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诗经通释最新章节!

    一

    大东(小雅)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释音:饛,音蒙。簋,音轨。飧,音孙。匕,音比。砥,音纸。睠,音眷。潸,音山。杼,音伫。柚,音逐。佻,音挑。冽,音列。氿,音轨。契,音器。惮,音旦。鞙,音涓。睆,音莞。行,音杭。挹,音揖。翕,音吸。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关键就在“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的“东人之子”和“私人之子”是谁。上边曾经证明尹吉甫兼有这“东人”与“私人”的两重身份,这首诗是他写的自无问题。然为什么写这首诗呢?诗言“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刈下来的柴薪还有人载回去,可怜我这劳苦之人,也可以回去了吧!当是思归之辞。但最重要的还不是这种思归,而是下边所比拟的星。到此,假如不知道尹吉甫的生平事迹,假如不知道尹吉甫这次东征的地位,这首诗还是无法了解。诗言:“或以其酒,不以其浆。”以,作“予”讲,就是间或给他酒喝,但不给他浆喝。浆比酒贵重。《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礼记·玉藻》也说:“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浆在酒、醴之上。现在只是给他酒,不给他浆,意思就是只给他差事,而不给他好的差事。诗又言“鞙鞙佩璲,不以其长”,佩玉以长的为好,而现在不给他长的。又言“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牛本用以拉车,现在不用它拉车。又言“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箕本是簸扬谷物的,现在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斗是用来挹酒浆的,现在不可以挹酒浆。这些词句里,充满了不平,那么,是象征什么呢?从《车攻》篇中可以找出答案。《车攻》篇说:“建旐设旄,搏兽于敖。”《周礼·春官·司常》:“龟蛇为旐”“县鄙建旐”。尹吉甫西征??狁的时候,他的旗帜是旟,旟是七级爵位的旗帜,现在变成了旐,只是县鄙的旗帜,显明地他的地位降低了。他本来是武士,武士应该作战,而此诗说“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只是让他管理土木工程,他会不会高兴呢?能不能不发牢骚呢?《车攻》篇就在表现他武艺的高强,已经含有不满的成分,现在让他东征,一征又是三年,而做的是些土木工程的工作,从此就可了解这首诗了。

    【字句解释】

    一章。饛,满。簋,盛食器。飧,熟食。捄,曲貌。棘匕,棘木所制之羹匙。砥,《集传》:“砺石,言平也。”君子、小人,即贵族与平民之称。睠,反顾。潸,涕下貌。整章的意思就是:簋里的熟食是丰满的,枣木制的羹匙是弯曲的。大道平坦得就像砺石,直得就像一支箭。贵族们在上边行走,平民们也只能瞧着。回头看它一眼,不觉就泪落如雨。

    二章。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在《葛屦》篇里有同样的两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双葛屦是尹吉甫东征时仲氏所赠的,讲到《葛屦》篇时会有详细的解释。这里的公子我疑心就是《烝民》的仲山甫。仲山甫与尹吉甫于宣王七年同路到了齐国,本想一起回去,可是宣王让他留在那里筑城,所以尹吉甫写那篇《烝民》来安慰他。他协助武公恢复了鲁国,以后凡是鲁国有事,他的发言权也最大。比如《周语》记载说:鲁武公以括与戏见宣王,宣王想将戏立为太子,仲山甫就谏诤说不可。再如宣王之所以立鲁孝公,就由于仲山甫的推荐。因为他协助了武公恢复鲁国,所以诗言:“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既往既来,就是来来往往奔跑不停。尹吉甫同他很要好,所以说:“使我心疚。”“我”就是尹吉甫的自称。为什么称仲山甫为公子呢?我疑心他是南仲的儿子,因为他与南仲的封地都在南阳,也就是现今河南省的修武县。假如他俩没有关系,封地不可能在一处。南仲在宣王五年的时候,年数已经很高,尹吉甫与他很谈得来,是他允许尹吉甫与仲氏结婚的。现在尹吉甫又与他的儿子仲山甫在一起东征,所以称仲山甫为公子;看见他来来往往奔波不停,因而也就替他疚心。佻佻,独行貌。整章的意思就是:远东近东,在那里到处做土木工程。葛绳所纠成的鞋,勉强在霜地里行走。孤独的公子,在那大道上不停地来往奔走,使我感到很是心疚。

    三章。冽,寒冷。氿泉,侧出之泉。契契,忧苦貌。寤叹,梦里叹息。惮人,劳苦的人。整章的意思就是:路旁边寒冷的泉水里,已经不再浸泡刈下来的柴薪了。可怜我这劳苦的人,常常在梦里叹息。柴是刈来的柴,还有时候把它载回去;可怜我这劳苦的人,也该回去休息了吧!

    四章。东人之子,就是东方的人。职,常。僚,本作寮;寮,寮佐。整章的意思就是:东方的人常川劳苦而不得回去;西方的人穿着漂漂亮亮的衣裳,什么事也不做。周人穿的是熊罴所做的皮袄;诸侯的人,就得做各样的寮佐。

    五章。鞙鞙,今作娟娟,好貌(马瑞辰说)。汉,天河。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就是天上的天河,还可以照到一点儿光。跂,通蚑;蚑,《说文》:“徐行”。襄,驾。从旦至暮为七辰,每辰一移,因谓七襄。作者用织女星的每天移动七次来象征仲氏的劳苦。整章的意思就是:即令给酒喝吧,也不肯给好的浆。美好的佩玉,也不肯给长大的。天上的天河,还可照到一点儿光。蠕动的织女星,一天里要劳驾七趟。

