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汪洋中的一条船最新章节!

飞来,更有川流不息的读者徘徊于挂有“拒绝会客”的房门外。有位太太,一见到我,贬贬那已红肿的眼睛,竟然说不出话来,搂著我悲伤的哭起来。也有教会的姐妹成群结队的来表示:“我们一定每天为你们祈祷。”更有公私立机构派代表慰问关怀……。那么多的温情和慰藉,留不住他的健康,挽回不了他的生命。

    在过世的前两天,郑老师把我叫到床边再三的吩咐和叮咛:“以我们平凡之辈,而有这么多的长宫、朋友、兄弟、新闻记者、社会各界人士……如此关心我,你要替我记著,你要替我牢牢记著……。”当他的好友许若松来看他时,他如获至宝,破例的要我请他进去,虽那时已气若游丝,但仍鼓起馀力,与他的老友交谈了一些关于“汪洋中的破船”的事;关照他协助整理遗作,筹建纪念图书馆,设立奖学金,以嘉惠乡村子弟,并要他向曾来访未谋面的吴炫堂等记者及亲友道歉,虽在最尽头的时刻,犹耿耿于怀,提挂不下。

    郑老师生前是幽默、风趣、豪放、开朗的,他最珍惜、最心爱的是读者的来函,以及那本“汪洋中的破船”。平常最关心的是故乡青年学子的前途;在家对父母没有人比他更孝顺,在外对朋友,没有人比他更讲义气,他永远是慈悲为怀的,举凡大小事情,处处替人著想……。我是位平凡女子,没有他,我反而失去当初与他结婚的那份勇气与毅力,然而残酷的事实终究是逃不掉的,为了纪念他,使他坚强和信心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必须拭干泪痕,再度振作起来,尽全力替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在丰喜去世的五个月内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太多了,只就千里迢迢到这个穷乡僻壤来凭吊郑老师的,或来看我的读者朋友,就数说不完。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我这一生中最激动的一个日子──蒋院长于日理万机的忙碌里,犹亲临寒舍暄慰,更到坟地凭吊郑老师的灵墓。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件事会是真的,当院长温暖的手握著我时,我那盈泛在目眶的热泪不禁涔涔而下,院长一再垂询,关怀和宽慰,院长说那本“汪洋中的破船”,他反复看了有四遍之多。噙著泪水,挥手送走了院长,我兀自木立于郑老师的墓前,沉思了好久好久……,想到郑老师如地下有知,一定会比我更感动时,我不禁再次激动悲切的饮泣起来。

    吴继钊 写于六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夜

    自序

    当你拿到这本册子时,请别以欣赏小说或文学作品来看。因为如果要在这本册子里,找到成熟的写作技巧,华丽的文字,丰富的思想,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会让你失望的。但这本册子或许值得一看,因为它毫无掩饰,毫无美容的写下一位残缺者,如何与恶运战斗,如何克服逆境,如何解决困难,以及信心,毅力的总表现。是血与泪编织而成的纪录本。

    在我写这本册子时,曾经哭过好几次,每次都很厉害,几乎无法下笔,所以有好几段是边擦眼泪边写成的,不知有没有把字汇用错,或把意思表错,请大家原谅,并请耐心的去推敲里面的涵意。

    作者序于口湖 中华民国六十一年七月

    再版序言

    拙作“汪洋中的破船”出版后,承蒙各界的爱护,不旋踵便一扫而光。这种殊荣除了归功于诸读者外,更要感谢中视及全国各大报章杂志,如中央日报、中华日报、民族晚报、青年战士报、联合报、中国时报、国语日报、台湾日报、民声日报、中国之声、先锋论坛……等,以及中广、军中、警察、正声等电台。因为他们在拙作出版前后,都会以特稿、专访,用巨大的篇幅及黄金时间来推介。才能使拙作在没有代销商,完全直接函购之下,销售这么多。

    每当接到一大堆的信件、划拨单,就有无限的感激,尤其在看到那些相同的笔迹,相同的邮戳时,更令人感动,因为这意味著有人喜欢拙作,喜欢他(她)的朋友,所以大量的购买分赠给大家,这种喜悦,岂只在于划拨单上的数字。

