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生命的奇迹最新章节!

输送到公处,再平均分配给各个。大些的刺丝胞类,其体壁也厚些,有分支的胃管贯通各处,这些胃管装载营养液,输送到全身的各部分。

    刺丝胞类的基本形式是放射形的(由其口边的一簇放射状须而定的),扁虫类(Plathelminthes)的基本形式却是“两侧对称型”的。这种动物里,其极下等的形式,和原肠体是很相近的。但是大多数的扁虫,长一对尿道,和其余的腔肠动物不同,这尿道是很薄的管子,算是他的排泄器官,把身体里新陈代谢的无用废物(尿)排出去。这个消化管就是第一营养器官以外的第二营养器官。在下等扁虫类,这个构造总是很简单的。像那珊瑚虫类,这个胃管(pharynx)总都是以口向里卷构成的,至于那大些的“涡虫类”(Turbellaria)和“吸虫类”(Trematides),从胃上长出支管,输送营养液到身上的别处。然而那“条虫类”(Cestodes),胃管就萎缩了,这种条虫寄生在动物的肠子或是别的器官里,所以能由其皮的表面直接从动物身上吸取营养液。

    构造较高的“体腔动物”,和简单的腔肠动物之主要的区别,就在其营养装置的构造和机能比腔肠动物繁杂些。他的这些机能大概总都是分属四类器官,这是腔肠动物所无的————(一) 消化器官系;(二) 循环器官系;(三) 呼吸器官系;(四) 排泄器官系。并且体腔动物的消化管总都有两个口子,一个是口,一个是肛门。他们这些体腔动物,都还另有个特别的“体腔”(cloma),这个体腔是供制造生殖细胞之用,和那消化管全然有别。这个腔子,是在胎里的时候由胃的近口处缺落两个细囊而成的,其中间的壁破坏了,两个囊接触,于是乎合而为一。若是这壁有一部分存留,这部分就做“隔膜”之用,把胃管紧连在“体壁”上。在最下等的最古的体腔动物[蠕虫类(Vermalia)]里,这四系消化器官的动作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在那从他进化出来的别种高等动物里,就大有不同,往往有很精微的了。

    大多数的体腔动物里,消化系成个分化很高的装置,由几个相异的器官构成,好像人类的一般。大概都是由口吃进食物,用颚或牙齿把他磨碎,再用唾腺流到口里的唾液把他软化。这软化了的食物从口里咽到胃管里,加进些腺质物,再通过很狭的食道到胃里去。消化装置的这个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分做几部,一个是咀嚼胃,长着牙齿供嚼碎固体食物之用,一个是腺质胃,生出消化液,分解食物。这变了流质的食物于是流到小肠(ileum)里,这小肠吸进流质的食物,并且是消化管之最长的部分。有几种消化腺通这根小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肝脏。这小肠和大肠显有区别,也有许多腺和盲肠通着大肠。大肠的最后部分就叫作直肠,这直肠把食物之不消化的渣滓由肛门排泄出去。

    体腔动物所共有的这种消化系统之一般状态,随着动物种类的不同,应着营养状态的各异,也有种种的变化,其最简单的构造是在蠕虫类里,蠕虫中最下等的那“轮虫”,尤其是那“原肠旋毛虫”,还是很像他的祖宗涡虫类。从他们进化出来的动物种属之高等范型都各有点特别的构造。像软体动物有个特有的咀嚼装置,他的舌头上有个长几个牙齿的硬片,和他的硬上颚相摩,把食物磨碎。关节动物就用“侧颚”去磨食物,这“侧颚”是些硬的杆子构成的,并且是脚的变形。脊椎动物和那紧连着的“被囊动物”,其特异处在其消化道的第一部分变做个特有的呼吸装置。然而在体腔动物的小门类里,因为食物的性质,取得食物消化食物的状况,都各有不同,所以消化管的构造也大有不同。固体的植物性食物,所费之机械的化学的能力最多。所以食植物的蜗牛、食叶的昆虫、食草的反刍动物,其消化器和附属器官都是极长,并且极其复杂。至于那寄生的体腔动物,他既是从别的动物的肠子里吸取现成的液体食物,所以其消化管就极短极简单了。这类的虫,其胃管可全行萎缩,像那蠕虫类里的“钓头类”,软体动物里的“内壳类”,甲壳类里的“小囊类”,都是这样的。

