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诗经通释最新章节!

    一

    何人斯(小雅)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释音:埙,音喧。篪,音池。靦,音忝。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最关键处就在“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伯氏”与“仲氏”是谁。若能把这两个人追究出来,不仅了解了以后的四十四篇诗,而且揭开了一段久被埋藏的中国古代史。

    从《诗经》,我们知道与尹吉甫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而终于仳离的是仲氏,那么,这里的仲氏是否就是她呢?可是此诗说“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与篪是彼此应和的乐器,意思就是夫唱妇随,怎么仲氏又与伯氏结婚了呢?《车舝》篇曾经告诉我们仲氏又结了婚,而所嫁的就是这位伯氏。为读者了解起见,我先将这段故事作一叙述,然后再一步一步来证明。她所再嫁的就是南燕国君蹶父的儿子伯氏,蹶父是尹吉甫的本家哥哥,则伯氏也就是尹吉甫的侄儿。伯氏是一位罗锅、侏儒、毫无武艺的人,然他善于逢迎谄媚,取得了幽王与皇父的欢心,于幽王四年的时候,派他去征伐西戎,随他一同去的就是尹吉甫。可是他自作主张,不听尹吉甫的计谋与劝告,打了大大的败仗,以致皇父不得不把京都迁到向城。到向以后,伯氏把这次败仗的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在尹吉甫身上,并打算把尹吉甫置在牢里。尹吉甫心有未甘,到处辩护,终将伯氏绳之以法。仲氏与尹吉甫虽说仳离,而感情尚在维持;伯氏被杀后,她反迁怒于尹吉甫,将他逐出卫国。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南燕后,他的哥哥蹶父当然对他不满,又把他驱逐,最后死在现今的山西汾阳县。这段故事非常地曲折有趣,将于下列各篇逐一证明。

    然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事而写的呢?先引一段历史记载来确定这首诗的时间。《竹书纪年》于晋文侯五年(幽王六年)载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伯士死之。”伯士就是此诗的伯氏。士为氏之假借。否则,士是官职,称谓时应该是“士伯”,不应该是“伯士”。官职在上,名字在下,这是周时起名的通例。

    六济,无考;但《竹书纪年》于同年载说“西戎灭盖”。盖,据王国维的考释,应为“犬丘”二字之讹言。《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于兴平县槐里城说:“县东南十一里,周曰犬丘。”又于兴平县说:“府西百里。”府指西安府,即镐京所在地。百里去十一里,犬丘离镐京只有八九十里,无怪乎皇父要迁都于向了。伯氏是幽王六年被处死的,他伐六济之戎当在六年之前。他于败仗后逃归南燕,皇父作都于向是在幽王五年,那么,他的败逃应更在先。《竹书纪年》又于晋文侯三年(幽王四年)载说“秦人伐西戎”,足证此时有西戎之患。此诗说“二人从行,谁为此祸”,就是两个人同路出征,是谁惹出了这个灾祸?这是尹吉甫为自己辩护。又说:“胡逝我梁,不入唁我?”那么此诗当写于幽王五年皇父迁都于向之后。此时,尹吉甫回到卫国,伯氏逃归南燕,正在他诬赖尹吉甫的时候。此诗的“我”是尹吉甫自称,“尔”指仲氏。“伊谁云从?维暴之云”的“暴”者就是伯氏。

    到此,这首诗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就是现今不像从前了,反说起我的坏话来。“及尔如贯,谅不我知?”贯,串。意思就是:你们是串通一起的,难道我不知道?又说“壹者之来,云何其盱?”盱,是病,意思就是:你就来看我一次,又有什么病痛呢?这首诗所写的是仲氏与伯氏赴尹吉甫的家乡诬陷尹吉甫,被他知道了,故写此诗来谴责他们,所以诗的末尾说“作此好歌,以极反侧”,就是作这首诗让他们反省一下。

    【字句解释】

    一章。艰,险。梁,鱼梁。暴,残暴。整章的意思就是:她是哪一种人呀,心怎么这样的阴险!为什么到了我的鱼梁,而不入我的家门?谁跟她一起来呢?就是那位残暴的人。

    二章。整章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是同路去的,是谁惹下了这场大祸?为什么到了我的鱼梁,不到我家来安慰我呢?现今不像从前了,反说起我的坏话来了!

