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生命的奇迹最新章节!

了。把这小盆子浮在一大盆清水里,把橡皮砂糖两种溶液的混合物倾在这小盆子里,不要许多时那砂糖差不多全从羊皮纸里渗漏到清水里去,只剩纯粹橡皮溶液在这小盆子里。这渗透作用在一切有机体的生命里最为重要,但是这个作用也和吸收黏质一般,绝不是生活实质所特有的现象。又有一种物质(不论有机无机)具有两性,既像结晶类又像黏质类。平常很像黏质的蛋白质,在许多植物细胞里成为六角形结晶体(例如在种子内胚乳的粉粒里),在许多动物细胞里又成为四角形的“海摩葛罗宾”(hmoglobin)结晶体(例如在哺乳动物的血液里),这些蛋白结晶体能吸很多的水而又不失他的原形。那矿物性的硅酸,就是那成为160多种结晶形的石英,在某种状态之下[像梅他西理康(metasilicon)]是可以变成黏性,化为冻汁状的胶质的。因为黏酸也是“四价元素”,在别的时候很像炭素,所成的化合物也极相似,所以这件事更加有趣了。褐色粉末状的无结晶硅酸和那黑色金属硅酸结晶体的关系,就同那无结晶的炭素和黑铅的关系是一样的。此外又有许多物质,或为结晶或为黏质,是随状况而异的。所以那胶状的构造,在原形质和其新陈代谢,虽是异常重要,然而却不能算是生物的特色。

    (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在形态学讲来,有机无机之间是划不出个截然的区别,就是在化学上讲来,也是不行的。那“摩内拉”就是连接这有机无机两界的一个桥梁。这两体的内部构造外面形状通同是如此的。从形态学上看起来,无机结晶体是和那极简单的(无核的)有机细胞相当的。大多数的有机体,因为是由用为生活器官的各部分所构成,所以从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是和无机体显然不同。然而那“摩内拉”就是没有这样的组织的呢。像“克罗马塞亚”细菌,那种简单“摩内拉”,都是无组织的、球形的、平圆的或是杆状的原形质个体,单靠他那化学的组织或是看不见的微分子构造,去营他的特别生活机能。

    细胞和结晶体的比较,是1838年两位“细胞说”的发明家施来敦(Schleiden)和西万(Schwann)倡导的。这个比较经近来的细胞学家大加批评,不尽赞成。然而这几句话还很重要,就是说“结晶体是无机体里最完全的形式,有一定的内部构造和外形,是从有规则的生长而成”。结晶体的外形是三棱形的,各面都是平的,互有角度。但是那硅藻类和射形虫类的硬壳,以及许多原生动物的骨骼,也是这个形状,这种硅质的硬壳,也和无机的结晶体一样,是可以用算法测定的。有机的原形质生成物和无机结晶体之间,又有生物结晶体,这生物结晶体是原形质和矿物质结合而成的,像海绵和珊瑚虫的燧石质白垩质骨骼都是这种。除此之外,更有那生于有规则联合的结晶团,这种结晶团可以比那原生动物的团体,例如冬天窗户上的冰柱冰花都是这种。结晶体有一定的内部构造,和他的那有规则的外形相应,这种构造可以从他的裂纹、层次和两端的轴上看出来。

    (结晶体的生命)如若我们不把“生命”两字严密意义解为有机体所独有,只把他解作原形质的一个机能,就可以说结晶体也有个广义的“生命”。这个现象在结晶体的生长里最为易见,贝尔说这是个体发达的特质。结晶体要是用媒介物造的时候,是由吸引同种分子而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在一个饱和溶液里,要把甲种的结晶体放下一片,结拢来的物质全是甲种,并非乙种,要是把乙种结晶体投下一片,甲种物质就还是溶液,单是乙种物质结成晶形。这可以叫作“选择同化作用”。有许多结晶体里,我们可以看得出他里面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正在结晶的物体,要是把他的角切去一个,那对面的角也就长不完全。结晶体的生长和“摩内拉”的生长还有个更重要的区别,结晶体是新固体物附着到他表面上去,这叫作附着作用,“摩内拉”的是和一切细胞同样把新物质吸收到里面去,这叫作“营养作用”,但看结晶体是固体,原形质是半液体就可以明白了。然而这个差异也不是绝对的,又有一种介在附着营养之间的作用。把一个黏质小球浸在分解不了他的盐溶液里,是会以营养作用生长的。

