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物与纪念最新章节!

    朱总司令来延安之日,正是我们离开晋西北的兴县更深入到敌后方去之时。我们在敌人的许多据点————前方叫做“梅花点”————里面绕了一些圈子,遇到过敌我的战斗之后,在作战的××队司令部听到了一个消息:“朱总司令到了延安!”这引起大家莫大的兴奋。我们再前进的计划因发生阻碍不能实现,仍折回兴县。于是看到通讯,述延安欢迎朱总司令及作家茅盾、张仲实等的经过。我回延安去看他们的心事已经迫切得很了。七月初,回到延安的第二天早晨,便和白羽一道去访总司令。

    收发科的同志把我们填的会客单子拿上去不过一分钟之后,就有××同志跑下来迎接我们。走上了用砖砌的不斜陡的一段路,只见一个个子不高,光头阔脸宽肩,身穿草绿色军服的人站在坪台边上含着微笑,接待我们。在今天以前,我是没有看见过朱德同志的,虽然我曾简要地写过他的传略(和毛主席的传略一道在莫斯科两个出版处出版了)。从像片,从传述,一见便知道是他。白羽给我们介绍,拉手后,三人同入会客室,靠长桌坐下。我坐在朱德同志的对面。他笑容满面,我目不转睛地看他。真像一个普通的农民————我心里想。但是他的面部究竟是严肃的,态度是异常从容、谦虚的,然而你感觉得他的大风度、大气魄。这些特点时时在告诉你:他是有绝大的把握的。他的两眼灼灼有光,两道眉毛特别的粗而长。说话从容、简短、有力。声音宏亮,发自“中堂”。他坐的很稳。和他在一起,真是“天垮下来也不管”都可以的。我想起中国某记者述他之稳如泰山,甚么事都有办法。我记起另一位记者述他之和农民兵士在一道时谁也找不出他的特别标记来。我记起,在莫斯科看中国抗战电影片时,和我坐在一起的很有才能的写电影剧本的女作家文诺格拉兹卡耶看到朱德同志时,兴奋得老是耸我的臂膀,说:“这样一个出色的英雄,面貌朴实得像一个石器时代的人!”……

    朱总司令问我回国多久了,问晋西北的状况,……我略述在那边之所见所闻,述贺龙同志给我的印象,述续范亭先生之研究唯物辩证法……话头转到“新诗怎样写法?”————总司令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也说,作诗总得讲究点规律、音韵等等。他谈蔡文姬的诗好;谈有些中国的诗,用很少的字句能写出一切情境,“我看这是很大的艺术”————他说。说到这里他起身去取来一本厚厚的《诗词续选》,翻开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给我们读,书上用红铅笔打了许多直行。我们一面读,他一面称赞。我索他自己所作的诗。他又起身去取出一个笔记小本子来。这时有人端来了早饭,两个蔬菜、稀饭、馒头。他邀我们吃。康克清同志也进来一道吃饭。我看她英姿奕奕,朴质诚恳,她一点也不告诉你,她是总司令的夫人。她毫不做作,她也不知道,她不应该做作,即是说,她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天真的本色的。我们陪着吃了一点东西,翻小本子找诗,不见。康克清同志伸手拿去代找也不见。最后还是总司令自己找出了几首。我读了,感觉得气魄浩大,诗如其人。字句精炼,技巧亦高。我抄下来,说,将译成俄文加到我写的《朱德传略》里面去,同时在《大众文艺》上发表,问他不反对吗?他谦虚地说:“修改一下吧,丢丑哩。”

    我们还继续谈了许多话。总司令几次问到苏联描写新生活的文学作品有些什么翻译成中文了的。白羽手里拿着一本《文学月报》第五号,总司令要了去,还要白羽给他找一份全的。《大众文艺》也要全的,每期要多几份。

    谈到在部队里做文化工作时,总司令主张组织一些人到部队里去,最好是到团部去,专门做搜集和整理材料的工作。他说:如果有些东西现在不能大量出版,就只先印五百份给我们自己轮流看,同时存着作历史材料也是好的……

    我们坐谈的时间不少了。起身握手作别,朱德同志送我们出门后也就回到自己的房子————窑洞里去了。我回到文协后,许久许久没有动作,没有言语。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使我太感动了,虽然他是非常单纯,非常朴素而自然的。