    三章。堂途谓之陈。整章的意思就是:她是哪一种人呀,为什么来到我的大门前?我只听到她的声音,看不到她的人。对人你不怕惭愧,难道你不怕老天爷?

    四章。飘风,旋风。现今还形容一个人突然打个转,叫作打旋风。整章的意思就是:她是哪一种人呀,难道是个旋风?为什么不从北边来?为什么不从南边来?为什么来到我的鱼梁,搅乱我的心?

    五章。安行,缓行。遑,暇。亟行,急忙地来。脂车,给车膏油。整章的意思就是:你无事时来到这里,已经无暇停留你的车;现在急急忙忙地来,更是无暇给你的车膏一膏油。你只要来看我一次,会有什么病痛呢?

    六章。易,悦。整章的意思就是:你回来而到我家,我心里就高兴了;回来而不到我家,那我就不了解你了!只要你来看我一次,我的心也就安慰了。

    七章。埙,烧土为之,大者如鹅蛋。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凡八孔。一孔上出寸三分,横吹之。埙篪其窍尽合,则为黄钟;其窍尽开,则为应钟,盖相应和也。(见顾栋高《毛诗类释》卷九)三物:豕、犬、鸡。古人赌咒时用此三物。整章的意思就是:伯氏吹着埙,仲氏吹着篪。你们串通在一起,难道我不知道?我敢拿出豕、犬、鸡三件东西与你赌咒。

    八章。蜮,古谓之短狐,相传能含沙射人为灾,形似鳖。靦,惭貌。极,正。反、侧,都是不正。整章的意思就是:想当个鬼,想当个蜮还办不到;自己羞着脸,还说人家不对!我作这首好歌,目的就在纠正你这不正的人。

    【诗篇联系】

    发现了伯氏与仲氏是谁,也就发现了一大段中国古代史。然这段历史非常曲折,我们分成七段来叙述:一、出征西戎时谏诤伯氏诗篇;二、谴责皇父等执政诗篇;三、咒骂伯氏诗篇;四、痛恨蹶父诗篇;五、斥责仲氏诗篇;六、被逐出卫时诗篇;七、被逐出卫后诗篇。这样,这段故事就可叙完,而尹吉甫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诗义辨正】

    《毛序》:“《何人斯》,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姚际恒批评说:“《小序》谓‘苏公刺暴公’,有可疑。其谓暴公者,以诗中‘维暴之云’句也。然上篇(按指《巧言》)亦有‘乱是用暴’句矣。苏字,诗则无之,又不言何王之朝。其云‘苏’者,得毋以《左》隐十一年,桓王以苏忿生之田与郑人而附会耶?若是,又非幽王之世矣。《集传》云‘此诗与上篇文意相似,疑出一手’,则又谬。若论相似,三百篇何尝不相似?此篇与上篇同为刺谗,却绝不相似也。”《集传》说“疑出一手”,甚为正确,可惜他说不出理由,故姚氏疑之。下边讲到《巧言》篇时,就知是否出自一手了。

    二

    民劳(大雅)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释音:汔,音迄。诡,音鬼。憯,音惨。怓,音铙。愒,音器。泄,音异。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关键就在“戎虽小子”的“小子”是谁。《诗经》里用“小子”的共有八篇,就是《思齐》《板》《抑》《江汉》《闵予小子》《敬之》《访落》与此诗。这八篇里的小子用法有两种:一是“予小子”,一是“小子”。“予小子”是死去父亲居丧时的孝子自称,解释《江汉》《闵予小子》《敬之》与《访落》四篇时曾经讲过。现在再专谈“小子”的用法。先将《双剑誃吉金文选》里所用的“小子”做一归纳,看看能不能求出它的意义。

