗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浪潮中荡然无存。此外,还有些人仍然抱着一丝希望,认为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会牺牲自己来交换宪法体制。然而,害怕与希腊的代表们会面,坚决反对在希腊建立自由的政权,似乎是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最后的自白。希腊大地上那些狂野的人们开始回顾相似的古典时期,谈论诛杀暴君者的美德。

    注解:

    [1] 冯·普罗克施-奥斯滕男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发展史》。————原注

    [2] 见第16页。————原注

    [3] 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希腊历史》,第2卷,第224页。————原注

    [4] 冯·普罗克施-奥斯滕男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发展史》,第2卷,第439页。————原注

    [5] 社区民众选举长者组成社区议会,管理社区事务。

    [6] 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希腊历史》,第2卷,第232页。————原注

    [7] 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希腊历史》,第2卷,第244页。————原注

    [8] 三色旗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颜色取自当时法国国徽(红和蓝),再加上法国王室的颜色白色。其中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与现在不同,红色在左,不过后来有过调整。三色旗代表的价值和意义对后来世界各国国旗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