    更令人激奋的是,总统府郑秘书长彦棻,行政院蒋院长经国,在日理万机之馀,尚来鸿奖励、打气,(见代序一、二)林蔡监委素女除平常关照有加外,更于出书前夕遣人来索阅,给予莫大的鼓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救国团李焕主任,亦不嫌鄙陋,特来函褒奖,(见代序三)潘振球主委在阅完拙作后,更来大札夸赞、勉励,(见代序四)戴博文校长、严思毅校长、刘时镒督学……等都以至诚在周会或朝会上来向师生们介绍。其他如救国团、省人事室、少年队、地检处、中广公司、图书馆等机关团体,也都先后来函大量订购。母校(中兴大学)在李肇伟教授的推介下,更是引起一系列的抢购潮。这些鼓励、打气,这些温情、关照,样样使我感动不已,也样样使我没齿难忘。

    如今,数千册已全部告罄,为了方便大家,再次出版,敬请继续支持。

    初版时,由于时间紧迫,所以瑕疵很多,今依贤达指数,将过失矫正。惟虽已尽力改善,但错误必定还多,尚请不吝指教。

    最后以十二万分的诚意向大家致谢,并祈看完后,把缺失告诉我,把优点介绍大家。谢谢!

    作者序于六十二年十一月一日

    增订十二版谢言

    时间过得真快,拙作自去年十月十日出版至今,已经过了十四个月了,这些日子来,我饮尽了人间的暖流,饱受社会大众的温馨,每天都收到从四面八方寄来的大叠信函,有的是洋洋大观论得失,有的是片语只字道祝福,有些是夸赞鼓励、打气倍加,有些则是把我当作他们吐露心声的对象。更有人说拙作使他们重估生命的意义,然而不管是绵绵的千言万语抑或寥寥几句,不管是来自天之涯抑或海之角,不管是来自长官显贵抑或挑夫走卒;大学教授抑或小学生,甚至未曾上过学的民众,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有价值,那么亲切,那么令我感激。尤其对那群不辞千里路遥,顶风冒雨来看我的朋友,更是感激得无以名状。

    除了喜得读者热烈的关照、捧场外,还有几件事情值得在此补记的,就是次女至洁的出生,雪城留学生及一些读者动人的事迹,荣获三项奖章。

    至洁是六十三年一月六日出生的,现在才十一个月大,未长牙,会叫“爸爸”,会走路,很调皮。妈妈说她像我,比至玉更可爱,至玉却回答:“我与阿妹仔平平(一样)水(漂亮)。”

    有一群留学雪城的学生,看到我的故事后,由林文政先生帮忙连系,汇下大笔的助学金,请我转发给故乡的贫困学子,并说:“以此行动,来表示对故土的怀念及对您的敬佩。”尚有文政先生的岳母徐奇璧女士及她的长女也都响应了这项善举,徐女士更是古道热肠,除了寄下一大箱的衣物叫我转送外,更汇下二千元,要我“不要客气请收下,只希望您将大作分赠一些给那些身体上有缺陷或丧失斗志的人看看。”

    这个家可说是名符其实的“慈善之家”。南市张市长,除了订购四百本分赠青年朋友外,更公开夸赞、推介。

    还有一位高雄炼油厂的工程师,当他奉命购买百本回去后,每到嘉义,就到红豆购书,五本十本不等的买,有一次,陈老板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买那么多书是……。”“送人”“你的朋友那么多吗?”“不一定送给朋友,我送给那些需要它或喜欢它的人。”听说有好几次,当他看到书摊上有人看“汪洋中的破船”时,就走过去问:“你喜欢它吗?”一听到说:“喜欢。”他就送。这种事怎么不令我感动得流泪呢?

    更有许多的读者们来信说:

    “为了表示对您的敬意,我愿以我有限的能力替您推介大作。”

    “推销大作,赚钱是其次,主要的是将您的精神扩大深入至每个青少年的心中,让大家学习您、效法您。”

    “……所以我将念您的大作给我的姊姊听,我的妈妈,我的学生听……”

    “我将它推介给我的家人、我的亲友、我的同学,甚至在车上、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替您义务画了海报、宣传纸,而这些纸我到那里就贴到那里……。”

    “我将您的大作写了一篇书面介绍,每上一班课,我就叫班干事读给班上同学听。”