    《令鼎铭》:“王射,有众师氏、小子射。”

    《静铭》:“王在京,丁卯,王命静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众氒仆学射。”

    《师铭》:“女有唯小子,余命女尸我家。”

    《不铭》:“伯氏曰:‘不、女小子,女肇诲于戎工。锡女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永乃事。’”

    《秦公铭》:“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万民是敕,咸畜胤士,文武。静不廷。”

    《晋邦铭》:“余今小子,敢帅刑先王,秉德,燮万邦。……余咸绥胤士。”

    《小子生尊铭》:“王命生辨事氒公宗,小子生锡金首。”

    《小子铭》:“卿事锡小子贝二百。”

    《农卣铭》:“农迺禀氒孥、氒小子小大事毋又田。”

    从以上的归纳,虽有许多字句不了解,但大体可得几点认识:一、小子是在学宫中学射;二、小子负责戎工的责任;三、小子有治万民、惩不廷的任务;四、小子的地位似在武士之上,所以《秦公铭》说“咸畜胤士”,《晋邦铭》也说“余咸绥胤士”;五、小子与国王可以直接发生关系。然小子到底是哪一种人呢?于省吾在《双剑誃吉金文选》注说:“师氏、小子,即《周礼·地官》师氏所教国子也。”小子,也就是后世的国子。小子的身份清楚了,再看《思齐》《抑》《板》与此诗中的“小子”。《思齐》是宣王祭大任、周姜、大姒的诗篇,上边已经讲过;现在只谈《板》《抑》与此诗。要想知道这三首诗中的小子是谁,得先知道这三首诗里与他发生关系的人。试做探讨如下:

    第一,《板》篇说:“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由此可知,谏诤这位小子的人,一定是位老人。第二,《板》篇又说:“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由此可知,他们是同路出征,不过职位不同。第三,《抑》篇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由此可知,这位老者曾在这位小子家里做过相。第四,《抑》篇又说:“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又说:“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由此可知,这位老者不仅在小子家做相,而且曾经做过他的教师。第五,《抑》篇又说:“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由此可知,这位小子现在负了国家重责,而不听老者的劝告。第六,《民劳》篇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劝告小子的地点是在镐京。从以上六点看来,不就是尹吉甫与伯氏的关系吗?尹吉甫的“吉”是由南燕的“姞”姓而来,宣王四年的时候,他曾随蹶父赴旧韩城迎接韩侯到镐京,又从镐京到南燕,最后又到新韩城,尹吉甫与蹶父有关系,由此可知。蹶父与尹吉甫是兄弟关系,那么,与伯氏也就是叔侄关系了。《小宛》篇说:“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生是姓。意思就是:我日日出行,月月出征,早起晚睡,没有辱没了你的姓氏。这就是对蹶父讲的。又说:“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尔,也是指蹶父,那么,尹吉甫曾教过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就是伯氏了。尹吉甫与蹶父、伯氏的关系,讲到《小宛》篇时,还要详细求证。尹吉甫既然教过伯氏,无怪乎对他讲话那么诚挚而不客气。至于尹吉甫现在是否是老头子呢?我们给他算算岁数。《北山》篇说:“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毛传》:“将,壮也。”《曲礼》:“三十曰壮。”《北山》篇写于宣王五年(公元前八二三),此诗写于幽王四年(公元前七七八),相距四十五年。四十五加三十,尹吉甫现在是七十五岁的人了,可以自称为耄吧?这首诗是尹吉甫辅佐伯氏征伐西戎,暂时得到胜利,尹吉甫规劝伯氏的作品。

    【字句解释】

    一章。汔,昭二十年《左传》引诗“汔可小康”,杜注:“汔,其也。”小康,暂时的安定。惠,加惠。中国,国中之倒文。纵,昭二十年《左传》引作“从”;从、纵,古通(于省吾说)。诡随,谲诈谩欺之人(《经义述闻》说)。寇,盗寇。虐,暴虐。憯,曾。能,顺(马瑞辰说)。整章的意思就是:人民也够辛苦了,现在可以希望暂时地安定。给国内人民一点恩惠吧,这样才能安定四方。不要跟随那些谲诈谩欺之人,小心自己也变成不良。要尽力遏止盗寇般的暴虐,曾经无法无天过。要使近处顺服,远处才能安宁,这样才能安慰我们的国王。