    我们的《大众文艺》第五期要在八月里出版。“八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现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立的纪念日子。我们愿意写点文章纪念它。编者们的意见,最好是请八路军的创立者之一和它的总司令给我们讲一讲“八一”南昌暴动的经过和红军建设的历史、故事等等。我们将这意思转达给朱德同志,他欣然地应允了。同时说,回延安后还没有去过边区文化协会,这次就去看看大家吧。

    这天的上午在太阳炙热之下他步行来到了文协。他到处是那样简朴、谦虚、从容、稳重的。“很久没有来过这里,很对不住!”他拿出小本子要丁玲、刘白羽、周文……所有到会的文协的和大众读物社的工作者几十个人都签字留名。他开始谈“八一”南昌暴动的前夜中国革命的形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知识分子发展到工农……“孙中山在晚年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经常地向左翼靠,他总喜欢革命的进步的,并且很爱惜他们。落后的,虽是跟了他很久的,他是不喜欢的。”“国民党改组后,由于苏联的帮助,建立了国民革命军……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知道建军的。孙中山的特殊处,在于照苏联红军的办法建立国民革命军队,设指导员、党代表。因此老军队完全变了样,变了质。南昌暴动的基础,主要力量也是我们所建立的军队————在第四军里的一个团……工农民众配合了它。”“北伐时主要的还是靠群众力量。那时国民革命军虽有五六个军,但每军最多只九个团,第四军只七个团,共不过三四十个团,但每一个团能打垮反革命的一个师,因为民众力量大。每处真是十万二十万的,蚂蚁似的到群众大会来,有组织的群众以百万千万计算……国共合作时国民党也作工农运动。工人百多万都组织起来了,很革命。农民运动在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大大地发展了。自然那时的左右倾机会主义都有过,因为共产党员不够,不能控制左右倾。”

    “武汉国共分裂,国民党内部也分左右,汪精卫投机,帝国主义逼迫,于是地主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和工农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对立起来。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及买办重新接近,开始白色恐怖,送共,捕共,杀共,逼到最后才有南昌暴动。因此南昌暴动是逼出来的,而也是一个退却的暴动。”

    朱德同志接着分析当时国内政治军事状况,详述暴动的经过,这中间有许多小说似的故事。最后批评暴动组织工作的缺点,战略上等等的错误和由此而得到的经验,教训,如不知组织队伍,没有决心拿江西湖南作基础,而南下广东汕头,“这一走吃了亏,一个大胜利似乎是失败”。他结束他的叙述说:“从八月一日到十月底,十一月一日战斗告结束。退到江西的一千多人成了红军的一个基础。”

    已是午饭时候了。吃了饭之后照例大家是要睡午觉的。但是朱德同志说,他自己是不要休息的。他看见小桌上的象棋盘,“下盘棋吧!”我们选了我们中间一个下得最好的和他下。但是不过一刻钟左右,我们的选手输了。朱德同志戴上眼镜,沉着应战,在这里也是以进攻为防守,结果,一个反攻使得对方无路可走,自认输了。

    人们又集合了,要求总司令再讲一些。他于是讲红军的另两个来源:广州暴动和秋收暴动。他讲述共产党的“八七”紧急会议,秋收暴动的决定。毛泽东同志的农民自卫军,南昌暴动里千多人的湘南暴动,井岗山上的会合,“一九三八年五六月间三部分力量会合于井岗山,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早已经在那里建下基础了。————这成了新的东西……围剿的总是十师二十师,甚至四五十师,我们作战的不到一万人,只两团人能打……过年的时候打了三十多仗,退出井岗山,到江西、广东、湖南各处兜圈子,一面打仗,一面做地方民众工作,人才多(我那千把人中间就有几百个意志坚强的知识分子),方法好,活泼,勇敢,真是机动得很!因为我们假如一天不打好仗,便有被消灭的危险,那时我们真是常胜军……那几省的地图都不要,熟悉得很……要打就打,没有把握的不打,打不赢我还会跑,退也退的快,敌人真是没办法……我们的政治质量强,一打仗大家都拼命,老百姓也都拼命,那有不打胜仗之理?”