    “您的事迹、您的奋斗精神、您的伟大著作,使我惭愧、使我钦佩、更使我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多少个赞美、多少个歌颂,相信都被人家说光了,我只告诉您一个事实,我家隔壁有位老公公,他是一手拿著放大镜,一手拿著手帕,一字一泪看完大作的。并且读完后,拿起了毛笔在扉页上写著:‘要留给后代子子孙孙看。’……。”

    有时信件会突然多了起来,有时划拨单会突然厚了起来,每在此际准又是一些好心的作者、编者又在报纸上或电台上“义务”做了宣传,各大报章杂志固然纷纷报导、转载、捧场过,就是“校刊”“青年”“学府麟爪”也帮忙推介。所以才能一版再版,连续了十二版之多。

    今年三月二十九日,由于口湖乡团委会的推荐,李主任及许总干事的关照。我很荣幸的膺选为六十三年度的青年奖章得主,当时除了三家电视台特别到口中摄影外,次日各大报也争相载著:“自喻‘汪洋中的破船’郑丰喜老师,荣获优秀青年奖章,是云林县青年破天荒第一人得此殊荣,消息传来,全县父老皆欣喜若狂。”

    颁奖那天,蒋院长也亲临国父纪念馆道贺。我们在数万青年的祝福、歌颂下,得到了一面代表著青年最高荣誉的纪念奖章。

    同年九月二十九日,承蒙北高校长的推荐,荣选为国际青商会的十大杰出青年。说真的,这项荣誉是我过去一直所向往、所崇拜,却一直不敢梦想的事。没想到这梦样的事实竟会如此“轻易”的实现了。在颁奖会的介绍词里,我更异乎常人的被夸赞:“一般人的成功是凭两只脚走出来的,但郑丰喜先生的成功是靠一双手爬出来的……。”因会场上掀起了太大的掌声,所以我没听到继续说了些甚么,但后来又听得:“……今天,我们能将这座金手奖颁给他,不是他个人的光荣,而是我们青年商会全体的光荣……。”这话说得我眼泪直流。领过奖品、奖状后,我做了一个三分钟的演讲,其中我介绍了推荐我、关照我最多的戴博文校长,也介绍了替我装义肢,使我站起来的徐锦章大夫。而且还介绍了忍痛割爱将女儿嫁给我的伟大岳父,特别关照我的李焕主任(特别贵宾)以及内人吴继钊。我介绍到她,所有的镁光灯对准她时,她低下头流泪了,我在台上也呜咽了。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悲哀而是喜极……。而在发表后的第二天,更蒙总统府郑秘书长的关照,特以限时信惠赐金言玉语祝贺,使我兴奋、感激得无法形容。

    最近十一月十六日──又在苏本煌校长的推荐下,荣获了十大杰出自强人士。在这短短的八个月内,连续获得了这许多的温情、荣誉,我知道这并不是意味著自己的“杰出”;而是说明了社会的温馨,对我特别的关照。

    而今而后,我会更坚定更努力的奋斗,以实际行动来贡献社会,报效国家。最后借此机会向千千万万关照我的长官、老师、作者、编者,致最诚挚的谢意。并请大家继续斧正,继续支持。

    作者谨识 十二月十日

    记者的一封信

    丰喜兄:

    十日午后,我曾专程骑两个钟头的车去拜访您。可是听说您正在远游,致未谋面,怅甚。

    本月一日,中央日报的“文教选粹”专栏中。曾有一篇“伯乐识良驹”的报导。写出潘厅长如何栽培您的经过。又听到好多人说: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楷模。这是我最乐意报导的对象。恳请您能够将您的过去,您的生平,苦学事迹,奋斗经过,尤其著重在如何克服残障,如何克服逆境,如何站起来,以及与贵夫人恋爱的经过情形,一一提供给我。愈详细愈好。拜托!拜托!祝

    教安

    弟 许若松拜上

    我把这封信,反复念了数遍,心中很是不安。要依他的意思去做嘛?恐怕使人笑话,不依他的意思做嘛?又觉得对不起他。正在犹豫不决时,突然接到廖校长的通知,略谓:徐督学对您的苦学精神很是赞赏,希望您将您的过去写成一本书……。

    至此,我不能再疑虑了,不管我的文笔多差劲,思路多闭塞,摊开纸乱涂起来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