    六章。章,就是《卷阿》篇“土宇昄章”的“章”。周室是拿这土宇昄章来报答有功之臣,故称“报章”。睆,《毛传》于《凯风》篇注为“美好貌”,此诗也是这个意思。箱,车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是讲披星戴月的出征情形。天毕,星名。整章的意思就是:织女星虽然是一天里劳驾七趟,可也得不到什么报章。那颗漂亮的牵牛星,也不用它来拉车箱。早上在东边看到的是启明,晚上在西边看到的是长庚,弯曲的天毕星,也排在那里。

    七章。箕,箕星。斗,北斗星。翕,伸长。整章的意思就是:南边有颗箕星,就是不可以簸东西;北边有颗斗星,就是不可以盛酒浆。南边的那颗箕星,只是空伸着它的舌头;北边的那颗斗星,只是空撅着它那西边的把子。

    【诗篇联系】

    三百篇是文学作品,文学是情感的表现,只有从作者的情感出发,才能了解他的作品。他写任何事物,都是拿这些事物来表现他的情感,绝不是无缘无故来表现这些东西。比如这首诗里的星宿,纯以星宿来研究,就失掉了此诗的意义,且与开头四章的情感也不衔接。尹吉甫是从南燕流亡到卫国的氓民,凭他的武艺与才华,才得到士的职位。但在封建政治的社会里,对这种人本不重视;而尹吉甫又自视甚高,这样,就引起了他的烦恼。在西征??狁的时候,他曾得到宣王与南仲的赏识,表现了一些他的才能;但在此次东征中,仅仅让他担任土木工程的职责,一肚子的牢骚无法发泄,就在夜里观望星宿,借星宿将自己的不平整个表现出来。只有从这种观点来看,才可真正了解这首诗。

    【诗义辨正】

    《毛序》:“《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后来说诗的人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也只有跟着这样讲。姚际恒说:“《大序》谓‘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是已;谓‘谭大夫作’,则无可稽。”他只能这样讲,其他解诗的人也都只能这样讲。

    二

    渐渐之石(小雅)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释音:渐,音谗。朝,音招。卒,音崒。蹢,音的。

    【诗义关键】

    诗言“武人东征”,这是一首东征时的诗,当无问题。然言“山川悠远”,是指什么山川呢?《閟宫》篇说“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我们看看龟、蒙的形势。《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于费县蒙山说:“蒙山高四十里,长六十九里。西北接新泰县界。一云:泗水县之龟山,其址与蒙山相接,绵亘盖二百余里,故《诗》以龟、蒙并称也。”诗言“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与此地理形势不是十分吻合吗?假如说此诗也是尹吉甫所写,不会有错吧?

    【字句解释】

    一章。渐渐,亦作崭崭,高峻貌。皇,通遑,暇的意思。朝,早上。整章的意思就是:高峻的石山呀,怎么这样高呀!山川是那么遥远,真正是劳苦呀!我这个东征的武人呀,连个早上都没有呀!

    二章。卒,崒之假借;崒,高。曷,什么时候。没,完。整章的意思就是:高峻的石山呀,怎么这样高峻呀!山川是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呢!我这个东征的武人呀,出也出不去了!

    三章。蹢,蹄。烝,进。离,遭遇。毕,天毕。《汉书·天文志》:“月去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滂沱,大雨貌。整章的意思就是:有只白蹄的猪,在那里渡水呀。月亮与毕星碰到了,在下倾盆大雨呀。我这个东征的武人,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诗义辨正】

    《毛序》:“《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刺幽王的诗呢?倒是《集传》说得比较正确:“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

    三

    苕之华(小雅)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释音:苕,音条。青,音精。牂,音臧。罶,音柳。

    【诗义关键】

    《大东》篇说“契契寤叹,哀我惮人”,劳苦得连梦里都在忧苦,与此诗说的“心之忧矣,维其伤矣”相同。《大东》篇又说“私人之子,百僚是试”,就是什么工作都得做,简直没有把他当成人,与此诗的“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是一样的怨愤。“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正是出征时的经常现象,这也是一首出征人发牢骚的诗,所以把它摆在这里。

    【字句解释】

    一章。苕,植物名,一名陵苕,又名凌霄,亦称紫葳。其花黄赤,夏中乃盛(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十“紫葳”条)。芸其黄矣,《裳裳者华》篇有同一的句子,该篇黄矣,是讲黄得很浓,《毛传》注为“将落则黄”,非是(《经义述闻》说)。整章的意思就是:陵苕的花呀,黄得怎么那么浓呀。心里的忧愁,只有伤心罢啦!

    二章。青青,即菁菁,盛貌。整章的意思就是:陵苕的花呀,它的叶子很茂盛。早知我这样吃苦,不如不生我倒好!

    三章。牂羊,牝羊。坟首,大头。《说文通训定声》:“以土若石堰水为关空曰梁,曲薄为器,其口可入而不可出,以承梁空捕鱼者曰笱。而以曲薄为梁,令鱼可入而不可出谓之罶,罶非笱,而其用如笱。”三星,参星。整章的意思就是:牝羊长个大头,参星照在罶上。人们吃的还有,可是不能吃饱!

    【诗义辨正】

    《毛序》:“《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因为诗言“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就附会到饥馑上。《集传》说:“诗人自以身逢周室之衰,如苕附物而生,虽荣不久,故以为比,而自言其心之忧伤也。”姚际恒说:“此遭时饥乱之作,深悲其不幸而生此时也。”屈万里说:“此伤时之诗。”都是在猜。

    四

    匪风(桧风)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释音:匪,音彼。偈,音结。怛,音达。嘌,音漂。亨,音烹。鬵,音寻。

    【诗义关键】

    《大东》篇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