    二章。逑,捄之假借;捄,法(《茶香室经说》说)。惛怓,讙,即争功夺利。整章的意思就是:人民也够辛苦了,现在可以希望暂时地休息。给这个国内的人民一点恩惠吧,这样可做人们的榜样。不要跟随那些谲诈谩欺之人,小心自己也变得争功夺利。要尽量遏止那些盗寇般的暴行,不要让人们忧苦。不要舍弃你的劳苦,为国王做出些好事吧。

    三章。整章的意思就是:人民也够辛苦了,现在可以希望暂时地憩一憩。给这个京师的人民一些德惠吧,也好安定四周的国家。不要跟随那些谲诈谩欺之人,小心自己不要作恶。恭敬谨慎自己的威望与仪容,以使自己接近德行。

    四章。愒,息。忧,当为优,优之言优优,和的意思;泄泄,和乐(《茶香室经说》说)。正,政(《经义述闻》说)。戎,汝。式,用。整章的意思就是:人民也够辛苦了,现在可以希望暂时地安息。给这个国内的人民一些恩惠吧,也好让人民和乐自得。不要跟随那些谲诈谩欺之人,小心自己作出恶来。尽量遏止那些盗寇般的暴虐行为,不要让政治腐败。你的职位虽是小子,而作用非常弘大。

    五章。残,害。缱绻,反复。玉女,好汝(马瑞辰说)。整章的意思就是:人民也够辛苦了,现在可以希望暂时地安息。给这个国内的人民一些恩惠吧,国家才不会有残害。不要跟随那些谲诈谩欺之人,小心自己也变得反复无常。尽量遏止盗寇般的暴虐,不要让政治败坏。王很想喜欢你,我才这样极力地劝你。

    【诗篇联系】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一位长者,同时也是一位老师在谆谆地教诫一位执政的后生。那种诚恳、忠厚、仁慈的态度充分地表现出来。要不是发现了尹吉甫与伯氏的关系,也就无法了解这首诗。所以《诗经》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追究作者,第二步是追究写作的对象,第三步是追究作者写作的时代环境,第四步是追究作者写作的心理形态;否则,都是隔靴搔痒,搔不到痒处。

    【诗义辨正】

    《毛序》:“《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召穆公可以称厉王为“小子”吗?胡承珙强为之辩护说:“称谓古今递变,三代质直,尔女之称,尊卑上下皆可施用,诗中此类甚多。”对上固可称“尔”“女”,但可称“小子”吗?何况“小子”是一种职位?诗明明说:“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王与女分得一清二楚,怎可说“王”就是“女”呢?《集传》说:“以今考之,乃同列相戒之辞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然其忧时感事之意,亦可见矣。”几乎近之。姚际恒不得其解说:“《小序》谓‘召穆公刺厉王’。《集传》谓‘乃同列相戒之辞’,亦是;但云‘同列相戒’,稍宽泛。今合两家之说,当云:召穆公刺厉王,用事小人以戒王也。”他根本不了解诗。

    三

    板(大雅)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释音:瘅,音旦。亶,音旦。莫,音瘼。嚣,音敖。屎,音牺。王,音往。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关键就在“大宗维翰……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这几句诗的意义与背景知道了,诗义也就了然。翰,干。大宗,长子。大宗维翰,就是长子是一棵树的主干。宗子,亦即长子。宗子维城,就是长子就像一座城池。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就是不要把城墙破坏,破坏了你就不怕吗?大宗、宗子,是指谁呢?我们查查幽王四年的历史看。《史记·周本纪》说:“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又说:“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如此看来,大宗、宗子不就是指宜臼吗?无俾城坏,不就是不要废太子吗?《竹书纪年》于晋文侯四年(幽王五年)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此诗是四年,出奔在五年,时间正合。到此我们还得了解一件事实,就是皇父、蹶父、伯氏、仲氏等都是拥护褒姒,而尹吉甫是拥护申后与太子宜臼,反对褒姒,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政见的不合。讲到《十月之交》篇时,就可知道此中的详情。凡是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废申后与太子宜臼是一件危险的事,而皇父等执意孤行,以致引起大乱。《周本纪》说:“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他又说:“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就是有远见的话。此诗说“出话不然,为犹不远”,“犹之未远,是用大谏”,指的就是此事。

