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汉尼拔最新章节!

    The Destruction of Carthage(B.C. 146——145)

    汉尼拔肆无忌惮的野心,以及蛮不讲理地入侵罗马共和国以满足自己野心的行为的后果并未因其个人的死亡而终结。他点燃的战火继续燃烧,直到迦太基不可挽回地彻底灭亡。该事件发生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罗迦战争中,史称“第三次布匿战争”。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这次战争以迦太基的彻底灭亡而告终,随着对这次战争的讲述,我们也将结束汉尼拔的历史。

    大家还记得,汉尼拔亲自发动的对罗马共和国的战争是第二次布匿战争,而使雷古卢斯的大名如雷贯耳的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我们现在要讲述的是第三次布匿战争。通过下面的图表,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三次战争之间的时间关系:

    续表

    如上表所示,三次布匿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战争持续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但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更拼命,而和平的间隔更长久。第一次布匿战争持续了二十四年,第二次大约十七年,第三次只有三四年。第一次和第二次战争之间相隔也是二十四年,而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的和平长达五十多年。事实上,从某种程度讲,这种时间差异是由意外情况导致的,而这些意外情况又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但关系破裂并不完全是由于意外情况。两国交战的状态持续得越长,双方就越能体会到不和带来的恶果和影响,就越不愿意重新开始这可怕的博弈。然而,一旦双方再次开战,就会投入更多精力,对敌人的仇恨也就更深。于是,战争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但一旦开战,持续时间反倒越来越短,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手段也越来越残忍。

    我们说过,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和平长达五十多年。当然,这期间,无论在罗马共和国,还是在迦太基,一代代人成长起来,双方的后代都继承了被他们的先辈铭记在心的压抑的仇恨与憎恶。当然了,只要汉尼拔还活着,在叙利亚继续他的密谋和计划,就会不断激起罗马人对迦太基人的愤恨。迦太基政府的确拒绝对他的行为负责,并公开表明坚决反对他的计划。但罗马人自然心知肚明——这只是因为迦太基人认为汉尼拔不可能实施他的那些计划。罗马人不相信迦太基人的任何信用与诚实,自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和睦与持久的和平。

    后来,又生出了一起争议。通过查阅地图,读者会发现,在迦太基西边,有一个叫努米底亚的国家。该国宽一百多英里,向内陆延伸了几百英里,土地肥沃,有众多富裕的大城市。其国民尚武,尤其是其骑兵,名扬四海。古代史学家说,努米底亚骑兵过去常常不配鞍鞯和辔头,骑马进入战场,通过声音引导并控制马,运用无穷的力量和精湛的技巧来保持坐姿。在对汉尼拔的战争的描述中,这些努米底亚骑兵经常被间接提到。事实上,他们在那一时期所有的战争史中都被提到过。

    在所有统治过努米底亚的国王中,有一位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站在罗马人一边。他就是马西尼萨。他卷入了与一位叫西法克斯的邻国国王的斗争中。当他,也就是马西尼萨,与罗马共和国结盟的同时,西法克斯加入了迦太基的阵营。两位首领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从盟友那里得到帮助而打败对方。结果证明,马西尼萨的资助者是最强大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时,和平协议达成后,马西尼萨的版图得到了扩大。他获准不受干扰地占有这些土地,并明文规定迦太基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骚扰这里。

    在像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这样的共和国里,往往有两大派系为获得权力而相互斗争。双方都希望抓住一切机会反对并挫败对方。因此,几乎在对所有重大的公共事务决策时,双方总是意见相左。在罗马共和国,也有这样的两个派系,它们就应该对迦太基采取什么政策而观点不同,一方普遍支持和平,另一方则不断呼吁战争。同样,在迦太基也有着类似的争议,和平的一方极力取悦罗马人,避免与之发生冲突;而另一方在罗马共和国霸权的压迫下,感到极其焦躁不安,不断试图挑起对宿敌的仇恨情绪,似乎希望战争再次爆发。后者虽然不足以强大到让迦太基与罗马共和国公开决裂,但最终成功地使政府卷入与马西尼萨的争端,并派出军队与之交战。

    如前文所述,自从汉尼拔的战争结束后,五十年过去了。这期间,大西庇阿——也就是打败汉尼拔的大西庇阿,淡出了历史舞台。马西尼萨本人,虽然已过八十杖朝之年,却老当益壮,依然像青壮年时那样孔武有力、精力充沛、勇猛过人。他拉起一支队伍,像他的士兵那样,骑上光背马,跑前跑后地发布命令,慎重地拟订并完善战斗计划。

    ①

    此时的迦太基将军叫哈斯德鲁巴。在迦太基,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尤其在汉尼拔的家人和朋友中。哈斯德鲁巴的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汉尼拔的弟弟——那位从阿尔卑斯山脉下来,进入意大利,丢了脑袋的迦太基将军。因为在过去五十年的和平时光里,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个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无论如何,这位新的哈斯德鲁巴,继承了其同名前辈对罗马共和国根深蒂固的仇恨。他和他的派系设法在迦太基获得了暂时的优势。他们利用对权力的短暂占有,最终间接地重新发起了对罗马共和国的战争。他们驱逐了政敌的领袖,组建了一支军队,由哈斯德鲁巴亲任统帅,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去攻打马西尼萨。