    高等动物的身体越大,组织越复杂,其营养液分布全身越要有次序有规律。在腔肠动物里,这件事是消化管去做的(胃管上开许多支管),然而在体腔动物里,那血管做得更好了。这些管子不直接通消化管,是在“中胚叶”周围的“柔软细胞组织”(parenchyma)里独立构成的。这血管把肠壁渗出来的,滤过的,在化学上进步了的“食液”,以“血”的形式输运到全身各部分。这血总含有几百万细胞,此等细胞在新陈代谢上极关重要。下等体腔动物的血液细胞总是无色的(白血球),脊椎动物的血液细胞大都是红色的(红血球)。

    大多数体腔动物的血液循环都是用个心脏的,这心脏是皮下血管之局部肥厚构成的个收缩性管子,以其筋肉的作用为一定的收缩鼓动。最初“腹壁”里产生两种管子,即是上壁部的“脊管”和下壁部的“腹管”(像在那许多蠕虫类里)。软体动物和关节动物的心脏是由脊管构成的,“被囊类”和脊椎动物的是由腹管构成的。从心脏里引血出来的是动脉,从身体上引血归心脏的是静脉。联络这动静两种脉管的细支管子叫作“毛细管”(capillaries),这“毛细管”以渗透作用使组织里的物质交换。这些血管和呼吸器官一致动作得很密切的。

    有机体里的换气(即所谓呼吸,吸进酸素,呼出炭酸),在下等动物并不要有特别的器官。下等动物只用那包着身体表面的“上皮细胞”换气,有外皮层的“外胚叶”和包着内腔的“内胚叶”就行了。这许多腔肠动物,差不多全是生在水里,或是含空气的液体里(像寄生虫),这些水和液体不断的流进流出,所以同时也就换气了。但是高等动物里,除了构造简单的小动物(轮虫类以及别种蠕虫,和软体类、关节类里的最小种属等)之外,不大有这种样的。这些体腔动物的大多数都有很大的身躯,所以要有特别的器官,此等器官要个大些的表面,好在一定的空间里换气,并且算做固定的呼吸器官行那特殊的化学作用。此等器官照着环境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水里呼吸的鳃,一类是陆地上呼吸的肺。肺直接从大气里吸取酸素,鳃从水中所溶和的空气里吸取。

    我们叫作“鳃”的这种水中呼吸器,大抵都是外皮或“内胃皮”之薄削的部分,所以鳃可以分为“外鳃”“内鳃”两大类。两者都有许多的血管,从身体上把血引到这里来以便接触空气。表皮鳃即外鳃,是脊椎动物里所特有的,这种鳃作丝线状、栉状、叶状、铅笔状、丛羽状等形状,是从“内胚叶”起的“外皮”之固定的“隆起物”,表面很广的,以备身体和水之间的换气。在软体动物里,离心脏不远,都有一对栉形的鳃,在关节动物里,身体的各节里有几对这样的鳃。肠鳃即内鳃,是脊椎动物,紧连着脊椎动物的“被囊动物”,以及蠕虫类的一小部分“肠鱼类”(enteropneusta)等所特有的。这类的动物,其“前胃管”变成个鳃形,管壁上通着许多鳃孔,口里吸进来的水,从这种裂缝的外口流出去。“无头骨类”“圆口类”、鱼类等下等水产脊椎动物,以鳃为唯一的呼吸器官,至于生在空气里的高等动物,就用肺呼吸,全然用不着鳃了。然而遗传性是件极其强固的东西,一直到人类,鳃是久已无用的了,胎儿还有三对至五对的基本鳃孔哩。这是新生学上一件极有趣味的事,据此可以证明有羊膜类(连人类也在内)是从鱼类进化出来的。