    (感觉和运动)从前有个习惯,以为感觉和运动是动物所专有的,但是现在已视为差不多一切生物所共有的了。结晶体里的微分子当结晶的时候向一定的方面运行,照一定的法则结合,照此看来,结晶体里并非没有运动,并且一定也有感觉,要是没有,那引用同种分子的现象怎样解呢?结晶的时候,也和别的化学作用一样,是有一种运动的,这种运动除了感觉别无解法,不过不待言是无意识的运动。就这点看起来,可知一切物体的生长都是照同一法则的(比照第十一章和第十三章)。

    (结晶体的生长)结晶体的生长,也同“摩内拉”或别的细胞一样,是有一定制限的。要是过了制限依然还会生长,那就作限外的生长,这就是生物的所谓“生殖”。但是无机结晶体里也有和这个一样的生长。每种结晶体在过饱和媒介物里只生长到个一定的大小,这大小是由化学分子的组织而定的。要达到了这个限度,就有许多小结晶附着在大结晶体上。阿斯特瓦德曾把结晶体和“摩内拉”的生长状态详密比较研究,对于细菌(原形质摩内拉)在其营养液里的生长,和结晶体在水里生长的比较,尤其注意。芒硝过饱和溶液里的水要是渐渐蒸发了,不但是一个大结晶体渐渐长出,并且生出几个小结晶体来。要把这个比细菌在营养液里的生长状态,就酷似那芽孢的样子。细菌绝了营养就成这种沉寂的样子,加了新营养品就再分裂繁殖。芒硝结晶体要是溶液蒸发了就渐次衰萎,也和这个是一理,不过结晶水虽然丧失,其增殖力却依然是存在的。就是芒硝末子,只要放到过饱和溶液里,都还能再起结晶。但是这芒硝末要加了热立刻会丧失结晶性,和蛰伏的细菌丧失发芽力一般的。

    (生长的界限)结晶体生长和“摩内拉”认作无核细胞中之最简单的生长的详密比较是很要紧的,因为这个比较能说明那素来视为“生命的奇迹”的生殖机能是可以归诸纯粹物理的原因的。正在生长的母体分作几个子体,这是要到超过了生长的天然制限,化学的构造和微分子的凝聚都不许再有新物质附加上来的时候才会有的。阿斯特瓦德想用简单的物理学证例来说明这样的生长制限,他想象一个球放在个一边高一边低的盘子里。球在这盘子里不动,把他轻轻推一下,他总要滚回原处。但是要推猛了,这球跳过盘子的边沿就失却平衡力,落到地下,不能滚回原处了。结晶体在过饱和溶液里生出新结晶体的时候,和这个是一理,在营养液里生长的细菌也和这一样,过了生长量之限定就分裂成两个。

    (新陈代谢)我们在有生物和无生物的中间,既寻不出形态上的区别来,就是生理上的区别也很微细,所以不能不把新陈代谢认作有机生命的最大特征。这个作用使食物化为原形质。这是在乎生活力自己,也就是造成新生命的物质。其结果就生出生物的营养、生长、过度的生长(就是生殖)等等现象。这新陈代谢我是留到第十章里去细讲,在这里但要教读者牢记这个生活机能也和无机化学上那奇妙的接触作用相类似,尤和这里面叫作发酵作用的那一种相似。