    ① 本章出现的哈斯德鲁巴均指博埃萨尔克哈斯德鲁巴,博埃萨尔克(Boetharch)为迦太基官职名。——译者注

    从某种程度上,这次与汉尼拔发动的对罗马共和国的战争非常相似,都是先挑起与罗马共和国盟友的争端。汉尼拔是在西班牙萨贡托,而哈斯德鲁巴是在阿非利加的努米底亚,但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似乎并无二致。哈斯德鲁巴很可能会认为,自己将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也会和那位伟大的同名前辈一样名垂千古。

    这两次战争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无论是汉尼拔,还是哈斯德鲁巴,在他们事业的起步阶段,在迦太基都有强敌反对他们。在当前这一事件中,反对方遭到哈斯德鲁巴的粗暴镇压,反对方的领袖被驱逐。但反对分子依然存在,并且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哈斯德鲁巴遭难,或发生任何可能削弱其力量的事,他们就会立刻跳起来消灭他。因此,哈斯德鲁巴有两大敌人需要对抗:一个在战场上与他正面相对;另一个在他身后的城里,或许更难对付。

    相似之处就这些。不同之处是,汉尼拔在萨贡托打了胜仗,但哈斯德鲁巴在努米底亚战役中被彻底打败。双方进行了漫长的殊死搏斗,但迦太基人被迫屈服,最终乱哄哄地退回大营寻求庇护。一位站在附近小山上的罗马共和国军官见证了这场战役。他一整天都兴致勃勃地俯瞰着这一场面。他就是西庇阿——小西庇阿,后来成为接下来那场战争中可怕场景的主要演员。那时他是个杰出的罗马共和国军官,在西班牙服役,受指挥官的委派前往阿非利加,从马西尼萨手中设法弄到一些大象为军队所用。为此,他来到了努米底亚。当马西尼萨与哈斯德鲁巴之间的战役开始时,他正好在场,就留下来观战。

    从血缘上来讲,这个小西庇阿和大西庇阿没有一点儿关系。但他被大西庇阿的儿子收养,因此得名,并且成了大西庇阿的孙子。那个时候,他在所有认识他的人当中有口皆碑。那些人对他敬佩有加,因为他精力充沛,聪明能干,还因为他杀伐决断,刚毅果敢。在这次战役中,他的身份特殊,几乎没有哪位指挥官曾有过和他一样的特殊身份,因为他本人原本隶属于罗马共和国驻西班牙的军队,仅作为军队的使者被派到努米底亚。在这次战役中,他是个中立者,恰当地来说,不能加入任何一方。因此,他只能站在山头,居高临下地看着这可怕的一幕,就像在观看专为满足他而安排的一场表演。他对此津津乐道,似乎很享受这样的机会。他说,这样的事情过去只发生过两次,能让一位将军以这样的方式,俯瞰一个宏大的战场,见证战役的整个过程。他自己就是一个冷静、公正的旁观者。战斗场面让他极其兴奋。他特别提到了久经沙场的马西尼萨的外貌。马西尼萨那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整日骑着狂野的无鞍战马,跑前跑后,向大军发号施令,用语言鼓励他们,并身先士卒,用行动激励他们。

    战斗一结束,哈斯德鲁巴就率军退回营地,坚守不出,而马西尼萨则率军追击并包围了哈斯德鲁巴的营地,把插翅难逃的亡命者们围在核心。发现自己危在旦夕,哈斯德鲁巴派人去见马西尼萨,力求和平谈判,还提议让小西庇阿作双方的仲裁人或调解人,来达成协议。小西庇阿不像是个不偏不倚的仲裁人,但哈斯德鲁巴仍然认为,小西庇阿的干涉能为自己提供一些保护,以免马西尼萨提出蛮不讲理的过分要求。然而,这个计划并不成功。小西庇阿提出的条件更让哈斯德鲁巴难以接受。他要求迦太基人割让一定面积的领土给马西尼萨,哈斯德鲁巴同意了;迦太基人还得给马西尼萨赔付一大笔钱,哈斯德鲁巴也同意了;此外,迦太基人还须允许哈斯德鲁巴被驱逐的政敌回到迦太基,哈斯德鲁巴一旦失势,哈斯德鲁巴的反对派自然会重新登上迦太基权力的宝座。最后一条,哈斯德鲁巴不能同意。因此,他紧闭寨门。小西庇阿放弃了调解的希望,带着为自己提供的大象,横渡地中海,回到了西班牙。