    水产的“棘皮动物”,有种奇特的呼吸法。此等动物的身体上,有个很大的水管,这水管把海水吸进去,又从特别的皮孔吐出去。这些水管[(即步带管(ambulacral)]的许多分支,尤其是那皮上丛生的几千细须或脚,都装满了水,这种细须同时供运动、感觉、呼吸三种用处。但是有许多“棘皮动物”又有特别的鳃,海盘车的背部有个小指形的“皮鳃”,海胆有个特别的叶形的“步带鳃”,海参有个内部的“胃鳃”(直肠之树形的内卷)。

    呼吸空气的器官都叫作肺。这肺也像呼吸水的器官一般,有时是由身体的外皮构成的,有时是由内皮构成的。有几类的脊椎动物都长皮肤肺(即外肺)。在软体动物里,那陆居的“有肺蜗牛”,因为鳃孔的机能改变了,长出个“肺囊”来。在关节动物里,那“有肺蜘蛛”和蝎子,有两个以上的“气管肺”,就是这皮囊里包着几个扇形的“气管叶”。在别种呼吸空气的关节动物(气管虫类)里,没有这种肺,而有简单的或丛枝状的“空气管”贯通全身,直接把空气传到组织里去。这种动物以皮肤上的特别气孔从外面吸取空气。“多足类”和昆虫类大抵都有几个气孔,蜘蛛却只有一两对气孔,有四对的时候就很稀少了。这种“气管虫类”回到水里去栖息的时候(各类昆虫的幼蛹往往会有这种事),外部的气孔就闭起来,另生出丝状或是叶状的新“气管鳃”来,这种鳃以渗漏作用从四围的水里摄取空气。最古的最下等的气管虫类就是那“原始气管虫”(protracheata),这种虫是古代“环虫类”和多足类中间的连锁。他们的皮肤上丛生着许多很短的空气管,这明明是由那简单的“皮腺”改变了机能进化出来的。

    “内脏肺”是只有“四足类”“两栖类”“有羊膜类”以及其鱼状的祖先“肺鱼类”等高等动物才能有的。这“内脏肺”是“前胃”之囊形的卷褶,原是由鱼类的气胞改变了机能生出来的。这个满装空气的胞,咽喉的囊状附属物,原只是供鱼类增减重量的个“静水器官”。鱼要想下沉,把这胞一缩,身躯就重了,把这气胞再一膨胀,就浮上来了。这肺是由气胞壁上生血管换气而起的。在那现存的最古的肺鱼类里,这肺还是一个简单的囊(单肺类),在别种肺鱼类里,这简单的喉腔早分为两个囊了(双肺类)。那“风管”(和气管有分别,不能混为一物)是由其茎状物的伸长,和脆骨环给予其的力量构成的。两栖类里,呼吸管的前端早已长成个声音言语的重要器官————喉咙。

    排泄废物的机能,对于有机体的重要,不在呼吸机能之下。肾脏以尿的形式排除液体、固体的排泄物,恰似呼吸之排除有毒炭酸气一般。这些排泄物有一部分是尿酸、马尿酸等酸类,一部分是尿素、“规林”(guanine)等“亚尔加里”(alkaline)。大多数的体腔动物,既是不断的有水流过他的身体,好似呼吸一般,自然把这些废物流去,所以不再要有特别的排泄器官了。然而在那扁虫类,就有这种叫作尿道的重要的排泄器官,一对简单的分歧的水管在胃管的两边,管口向外开着。这种原始的尿道是由扁虫类传到蠕虫类,再由蠕虫类传到高等的体腔类。在高等体腔动物里,这尿道大都以特别漏斗状管通到内部体腔,这腔所是做第一个容尿器用的。其外口有时贯通外皮在背上开个排泄孔,有时和直肠相合通列肛门。最古关节动物环虫类,其身道的每一节都有一对尿道,每一条尿道分作三部,就是那通体腔的内孔,中间的腔部,和以伸缩来排尿的外胞。有内关节的脊椎动物之排尿系统是和这种很相似的,然而渐渐也就有很精细的构造了,他有一对由许多支尿道构成的、很密致的肾脏。照进化的发生阶级,肾脏的发生分三个程序,第一是最初的“前肾”,中间有第二原始肾,最后才是第三的“后肾”。这“后肾”是要到爬虫类、鸟类、哺乳类三种高等脊椎动物才能有的。软体动物也有一对肾脏。他这肾脏是由一对尿道发达而成的,其口内通心腔,在背上向外开着。“甲壳类”也都有一对尿道。至于那“原始气管动物”,每一个关节有一对尿道,这是由他的祖先环虫类遗传下来的。其他的气管虫类,像那多足类、蜘蛛类、昆虫类,没有这样的尿道而有“马尔必吉管”,这管子是意大利国马尔必吉氏(Malpighi)所发见的,由直肠生出来漏斗状腺,有时只有一两根,有时一大丛。