    (接触作用)1810年,著名化学家贝理宰刘斯(Berzelius)发明了一件奇事,某种物体只用接触,无须其化合力,能使别种物体分解化合,他自却不受影响。例如硫酸能使淀粉变成糖,他自己却一点不起变化。白金的细末只要接触了过酸化水素,就把他分成水和酸素。贝理宰刘斯把这种作用名为“加塔理西斯”(catalysis)6。密切尔理希(Mitscherlich)发见这种作用的原因是其物体的一种特别表面作用,就把他称作“接触作用”。后来又研究出来,这种的“加塔理西斯”是很普通的。还有一种特别的,就是发酵作用,在有机体的生命里是最关重要。

    (发酵作用)这所谓“发酵”的特别接触作用,总是依蛋白类的接触体和那所谓“派卜同”(peptones)的拟似蛋白质而行的。这种蛋白类只有极少极少的一点,就能做酵母,腐蚀素,把甚多的有体物分解了,他自身却不分解。虽然那有机酵母的接触作用也在发生酵素,这种酵母要是游离的,无机的,也就叫作酵素,和那有机酵母(发酵菌)相对。维尔佛尔浓、何夫迈斯特尔(Hofmeister)、阿斯特瓦德等近来研究出来,这种的接触作用,在原形质的生活里在在都关重要。许多近世化学家、生理学家,都以为原形质是个“起接触作用的黏质”,一切生命的活动都和这根本的生命化学作用相关。

    (比阿该尼发生作用)阿斯特瓦德以为这接触作用和活力作用相连,有绝大的意味,想归之于化学作用的持续,本他那“能力说”来加说明。马克斯·维尔佛尔浓在他那“比阿该尼(bingen)说”里,从“生物发生原形质”这一个化合物,引申出一切生活现象,并且说那由分裂而繁殖的生物微分子是生物学上接触作用的唯一要素。

    (活力)生命之变化万端的现象,和这等现象在死后突然消灭,个个有思想的人,都视为异常奇怪,看得和无机界的变化迥然不同,至于生物哲学一起初就假定一个特殊的力,来解释这等现象。这都是由于有机体的构造很有规则,并且生活现象又显然像有个什么目的似的。所以往日学者假定有个特别的有机力,制御个体的生命,催动无机物的盲动力,来供这个用场,并且想象有个特殊的冲动,制御那不可思议的发育作用。到18世纪中叶,生理学成了独立的科学,尚且拿特种生活力的话来说明有机生命的特征。这种意见大家都肯信,到19世纪初年,路易·仲马(Louis Dumas)还极力地去倡导这种学说呢。

    (活力说)要研究生命的神奇,这活力说是很是重要,并且19世纪里这种学说又经了极奇怪的修正,近来又死灰复燃,势力更大,所以我们不能不把各样的活力说略说一番。我们若是把这“活力”两字解作“有机体所特有的能力之各种形式之总称”,专指那新陈代谢和遗传,那就可以用一元的见解来说明他的。我们对于这种力的性质也不生什么意见,绝不说他和无机性的力有什么种类上的区别。这种一元的见解可以叫作“物理的活力说”。然而那通常的“形而上学的活力说”,抱一个纯全二元的见解,说这活力是个有目的的,超机械的力,有一种超越的性质,和平常的自然力迥然不同。近20年来这种“超自然的活力说”通称做“新活力说”,这种旧式的就可叫作“旧活力说”。