    【字句解释】

    一章。板板,通昄昄;《尔雅·释诂》:“昄,大也。”(高本汉《诗经注释》说)。瘅,疲惫(亦高氏说)。犹,谋。圣,睿哲。管管,即《小雅·杕杜》篇“四牡痯痯”的“痯痯”,《尔雅》解痯为病。亶,诚实。整章的意思就是:上帝是伟大的,可是下边的老百姓却疲惫了。话要是说错了,就显出图谋的不远大。不肯讲实话,没有圣人是以为对的。因为你的图谋太窄狭了,所以我特地来谏诤。

    二章。宪宪,欣欣。蹶,蹶乱。泄泄,谓多言妄发(马瑞辰说)。辑,和。洽,合。怿,读为殬;《说文》:“殬,败也。”莫,读为瘼,瘼为病。整章的意思就是:天下正值困难,不要太欣喜自得。天下正在动乱,不要胡言乱语。说出的话温和,人们也就和协;说出的话不对,人们也就遭殃。

    三章。嚣嚣,即謷謷,不听话言而妄语,即现在说的謷謷叫。服,用。刍荛,采薪的人,谓微贱之人。整章的意思就是:我同你的职务虽是不同,然所做的是同一件事。我是为你做计谋,而你听起来却謷謷叫。要听从我的话,不要当作笑话。古时有一句谚语:“向那砍柴的人问路。”

    四章。虐,灾。谑,戏谑。灌灌,犹款款,意志纯一的意思。蹻蹻,骄貌。耄,年老惛乱。忧,当为优;襄六年《左传》“长相优”,杜注:“优,调戏也。”熇、为謞之假借;熇,大声呼叫(《诗经注释》说)。整章的意思就是:天下正值灾难,不要太开玩笑。老夫对你是诚心诚意,你这小子的头总是抬得高高的不听话。并不是我的话有什么惛愦,而是你拿它当为戏谑,总是在大声呼叫,实在不可救药。

    五章。懠,怒。夸毗,自尊自大(《诗经注释》说)。卒,尽。迷,乱。殿屎,呻吟。《采菽》篇“乐只君子,天子葵之”,葵为揆之假借;揆,度,就是天子了解这位君子。此诗之葵,为同一意义。蔑,无。资,财。我师,我的民众。我们讲过,周时作战,将帅所率领的都是自己土地上的民众,此次尹吉甫征西戎,因为没有资财,就不用他浚地的民众。《节南山》篇也说“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是同一的意思。整章的意思就是:天下正在动荡,不要太自尊自大。在威仪混乱的情形下,好人都没有什么用处。人民正呻吟于苦痛之中,可是没有人了解我。因为我没有资财,也就不使用我的民众。

    六章。牖,应读为诱。取,取东西。携,携东西。益,当读为搤;搤,扼。辟,邪辟。整章的意思就是:上天诱导人民,就像埙篪之协和、璋圭之吻合、携取东西那么容易。只要你不扼止,诱导人民是非常容易的。人民已经够邪辟了,不要再给他们立些邪辟的榜样。

    七章。价人,被甲之人,谓卿士掌军事者。藩,藩篱。大师,也就是《节南山》“尹氏大师”的“大师”。垣,墙。屏,屏障。宗子,嫡系的儿子。斯,即指城坏。整章的意思就是:被甲的人就是藩篱,太师就是垣墙,大的邦国就是屏障,长子就是树干。要怀念他的恩德才能安宁,嫡系的儿子就是城池。不要毁坏了城池,毁坏了城池,你不害怕吗?