    话头转到目前的抗战了。“现在我们和日本人打也是这个办法,这叫做游击战、运动战。有人怪我们为什么不集中大队伍去打日本一个师。请问目前用什么去打?怎么能打得进?人又不是铁做的!我们辛辛苦苦,到处游击、运动、扰乱、消耗敌人、抵抗、牵制住他在中国的差不多一半的兵力,有人还要讲我们是‘游而不击’,这真是混账的说法!”

    “现在中国整个社会,每个人都在动,都在对付敌人,你看多漂亮!”

    “过去在江西湖南我们只几个月到一年的工作,便都起来了。现在三年了,有进步的政府,有坚强的军队,顽固分子想消灭我们,真是碰了鬼!”

    “我们在华北的队伍和民众全靠捡起顽固分子怕敌人而逃跑时自己丢下来的东西来抗战,现在他们还要捣乱,你看这心多么毒!他们就像是皇帝赐死似的,给你三尺白绫,你就不能不死!”

    “中国经过这样的困苦还会亡国灭种,那就世界上也不会有人类了。”

    “中国人之能艰苦耐劳,真是世界上少有。但是一部分人腐朽的现象也是世上找不出来的!”

    “可惜没有时间,假如能把大革命、十年内战的经过都写出来,你想多漂亮!现在抗战又三年了,英勇的故事真多哩!”

    谈到这里朱德同志重复他在午饭时的谈话:“最近十年八年总是军事时代。我看,文学界的人应该学习军事。每个文学家应该是主要的宣传家。要宣传到民众里面去,到敌人那里去,这样文艺才能深入,才能提高。现在的文学家总想写出几本书,多少个的长篇,要几个月才读得完的。我看现在不如写几十个字到五百字一篇的好,要多写些这样的作品啊!”

    时间已经不少了。总司令答复了听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微笑地说:“今天就讲到这里好了。”大家送他出门,他不叫我们下山。我们都站着目送他下去。他的一顶草帽、一对草绿色的绑腿和一双布打的草鞋渐渐地在山底下小路上消失了。

    一九四〇年八月

    朱总司令的故事

    我们的敬爱的朱总司令今年六十岁了。这个全世界闻名的英雄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立下了绝大的功劳。他一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从辛亥革命、云南起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直到现在的爱国自卫战争,我们的朱总司令都亲自参加了,领导了和正在领导着。因此中国人民都认他为自己的救星、领袖。他的肖像常和毛主席的肖像挂在一道。

    关于朱总司令的生平,中外记者、作家都有所叙述。在民间流行的关于总司令的故事,也很不少。现在我只匆匆写出几则来以飨读者。这点点描述,自然,离总司令的全面伟大处,还差得很远很远,真是挂一漏万哩。但从这些片断里,也可见到总司令为人的一斑。即以此聊表我祝贺总司令六秩大寿的微意。

    四大金刚之一

    民国初成立不到几年,已经用权术做了大总统的袁世凯,心还不足,又要做皇帝。蔡锷在云南起义,反对这个卖国独裁内战的头子。袁世凯派兵来打,蔡锷部下有“四大金刚”抵抗袁兵。那时候我们的朱总司令就是“四大金刚”之一,那时他是某某旅的旅长(他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以后,从司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升到旅长),和袁家兵在四川泸州打了一个大胜仗,于是人人知道朱德同志的英名了。朱总司令一向就是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反对卖国的。

    有勇有谋的将领

    一天,他的军队清早出发。朱德同志下命令,叫每个兵士背一块木板。兵士们起初莫明其妙。走到半路,前面是一条河,没有桥。朱德同志叫大家用带来的木板,钉成划子,于是全部队伍安安全全地渡过了河。兵士们这才佩服朱德同志是个有勇有智谋的将领。

    “我们上山……去了”

    云南的督军唐继尧害怕顾品珍要倒他的台,因此也嫉忌那时在顾军中做事的朱德同志,要逮捕他。朱德同志就走。他带一连人,走了二十一天。唐继尧派了一团人追他。到了金沙江,要过渡,很危险。朱德同志就叫自己这一连人脱下滇军的红帽子,装成老百姓模样,走时在河边留下一封信,大意说:“我们上山……去了,你们不用追了吧!”唐兵到了河边,看了这封信,见了丢下的帽子,就果然不追了。朱德同志带领一连人却从下面二十里的地方渡过了河……

    “愿意革命的跟我来!”(和)找毛泽东同志去。

    “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南下,朱德同志带领着教导团的三百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