    (旧活力说)这种把生活力认作个特种精力的旧说,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前30年是可以盛行的,因为那时候的生理学还没有得着那极重要的补助好去建立机械说。那时候还没有细胞学、生理化学这种学问,就连发生学、古生物学,也都还极其幼稚。拉马克的“成来说”(1809年发明的)和他那“生命不过是个精微的物理现象”的根本原理,都空埋没了。这些生理学家怎样直到1833年都还信这活力派的臆说,说生命的神奇是个不能用物理学解释的、哑谜似的现象,这缘故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到了19世纪的中叶,这旧活力说的地位就全然改变了。1833年,约翰尼斯·缪来尔的杰作《人身生理学纲要》一书出版,这位大生物学家在这部书里不仅把人类和动物的生活现象加了个比较研究,并且要想靠他自己的观察实验把其各部分都树立个健全的基础。缪来尔一直到老(1858年)实在都还脱不了当时的谬见,以为有个什么活力,制御一切生活机能。然而他却并不像哈来尔(Haller)、康德和他们的信徒那样,把这活力认作个形而上学的原理,他说这活力也是个自然力,也和别的力一般,是要服从一定的化学物理法则并且是随从全体的。缪来尔把感觉器官、神经系、新陈代谢、心脏机能、言语、生殖等各个生活机能加以渊博的研究,专心积神想用精密的观察和仔细的实验去整齐这些现象,并且想用高等形式和下等形式的比较,去说明其发达的状态。所以近来人把缪来尔列到活力说派里去有些冤枉了他,他实在是供给当时“形而上学的活力说”以物理学基础的第一人。他真像慈波亚·李蒙(E.Dubois-Reymond)在他的纪念演说里所讲的那样,是对活力说提出间接反证的人。1843年,施来敦也从植物学上对活力说提出反证。他用他那1838年的细胞说,证明“多细胞有机体”的统一是这有机体所有细胞机能的合力。

    (非活力说)生活现象之物理学的说明和排斥旧活力说,大概都是19世纪后30年里的事。这都全是由于实验生理学的大进步,关于动物生理方面是加尔·路德郁希(Carl Ludwig)和克劳德·贝尔那尔(Claude Bernard)的功劳。关于植物生理方面是耶刘斯·萨克斯(Julius Sachs)和维廉·卜理佛尔(Wilhelm Pfeffer)的功劳。这几位学者以及其余的生理学家,用近世物理化学的伟大功果,去实验研究生活的机能,要把那些复杂的现象归诸“质量”“重量”,把他们的发明极力加以数学的组织,所以他们竟能把生命的许多不可思议都归到无机界物理化学的定律之下了。活力说一面又碰见了达尔文这个大敌,他用那“淘汰说”把生物学上一个最大的难题悬案解决了。这难道就是: 生物之有规则的构造怎样能加机械样说明呢?动植物体这样微妙的机体,要不假定有个全智全能的造物主,怎样会毫无意识的自然而生呢?

    近四十年达尔文“淘汰说”的改进,和“成来说”由个体发生学、种类发生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等的大进步而得的补益,对于树立生命的一元见解功劳极大,渐渐成了个确然不移的“非活力说”。然而那二十年来人人都认为已经死了的活力说,又重新改头换面爬了起来,这真算奇怪极了。这近世活力说里有两个极不相同的倾向。

    (新活力说)近代的新活力说分为两派,一派是怀疑的,一派是独断的。怀疑的新活力说是1887年班吉(Bunge)头一个在他那《生理学化学纲要》的序论里倡导的。他承认生活现象有一半是可以归之机械的原因,用无生命自然的物理化学力说明的,其余的一半,精神活动,他却不承认。后来到1888年,林德佛来希(Rindfleisch)也这样说。近来理夏尔德·脑伊迈斯特尔(Richard Neumeister)在1903年著的那《生活现象之研究》里,奥斯卡·海尔特维希1900年在亚亨(Aachen)地方演讲那“19世纪里生物学的进步”也都这样说。这怀疑派新活力说的势力还不如那独断派的大,独断派的首领是植物学家莱因克和形而上学家汉斯·德莱希(Hans Driesch)两人。德莱希的著作,全不解历史的发达,靠着他那骄横的态度,和他那又神秘又矛盾的理论也还行销。莱因克的《现实世界》(1899年)和《理论的生物学概论》两部书,把他那超验的二元论说得美妙动人,因为这一点也还出名。

    1本书中原形质可对应原生质(protoplasm)。————本书编辑注

    2本书中酸素对应氧(oxygen)。————本书编辑注

    3“摩内拉”即原核生物。————本书编辑注

    4就是第七章所说“原形质成形”。————作者注

    5本书中炭素对应碳(carbon),水素对应氢(hydrogen),窒素对应氮(nitrogen),硫黄对应硫(sulphur)。————本书编辑注

    6catalysis即催化作用。————本书编辑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