    八章。敬,读为儆。渝,变。驰驱,驰马出游。王,读为往。昊天曰明,这是象征语,意思就是等政局清明了。游衍,游乐。整章的意思就是:儆于天下正在动荡,一点也不敢逸乐。儆于天下正在动乱,也不敢骑马出游。等局势明朗了,我同你一起出游;等光明出现了,我同你一起玩乐。

    【诗篇联系】

    假如不是尹吉甫与伯氏关系的发现,这首诗根本无法了解。现在知道尹吉甫在劝告伯氏,那么,他的诚恳慈祥态度以及伯氏的蛮横、謷謷态度表现得入木三分。严厉的劝告以后,最后又安慰他说:“等局势明朗了,我同你一起玩乐。”整个表现了老年人的慈祥心理。

    【诗义辨正】

    《毛序》:“《板》,凡伯刺厉王也。”隐公七年《春秋》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由此可知,凡伯与鲁隐公是同时候的人。隐公七年即周桓王四年(公元前七一六),离厉王去位的公元前八四二年,相距已一百二十六年,他怎么能刺厉王呢?《集传》说:“今考其意,亦与前篇相类,但责之益深切耳。”前篇即《民劳》篇,不为无见。

    四

    抑(大雅)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埽廷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暇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释音:女,音汝。共,音恭。逷,音剔。射,音亦。莫,读暮。谆,音真。遹,音聿。

    【诗义关键】

    诗言:“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又说:“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由此看来,这首诗所劝告的当然也是伯氏。然为什么劝告他呢?诗又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也是劝他讲话要慎重。《巧言》篇的“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就是骂他的巧辩。不过这两首诗的时间与地点却不相同。《抑》篇是幽王四年,地点在镐京;《巧言》篇是幽王五年,地点在卫国。下边讲《巧言》篇时,就知道此中区别。

    【字句解释】

    一章。《诗经》中用“威仪”的共有十一篇,就是《邶风·柏舟》《宾之初筵》《既醉》《假乐》《民劳》《板》《烝民》《瞻卬》《执竞》《泮水》与此诗。将这些诗的“威仪”做一检讨,就知道威仪在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泮水》篇说:“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这是恭维鲁公的。《烝民》篇说:“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这是恭维仲山甫的。《既醉》篇说“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又说“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这是恭维宣王的。《假乐》篇说:“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这是恭维南仲的。《邶风·柏舟》篇说:“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这是尹吉甫讲他自己。威仪这么重要,所以他在《民劳》篇劝告伯氏说:“敬慎威仪,以近有德。”然威仪是什么意思呢?襄公三十一年《左传》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由此可知威仪就是行为仪态的标准。隅,应读为寓;寓,寄。“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正与“敬慎威仪,以近有德”相同。因为有德才能有威仪,威仪是有德的自然表露。整章的意思就是:谨慎的威仪,是德行之所寄托。人们也说:“圣人没有不蠢的。”一般人的愚蠢,被认为是毛病;明哲人的愚蠢,就要变成罪戾。

    二章。《执竞》篇“无竞维烈”,是指武功再没有比得上他的;此诗“无竞维人”,就是为人再没有比得上他的。训,顺;哀公二十六年《左传》即引作“顺”。觉,大。,大。谟,谋。定命,定国家之命运。辰,大,与《驷驖》篇“奉时辰牡”、《车舝》篇“辰彼硕女”之“辰”同义。整章的意思就是:人要做到没有比他强,四方自然听从他。有了大的德行,四方也就来归顺。为国运决定大谋,一定得是远大的图谋、宏大的策略。谨慎你的威仪,好做人民的榜样。

    三章。兴,举;举,皆(《群经平议》说)。虽,惟(亦《群经平议》说)。绍,继。罔,无。共,恭。整章的意思就是:当今之世没有人不迷乱在政治里。倾覆了自己的德行,荒淫在酒里边,你更是乐意地随从。也不想想自己所要承继的,更不普求先王之道,而恭敬地从事于贤明的法度。