    不久,哈斯德鲁巴守在营里的军队便弹尽粮绝。他自己被迫就马西尼萨提出的条件投降。他们虽然被释放,但大多数都死在回迦太基的路上。至于哈斯德鲁巴,虽然到达了安全的地方,但其派系的影响力却因他吃了败仗而消失殆尽。他那些被流放的政敌,依照协议被召回,反对派很快便大权在握。

    在新成立的迦太基元老院的统治下,迦太基人采取的第一条措施就是以叛国罪弹劾哈斯德鲁巴,因为他让国家陷入了困境;接着,他们郑重其事地派了一个代表团奔赴罗马共和国,承认自己的国家所犯的错误,表示愿意把主犯哈斯德鲁巴交到他们手中,并询问罗马共和国还有什么要求。

    与此同时,在这些使者到达前,罗马人一直在商讨该怎么办。最强势的派系极力主张与迦太基反目并宣战,但还没有定论。最后,罗马人冷淡地接待了代表团,并未给出直接回复。他们说,至于迦太基人违反正式签署的协议条款,而与罗马共和国的盟友交战,怎样才能让罗马人满意,这是迦太基人自己应该考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他们目前无话可说。迦太基的使者们带着这一答复回到了迦太基,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不安与焦虑。

    迦太基人现在心急如焚,竭尽全力地想要避免罗马人的仇恨可能会引发的危险。他们再次派使团去罗马共和国,比上一次更卑怯。然而,这个使团从迦太基坐船出发时,对自己是否能完成使命感到希望渺茫。不过,他们被授权,只要能避免再起战祸,便可做出无条件的让步,接受任何条件。

    但罗马人获得了与迦太基人再次兵戎相见的借口。他们中那个强势的派系,现在决心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灭掉迦太基政权。因此,第一个迦太基代表团回去后不久,罗马人便对迦太基人宣战,组建并装备了一支舰队和军队,出海远征。所以,当迦太基使者们到达罗马城时,发现此行要避免的目标——战争,已经被宣告开始了。

    罗马人还是接见了迦太基使者们。后者表达了只要能停战,可以接受罗马元老院提出的任何条件的意愿。罗马元老们回答道,他们愿意与迦太基人签订协议,但后者必须向罗马共和国投降,并保证,当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率军抵达阿非利加后,迦太基人必须服从他发布的任何命令,罗马共和国这边则保证迦太基人继续享有自由,保留领地和法律。然而,为了证明迦太基人签订和约的诚意,并保证未来能够服从,罗马元老院要求迦太基人交出三百名人质——这些人质必须是迦太基的名门望族的男丁,或者高官显贵的儿孙。

    迦太基使者们无计可施,只得考虑这些极其苛刻的条件。他们不知道执政官抵达阿非利加后,会给他们下达怎样的命令。他们被要求将整个迦太基共和国拱手相送。另外,在罗马人的保证中,他们的国土和法律将得到保护,但对于他们的城市、船舰、武器和战备物资,罗马人却只字未提。协议一旦执行,将会使迦太基共和国所有象征权力的东西任凭他们的主人——罗马人摆布,而这些东西,对那时的迦太基而言是最宝贵的。尽管如此,迦太基使者们还是得到了指示,无论条件多么苛刻,都要与罗马共和国讲和。因此,尽管情非得已,他们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这些要求。对这个协议,他们最不情愿接受的就是人质问题。

    在古代,人质制度很盛行,即一国政府将名门望族的孩子交予他国,作为履行协议的保证。对那些不得不忍受生离死别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做法。但那时似乎没有其他更有效的保证,能迫使不讲信用的强国遵守诺言。那时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一样爱子心切。由于尚武的国家的人民往往比较严厉粗鲁,因此当她们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从自己身边被强行带走时——这些孩子将长年累月地在陌生的国度里,在绝望的流放中,在敌人穷凶极恶的虐待里,在九死一生的危险中,为了所谓的政府的错误而遭到对方的报复,并日渐憔悴,对孩子们遭受的痛苦就会感同身受。

    当然了,迦太基使者们知道,当他们带着这些条件回到迦太基城,就等于带回了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事实上,当这一消息传回来时,整个城市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据说满城哭天喊地,悲声载道。母亲们为即将承受丧子之痛,捶胸顿足,披头散发,用各种方式表达她们无以复加的悲伤。她们乞求父亲和丈夫,不要同意如此惨无人道的条款。她们不能,也不会放弃孩子。

    然而,父亲们和丈夫们不得不拒绝这些乞求。他们现在不能违背罗马共和国的意志。他们的军队在与马西尼萨的战斗中死伤殆尽。因此,他们的城市毫无防御能力。罗马共和国的军队已经抵达其在阿非利加的港口,军队已经登陆。显然,迦太基人既不可能拯救自己,也无法让他们的城市免遭灭顶之灾,只能答应残酷的征服者强加给他们的条款。

    迦太基人质被要求在三十天内送到西西里岛最西端的一个叫丽丽拜尔的港口。丽丽拜尔是西西里岛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