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物与纪念最新章节!

    鲁迅的天才和热情是多方面的。这一个“现代中国的圣人”(毛泽东同志论鲁迅语)一生的事业、文章,异常浩大,异常雄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多多地、好好地研究。鲁迅在生之日,无论中国外国的批评家,都对他有各种各样的估价。他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封建势力,黑暗社会及一切政治上、文化上、思想上的反动分子和落后分子————在他生前或则威吓、利诱、监视、侦察,甚至要逮捕他、暗杀他;或则慑于他的权威,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他,便在他的背后“放冷箭”。这些姑且不说。就是他的同僚,新文化新文学运动者对他都有许多误会,不了解他。他生前有过许多激烈的笔战;他死后还有很少数的个人不能化除成见,对他作不正确的估价。即以最近过去的“左翼”文学家说吧,也有少数犯宗派主义“左”的幼稚病的人们不了解鲁迅,不能好好地和鲁迅合作。鲁迅的一生充满了战斗、挣扎精神,他的敌和友,对他都攻击得凶。但是鲁迅是宽大的。他为着公共利益,常和过去交战过的人们握起手来,结成统一战线,以反对共同的敌人。鲁迅这种光明磊落的态度,一见于过去和“创造社”笔战之后,仍和“创造社”、“太阳社”等结成联合战线以反抗旧社会;再见于最近“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之争,他主张和一切文学家、一切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下统一起来。他说:

    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这政策在我是认为非常正确的……我对于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态度,我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我以为在抗日战线上是任何抗日力量都应当欢迎的。(《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统一战线问题》)

    在许多批评鲁迅的创作因而指出鲁迅的思想、人生观和他之为人的文章里,我以为最正确而精彩的,要算何凝(即瞿秋白)选编《鲁迅杂感选集》那一篇长的序言。那真是独到的见解,对于鲁迅适当的、完全的了解,听说鲁迅自己对瞿秋白那篇文章也很满意,说:“从来,就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正确的估价。”我们的青年————也不仅青年读者而已————如有志研究鲁迅并向鲁迅学习,应该细读秋白那篇遗作。

    我这篇短文,不打算论到鲁迅的创作和他一生奋斗的功绩,因为这些说来太长,非作专门的论述不可。现在约略地说一说鲁迅是如何爱青年的,以及鲁迅对青年说过些什么话。

    鲁迅能爱亦能恨。他爱人民,他恨人民的敌人。他和敌人作剧烈的战斗,就因为爱人民的缘故。看吧,鲁迅从事于文艺的志愿是要以文艺“改变国民的精神”,“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所以鲁迅一向便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论调,而赞成“为人生而艺术”的方针。鲁迅的第一篇作品《狂人日记》,是反对中国封建势力的。这一篇作品的末了一句话是:“救救孩子!”————这可以说是鲁迅一生的目的,他的志愿是为人民,为青年,为孩子这一辈。

    鲁迅这个伟大的作家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虽然鲁迅不肯自认为青年的导师,他说:

    “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中国大概很有些青年的‘前辈’和‘导师’罢,但那不是我,我也不相信他们……”但这是鲁迅自谦。他从来不摆起面孔,自称是“青年的导师”,然而,鲁迅确实给了青年们如何生活、如何行动的方针。鲁迅说过:

    ……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可是还得附加几句话以免误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华盖集·北京通讯》)

    鲁迅的这种意思在别处也写过: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涂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忽然想到》)

    我们知道鲁迅一生是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他这种反抗旧社会、反对反动的精神很值得我们每个青年学习。中国青年所受的压迫,实在是太重,压得不能活下去了,鲁迅却告诉青年说:

    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这是鲁迅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他曾反复说明争取自由之必要。他打个譬喻,说明苟且偷生不得自由之痛苦,他说:

    ……中国人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见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着,不会再犯罪;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古训所教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动。(《北京通讯》)

    中国的“古训”一向是拿“少年老成”这个教条教育青年的。青年人不过二十岁左右便装出“老成”的样子,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怕触犯“非礼勿动”的教训。————这是旧式的所谓“遗少”。但是新式的“遗少”也很不少。他们事事谨慎,处处小心:宁可按住一肚子意见,不肯说出。因为一说,一动,就怕犯错误,怕受批评。列宁曾说过,人们要在错误中学习,只有完全不做事的人,才不会犯错误。鲁迅怎么说呢?他告诉青年:

    “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起见,应该活动,活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鲁迅竭力鼓励青年们去活动,大胆去活动,不要怕人笑话,他说: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