    四章。肆,语词。尚,上。沦,率。胥,相。戎兵,兵器。戒,备。戎作,兵事。逷,治。蛮方,指西戎。整章的意思就是:不要不尊敬上天,像那泉里的流水一样,相率地都在丧亡。要早起晚睡,洒扫庭院,作为人民的榜样。修饬你的车马、弓、矢、兵器,以备戎事,以伐西戎。

    五章。质,《盐铁论·世务》引《诗》作“诰”;诰,告诫。侯度,为主的法度。周时将帅所率领的军队就是他自己领土上的人民,现在伯氏在出征,他所率领的自然是南燕的人民。《民劳》篇“式遏寇虐,憯不畏明”的“寇虐”,正指他的兵士在暴虐人民,所以此诗说“质尔人民”。“谨尔侯度”,也正是《民劳》《抑》以及此诗所劝告的话。柔、嘉,都是善(马瑞辰说)。玷,污点。整章的意思就是:告诫你的人民,谨慎你为主的法度,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谨慎你的话语,严肃你的威仪,使它们没有不对的地方。白圭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说话有污点,可就磨不掉了。

    六章。扪,持。朕,我。逝,及(《群经平议》说)。雠,答。绳绳,连续不绝。承,顺。整章的意思就是:不要随意讲话,不要认为说话是随便的。没有人拿着我的舌头,可是话一出口也就收不回来。没有一句话没有报应,所有恩德都有回报。要施惠于朋友们、百姓与小子们。那么,你就子孙永远不绝,所有的人民没有不顺从的。

    七章。视,对待。君子,在位者,即今之官吏。辑、柔,都是和的意思。相,佐。屋漏,漏屋之倒文。《板》篇说“我虽异事,及尔同寮”,寮,是寮佐,也就是此诗的相。由此可知,尹吉甫曾在伯氏家做过相,所以才这样地劝诫他。矧,况。射,音亦,厌倦。整章的意思就是:对待你的朋友、官吏,要和颜悦色,不要有什么过错。这样,我在你家做相,还不愧住在漏室的里边。不要说:“没有人看得到,就可以随便。”神的降临,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怎么可以有一点松懈呢?

    八章。辟,大。童,僮之假借;《广雅》:“僮,痴也。”与《狡童》篇之“童”同义。角,《毛传》:“自用。”虹,北方人形容蛮横不听话的孩子为虹。整章的意思就是:宏大你的德行,使它善,使它好。谨慎你的举止,不要使威仪有所差错。没有差错,没有害人,没有不合法则的。你给我一个桃子,我会报答你一个李子。可是他又痴呆,又自用,真是一位虹小子。

    九章。荏染,柔韧。缗,被。话,《说文》引作“诂”;诂,故言,古之善言(臧琳《经义杂记》说)。尹吉甫在伯氏眼前只是一个相的地位,国家大事用不着他管,他现在要以国是劝诫伯氏,所以伯氏说他僭位。整章的意思就是:柔韧的树木,可以被上丝弦。温和恭敬的人,才是德行的基础。只有明哲的人,告诉他古人的好话,他就顺着去做;只有那个蠢人,反说我僭越,真是人心不同!

    十章。借,读为藉。盈,满。整章的意思就是:你这个小子呀,简直不知什么叫好坏!不仅用手提携过你,而且告诉你许多事情;不仅当面命令你,还提着你的耳朵告诉你。借口不知道,还亲自抱着你。要不是自满自盈的人,谁是早上知道了晚上才有成就?

    十一章。梦梦,读为儚儚;《尔雅·释训》:“懜懜,惛也。”谆谆,恳切告诫之貌。整章的意思就是:上天非常明白,我的生活一点也不快乐。看到你这懵懵懂懂的样子,我心里就感到凄惨。我诚诚恳恳地教导你,而你听着满不在乎。不仅不用为教训,而且拿它当成戏谑。你不说你不知道,反说我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