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赵景深日记最新章节!

说闲话》。

    一九三八年出版《弹词考证》、《抗战大鼓词》。

    一九三九年出版《小说戏曲新考》、《五十七勇士》。

    一九四〇年兼教于上海政法学院、华光剧校,并任剧校中文系主任。出版《民族文学小史》、《民族词选注》、《文言初步》(编)。

    一九四二年兼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开“曲选”课。赴安徽立煌。

    一九四三年出版《冰心论》(编)。

    一九四四年任安徽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兼教于新闻学校,又兼安徽省政府顾问。加入国民党。

    一九四六年返沪仍任职于复旦,兼教于剧专。主编《俗文学》、《通俗文学》等副刊;《青年界》复刊。出版《文人印象》、《海上集》、《银字集》(即《中国小说论集》)、《中国文法讲话》(下册[2])、《文学常识》。

    一九四七年脱离国民党。兼教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出版《小说论丛》、《中国文学史纲要》、《米老鼠救火车》(翻译)、《米老鼠游小人国》(翻译)。

    一九四八年出版《文坛忆旧》、《西洋文学近貌》、《爱儿历险记》。

    一九四九年兼任立人中学校长。赴北京,任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代表。领养女儿(李小峰次女)赵超林(八岁)。

    一九五〇年出版《民间文艺概论》、《长工与地主》(编)。

    一九五一年辞去北新职务,专任复旦大学教授,兼致力于戏改以及剧评工作,任上海市戏曲评介联谊会主席。出版《时事杂唱》、《冯玉梅》、《战云山》、《英烈传》(与杜浩铭校注)。

    一九五二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出版《怎样写通俗文艺》、《时事新唱》。

    一九五五年出版《明清传奇》(与胡忌选注)。

    一九五六年九月,收李平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副博士研究生。出版《元人杂剧钩沉》。

    一九五七年组织上海昆曲研习社,任社长,此社迄今仍存在。出版《明清曲谈》、《鼓词选》(编)、《明清传奇选》(与胡忌合注)。

    一九五八年出版《元明南戏考略》,校订出版《三侠五义》。

    一九五九年出版《读曲小记》。

    一九六〇年赴北京,任第三次全国文代大会代表。九月,收车锡伦为硕士研究生。出版《龙灯》(编)。

    一九六二年收硕士研究生江巨荣。出版《戏曲笔谈》。

    一九六三年出版《古代儿歌资料》(与车锡伦合编)。

    一九六四年收雷群明、钱海骅为硕士研究生。

    一九六七至一九七六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坎坷,“靠边”审查。“四人帮”垮台后得以恢复名誉。

    一九八〇年出版《曲论初探》、《中国小说丛考》。

    一九八一年四月中旬赴南京瞻园参加“仲春昆曲茶会”。

    一九八二年出版《民间文学丛谈》。

    一九八三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三月间,以赵景深为名誉校长的中国第一所民办艺校“上海民办业余艺校”开学。出版《曲艺丛谈》。

    一九八四年年底,上楼不慎跌倒,昏迷不醒。

    一九八五年一月七日逝世。家属按遗愿将藏书二万六千余册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并设赵景深奖学金。

    一九八六年出版《中国戏曲丛谈》、《文坛回忆》。

    一九八七年出版《〈中国小说史略〉旁证》、《中国戏剧史论集》(与李平、江巨荣合编)。

    一九八九年出版《观剧札记》、《宋元南戏本事》。

    * * *

    [1] ①上册为张友松编。————易林注

    [2] ①上册为陈望道所著。————易林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