    (死体寄生)大多数植物都是纯然造原形质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食原形质的,然而这两大有机界里.却也有些种类(尤其是下等种类),因为对于别种有机体的关系,其新陈代谢作用取一种特别的方式。死体寄生物和生体寄生物就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所谓死体寄生物者,就是指那专吃别种动物的尸体,或是“不适于高等动物食用的腐败物”之植物和动物。单细胞原生物里,有许多种细菌是属于这类的,此外还有许多藻菌也是的,后生植物里的菌类,后生动物里的海绵类都是的。那到处都有的细菌,其新陈代谢的许多奇特处,我早已经说过了,他们是致腐败的原因,同时也就吃那已死的有机体。菌类大概总都是吃已死的植物和堆在地上的腐败物。他以这种性质,把地上扫除清洁,好似海绵之把海底扫清一般。然而高等植物动物里,也有些小种类,成了死体寄生的后天习惯。后生植物里的水晶兰(德国的石刀柏就属这科的)和Neottia、Corallorhiza等兰类都是这样的。他们既是直接从木材的腐烂物里取原形质,所以就失却叶绿素和绿叶了。在后生动物里,有许多种蠕虫类,以及蚯蚓和吃泥的穴居环虫等高一点的动物,都是吃腐败物的。这些死体寄生虫把其最近的亲属所用以捕捉、嚼碎、消化的器官(即眼、颚、牙、消化腺)全然或是大半丧失了。许多种死体寄生物做了到生体寄生物的过渡形式。

    (生体寄生)狭义的“生体寄生物”,从近世生物学讲来,就是指那“寄居在别的有机体里而吸取其滋养物的有机体”。这种寄生物,在动植两界的各大种类里都很多,他们的变形,在“进化论”上有极大的趣味。再没有别的事能像“适应寄生生存”这样对于“有机体”有极深的影响了。除了这种之外,也再没有别的种可以这样的一步一步寻出退化的层次,并且把这作用之机械的性质表现清楚了。所以寄生体学是“成来说”之最确实的根据,并且对于那纷争不决的“后天性质之遗传”提出许多绝好的证据。

    在单细胞有机体里,细菌是各样“适应寄生习惯”之最好的证例。我们既把这种无核的原生动物算做最古的最简单的有机体,以为他是造原形质“克罗马塞亚”之变质的,当然他是在“生命历史”的初期里早已变成寄生生活了。就连一部分的“摩内拉”(细菌因为没有核所以一定也要算在这里面),也以为与其自己照遗传的样式行那费力的炭素同化作用,不如吃别的原生物直接同化他的原形质倒反便利。孢子虫类、菌藻类等真有核细胞也是这样的,他们以种种的样法适应寄生的习惯。他们有许多是寄生在高等动物的直肠小肠,或是别的气管里(簇虫),有许多寄生在组织里,例如肉质孢子虫在哺乳动物的筋肉里,贝壳虫和变形孢子虫在脊椎动物的肝脏里。他们内中有许多都是“细胞寄生虫”,生在别的动物的细胞里,把他破坏了,像那种“海摩斯波力的亚”(Hmosporidia)专破坏人的血细胞,使人害间歇热的病。

    在多细胞后生植物里,最是那菌类有各样的寄生生活。许多菌类是高等动植物的大敌,这是人所共知的。各种的菌类对于其所寄生的动植物,发生有毒的作用,使他生各种病症。我们的重要农产物葡萄、芋头、谷子、咖啡等物,被这种菌病损害了多少,这是大家都晓得的,并且有许多高等动物与下等动物也都受他的害。这菌类大约是由藻类变形进化出来的,高等后生植物里,有许多种也是寄生的,像兰草、盐灶草(列当科、山黧豆科)、旋花科(菟丝子属)、马兜铃科、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桑寄生属)、大花草科等类都是的。

    各类后生动物的寄生,比后生植物的寄生还多些,还有趣些。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寄生的很少,扁虫类、蠕虫类和关节类最多。甚至于后生动物的先祖原肠体动物里也有是寄生的。这些最古的后生动物在别种动物身体里受的保护,大约就是他们何以能至今不变的原因。海绵类、刺丝胞类里不大有真正的寄生物。扁虫类里寄生的倒很多。吸虫类一部分在动物的外面(外寄生),一部分在里面(内寄生),并且使这动物生极重的病症。他们已经丧失其祖先滴虫类所遗留的颤动的外皮,另长个黏着的装置。完全住在别的动物身体里面的眥虫类,是由吸虫类变出来的,他已经失掉了消化管,从皮肤上吸收营养物。蠕虫类里的疥癣虫,软体动物里的寄生蜗牛,甲壳动物里的头足蟹,也都有这样的退化现象。

    甲壳类里,有许多极有趣味的“由寄生而退化”的实例,一来因为这一类里各种各属都有,二来因为其组织很高的身体,把退化的各个阶级在各器官上历历表现出来。独立生活的甲壳虫大都能运动得很敏捷的,他的那许多骨头也连接得很好,极适于各样的运动(跑、泅水、攀缘、掘土等),其感觉器官也很发达的。他寄生到别的动物身上去的时候,这些器官都不再用,就渐渐萎缩消灭了。幼小的甲壳虫都由这样的特殊的“那卜留斯”(nauplaus)形来的,泅水泅得很快,到后来成了寄生的习惯,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就都萎缩了。照40年前(1864年)佛理兹·缪来尔·德斯特尔罗(Fritz Müller-Desterro)的名著《因为达尔文》里说的,甲壳类对于“成来说”“淘汰说”、进步的遗传、生物发生法则,都有许多明确的证据。看那各种各属的蟹,因为寄生的习惯,也起同样的退化,这些事实是更为要紧了。

    (共生)两个相异的有机体之“生命联合”,即是所谓“共生”(symbiosis)或是“互助生活”(mutualism),和这“寄生生活”是全然两件事。寄生物全是以蚕食那被寄生者为生活,“共生”是两个生物因相互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共生是原生物里所有的,放射虫里更多。在那包裹着他们单细胞身体的“中央囊”的胶质包皮里,散布着许多不动的黄细胞(zooxanthella)。据说这都是“保罗陀马塞亚”(Paulotomea)类的原生植物,即是单细胞藻。他们受放射虫的保护,以放射虫的身体为家,以造原形质生长,以极快的分裂增殖。他们以炭素同化作用造出来的淀粉和原形质,大半都直接做这放射虫的食料,其余的黄色素依然生长增殖。许多动物的组织里,也有和这个一样的黄细胞或是“绿细胞”(zoochlorella)做共生物。欧洲的普通淡水水螅,其绿的颜色是由于许多“绿细胞”住在他表皮的毡毛细胞里。然而就大概说起来,后生动物里的“共生”比后生植物里稀少些。后生植物里,“地衣”一科都以“共生”为根本的特性。每一个“地衣”,都是由一个造原形质的植物(有时是一个原生植物,有时是一个藻类)和一个食原形质的菌联合而成的。这菌供给绿藻(即是这原生植物)的住宅和水,并且保护他,绿菌供给菌的食物以为酬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